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氏稽古略

  ·和帝
  ·殇帝
  ·安帝
  ·北乡侯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献帝


  世祖光武皇帝

  讳秀。字文叔。南阳人。汉景帝七世孙。长沙定王发之后南顿令刘钦之子。癸未更始元年为偏将军行大司马事。甲申更始二年立之为萧王。击铜马贼。关西号为铜马帝。初光武兵起绿林山(今江陵路荆门荆州湖北道也。禹贡制州之域)。乙酉诸将议上尊号。帝不许者三。四军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耿纯进曰。不正号位。士大夫望绝散去难可复合。行至鄗(京兆也)。乃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大赦。帝在位三十三年。寿六十二岁崩。帝以仁厚之德济英雄之志。即位十六年而天下为一。精勤为治。保全功臣。尊尚儒术。百姓又安。幸太学修文教。非警急不言军旅。聘隐逸以为不宾之臣 建武(三十一)中元(二)。
  世尊释迦文佛 入灭至建武二十七年得一千载矣。

  显宗明皇帝

  讳庄。光武第四子。帝遵建武法度。后妃之家不使预政。临幸辟雍。养三老五更。至于羽林之士。悉通孝经。文教为盛。法令分明。永平三年图画中兴功臣。列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独马援以椒房之亲不与焉。永平四年。东平王苍来朝。帝问。居家何者最乐。对曰为善最乐。帝叹曰。此言甚大可以保国二十八将者邓禹为首。次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祐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肜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 永平(十八)。
  佛教流通东土之始 永平七年。帝梦金人长大项有日光。飞至殿庭。旦问群臣。太学闻人傅毅奏曰。周昭王时。西域有佛出世。其形长一丈六尺。而黄金色。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博士王遵推周书异记佐之。帝遂遣中郎蔡愔博士秦景等一十八人。使西域求佛法。蔡愔等至天竺邻境月氏国。遇梵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人奉佛经像来震旦(东土也)。遂同东还(永平十年至京)。摩腾入阙献经像。帝大悦馆于鸿胪寺。兰亦间行而后至。帝于城西雍门外别立一寺。腾兰居之。以白马驮经而来遂名白马寺。永平十四年。五岳道士费叔牙褚善信等忌之。斥言虚伪。腾兰白于帝曰。吾佛出世间。法水火不能坏请与方士验之。帝敕叔牙等。尽出所有奇经秘诀。与沙门所持来经像就焚之。正月十五日火作。而沙门诸经完然不烬。方士稽首钦服。帝益异之。由是腾兰习汉言。久之译四十二章经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五经。帝尝幸其寺。腾兰进曰。寺东何馆。帝曰昔有阜无因而起。夷之复然。夜有光怪。民呼为圣冢。因祀之疑洛阳神也。腾曰。按天竺金藏诠所志。阿育王藏如来舍利于天下。凡八万四千所。今支那震旦境中十有九处。此其一也。帝大惊。即日驾幸圣冢。而腾兰随往拜起。忽有圆光现冢上。三身现光中。侍卫呼万岁。帝喜曰。不遇二大士。安知上圣遗祐哉。诏塔其上受制度于腾兰。塔成九层。高二百尺。明年光又现。有金色手出塔顶尺许。如琉璃中见。天香郁然。帝驾幸拜瞻。光随步武旋绕。自午及申而灭。于时皇弟楚王英喜为浮图斋戒。尝奉缣赎缱。帝还之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见汉书并费长房三宝纪)。永平十六年摄摩腾示寂。竺法兰自译经五部凡十三卷。帝在位十八年。寿四十八岁。永平十八年八月帝崩(本纪)。
  二十祖阇夜多大士 中天竺国人也。既得法。行化至罗阅城。彼有辩论之师婆修盘头。常一食不卧。六时礼佛。清净无欲。祖欲度之。言以激之。盘头发无漏智。忆念七劫前生安乐国。年垂老行当证果。见大光明菩萨。以策杖靠壁。礼拜菩萨。不知策杖倚拖画壁佛面。成大我慢。遂失二果。今获见师。愿垂慈诲。祖即告曰。汝久积德本。当继吾宗。听吾偈曰。言下合无生。同于法界性。若能如是解。通达事理竟。祖付法已倒立奄然而寂。阇维舍利建塔。当此后汉明帝之世也(正宗记)。

  肃宗章帝

  烜。明帝太子。务从宽厚。除惨酷之科。深元元之爱。著胎养之令。尽心孝道。平徭简赋。人赖其庆。在位十三年寿三十三。元和二年春正月。诏曰。令云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乙丑帝耕于定陶。进幸鲁祠孔子于阙里。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二人。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敞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拜僖郎中(汉书) 建初(八)元和(二)章和(二)。

