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经藏
- 宝积部
-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尔时西方去此。过九十俱胝那庾多百千佛刹。有世界名宝藏。彼土有佛号宝积王如来应正等觉。今现住彼。其佛刹土。清净琉璃之所成就。无有声闻缘觉。唯是清净大菩萨众。去来坐立于琉璃地皆见宝积王如来。分明显现犹如清净明镜睹其面像。诸是菩萨于彼地中见佛世尊。亦复如是见已请法。佛便为说往昔本愿。彼诸菩萨闻法得忍。彼宝积王如来。常于眉间毫相摩尼宝中放大光明。遍照彼刹日月光明。悉皆映蔽不办昼夜。以花开合方办昼夜。时彼宝积王如来刹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殊胜愿慧。遇释迦牟尼如来光明照触。闻謦欬声。便诣宝积王如来所。头面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于世间中。有如是謦欬之声及大光明。佛言善男子东方去此。过九十俱胝那庾多百千佛刹。有世界名娑诃。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为欲召集十方世界俱胝那庾多菩萨。令其闻法。遍于毛孔放大光明。作謦欬声。时殊胜愿慧菩萨摩诃萨。闻是语已又白佛言。世尊我今欲往娑诃世界。礼拜亲觐供养承事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并见彼诸菩萨及听法故。佛言可往今正是时。尔时殊胜愿慧菩萨摩诃萨。即与诸菩萨。于刹那顷来到娑诃世界。时殊胜愿慧菩萨。即作是念。今我以何神变。往彼亲觐释迦牟尼如来。作是念已入三摩地。由此三摩地神境通故。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傍生焰魔界苦。悉皆停息。于刹那顷获得无上殊胜安乐。及地狱火悉皆殄灭饿鬼畜生及焰魔界有情。所有饥渴皆获饱满。于刹那间便得安乐。犹如苾刍入初静处。当于是时。无一有情而为贪恚愚痴忿恨恼害悭慢嫉妒矫诳覆藏之所逼恼。一切诸趣有情。互起慈心及利益心。是时殊胜愿慧菩萨。现如是神境通已。与诸菩萨诣释迦牟尼如来所。头面礼足右绕三匝。随所来方以愿力故。化现莲花而坐其上。
尔时北方去此。过六万三千佛刹。有世界名常庄严。彼现有佛号生娑罗帝王。彼世界中无有在家衣俗服者。一切菩萨皆服袈裟。而彼世界尚不闻有女人之名况胎生者。一切皆著袈裟之服。结加趺坐莲花化生。彼佛世尊为诸菩萨。常说性印法门。云何名为性印法门。所谓发菩提心。即为满足菩萨律仪。即入菩萨藏陀罗尼根本处。心不散动能行舍故即入空性三摩地。住于正行故即入无相三摩地。无所悕望故即入无愿三摩地。性离贪欲故通达蕴处界。于悕望事而得觉悟。而于佛智正愿无生。乃至通达一切法。于一切法分别无分别。悉皆断除。由于彼等作如是见。是故名为性印法门。于彼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相庄严星宿积王本愿殊胜。若有众生见其身者。必定当得三十二相。时彼菩萨遇佛光明闻謦欬声。便诣生娑罗帝王如来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退住一面白言。世尊以何因缘。有大光明及謦欬声。彼佛告言。善男子于此南方。过六万三千佛刹。有世界名娑诃。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于一切毛孔放此光明作謦欬声。为欲召集十方无数世界诸大菩萨令听法故。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以何因缘名为娑诃世界。佛言彼之世界。能忍贪恚愚痴及诸苦恼。是故名为娑诃世界。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彼娑诃世界诸有情等。毁骂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诸有情等。少能成办如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应名娑诃也。佛言相庄严星宿积王。彼佛刹土亦有行菩萨乘。诸善男子及善女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成就忍辱。将护有情善自调伏。若诸有情以众苦具。而来加害悉能含忍。终不放逸贪恚愚痴。善男子由有如此诸善丈夫。是故彼界名曰娑诃。又彼释迦牟尼如来。世界之中亦有有情具足众恶。少能悔过其心粗犷而无愧耻。不敬佛不重法不爱憎。当堕地狱傍生饿鬼。彼释迦牟尼如来。于此下劣有情之中。悉能忍受骂辱嫌恨诽谤恼乱恶言怨憎心。如大地不可动摇无所违逆。若得供养及以不得心无高下亦无憎爱。是故彼界名为娑诃。
