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稽古略

  卫风 四篇。淇奥绿衣考槃硕人。
  郑风始变 一篇缁素。
  唐风 晋也七篇。山有枢杨之水椒聊绸缪林杜恙裘[(上/矢)*烏]羽。
  秦风 四篇。驷铁美襄公也。始受命为诸侯有佃狩园囿焉。小戎兼葭终南。
  陈风僖公一篇。墓门。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吒利国人也。姓首陀。父善意。年十七出家。二十证果。随方行化。魔宫震动。魔波旬俟尊者定。密持缨络縻于祖颈。祖出定知魔所为。乃以人狗蛇三尸化为华鬘。酬奉波旬尸蛆臭秽。波旬厌恶。尽己神力不能去。乃趋梵王求去尸秽。梵王曰。此十力弟子所作。我不可释。汝须归心尊者。为说偈曰。若因地倒。还因地起。离地求起。终无是理。波旬乃哀露忏悔。尊者谓曰。汝可口自唱言归依三宝。魔王合掌三唱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华鬘悉除。波旬大喜作礼说偈曰。稽首三昧尊。十力圣弟子。我今愿回向。勿令有劣弱。作礼而去。尊者每度一弟子。以一筹置于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以法付提多迦偈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踊身虚空作十八变。却复本座。跏趺而逝。提多迦以室内筹用焚师躯。收舍利建塔供养。当此周平王之世也(正宗记)今住持以方丈曰筹室者取此。
  十力 是处非处力。知业力。三昧力。知根力。知欲力。知性力。至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无漏力。
  春秋 鲁史也。孔子作春秋。始鲁隐公元年。平王四十九年也。孔子以平王为东周之始王。隐公让国之贤君。始起此者。盖寓褒贬赏罚。以正一王之法(刘恕外纪)。

  桓王

  林平王孙。太子泄早世乃立在位二十三年。初平王东迁。晋郑来辅。诸侯宾从。王夺郑伯政郑不朝。王乃伐郑。师败王伤。自是天子威令弱矣。
  诗 王国风三篇见平王下。
  卫风 州吁宣公惠公二十六篇。
  卫 竹竿伯兮有狐芃兰河广。
  [邱-丘+比] 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鄘 君子偕老墙有茨桑中鹑之奔奔。
  魏风 七篇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
  邶鄘附卫。

  庄王

  佗。桓王子。在位十五年。
  诗 王国风一篇。见平王下。
  齐风 襄公六篇。南山甫田卢今敝笋载驰猗嗟。
  郑风 六篇。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恙裘遵大路女曰鸡鸣。又二篇。褰裳凑洧。
  五祖提多迦尊者 摩伽陀国人也。未详其姓。初名香众。梵语提多迦此云通真量。初香众从鞠多尊者求出家。鞠多问之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香众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鞠多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则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鞠多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即为剃落受具足戒。名之曰提多迦。授以大法。提多迦得法已。行化至中印度。其国有大仙者八千人。其首曰弥遮迦。师众诣尊者而礼之。遂求出家。其徒仙众从之而俱求出家。尊者受之。须发自除。袈裟著体。尊者命遮迦曰。昔如来以大法眼密付大迦叶。展转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传持勿绝。听吾偈曰。通达本心法。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偈已尊者起身大虚作十八变。用火光三昧而自焚之。弥遮迦与众收其舍利。建塔于班茶山供养之。当此周庄王之世也(正宗记)。

  厘王

  胡齐。庄王子。在位五年。齐桓公始霸会诸侯为盟主用管仲为政。号曰仲父。四民不使杂处。制国为二十一乡。作内政而寄军令。谨正盐筴。
  诗 唐风晋也。武公二篇。无衣有杖之杜。
  郑风 十一篇。有女同车山有扶苏箨兮狡童丰东门之墠风雨出其东门子衿扬之水野有蔓草。