  和帝

  肇。章帝第四子。在位十七年。寿二十七。窦太后临朝。以兄宪为侍中。永元四年。窦氏父子兄弟充满朝廷专权。帝以中常侍郑众定议诛宪。宦官用权自此而始(汉书) 永元(十六)元兴(一)。

  殇帝

  隆。和帝少子。元兴元年十二月生。始百日和帝崩。帝即位。邓太后临朝。邓骘为车骑将军。改元延平。八月帝崩。太后迎清河王庆之子祐为和帝嗣。即皇帝位 延平(一)。

  恭宗安帝

  祐。在位十九年。太后临朝。建光元年三月。皇太后邓氏崩。凡邓氏皆免官归故里骘自杀。帝始亲政事。宦者江京樊丰等。及乳母王圣与阎后妄造虚无。构谗太子。九月废皇太子保为济阴王。延光四年三月帝崩。寿三十二岁 永初(七)元初(六)永宁(一)建光(一)延光(四)。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大士 罗阅国人也。姓毗舍佉。父光盖。母严一年十一礼光度罗汉。出家受戒。寻遇阇夜多大士。激发大慧。乃得付法。行化至那提国。彼国王名当自在。王有次子名摩拏罗。王舍出家。祖曰。善哉大王。能舍其子。即与授具。付法偈曰。泡幻同无碍。如何不了悟。达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祖付法已。踊身高半由旬。屹然而住。四众瞻仰。虔请复座跏趺而逝。荼毗得舍利建塔。当此后汉安帝之世也(正宗记)。

  北乡侯

  懿济北惠王之子。延光四年三月。安帝后阎氏立之。后临朝。十月北乡侯薨。十一月中常侍孙程王康等十九人斩江京等。迎济阴王保即皇帝位。时年十二。

  顺帝

  保。安帝太子。既即位。遣侍御史持节。收阎显及其弟耀晏诛之。迁大后离宫。封孙程等皆为列侯。是为十九侯。立皇后梁氏。在位十九年。寿三十岁 永建(六)阳嘉(四)永和(六)汉安(二)建康(一)。
  正一道教 永和六年。四川西道成都路崇庆州鹤鸣山有士曰张道陵。自号天师。造符水醮箓之术。著道书二十四卷。百姓求其道咸归焉。道陵死传之子衡。衡死传之子鲁盛行于世。道家醮祷宗此。而始传嗣及今。天下宗仰。是曰正一教焉。

  冲帝

  炳。顺帝子。建康元年八月即帝位。太后梁氏临朝。永嘉元年正月崩。在位一年。寿三岁 永嘉(一)。

  质帝

  缵。章帝玄孙。初冲帝崩。梁太后征清河王蒜及渤海孝王鸿之子缵。皆至京师。清河王年二十余。为人严重。动止有法。太尉李固欲立之。大将军梁冀不从。与太后谋罢蒜归国立帝。年八岁。帝聪慧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恶之。夏六月冀使左右置毒煮饼进之。帝苦烦甚崩。在位一年。寿九岁 本初(一)。

  桓帝

  志。章帝曾孙。年十五。太后犹临朝政。立皇后梁氏。太后之妹也。帝在位二十一年。寿三十六。和平元年正月。太后诏归政于帝。二月太后崩。延熹二年梁冀秉政几二十年。威行内外。天子拱手常不平。呼中常侍单超徐璜黄门令具瑗(即具独坐)小黄门史左悺唐衡。定议诛冀。悉收梁氏。百姓莫不称庆。封单超徐璜等五人为县侯世谓之五侯也。建和(三)和平(一)元嘉(二)永兴(二)永寿(三)延熹(九)永康(一)。
  建和二年。西域月氏国沙门支娄迦谶亦名文谶至洛阳。译佛经凡二十一部计六十三卷。
  永兴二年。帝铸黄金浮图老子像。覆以百宝盖。宫中身奉祀之。世人以金银作佛像。自此而始也(三宝纪)。
  二十二祖摩拏罗大士 那提国常自在王之子。年三十遇婆修大士出家传法。至西印度。彼国王名得度。瞿昙种族。于佛乘勤行精进。一日行道处见一小塔。高一尺四寸。其色青玄。众莫能举。王即大会梵行禅观咒术三众。问塔所因。众莫能辩祖为王曰。此塔阿育王所造佛舍利塔也。四面示相。前则尸毗王割股饲鹰救鸽。后则慈力王[剜-夗+死]身然灯。左则萨埵太子投崖饲虎。右则月光王捐舍宝首。四面皆是释迦世尊宿世修道之迹。今王有缘故出现耳。言已举之。王说即传位太子。投祖出家。是为得度比丘。祖乃往月氏国。受彼王宝印并尊者鹤勒那供养。鹤勒那问祖曰。我有何缘鹤众随我。祖曰。汝昔尝为比丘赴会龙宫。汝弟子众咸欲随从。汝观五百众中。无有一人堪受妙供。时诸子曰。师常说法。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今既不然。何圣之有。时汝即令其众赴会。是诸弟子福薄德微。堕于羽族。然已五劫。今乃转受鹤身。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脱。祖曰。我有无上法宝。汝当听受化未来际。而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时诸鹤众闻偈。飞鸣而去。祖跏趺寂然奄化。鹤勒那与宝印王阇维之。敛舍利起塔供养。当此后汉桓帝之世也(正宗记)。

