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又舍利子。三者菩萨。取彼广大佛刹功德庄严。彼佛世尊知其增上意乐。即便为说由佛说故。即能成就广大佛刹功德庄严。彼闻法已如说修行。
  又舍利子。四者菩萨。于事于智而令清净。远离非法。云何事云何智。于能缘所缘远离声闻缘觉智故。名之为智。谓所闻法皆当修行名之为事。
  又舍利子。五者菩萨。知佛自性知刹土自性。云何佛自性云何刹土自性。佛及刹土唯有其名。知其名清净。如是知故不生执著。如是舍利子。是为菩萨成就五法。不退大愿获随意乐清净佛刹。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六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超越一切世间取净佛刹。云何为六。一者此菩萨为大施主而行舍施。所有爱乐恋著珍玩物等而生愧耻。悉能舍施踊跃欢喜。作是思惟。我行大施圆满大乘。我当满足无上菩提。又作是念。不应以斯少分而能获得无上正觉。如是思惟已。所有荣盛尽皆舍施。乃至身命应当舍施。况余财产妻子男女而不施耶。何以故。舍利子。萨婆若者。谓何句义。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菩萨行时。于自所有一切皆舍。以是义故。获得菩提名一切智。又舍利子。二者在家菩萨出家菩萨。若安住净戒律仪。设为活命终不毁犯净戒学处所持律仪。要期功德回向一切有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生大欢喜。我是持戒者。于净戒律仪深生爱乐。昼夜专修梵行安乐。即佛法现前与理相应得实相观。住实相观故得甚深忍。证深忍故即得正见。由正见故则正修行。由住正修行故厌恶三界。由厌三界故便生怖畏。由怖畏故即求出离。由怀出离见故作是念言。我既有如是苦恼。一切有情亦应如是。我应为彼有情荷兹重担。令彼获得究竟安乐。作于如是观察之时即得大悲。既住大悲发大精进。犹如救于头衣之燃不舍精进。即能获得萨婆若智。
  又舍利子。三者菩萨。应被忍辱甲胄离于憍慢得大忍力。若遇骂辱及捶打时。忍辱成就不生嗔恨。作是思惟。假使有棒如苏迷卢山有人执持。而见捶打尽俱胝劫常见恶骂。而我不应起嗔恨心。何以故。彼诸有情未随佛学。而我欲于佛菩萨学。是故若彼所有打骂。便能增长尔所大悲。我当为彼有情被弘誓甲胄摄取有情令得解脱离于生死入于涅槃。是故我今不应嗔恨。若被如是忍辱甲胄。即能获得十种成就。云何为十。一者族姓成就。二者财产成就。三者眷属成就。四者色相成就。五者舍施成就。六者善友成就。七者得闻正法成就。八者如说修行成就。九者临命终时。得见诸佛承事成就。十者既见佛已生净信心成就。舍利子。是为菩萨十种成就。又舍利子。四者菩萨。发大精进坚固要期。成就善法。被于如是。精进甲胄。作是思惟。为一一有情尽未来际。于生死中次第修行诸精进行而不疲倦。以善要期为一切有情。于尔所劫流转生死。发是精进不舍有情。舍利子。若有菩萨。以十方各如殑伽沙数世界满中七宝。于念念中奉上如来。如是相续尽未来际。若有菩萨。内怀增上意乐住大悲心。以如是心被精进甲胄。而此功德复多于彼。舍利子。菩萨具此精进得十种功德。云何为十。一者离凡愚行。二者摄取佛行。三者于生死中作过患想。四者由此摄取大悲。五者不退住昔本愿。六者少诸疾病。七者不违越三世诸如来故。八者薄淫怒痴。九者随其所闻于名句文皆悉通达。十者修行成就。舍利子。发精进者获得如是十种功德。
  又舍利子。五者菩萨。忆念诸佛。世尊由此心得专注。观于如来常恒得定静念成就。作是思惟。我应行如来行。若心散动失念。则不能得殊胜之处所谓佛智。是故应当舍离心所摄受一切之物。亦舍一切利养恭敬聚落城邑饮食资生及诸亲友。为欲利益诸有情故不舍有情。乐阿兰若住寂静处。独行无侣如犀一角。住阿兰若寂静处已起大慈心。初遍一方二三四方。乃至十方普遍有情。住于慈心。住已则得名为住禅那者。舍利子。若有菩萨以一切乐具。于殑伽沙劫供养一切殑伽沙诸佛。及苾刍僧并诸眷属。若有出家菩萨求于寂静。往阿兰若而行七步。如此福德甚多于彼。何以故以能速得大菩提故。舍利子。乐于寂静住禅那者。则能获得十种功德。云何为十。一者得念。二者得慧。三者得正修行。四者坚志勇猛。五者得迅疾辩。六者得陀罗尼。七者于生于死而得善巧。八者于戒蕴等处而不动摇。九者诸天奉事。十者于他荣盛而不贪羡。舍利子。乐于寂静住禅那者。获得如是十种功德。
  又舍利子。六者菩萨。善应了知慧所流出而作是念。慧从何生。谓从净戒律仪处生。而是慧者能令一切白法增长。是故菩萨应学一切世间智慧。工巧咒术医方难作难成悉皆遍学。如是学已。复作是念。而今此慧。不能证入离欲寂灭。亦复不能趣向神通及以正觉。非向沙门。非向婆罗门。非向涅槃。是故我今应更遍求法药工巧。以如是慧令我得彼究竟寂灭。而彼菩萨求诸法本。不见少法能起于法。以不见故住于寂灭。住寂灭故则无热恼。无热恼故了知生死。为于有情而作利益。令诸情灭除众苦。舍利子。是为菩萨成就六法。不退大愿得随意乐净佛刹土。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七法。不退大愿。得随所乐净佛刹土。云何为七。一者自己所有一切皆舍所舍不可得故。二者于戒不缺不思惟戒故。