尔时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又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得大善利。不生于彼蔽恶下劣有情之中。佛言善男子莫作是说。何以故。东北方有世界名千庄严。彼现有佛号大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其土有情皆悉具足一向安乐。譬如苾刍入灭尽定。彼之安乐亦复如是。若诸有情于彼佛刹。百俱胝岁修诸梵行。不如于此娑诃世界。一弹指顷于诸有情起慈悲心。所获功德尚多于彼。何况能于一日一夜住清净心。尔时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欲往娑诃世界。礼拜亲觐供养承事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并见彼诸菩萨及听法故。佛言可往今正是时。尔时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摩诃萨。与百俱胝菩萨从彼土没。于刹那顷到娑诃世界。即时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便作是念。今我以何神通之力。供养礼觐释迦牟尼如来。作是念已以自神境通。于虚空中化成宝盖。覆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千万亿珠璎宝幡周匝垂布。于其盖中雨种种华。百千音乐不鼓自鸣。复令此会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天龙药叉健达嚩阿苏罗[卄/(阿-可+辛)/木]路荼紧捺[口*洛]摩呼罗伽人非人等。各自见身具三十二相。现宝盖中。尔时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作如是神境通已。与诸菩萨诣释迦牟尼如来所。顶礼双足右绕三匝。随所来方以愿力故。化现莲华而坐其上。如是乃至遍于十方。各有无量阿僧祇佛刹中无量阿僧祇百千亿菩萨。见大光明闻声欬声。皆问彼世尊而来此土。头面礼佛各坐一面。亦复如是。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天龙药叉健达嚩阿苏罗[卄/(阿-可+辛)/木]路荼紧捺[口*洛]摩呼罗伽。乃至释梵护世及余大威德诸天等。皆见光明闻謦欬声。咸来佛所顶礼双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作如是神通现行已。十方阿僧祇俱胝无量无边。百千那庾多佛刹。所有菩萨来集会者。皆见此土功德庄严。并佛身量菩萨声闻。及受用具名与自刹悉皆同等。一一诸菩萨。各各知自己身在于其中。尔时慈氏菩萨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说颂言。
无边智慧十方闻 大光普照人天界
一切有情共度量 无有能测于佛智
十方无量诸菩萨 为求法故咸来集
住此悉皆瞻敬佛 而皆渴仰大牟尼
如来具戒定慧者 瑞严无畏如师子
慧光如日照虚空 名称普闻诸佛国
诸天龙神与士女 并及苾刍苾刍尼
皆悉合掌而恭敬 愿佛哀愍为说法
过现未来可度者 决定了知是法器
如来善达诸有情 唯愿演说除疑惑
云何修行诸佛子 获得净刹离尘垢
云何成就于大愿 如来为我广宣说
云何不染于悭吝 云何不坏于尸罗
云何陵辱而能度 毁骂诽谤皆堪忍
云何勇猛勤精进 修行无倦俱胝劫
无量苦恼诸有情 悉令获得大安乐
云何专注常等引 住三摩地清净心
而能不染于诸境 犹如莲华不著水
云何能说甚深法 通达出世之智慧
云何降伏魔罗军 究竟证于无上觉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上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卷中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如来。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汝今为佛严办法座。我当升已。说往昔意乐所修诸行。善巧出生诸佛刹土功德庄严。趣向正行法门。时慈氏菩萨。即作是念。今者世尊以何义故。令我严座。不使阿难陀大目揵连等。云何弃舍彼诸声闻缘觉。将非唯为清净诸菩萨说。或彼声闻缘觉。于此法门而非器故。为菩萨故令我敷座。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即作神通现行境界。由此通故化师子座。高四万逾缮那。以无量宝周匝钿饰。以天妙衣而敷其上。其衣柔软而触之者。获得安乐从其座。出种种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是时如来。从本座起而升此座。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有异于常。