  惠王

  阆。厘王子。在位二十五年。初庄王爱少子子颓。欲立为太子不克。惠王二年秋。边伯五大夫怨惠王。召燕卫伐周。王出奔温居于郑。燕卫及诸大夫立颓为王。四年郑伯虢公帅师伐王城。杀子颓及五大夫。奉惠王归周。二十四年惠王崩。襄王不敢发丧。畏叔带也。告难于齐。二十五年诸侯谋王室。既定而后发丧(史记)。
  诗 唐风二篇。葛生采苓。
  郑风 一篇。清人。
  曹风 一篇。蜉蝣。
  卫风 二篇。定之方中载驰。
  鲁颂 鲁僖公在位三十三年。至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颂四篇。称僖公也。[馬*冏]有駜泮水閟宫史克鲁之史官也。

  襄王

  郑惠王子。在位三十三年。初惠王少子叔带有宠。惠后欲立之而不克。至是叔带欲与戎狄伐周。王知之将诛叔带。叔带奔齐。王元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今汴梁路雍州古匡城。论语子畏于[匚@干]者是也。豫州之域)八年王以戎难告齐。齐桓公使诸侯戍周。襄王九年齐桓公卒。王十七年狄人奉叔带伐周。襄王奔郑。狄人立叔带为王。是时晋文公避骊姬之难始返国。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帅诸侯伐周。而杀叔带。奉襄王归周。王赐文公为侯伯。
  诗卫风 文公三篇。螮蝀相鼠于旄。又一篇。木瓜。美齐桓公也。
  陈风 宣公二篇。防有鹊巢月出。
  秦风 穆公一篇。黄鸟。康公四篇。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六祖弥遮迦尊者 中印度人也。未详姓氏。一日至北天竺国。市中一人持酒器逆祖曰。尊者何方而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曰识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尊者其识我否。祖曰。我即不识。识即不我。祖复谓之曰。汝可自道姓氏。其人遂说偈曰。我今生此国。复忆昔时日。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密。祖摄受为其剃度。以圆戒德。寻命之曰。我方老迈将般涅槃。如来正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当传之无使断绝。听吾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偈已。尊者即入狮子奋迅三昧。腾身太虚高七多罗木。却复本座化火自焚。婆须密收灵骨舍利。以七宝函贮之。建塔置其上层供养。当此周襄王之世也(正宗记)。

  顷王

  壬臣襄王子。在位六年。
  诗曹风 共公三篇。候人鴖鸠下泉。
  陈风 灵公二篇。株林泽陂。

  匡王

  班。顷王子。在位二十一年。

  定王

  瑜。匡王子。在位二十一年。
  老子 姓李氏。名聃。字伯阳。聃谥也。定王三年丁巳九月十四日生楚国陈郡苦县赖乡曲仁里。聃之生也。释迦文佛入灭已三百四十六年矣。简王四年己卯。伯阳年二十三。仕周为守藏吏。十三年迁柱下史。自是五十四年不迁时人目为吏隐。敬王元年壬午。老子年八十六岁。去周与散关(今陕西兴元路凤州)。令尹喜西游流沙。而死于扶风郡。葬槐里(今陕西安西路兴平县也)。
  七祖婆须蜜尊者 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遇弥遮迦出家受法。行化至迦摩罗国。忽有智有来前。称名佛陀难提。今与尊者论义。须蜜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以其义胜遂求度。须蜜特命四果圣人。为其授戒。未几乃命之曰。如来正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传之。慎无断绝。听吾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已而须蜜起身作十八变。乃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须蜜从三昧起。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语已还入三昧。示涅槃相。难提即于本座起七宝塔。秘其全体。当此周定王之世也(正宗记)。
  列祖葬全身者始此。

  简王

  夷定王弟。在位十四年。

  灵王

  泄心。简王子。在位二十七年。
  孔子 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十一月庚子。生鲁国陬邑平乡。母颜氏祷于尼丘而生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之生也。释迦文佛入灭四百年。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孔子。卒年七十三岁。葬鲁曲阜(今济宁路兖州禹贡九州之一也。尼丘山隶兖州泗水县)。

  景王

  贵。灵王子。在位二十五年。王十八年太子圣卒。王少子朝王欲立之。未果王崩。周相单旗刘狄立王次子猛为王。子朝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以逐刘子。刘子奔扬。单子奉子猛于庄宫。子朝之徒夜使人取猛以归。单子出奔。子朝之徒奉王猛以追单子。晋人帅师纳王猛于王城。猛寻卒。是曰悼王。诸大夫奉王猛母弟丐为王。是曰敬王。子朝又见敬王下。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捷无碍。初遇婆须蜜出家得道。行化至提伽国。度弟子伏驮蜜多付法。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尔时尊者即现神变。却复本座。俨然寂灭。众兴宝塔。葬其全身。当此周景王之世也(正宗记)。