三者忍辱柔和有情不可得故。四者发起精进于身口意不可得。五者成就静虑不住静虑故。六者智慧圆满无分别故。七者随念诸佛远离相故。舍利子菩萨。如是成就七法。不退大愿获得一切净佛刹土种种庄严。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八法。不退大愿得随所乐净佛刹土。云何为八。一者心不嫉妒。二者施庄严具。三者其心广大。四者尊敬法师。五者不行邪命。六者平等惠施。七者不自矜高。八者不轻懱他。舍利子。是为菩萨成就八法。不退大愿得随意乐净佛刹土。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九法。不退大愿得随所乐净佛刹土。云何为九。一者具身律仪。二者具语律仪。三者具意律仪。四者令贪欲衰谢。五者令嗔恚衰谢。六者令愚痴衰谢。七者不行欺诳。八者为坚固善友。九者不轻慢善友。舍利子。菩萨如是成就九法。不退大愿得随意乐净佛刹土。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十法。不退大愿得随意乐净佛刹土。云何为十。一者菩萨执持妙花。诣如来所或窣堵波兴供养时。作是愿言。如此妙花色香殊胜。见者欣悦。我成佛时。令我刹中种种妙花遍布其地。及众宝树周匝庄严。乃至烧香末香涂香。衣服饮食宝盖幢幡。金银琉璃真珠车磲。珊瑚等宝用奉献时。亦应如是回向佛刹功德庄严。菩萨应当住净律仪。若住戒者随心所愿皆得成就。
  复次舍利子。二者菩萨。观察自受乐时。作是愿言。兼他同受如是之乐。是故菩萨成正觉时。其佛刹中所是有情。悉皆具足一向安乐。
  复次舍利子。三者菩萨。不于他发不喜悦言辞。常出善巧语言。作如是愿得菩提时。我佛刹中勿令有情闻不悦声。常使得闻悦意之声。
  复次舍利子。四者菩萨。常劝有情修十善道。所有善根共诸有情。回向萨婆若智得菩提时。我佛刹中悉令成就十善业道。
  复次舍利子。五者菩萨。随所至方眼所见者。有情男女童男童女。一切皆劝令修无上正等菩提。终不赞扬二乘果故。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所生有情。一切皆悉发于无上菩提之心。远离声闻缘觉之意。获得如是清净刹土。诸菩萨众充满其中。
  复次舍利子。六者菩萨。于他利养终不遮断。见他得利常生欢喜。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所是有情。受用资具恒无断绝。获得如是大法光明。
  复次舍利子。七者菩萨。若见苾刍苾刍尼。有犯过者终不发扬。但自安住正法之中。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一切无有过失之声。何以故。以彼大众皆得清净无过失法故。
  复次舍利子。八者菩萨。乐法求法不生热恼。凡所闻法正住修行。得菩提时彼佛刹中。有情乐法皆无热恼。如所闻法随顺修行。
  复次舍利子。九者菩萨。以商佉鼓角弦管种种音乐。奉献如来窣堵波时。以此善根回向成就佛刹庄严。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百千音乐不鼓自鸣。
  复次舍利子。十者菩萨。若见失念有情作是愿言。令得正念。是故菩萨得菩提时。彼佛刹中一切有情得禅悦食。舍利子。如是佛刹具足功德。设使如来辩才。或于一劫或过一劫说不能尽。舍利子。然我今者随诸菩萨之所乐欲。如是略说。令增上意乐者闻已趣向。当获圆满佛刹功德。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三法。速得无上正等菩提。所求佛刹皆得成就。云何三法。一者住不放逸。二者如所闻法起正修行。三者发殊胜大愿。
  舍利子。若菩萨成就此三法者。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随其所乐净佛刹土皆得圆满。
  尔时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希有如来善说此法。世尊由住不放逸故。获得一切菩提分法。住正修行故得大菩提以大愿殊胜故成就佛刹。
  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由不放逸故得菩提分法。由住正修行故得大菩提。由发殊胜大愿故得净佛刹圆满庄严。舍利子。如我往昔依胜愿故成如是刹。舍利子。我由往不放逸故满其本愿。由正修行故得大菩提。舍利子。若但言说而不修行。尚不能至声闻之地。何况能得无上菩提。是故舍利子。菩萨应当要期真实如说修行。于诸学处应如是学。
  尔时会中四万菩萨。从座而起合掌向佛。异口同声白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学处我当随学。住不放逸成就修行。满其大愿严净佛刹。如是之行我当行之。若诸菩萨随其所愿我当满足。
  尔时世尊熙怡微笑。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现此微笑。佛告舍利子。汝见此诸善男子作师子吼不。舍利子言。唯然已见。佛言舍利子。此诸善男子过百千劫。各于异刹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号愿庄严。亦如当来师子佛等。其国清净与无量寿如来刹土不增不减。唯除寿量。舍利子言。彼诸如来寿量几何。佛言彼一一佛皆寿十劫。
