-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宝积部
-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
如是陀罗尼 诸佛之所得
具足大威神 智慧无边量
远离于执著 念处悉清净
无色无去来 非方及方所
无相离言说 超过诸戏论
菩萨勤修习 究竟得清凉
假使以百千 那由他偈颂
演说于一句 不能得其边
众圣之所赞 清净无染著
一切诸众会 皆悉生尊重
如是陀罗尼 善法威神力
能摧灭烦恼 令得于胜利
功德及智慧 广大犹如海
成就忍辱力 其心安不动
菩萨常修习 智者所称叹
舍离于贫穷 当获大财宝
如是陀罗尼 增长诸功德
常以空性等 真实句庄严
以舍于文字 名之为空性
以舍于心识 名之为法性
如是陀罗尼 离垢常清净
安住于实智 现种种饶益
令诸众生等 欢喜发净心
无量夜叉众 及于鸠槃荼
如是众鬼王 亦生大欢喜
如是陀罗尼 寂静无戏论
爱乐于众生 普皆与安乐
于多百千劫 常在于诸趣
作无量利益 清净无所染
或以百千偈 演说甘露法
令无量众生 皆生大欢喜
往昔无量佛 以清净意乐
于是陀罗尼 常思惟法性
释梵诸天众 龙王阿修罗
闻此陀罗尼 心生大欢喜
如是陀罗尼 所经诸国土
常无有灾难 病苦及忧恼
一切诸众生 各各皆欣乐
愿此陀罗尼 常住于我心
如是陀罗尼 随所在身心
喉腭及唇舌 生无量功德
若能常受持 获无量功德
利益多众生 皆令得欢喜
如是陀罗尼 舍离诸过恶
演说微妙法 得无尽辩才
令百千众生 皆断除疑惑
摧破诸憍慢 获无量功德
如是陀罗尼 甚深微密法
智者常思惟 勇猛勤修习
被于智慧甲 摧灭诸烦恼
增长功德已 爱乐无厌足
如是陀罗尼 具广大名称
能了尽无尽 生边无生边
以如是智慧 种种自庄严
百千诸如来 尊重而供养
如是陀罗尼 明行为两足
依止于胜定 趣向菩提道
随顺于止观 通达无漏慧
以净信根力 成就于二手
以精进忍辱 成就于两乳
智慧波罗蜜 而为其顶相
修多罗为线 贯穿四辩鬘
往昔所修行 种种诸功德
及无量譬喻 一切悉庄严
如是陀罗尼 具无量功德
于眼前后际 尽边无尽边
若生若无生 边际非边际
寂静不寂静 流转非流转
无有及无起 寂灭并无我
无人无寿者 乃至无众生
如是无量门 一切皆解了
耳鼻舌身心 六尘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
如上所称叹 微妙陀罗尼
寂静胜功德 诸佛之境界
陀罗尼实义 非文字诠表
随顺于世间 但以假名说
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到童子家。敷座而坐。是时月光童子。知佛坐已。躬自赍持微妙供具。奉献如来及诸大众。其供纯以禅定福德殊胜善根不思议力之所成熟。如是施时亦不为己。普令一切无量众生。发趣菩提获大善利。其供周遍皆悉充足。尔时世尊饭食已讫。于众会中。告月光童子言。童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住大乘者行施资粮。有八十种殊胜功德。云何八十。所谓成熟众生善言摄受。妙相圆满。诸根无缺。舍离生死。证于涅槃。尽诸结使。得胜自在。具足功德。庄严佛土。眷属清净。有大威德。具足智慧。成就最上殊胜之行。圆满无上无等等行。除灭习气。增长如来一切智行。身及舍利为诸世间声闻缘觉之所供养。摧破恶人。能令人王天龙夜叉阿修罗王迦楼罗王及梵天王皆生清信。有大威德。宣说契经。应颂。受记。自说。讽诵。譬喻。因缘。本事。本生。方广。希法。乃至论义。受持演说心无懈惓。于法无吝。安住佛道。世界最胜。名色清净。证于法身。得无所畏。成就福德。蔽诸外道。具善人法。舍恶人行。信福智因。和合佛法。降伏众魔。于佛所说安乐之法无有疑惑。摧破恶欲。具大威德。修菩萨行。得胜神通。舍离生死。成就众生。赞无边行。摄受功德。慰喻众生。受用法乐。修行惠施。入大智门。住于暖法。种性决定。修行法忍。安住佛道。童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施资粮。具足成就是八十种殊胜功德。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大智诸菩萨 具足施资粮
胜利有八十 我今已略说
复有诸功德 无量难思议
皆从布施生 今当少宣说
汝以平等施 普遍于大会
如是施资粮 智者应修习
此施能积集 福聚不思议
相好庄严身 一切皆圆满
生处及种族 国土若居家
名称与色心 一切皆清净
诸天神变事 及宫殿婇女
清净无碍辩 皆从布施生
布施胜资粮 诸佛咸称叹
此即是菩提 最初安住本
精进诸菩萨 于施无疑惑
安住决定心 勤修于布施
如是布施心 成就殊胜福
菩萨勤修习 当证佛菩提
由布施威力 成就胜神通
振动俱胝刹 不损诸众生
由布施能引 净戒及多闻
正信与精进 三昧无漏慧
由布施能引 根力菩提分
正断及神足 远离诸习气
由布施能引 清净妙音声
于百俱胝刹 开示无边法
由净信行施 速得诸神通
为成就神通 应勤修布施
无量诸天众 百千阿修罗
龙神及夜叉 眷属共围绕
咸乘妙楼阁 自在而游戏
如是等诸王 见勤行施者
皆当起远迎 敷座而供养
如是行施人 具足大威德
自在神通力 摄受诸天王
鸠槃荼夜叉 皆悉来归伏
及乾闼婆众 亦献诸音乐
贼害起慈心 恶人当远离
珍财无损减 库藏悉充盈
以修布施故 成就胜资粮
乃至于佛智 不行外道法
是人无病恼 守护陀罗尼
得诸殊胜力 皆由布施生
如是行施人 修习菩提道
不遇恶知识 得同类善友
复有诸菩萨 积集施资粮
成就不思议 陀罗尼智慧
以无量偈颂 演说于总持
一切无挂碍 不失于本义
广大菩提心 志愿常坚固
具足于净戒 舍离诸魔业
不著五欲乐 专精求正念
心常无迷惑 亦不生贪爱
嗔恚诸烦恼 如实皆了知
于一切境界 不著不迷惑
是人善了知 如是诸烦恼
以因缘和合 能生诸过失
乃至于佛法 若因若因因
如是因作用 一切皆能了
是人能了知 眼尽边因性
远离诸迷惑 于眼无所染
是人能了知 眼生边边际
寂静与流转 无有及无生
乃至于寂灭 如是等因性
远离诸迷惑 于眼无所染
是人能了知 眼前际言说
随世假安立 于中无有实
是人能了知 眼后际言说
随世假安立 于中无有实
是人能了知 眼生边边际
寂静与流转 无有及无生
乃至于寂灭 如是等言说
随世假安立 于中无有实
是人能了知 眼前际言说
但因缘和合 于中无所著
是人能了知 眼后际言说
但因缘和合 于中无所著
是人能了知 眼生边边际
寂静与流转 无有及无生
乃至于寂灭 如是等言说
但因缘和合 于中无所著
是人能了知 眼前际言说
自性无表示 于中无所染
是人能了知 眼后际言说
自性无表示 于中无所染
是人能了知 眼生边边际
寂静与流转 无有及无生
乃至于寂灭 如是等言说
自性无表示 于中无所染
耳鼻舌身心 六尘并四大
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
是人能了知 贪欲即佛道
自性无差别 于贪无所染
一切诸佛道 当于烦恼求
知性无差别 是入总持门
说贪是总持 总持即是贪
知性无差别 是学总持门
如是供养贪 即为供养佛
以供养佛故 成就总持门
