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大藏经
- 杂藏
- 史传部
- 南岳总胜集
南岳总胜集
[屏障峰]
在天堂之东。上有炼丹坛.朝斗石。
[永和峰]
上有永和台。旧传有观寺二基。
[耆阇峰]
谓山形像与天竺国耆阇无异故名之。西北有庵岩基址尚存。旧记云。昔有善女不知何氏。人问之。但敛袂而悦称善。因呼善女。或曰。善女常诵黄庭经。自云。琴棋寓乐。有李生者。宽中柔外元田走马逢人。常言之而称善。后亦不知所往。李遐周云。善女峰西下有翠坞有契沆大长老塔。
[灵药峰]
东北有石室。萧灵护洞真集云。修丹之士欲采灵药异草以制炼丹石者。此山中外五七里。大约十数本。皆仙品上药。他山虽旷迥岩壑幽深。较之灵草不及此山。昔新野先生丹材渐备。所患一二难讨。与徐君周游三湘。因复南山。此峰采药后丹成。因而名之。
[碧岫峰]
下有岫峰寺基。西北有西台观基。又曰太初观也。无文可据。旧有庵宇。
[安上峰]
西南有止观寺.摄授寺.安乐寺.灵岩故基。赵季西书斋墨沼。皆在前后。有舜庙.舜溪.舜洞。昔舜因陟方九疑过此。
[灵禽峰]
北有梁双袭祖朝斗坛。唐薛幽栖亦于此坛寻真祈感。周回古木参天长林蓊蔚。上有音声之鸟。成群而飞。羽毛异色。红碧相间。其音如笙篁上不相和而鸣。常栖此峰。因而名焉。
[凤凰峰]
昔祝融君登南岳谒玄君。感碧鸡凤凰集于此峰。山上生竹实。古诗云。文凤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陵紫云。岂不曾辛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尝来仪。顺于圣明君。又马融赋曰。惟悟桐之所生兮。在衡山之峻坡。记云。上有峻坡而生梧桐。朱鸟荐瑞故来仪焉。
[文殊峰]
昔唐宣宗太子。慕道自霍之衡巡礼古迹道场至峻坡。西望见金色瑞相。见半空敬礼启白云。七佛祖师。后问弥陀和尚。曰文殊菩萨。因名之。
[掷钵峰]
上有定心石。下有隐身岩.虎跑卓锡二泉.观音马祖二庵.八功德水.三生藏.岳心亭.兜率桥。皆列于前后。左右隶福严寺。传云。昔思大和尚掷钵乘之。赴陈主之诏。因而名之。
[瑞应峰]
上有大木。根柯蹒跚隆起如龟状骤见者可惮。因建寿星殿。以为祝 圣之所。下有南台寺。
[云居峰]
下有云居寺.石桥.凝碧亭.金牛路.退道坡。与南台比邻。当游山之大路也(已上十三峰系隶天柱)。
岳有一洞天
南岳衡山第三洞朱陵太虚小有之天。
岳有四福地
·洞真墟福地(在岳麓第二十)
·青玉坛福地(第二十一)
·光天坛福地(第二十二)
·洞灵源福地(第二十五)
二境
白云峰之西青岑峰之东。其形九向谓之圣境(圣谓朱陵宫)。
朝日峰之北岣嵝峰之南。其形九背谓之灵境(灵谓方广寺)。
三涧
灵涧。通于仙源而多仙药。因得其名。旧曰龙真。出天柱峰下黄庭观。南合寿涧。流注平野。以滋禾田。
寿涧。水源最高圣寿观。因以其名。出紫盖峰西下野人岩。经麓苑下至观前。合注岛石。经岳祠灵寿桥。合流灵涧。以滋禾田。