  灵帝

  宏。章帝玄孙。河间孝王曾孙也。年十二。窦太后立之。陈蕃多力焉帝乳母赵娆(音袅)及诸女。尚书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谄事太后。浊乱四方。帝在位二十二年。寿三十四崩 建宁(四)熹平(六)光和(六)中平(六)。
  光和三年。帝遣中使。洛阳佛塔寺饭诸沙门。悬缯烧香。散华然灯(三宝纪)。
  江淮寺塔之始 安息国沙门安清。字世高。本世子当嗣位。让之叔父出家。桓帝建和二年至洛阳。译佛经二十九部凡一百七十六卷。至是建宁四年。因附舟浮游至庐山[邱-丘+共](音恭)亭庙。神灵其能分风送往来之舟会舣舟奉牲请福。神降语曰。舟有沙门可与来。高至。神曰。吾昔与子俱出家学道。吾好施然而多嗔报形极丑。家此湖千里皆所辖。旦夕且死必入地狱。我有缣段绢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我生善处。因泣下。高许之。高徐曰。能出形相劳苦乎神曰。形恶奈何。高曰。第出之。于是出其首帐中。盖巨蟒也。悲泪如雨。高取绢物至豫章为建太安寺。乃江淮寺塔之始也。神报之曰。生善处已。后人于山西泽中。见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县有大蛇村是也(自镜录)中平元年黄巾贼灭初钜鹿人。今顺德路也。张角以妖术教授号大平道。咒符水以疗疾病。众共神之角弟子周游四方十余年。徒众数十万。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下毕应。凡三十六方。方犹将军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角弟子唐周上书告之。有诏逐捕角等。角敕诸方俱起皆着黄巾以为标帜。故时人谓之黄巾贼。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发天下精兵。遗中郎将卢植讨之。垂当拔之。宦官诬植。诏皇甫嵩讨角嵩与角弟梁战。大破之斩梁。角先已病死。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少帝

  辩。灵帝子。中平六年四月灵帝崩。帝即位。年十四。何太后临朝。封皇弟协为陈留王。宦官蹇硕欲诛大将军何进而立协。中军校尉袁绍因劝何进悉诛宦官进白太后。太后不听。绍又曰。多召四方猛将。使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并州牧董卓即时就道。中常侍张让段圭。诈以太后诏何进。斩进于嘉德殿前。袁绍何苗闻进被害。乃引兵屯朱雀阙下。捕得赵忠等斩之。宦官死者二千余人。让圭劫帝幸小平津。让圭急赴水死。卓胁太后废帝为弘农王。帝在位一百八十日。立其弟陈留王协。杀何太后。卓自为相国。
  灵帝中平六年四月。帝即位。改元永汉。又改光熹。又改昭宁。后仍作中平。六年十月帝废。

  献帝

  协。灵帝中子。董卓逼帝迁都长安。焚毁洛阳宗庙。初平元年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讨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典军校尉曹操。长沙太守孙坚。亦皆兵起讨卓。自是孙坚起江浙。袁绍据幽并。刘表据荆楚。刘璋据蜀汉。董卓忍于诛杀。人不聊生。初平三年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等。密谋诛卓。中郎将吕布膂力过人。卓常以布自卫。允因告以诛卓布许之。四月帝有疾新愈。大会未央殿。卓朝服乘车而入。布持矛刺卓。趣兵斩之。百姓相庆歌舞于道建安元年曹操迎帝都许。今汴梁路许州。以操为司空。以刘备为豫州刺史天下纷然兵起。建安二年。袁术称帝于寿春。今淮西安丰路建安。十八年五月。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九锡见前汉平帝下)七月。魏始建社稷宗庙。十一月魏初置尚书侍中六卿。十九年。刘备围成都刘璋开城降。建安二十一年二月。魏公操还邺。今山西彰德路。五月进操爵为王。二十二年诏魏王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立其子丕为太子。建安二十四年己亥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曹操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庚子年正月。操至洛阳薨。寿六十六岁。太子丕嗣王位。年曰延康。十一月受汉禅。改元黄初。封汉帝为山阳公。帝在位三十年。寿五十四岁。至魏明帝青龙二年薨。谥曰孝献皇帝 初平(四)兴平(二)建安(二十四)。
  译经 自永平年至建安末。缁素十二人。译佛经律二百九十三部计三百九十五卷(闻元释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