  尔时师子勇猛雷音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是文殊师利童真菩萨。诸佛如来常所称赞。是文殊师利。久如当得无上菩提所得佛刹。当复云何。
  佛告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当自问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师子勇猛雷音菩萨。问文殊师利言。汝于何时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答言善男子汝何不问我云何住于无上菩提。而乃问我成菩提也。何以故。我于菩提尚犹不住。云何令我证菩提耶。菩提之法不住不证。而我云何有所证住。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汝岂不为利一切有情证菩提耶。答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有情不可得故。若有情可得。我当为彼有情证于菩提而住菩提。有情寿命及补特伽罗皆无所有。是故我今不住菩提亦不退转。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汝岂不住于佛法耶。不也善男子。一切诸法住于佛法。凡所有法无漏无际无相无形。是故佛住于如如。佛所住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师子勇猛复言。善男子今汝所言。我不住于佛法。我今当问如是之义。应当忍许而为我说。答言善男子于意云何。为色求菩提耶。为色本性。为色如如。为色自性。为色空性。为色远离。为色法性求菩提耶。善男子于意云何。若色是菩提色岂证菩提耶。色本性。色如如。色自性。色空性。色远离。色法性。证菩提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色不求菩提。菩提无色。本性无色。如如无色。自性无色。空性无色。远离无色。法性无色。而证菩提。乃至广说色法性亦不证菩提。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于意云何。受想行识求菩提耶。善男子。受想行识证菩提耶。乃至识法性证菩提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受想行识不求菩提不证菩提。乃至识法性。不求菩提不证菩提。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于意云何。离于五蕴有我我所施设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二法而证菩提。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初发心菩萨。闻如是语对文殊师利皆生惊怖。以文殊师利此语。便为定量此诸菩萨。而作是言。我不求菩提不证菩提。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一切诸法无有惊怖。于实际中亦无惊怖。佛为无惊怖者而演说法。若惊怖者彼则生厌。若生厌者彼则离欲。若离欲者彼则解脱。若解脱者则无菩提。若无菩提是则不著。彼若无著是则无去。若无有去是则无来。若无有来则无愿求。若无愿求则无所求。若无所求则不退转。若不退转从何而退从我执退耶。从有情寿命及补特伽罗。若断若常取相分别而生退耶。彼若退转无退转者。云何而退。从空性无相无愿实际及诸佛法退耶。从何佛法而退转耶。谓不离佛法不究竟佛法。无所观无所出入。无所行亦无表示。唯有其名空无生无灭无去无来。远离清净杂染。无尘离尘不平不等。远离作意无尽无执著。无等无非等。是为佛法。善男子。所有佛法此法无法。何以故。其处不可得故。若如是佛法。生者善男子。新发意菩萨。闻此说已心生惊怖。速证菩提。若不惊怖不证菩提。师子勇猛言。文殊师利云何如是密意而说。答言善男子。若惊怖若分别。彼等咸皆证于菩提。如是发心若不发心。为于正觉所求之者。皆证菩提。复次不发心者彼不得菩提。亦不思惟。彼菩提心实无所得。亦不分别。若不分别不证正觉。以何因缘不证正觉。彼不得菩提亦不证菩提。何以故。善男子。虚空界岂证菩提耶。答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善男子。如来岂不说一切法同虚空耶。答言如是如是。文殊师利言如虚空菩提亦尔。如菩提虚空亦然。虚空菩提无二无别。若菩萨知此平等。则无所知亦无不知。说此法时一万四千苾刍。尽诸有漏心得解脱。十二那庾多苾刍。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九万六千有情。昔未曾发无上菩提之心。今皆已发。五万菩萨得无生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