洞真涧。通接朱陵洞府。水势悬注如帘。亦由水帘洞。其源最高与诸峰齐。出紫盖峰东祝融之南。至洞灵源下会真观。流注平野。以滋禾田。
六源
·断石源
·桃花源
·洞灵源
·灵源
·灵辙源
·大水源
六门
·大洞(洞天东门)
·兜率潭(洞天南门)
·石鼓洞(洞天西门)
·龙王山潭(洞天北门)
·白云潭(东便门)
·洞门观(西便门)
九溪
·舜溪
·禹溪
·清溪
·明溪
·双溪
·涓溪
·宏溪
·云溪
·夕阳溪
十五洞
·朱陵洞
·黄乐洞
·舜洞
·白云洞
·西明洞
·观音洞
·叠相洞
·前洞
·玉清洞
·九真洞
·妙喜洞
·灵境洞
·宝真洞
·罗汉后洞
·倒洞
十六台
·朱陵台
·天宝台
·放鹤台
·般舟台
·般若台
·南台
·高台
·洞灵台
·七宝台
·寻真台
·仰天台
·永和台
·紫金台(又曰宝露)
·天香台
·凌虚台
·西台
十四塔
·释迦舍利塔
·阿育王塔
·三生塔
·文殊塔
·灵源塔
·观音塔
·二生塔
·石头塔
·禅林塔
·大明塔
·懒瓒塔
·拾穗塔
·圣塔
·契沆塔
二十三坛
·青玉坛
·光天坛
·赤松坛
·礼斗坛
·升天坛
·降真坛
·朝真坛
·传经坛
·飞流坛
·行道坛(二)
·朝天坛
·孙登坛
·炼真坛
·祭升坛
·诵经坛
·会仙坛
·受戒坛(二)
·炼丹坛(三)
·讲经坛
三十八岩
·黄帝岩
·大禹岩
·丹霍岩
·避秦岩
·上清岩
·刘真岩
·灵书岩
·隐身岩
·仙灶岩
·野人岩
·炼丹岩
·醮斗岩
·负暄岩
·夕阳岩
·控豹岩
·懒瓒岩
·把针岩
·观音岩
·白鹤岩
·休岩
·夜光岩
·最胜岩
·捣药岩
·休粮岩
·龟岩
·田真岩
·伏虎岩
·广成岩
·石乳岩
·下岩
·孔雀岩
·草衣岩
·飞符岩
·诵经岩
·上岩
·灵岩
·拾穗岩
·宴仙岩
二十五泉
·玉砂泉
·鹤鸣泉
·观音泉
·梦应泉
·甘泉
·虎跑泉
·夜乐泉
·得道泉
·浴丹泉
·普容泉
·悬泉(又曰凤凰)
·金砂泉
·白鹤泉
·卓锡泉(三)
·灵泉
·洗药泉
·白龟泉
·雷霆泉
·安乐泉
·苍龙泉
·一酌泉
九池
·仙人池
·长生池
·浴丹池(二)
·法雨池
·洗钵池
·雷池(二)
·洗药池
八堂
·白云先生药堂
·王氏药堂
·陈先生丹堂
·王先生炼丹堂
·荆台隐士经堂
·李泌相公书堂
·韦宙相公书堂
·卢璠舍人书堂(今寿棋观是也)
叙岳祠
岳庙。在紫盖峰南下.喜阳峰之西.集贤峰之东。吐雾面其南。轸宿踞其北。周围二三里。约八百余间。千杉翠拥。万瓦烟生。一水三朝。群峰四合。灵寿涧水九湍三叠下注岛石。绕赤帝峰。分枝东流入庙内。鸡鸣池出棂星门外护龙池西流合入涧。分注平野。本名司天霍王庙。以南方属火。配神曰祝融。按五岳经云。南岳山形似朱雀。太阳炎老君所治。元气上连。荧星炎老君以理其中主夏气。长养万物。使丙丁之神行天德。使己午之神正地气。万神帝以立夏之日升此山。入赤石玉阙谒炎老君。受天玄符。各还四方。召使百神。斩杀恶鬼。所以佐天地长人物也。其衡山君领仙官服朱光之袍。