是人能了知 嗔恚即佛道
自性无差别 于嗔无所染
嗔即是总持 总持即是嗔
知性无差别 是学总持门
如是供养嗔 亦为供养佛
以供养佛故 成就总持门
是人能了知 愚痴即佛道
自性无差别 于痴无所染
若如实了知 痴性之边际
是则修佛道 成就总持门
痴即是总持 总持即是痴
知性无差别 是学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为供养佛
以供养佛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为供养法
以供养法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为供养僧
以供养僧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为供养戒
以供养戒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精进
供养精进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赞叹
供养赞叹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佛法
供养佛法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法性
供养法性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真如
供养真如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无生
供养无生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无灭
供养无灭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无尽
供养无尽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无有
供养无有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无边
供养无边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三有
供养三有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寂静
供养寂静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流转
以供养转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无转
供养无转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无有
供养无有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无起
供养无起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寂灭
供养寂灭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不来
供养不来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无行
供养无行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有为
供养有为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苦等
以供养苦等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苦智
供养苦智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集智
供养集智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灭智
供养灭智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道智
供养道智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法智
供养法智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类智
供养类智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供养无生智
供养无生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供养痴 即供养尽智
供养尽智故 成就总持门
如是于正断 念住并神足
五根及五力 七觉八道支
兼彼奢摩他 毗般舍那等
于斯九种法 一切皆如是
尔时世尊。告月光童子言。善男子。若有众生住于大乘。为欲成就如上所说陀罗尼者。应当远离八十种人。云何八十。所谓杀父。害母。杀阿罗汉。以屠害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贼住出家。无根二根。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不知处。不知时。不知法。不知道。不知量。不知自他。于佛法僧并诸学处不能尊重。于不放逸及殊胜境亦不宗仰。不知法。不知律。不知学处。不知其罪若重若轻。不知其戒是毁是缺。又不知行若细若粗。亦不知业未来现在。于下劣事亦不了知。赞声闻乘毁如来法。劝导开示辟支佛乘远离厌舍无上正道破戒。破见。破诸威仪。行于非道。说有我人。说有众生。说有命者。说有补特伽罗。志意下劣。起贪嗔痴。断见。常见空无因见。不见有。不见无。不见业。不见精进。不知业。不知业因。不知异熟。不知异熟因。不知诸根。不知诸根因不知界。不知界因。不知解脱。不知解脱因。不知道。不知道因。不知烦恼。不知烦恼因。不知施。不知施因。不知前际及于后际。不知前际及后际因。不知生死。不知生死因。不知有漏。不知有漏因。不知尽非尽。不知有非有。不知边际非边际。不知寂静非寂静。不知转非转。不知性非性。不知生非生。不知灭非灭。童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欲成就如上所说陀罗尼者。应当舍离是八十种非法之人。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若不了于眼 生尽之边际
是人迷总持 智者应远离
若能了于眼 无我无众生
是人住总持 智者应亲近
若能了于眼 生尽离文字
是人住总持 智者应亲近
若能了于眼 寂静无所住
是人住总持 智者应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