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释氏稽古略
释氏稽古略
始皇十二年 幽穆王迁元年 始皇二十年 代王嘉元年 始皇二十五年 秦灭之
韩
与周同姓。曲沃庄伯之弟曰韩万。其孙简为定伯。生子舆。事晋。封曰韩武子。三世韩献子厥始姓韩为晋卿。自厥六世至康子与赵魏灭智伯。自康子二世至虔。始受王命为诸侯。国颖昌府。周烈王元年韩灭郑徙都之(今汴梁路郑州)周显王四十六年。韩称王赧王元年韩以太子质秦。秦始皇十四年。韩王纳地于秦。请为藩臣。韩公子曰韩非者聘秦。至始皇十七年秦灭韩。十一君合一百七十四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景侯虔元年 安王三年 烈王取元年 安王十六年 文侯 元年
安王二十六年 哀侯 元年 烈王六年 懿侯 元年 显王十一年 昭侯 元年
显王三十七年 惠侯 元年 显王四十六年 韩称王 赧王四年 襄王仓元年
赦王二十年 僖王 元年 赦王四十三年 桓惠王元年 秦始皇帝九年 王安元年
始皇十七年 国亡
安王
骄。威烈王子在位二十六年。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父宝身既得法于胁尊者。至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归依求度。祖为众曰。此大士者。昔为毗舍利国王。其国有一类人。如马裸露。王运神通分身为蚕。彼乃得衣。后复生中印度。马人感恋悲鸣。因号马鸣。是时大士以偈慰彼众曰。我见汝无衣。心生保善护。示化于窠围。当得诸济度。既而祖谓大士曰。如来记云吾灭度后六百年。当有贤者马鸣。于波罗奈国摧伏异道。度人无量。继吾传化。今正是时。即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听吾偈曰。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付法已。即现神变。湛然圆寂。众兴宝塔。以閟全身。当此周安王之世也(正宗记)。
烈王
喜。安王子。在位七年。
显王
扁烈王子。在位四十八年。王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有汉中南有巴黔(音宸)中。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邹人孟轲见魏惠王(魏迁梁因曰梁)。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初孟子师孔子之孙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 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也(孔丛子)。宋丞相司马温国公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惟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之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通鉴)。显王三十二年孟轲为魏卿。四十三年为齐上卿(兖州曲阜有孟轲墓)王四十四年夏四月秦初称王。四十六年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四十八年齐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君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之子曰文。文倜傥饶智略。宾客请靖郭君以文为嗣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孟尝君也。
十二祖马鸣大士波罗奈国人也。亦名功胜。盖以其夙有功德。又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法已。阐扬于华氏国。有魔名迦毗摩罗。眷属三千。向祖作诸神变。祖曰。汝尽神力化性海得乎。魔曰。何谓性海。祖曰。性海者。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迦毗摩罗闻言。愈加问难。知祖理胜。遂发信心。与徒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应真。与授具戒。大士因之乃大造论议。寻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听偈言。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付嘱已。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复本座示寂。四众以真体閟之龙龛。当此周显王之世也(正宗记)。
慎靓王
定。显王子。在位七年。
赧王
延。慎靓王子。在位五十九年。周东西分理。为诸侯所侵。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也。秦将军樛(居由切)伐韩伐赵。赧王恐乃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无得通阳城。秦使将军樛攻西周。赧王入秦顿首。尽献其邑三十六。秦受其献。归赧王于周。是岁赧王崩(已上之年月春秋后)。
右周三十六王合八百六十七年天下归秦。
十三祖迦毗摩罗大士 华氏国人也。未详其姓。初为外道。有大幻术。徒侣三千。通诸异论既得法于马鸣大士。行化至西印度。彼国太子名云自在。请宫中供养。祖不允。太子曰。城北大山有一石窟。可住禅寂。祖诺。行数里逢一大蟒。祖与授三归依。蟒脱去至石窟。又北十里有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迎祖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龙树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祖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树闻悔谢求度祖即度之。未几乃命之曰。今以如来大法眼藏付嘱于汝。听吾偈曰。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付法已。即显神变化火焚身。龙树收五色舍利建塔焉。当此周赧王之世也(正宗记)三归依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
秦
嬴姓。水德王。都咸阳(安西路也。京兆雍州之域)建国元起。见周宣王下 秦颛顼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大业。大业生大费。与禹平水土。舜赐羸姓氏。 ·昭襄王
·孝文王
·庄襄王
·始皇帝
·二世 ·子婴
昭襄王
则又曰瑕秦武王之母弟。惠文王之子也。立五十一年。并周迁九鼎。在位五十六年。
孝文王
戊昭襄王子。立三月薨。
庄襄王
楚。孝文王子。在位四年。元年东周君与诸侯谋伐秦。秦使相国吕不韦帅师讨之。东周灭封相国为文信侯。
始皇帝
政。庄襄王子。嗣位年十三。国事皆委文信侯称仲父。始皇二年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豸*原]之戎。岐梁经漆之北有义渠大蕊乌氏朐(求于切)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秦灭义渠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置云中雁门代郡。燕破东胡却千余里。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以拒胡。及战国之末而匈奴始大。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除谥法以谓下议上也。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又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承运以水德。初齐威宣王时。邹衍论著终始五德之运。齐人奏之。始皇采用其说。始改年朝贺。皆以十月朔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改腊为嘉平。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曰。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障郡.会稽.颖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玡.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钜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收天下兵聚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帝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谓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有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侯生卢生相与亡去。始皇怒使人廉问。诸生相告。引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三十六年冬十月。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少子胡亥请从。西至平原津而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在位三十七年寿五十岁。中车府令行符尔事。赵高乃与丞相斯诈谋。受诏立胡亥为太子。归至咸阳。始乃发丧。袭位。九月葬始皇骊山下。