戴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龙。岳神姓崇。讳[山/屾/白/曰]。后至三皇。淳朴既分。渐有所治。付之于地下主者。炎帝甲理之。唐司马天师云。岳神乃地下主者非天真也。太上以德薰南岳。昔黄帝登封日岳神。游历巡狩。至秦隋氏。以王为像。唐开元九年。方封司天王。今象笏尚存。开平初。府主重修饰庙貌。本在祝融峰上。隋氏迁下便于祭祀。卜古太真观而建。今据祝融峰之左。基址存焉。本朝真宗皇帝祥符中。始封崇五岳。乃命工部侍郎薛公映.给事中钱公惟。仍赍玉册。加号司天昭圣帝。其妃景明皇后。今玉简尺有五。文以金字。联以金绳。覆以锦囊。绛服衮冕。剑佩掖卫。皆法宸居。
玉册文
礼部侍郎丁谓撰
镇南殿以尊奉司天昭圣帝。内殿门外西设四岳圣帝神座。前列六丞相。东奉安 玉清上真九位醮牌。西奉安 皇帝寿星位。殿东西列待读四学士。东西庙设诸星宿醮牌。蕃禧殿以尊奉 司天昭圣帝景明圣后。皆御服幞头冠帔。殿内两侧设东西寝帐。妆奁梳洗之属。外东太子殿。建炎中。并封侯爵。曰世德侯.世烈侯。世显侯。西公主殿奉安三位公主三十六宫。计屋六十六间。东西各有门周回壁画宫嫔。乃国初武岳笔。至政和八年。丹青尘晦。乃修饰之。灵贶门乃庙之北门。又曰兵门。有神樟一株。凡启告请兵。必开此门。非时并锁闭。遇有请祷皆获感应。绍兴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帅臣向子諲祭告文在殿侧。镇南殿东序设十学士塑像。有政和七年转运副使聂山修圣像记碑。东香火门三间。廊十七间。塑辇官设仪仗。壁画扈从威仪。有政和丙午修玉册转运副使聂山立。庭下奉神述。乃 真宗皇帝大中祥符四年御制书奉神述。休估门三间。有天禧三年御制醮告汾阴礼毕。廊十六间。画百官像。镇南殿西序亦设十学士塑像。西香火门三间。廊十七间。塑辇官设仪卫仗物。壁画扈从威仪。庭下玉册碑亭。
真宗皇帝上 帝徽号册文玉册金贯宝匣。绍兴元年三月内孔彦舟盗毁不存此文。元祐元年六月十日监官黄安期刊石。顺成门三间。有乾德三年潭州修庙记碑。兵部郎中贾玼撰。帅臣潘美立。廊十六间。画百官像。镇南殿前石龛灯一座。前广西提举吕渭建舍然燃。唐楚王舍铁盆露台卦亭。塑壁乐部百戏神像。乃萧墙也。镇南门五间。有篆书南岳二字。转运判官文勋篆雄伟劲净为世所珍。东华门西华门并廊七间。有塑画仪卫兵马像。南海广利王殿。江渎源王殿。东西便门廊各十四间。画神仪队仗雷两部众。东廊外有滴漏鸡鸣池铜壶漏箭景乐等。次北有清斋宫。前有九紫八白堂。前刊岳山图碑.祭仪碑.禁斫山碑.唐咸通记异碑.折参政谒南岳庙诗碑.解秽石。朝廷遣使醮告致斋。于此北有神厨门之南监生太保位。逐月造酌献祭食。次北有苍龙井。东壁列东岳圣帝殿.东门侍郎堂.天曹君殿.地府君殿.司命君殿.北岳圣帝殿.龙王堂。庙西廊外有神库仓库厅。共二十间。中庭有金砂井。西壁列西岳圣帝殿.南门侍郎堂.南方七宿殿.司录君殿.中岳圣帝殿.西门侍郎堂.忠靖王殿。