尔时世尊。告具寿舍利子。菩萨成就四法。能令所愿皆得满足。云何为四。一者发趣菩提意乐。二者于诸有情起悲愍心。三者发起精进。四者近善知识菩萨由成就此四法故。圆满大愿。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一法。不退大愿净刹成就。云何一法是菩萨应当学。不动如来为菩萨时。本所修行发弘誓愿言。我当所在生处。若不出家。则为欺诳十方诸佛。世尊。如是舍利子。是诸菩萨应随顺学。若佛出世若不出世。一切生处皆悉决定。舍家趣于非家。何以故而诸菩萨最胜利益者。所谓出家。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乐出家者。则能摄取十种功德。云何为十。一者不著诸欲。二者乐阿兰若。三者行佛所行。四者不著妻子贪爱财利。五者离恶趣行法。六者习善趣行法。七者而能获得善根成就。八者积集善根而不退失。九者恒为诸天之所叹美。十者常为非人之所拥护。舍利子乐出家者。则能摄取如是十种功德。是故舍利子菩萨摩诃萨。欲求正觉者欲解脱有情者。是故常乐出家。如是舍利子是名一法获得成就不退大愿。得随意乐清净佛刹。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二法不退大愿。随其意乐净佛刹土。云何为二。所谓菩萨。不乐求声闻。不乐求声闻乘。不爱乐声闻所说法。不乐亲近声闻乘者。不学声闻律仪戒。不乐宣说共声闻乘相应之法。亦不劝他行声闻乘。于缘觉乘亦复如是。唯为劝发有情成就最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二。舍利子。若有劝他趣入佛乘。而此菩萨则能摄取十种功德。云何为十。一者摄取无声闻缘觉佛刹。二者得纯一清净大菩萨众。三者诸佛世尊之所护念。四者常为诸佛称名赞叹而为说法。五者于一切事生广大心。六者若生天上。当作帝释或梵天王。七者若生人中作转轮圣王。八者常见诸佛世尊而不远离。九者为诸天人之所爱乐。十者获得不坏眷属及无量福聚。何以故。舍利子。若有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诸有情类。一切皆得阿罗汉果或缘觉地。若复有能置一有情于佛菩提。此之功德甚多于彼。何以故舍利子。若声闻缘觉出现于世。则不能令佛种不断。若佛如来不出于世。亦无声闻及以缘觉。舍利子。以佛世尊出现于世。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则有声闻缘觉施设。舍利子。由此劝他住菩提心。获得如是十种功德。不退大愿得随意乐清净佛刹。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三法不退大愿。摄取佛刹功德庄严。云何为三。一者尊重住阿兰若。二者无所悕望而行法施。三者安住净戒律仪。舍利子。菩萨安住净戒律仪。即能获得十种无畏。云何为十。一者入聚落无畏。二者众中说法无畏。三者食饮无畏。四者出聚落无畏。五者入寺无畏。六者入僧众无畏。七者安坐无畏。八者诣和尚阿阇梨无畏。九者教诫大众住慈心无畏。十者受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缘之具无畏。
舍利子。所谓安住净戒律仪。获得如是十种无畏。
又舍利子。菩萨说法心不悕望。复能摄取十种功德。云何为十。一者不为多欲。二者不求他人识知。三者不求名称。四者于施主家心不系著。五者不占悕贵族门徒。六者于粗于细而生知足。七者诸天来诣不生骄慢。八者而不退于观佛作意。九者所说言教为他信受。十者起念佛心。舍利子。菩萨法施心不悕望。获得如是十种功德。
又舍利子。菩萨尊敬住阿兰若。复能成就十种功德。云何为十。一者远离无益谈话。二者乐于寂静。三者心缘定境。四者不营诸务。五者爱敬诸佛。六者不舍禅定喜乐。七者修梵行时无有障碍。八者少加功用证三摩地。九者所受教法名句文身未曾忘失。十者所闻法义皆悉了知。舍利子。菩萨尊重住阿兰若。获得如是十种功德。若菩萨成就三法。不退大愿得随所乐净佛刹土。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四法不退大愿。获随所乐净佛刹土。云何为四。一者实语如说修行。二者常自谦下剪除我慢。三者远离悭嫉。四者见他荣盛心生欢喜。如是名为成就四法。又舍利子。菩萨实语有四种功德。云何为四。一者口中常出青莲华香。二者语业清净言辞无碍。三者人天之中以为准绳。四者摄取诸佛圆满音声。舍利子。菩萨实语。获得如是四种功德。
又舍利子。菩萨谦下有四种功德。云何为四。一者远离恶趣不受驼驴牛马狗等诸傍生身。二者不被轻毁。三者恶友怨敌不能凌突。四者常为人天恭敬礼拜。舍利子。是为菩萨谦下获得如是四种功德。
又舍利子。菩萨远离悭嫉有四种功德。云何为四。一者不忘舍心。二者于饥馑时作大施主。三者常不闭户。四者见律仪者。于施于受不生嫉妒。舍利子。是为菩萨远离悭嫉获得如是四种功德。
又舍利子。菩萨见他荣盛心生欢喜。有四种功德。云何为四。一者常起是心。为彼有情被此甲胄。令彼快乐。彼等既以自福及以己力。获得财宝而受安乐。而令于我倍生欢喜。二者所有财物王难水火。劫贼恶友无能侵夺。三者随所生处。财宝男女及其眷属。皆悉具足。帝王欢喜。何况余人。四者财宝广大受用无穷。舍利子。是为菩萨见他荣盛。心生欢喜获得如是四种功德。
复次舍利子。菩萨成就五法。不退大愿得随所乐净佛刹土。云何为五。一者菩萨为净佛刹。成就庄严而应求法。从彼闻法应当咨问菩萨云何。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既得闻已如说修行。即应求证真如实相。
又舍利子。二者菩萨。欲发愿生净佛国土。应当清净持净律仪。由律仪净故。随其所愿决定得生。既得生于净佛刹已。即应观察彼土取其相状。种种庄严声闻菩萨。大众受用资具既得相已。深生恭敬而为合掌诣佛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