十四祖龙树大士 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得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祖为说法。彼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祖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曰。佛性大小。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彼众中有长者子名迦那提婆。并彼众等咸愿出家。祖为剃落。命诸圣与授具戒。其国先有外道五千余众。作大幻术。众皆宗仰。祖悉化之令归三宝。祖因之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不啻其千万偈。悉皆方便。开释正法。以应其机宜。于后乃命迦那提婆曰。如来以大法眼付嘱迦叶。乃至于我。我今付汝。听吾偈曰。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嗔亦无喜。付法已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复就本座。凝然禅寂。迦那提婆与诸四众共建宝塔以葬焉。当此奏始皇帝之世也(正宗记)。
二世
胡亥。始皇帝少子也。元年秋阳城人陈胜(字涉)。阳夏人吴广。起兵淮西。蕲州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狄人田儋起兵于齐。胜广诈称大楚。胜自立为将军。广为都尉入据陈。陈中父老请立胜为楚王。九月刘季兵起于沛。是曰沛公。天下豪杰皆起争应立六国后。项梁者楚将项燕之子也。项籍(字羽)梁兄之子。二年赵高害李斯死。二世以高为丞相。沛公还攻丰拔之。项梁召诸别将会薛计事。居巢人范增年七十。说梁立楚后。求得楚怀王之孙曰心。夏六月立心为楚王。从民望也。三年关东皆叛。赵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谋易上更立王子婴乐乃将吏卒千余人。入望夷宫。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丞相。为天下诛足下。麾其兵进。二世乃自杀。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乃立始皇故太子扶苏之子婴为秦王。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玉玺。子婴为其二子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恐群臣诛之。佯以义立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来。来则杀之。已而果自来。子婴遂刺杀高于斋宫。三族其家。子婴立。在位四十六日。十月。沛公至灞上。子婴降。
二世元年壬辰
魏 王咎 元年 赵王 武臣 元年 齐王 田儋 元年
楚隐王陈胜 燕王韩广元年 汉五年汉灭之
二年癸巳
魏王 豹元年 汉二年九月灭之 赵王 歇元年 汉三年汉灭之 齐王田佐元年 汉四年汉灭之
夏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为楚王 韩王 成
二世三年甲午汉元年也
韩王 郑昌 汉三年汉灭之
子婴
始皇太子扶苏之子。立四十六日。十月。沛公至灞上。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沛公西入咸阳。
右秦自昭襄王至子婴。合五十年。天下归汉。
西汉
·高祖
·惠帝
·吕后
·文帝
·景帝
·武帝
·昭帝
·昌邑王
·宣帝
·元帝
·成帝
·哀帝
·平帝
·孺子婴
刘姓。以火德王。都长安(今安西路京兆即秦之咸阳也。雍州之域。高祖改曰长安)。汉初用秦正。以十月为正月。至武帝太初元年。始用夏正建寅为正月。汉五年天下既定。娄敬戍陇西过洛阳。因虞将军见上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宜都之。上问群臣。张良曰。娄敬说是也。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赐姓刘。
高祖
讳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在秦为泗上亭长(兖州也)送徒役骊山。徒多道亡。邦纵其囚自匿于沛。秦二世元年。沛父老立季为沛公。萧何曹参等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之。秦二世三年十月。先入关至灞上。秦子婴降居。数日项羽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秦民大失望。项羽阳尊楚怀王心为义帝。都郴(今桂阳邑。荆州之域)分天下王诸将。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河南府路徐州)。立沛公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兴元路郡名汉中)。二分关中王。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以距塞汉路。汉王怒欲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噌皆劝之。萧何谏之。乃遂就国称汉元年。以何为丞相。次拜韩信大将。引兵出袭雍。雍王章邯战败走。塞王欣翟(直格反)王翳皆降。以其地为渭南河上上郡。汉二年冬十月。项王密使九江王栾布等击义帝杀之江中。汉王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王曰。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项羽无道放杀其主。大王宜率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诸侯而伐之。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以告诸侯。赵王陈余遣兵助汉。项王虽闻汉东欲遂破齐而后击汉。汉王以故得率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伐楚。遂入彭城。项王闻之。自以精兵二万人至彭城。大破汉军围汉王三匝会。大风折木发屋。窈冥昼晦。楚军大乱坏散。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审食其从太公(汉王父也)吕后间行求汉王。反遇楚军。项王常置军中为质。汉四年汉遣侯公说项王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今郑州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乃引兵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曰。汉有天下太半。楚兵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王至固陵(今汴梁路汝宁府光州固始地)十二月。项王至垓(音该沛郡)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遂溃围南出驰至乌江(今淮西和州地)。乌江亭长舣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焉。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汉王即皇帝位于氾(敷剑反)水之阳(今济汉界)。更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六年夏尊大公为太上皇。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章者历数之章术。程者权衡丈尺斛斗也。历家至朔同日谓之章。十九年七闰为一章也。程如称石程书谓律度量衡之则也。文中子孝宣以章程练名实。谓法令成章之品式尔)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封功臣为列侯。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帝在位十二年。五十三岁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