王姓张氏。按吴致尧碑云。王讳抃。唐天宝间。家于滑之白马。一云邓州南阳。任侠尚气。置金锤袖中。以击不平者。安史之难。张巡许远提孤军守睢阳。筑台募死士。得南霁云以为将。因乞师于贺兰进明。进明弗许。二人誓云。以断指为信。死为岳渎厉鬼。不放进明。逾月皆死。王梦其家曰吾得请于帝矣。命辅南岳为司徒。王讳传记不一。或讳翼或又。或轸或巡。或称五代时人。今止取临淮弃指亭为实。本朝政和二年。徭人黄安俊作乱。辰州祈祷感应申奏。敕封灵祐侯。八年因沅州贼潘宗岩作过。奏请加封佑顺灵显公。建炎初。潭州奏请。特封忠靖王。告在本庙昭烈庙额在衡山悬行宫。近又封威显王。五通殿土地堂嘉应门五间门里西设鼓司神二尊。门外修庙碑。熙宁三年谏议大夫燕度所立。节度推官吴居厚撰。门下有准令下马亭。东有左掖门。西有右掖门。东西廊二十六间。壁画甲马兵戈鬼神之像。东西南北各有角楼。东北碑楼。大宋新修南岳司天王庙碑。翰林学士李昉奉敕撰。景德三年二月二十五日立。楼上悬铁钟一座。绍兴十一年安仁悬百姓舍。东南碑楼。大宋南岳司天昭圣帝碑。翰林学士李宗谔奉 敕撰。大中祥符八年九月一日立。西北碑楼。大宋重修南岳司天王碑。翰林学士苏易简奉 敕撰。待诏黄识篆。陴阴有楷书。楼上有衙鼓一。端拱二年六月五日立。西南碑楼。大宋新修司天五碑。右司谏晁回奉敕撰。景德二年七月六日立。棂星门三间。东西有水池火池。前有护龙池。次北有监官廨宇。前有司房客位。嘉应门之东有监庙廨宇。其次有小东门灵贶门有北门侍郎庙。绍兴五年四月一日。准 敕封显助侯。庙湖南安抚向子諲修致祭文碑。庭下有雷先锋神位。所祷灵应。岳庙惟立夏节谓之大祭。前期收买物料。置造御衣幞头。至祭日。内降 御名祝版。本州委通判。或以次官充。初献官知县丞簿本庙官摄亚献终献太祝奉礼兵火之后止。是本州差官祭祀法服。孔彦舟劫掠不存。止用公裳。祭前一日。献官毕集点馔讫。次请蕃禧殿。更换 神御幞头。两宫搭架 御衣。次日五更三点。献官诸执事人毕集致祭。陈币帛。献玉圭。读祝献迎 帝曲。五福降中央。三献苏合香。皇帝炎四朵子焚钱币。奏引驾行五曲。其乐云自唐开元时用此乐。惟岳下及衡山悬乐工能之。茶陵军炎帝庙亦用五曲。其音和畅疏缓。宣和元年。尝赐大晟乐。遭贼马毁坏。不复用之。近岁绍兴末值同禄。宫殿廊宇焚至五六分。五年重葺方始周备。绍兴三十年。资政殿学士知潭州魏良臣撰奉安青词碑(景定辛酉四月三十夜遭回禄。正殿后宫俱尽。惟存三门散廊而已)。
叙历代帝王真仙受道
集记自昔帝王真仙精思岩谷澄神静虑焚兰鼓叩洎堂职宴息而经游者。不可胜数。其得道本末并载诸书。悉皆秘之名山。散漫难穷。然非于南岳者不可得而记录。今叙峰峦灵迹之外较其朝代可冠群真之首者。
炎帝时。太上号大成子。授甲元精经。教理世以化生之道。播百谷以代烹杀。和百药以救百病。尝五木而登五谷。以活民命。止杀禽兽。功成厌世。顿驾茶墟。致斋南岳。以祈通真感雨师玄君(玄君即赤帝君事为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