  敬王

  丐。景王子。在位四十三年。王元年周大夫尹氏立子朝为王入王城。王如刘。王四年冬克巩逐王子朝。王入于成周。自是谓王城为西周。成周为东周王十六年。子朝之徒作乱。王出奔于晋。十七年晋侯帅师纳王。王入于王城(已上之年月春秋中)。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八祖行化至毗舍罗家。其父长者致礼问何所须。祖曰。我求侍者。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不曾履。祖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伏驮闻之。遽起礼拜而说偈言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吾道。谁是最道者。祖答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伏驮闻偈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长者遂舍令出家。祖授以具戒。付以法眼。既得法已。行化至中印度。授弟子胁尊者正法眼藏偈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法已即入灭尽三昧而般涅槃。众以香油旃檀阇维。收舍利建塔于那兰陀寺。当此周敬王之世也(正宗记)。

  元王

  仁。敬王子。在位八年。

  贞定王

  介。元王子。在位二十八年崩。子去疾立(是为哀王)立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考王也(史记)。
  辛卯十九年。世尊入灭五百岁。天竺国无著菩萨其弟天亲菩萨。初尚小乘。造论五百部。后契悟大乘。复造大乘论五百部。号千部论师。
  十祖胁尊者 中印度人也。本姓难生处胎六十年。父长者香盖舍其出家。执侍九祖未曾睡眠。谓其胁不至席号胁尊者焉。持化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地变金色。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立前而说偈曰。师坐金色地。常说真实义。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地。祖乃度之既具戒。以如来大法眼藏付之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付法已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裓盛舍利。随处兴塔而供养。当此周贞定王之世也(正宗记)。

  考王

  嵬。贞定王子也。在位十五年崩。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于巩(徐广曰。惠公之子也)以奉王。号东周惠公。至赧王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西周武公(徐广曰。惠公之长子)之共(史记)。

  威烈王

  午。考王子。在位二十四年。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记)。

  魏

  毕公高之后。与周同姓。毕万事晋献公灭魏以封万为魏大夫。至桓子与赵韩共灭智伯。三分其地。至文侯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都安邑(隶河东山西道解州)显王二十九年。秦破魏师虏魏公子印。魏惠王恕。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去安邑徙都大梁(今小梁也)。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文侯斯二十二年  安王十六年 武王击元年  烈王六年 惠王罃元年
    显王三十五年 惠王改称后元年  慎靓王三年 襄王元年  赧王二十年 昭王 元年
    赧王三十九年 安厘王元年  秦始皇五年 景闵王增元年  始皇二十年 王假元年
    始皇二十一年 国亡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魏举国听秦令。始皇二十一年秦灭魏。八君合一百七十九年。

  赵

  与秦共祖。蜚廉子恶来弟季胜五世孙造父事穆王。至幽王时。周大夫赵奄父之子叔带去周如晋。事文公。始建赵氏于晋。又五世赵夙。又七世简子鞅生襄子无恤。与魏韩灭智伯。襄子卒孙浣立。浣生籍。受王命为诸侯(以今赵州隶燕南何北道真定路也。冀州之域)赧王八年。赵武灵王变胡服骑射。备四境之难。赧王十六年。赵王自称主父。赧王十七年。赵惠文王元年。封其弟胜为平原君。赧王三十二年。赵王得楚和氏璧。赵十一君一百八十二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秦灭之。赵代玉嘉悼襄王长子幽穆王兄也。秦既虏其赵君。嘉乃自立于代(蔚州也。隶今上都路腹里。禹贡冀州之域)寻为秦所灭。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烈侯籍元年  安王三年 武侯元年  安王六十年 敬侯 元年
    烈王二年 成侯种元年  显王二十年 肃侯元年  显王四十四年 武灵王元年
    赧王十七年 惠文王向元年  赧王五十年 孝成王丹元年  秦始皇帝元年 悼襄王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