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阅藏知津
阅藏知津
八圣道分品第八,明菩萨善能知道。世间出世间品第九,明菩萨善知世间出世间法,得世间出世间法方便。
有为无为法品第十,明菩萨善知有为无为法,得有为无为法方便。
本事品第十一,说过去阎浮檀金须弥山王佛时,宝光菩萨精进持经,成一切义决定庄严佛。又无量光德高王佛法欲尽时,无量意菩萨精进持法,成无量光庄严王佛。于是跋陀婆罗伽罗诃达多菩萨等发愿持经,佛赞印之。
嘱累品第十二,佛以神力护念。令大千界香气遍满,授持经记。
持人菩萨所问经(四卷) (南四北常)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与上经同。
大方广宝箧经(二卷) (南敢北恭)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佛在祇园。先演说法,文殊菩萨后到,与须菩提酬唱。令须菩提默然。于是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大迦叶,富楼那,各述文殊智慧辨才神力之事。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 (南敢北恭)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与上经同。
佛说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 (亦名转女身菩萨问答经) 洁
姚秦罽宾国沙门昙摩耶舍译
佛在耆阇崛山。须菩提梦佛为说当闻未曾有法。次日白佛已,乞食,遇一女人,酬唱佛法。此女称扬佛以二十事而行乞。又明菩萨以乐欲调伏众生,又为须菩提现男子身,又现诸余佛土食时差别,又说应供之义,令常随天发大道心。次施须菩提食,须菩提转施不污一切法菩萨。其日须菩提不食,晡时至佛所,佛为说此女人名,及为女人授记。
顺权方便经(二卷) 洁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与上经同。而分四品,一沙门法品,二见谛品,三分卫品,四假号品。
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南慕北毁)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在耆阇崛山。与五百比丘,八千菩萨俱。文殊化现殊胜身色衣服,度淫女胜金色光明德,令得顺忍。此女化现死坏恶相,使上威德长者恐怖。诣佛闻法,亦得顺忍。佛为二人次第授记。
佛说大净法门品经(一卷) 同上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与上经同。
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一卷) 贞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成道未久,大众云集。佛入宝舍三昧,出无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犹如一会。胜分菩萨说偈问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问所疑。佛为决疑。遂发大愿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发愿。佛悉授菩提记,复出舌相,说持经功德。仍以此经嘱累文殊菩萨。
佛说第一义法胜经(一卷) 贞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与上经同。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三纸半) (南贤北莫)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佛在鹿林,与弥勒入城乞食,有德女问佛所转法轮,佛以十二缘生答之。仍致问难,佛乃为说第一义谛无有诸业,亦无诸有而从业生,及以种种众苦恼事。譬如诸佛所作化人,化人复更化作种种诸物。于是有德女称叹供养,佛为授菩提记。
梵女首意经(四纸余) 莫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与上经同。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二卷) 维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佛在竹林。影胜王问,云何有情先所造业,久已灭坏,临命终时,皆悉现前?又复诸法,体悉空无,所造业报而不散失?佛以梦见美女,觉后忆现影像答之。智者当观察眼不见于色,意亦不知法,是名胜义谛。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二纸半余) (南才北良)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说转有经(一纸半) (南效北良)
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
二经并与前同。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子吼了义经(六纸欠) (南贤北信)
附梁录
佛在祇园。应供于长者婆私腻迦家,其女不出。佛遣化女以残食与之,女念其夫,其夫即至。乃同见佛。与舍利弗及文殊师利菩萨问答,明生以不生生为生义等法。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二纸半) (南尽北则)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
因外道问。为说一切法如梦如幻,菩提心相,自性清净。
佛说大乘智印经(五卷今作二卷) (南言北之)
宋西夏沙门智吉祥等译
佛在迦兰陀林。入城乞食而还,眉间放光,劝诸大众安住如来所知境界。愍一切有情受差别相。乃入如来智印三昧,放光遍照,妙香庄严。释迦十方分身佛示同一身,各各入城乞食,至林中同入三昧。所有菩萨及他方佛,各遣菩萨与诸大众普集。诸声闻入定观察,不知如来所在。佛出三昧,震动世界。舍利弗请开导悟入,佛以离一切分别答之。舍利弗重问色身三昧,佛宣偈重答。因广劝修,大众获益得记。先独嘱文殊守护此经,次嘱弥勒。以七种发心,两番五种不退转法,答弥勒修习之问。五种覆障法,答弥勒不爱乐之问。又记王夫人,及修此法者,同生安乐国。又料简善根多少,以判信心差别,而勖修行。
佛说慧印三昧经(一卷) (南伤北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佛说如来智印经(一卷) (一名诸佛法身经) 同上
附刘宋录
此二译皆同上经。虽后译稍胜,而皆不及上经之尤为详明。且缺乞食,及分身佛来集,二事。
佛说不增不减经(五纸半) 维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在耆阇崛山。舍利弗问众生界为有增减,为无增减,佛为广诃增减邪见。次示如来藏不思议三无差别义。
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四纸) (南斯北夙)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自说大乘无分别法,而为发起。加无分别光菩萨问入无分别法门,佛为答之。亦说一喻。
力庄严三昧经(三卷今作卷半) (南长北信)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
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力庄严三昧,文殊师利等二十童子,各礼佛足。分往十方佛土,各同十方菩萨来集。佛从定起,坐师子座。文殊先问佛十种智难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轮菩萨问十智义,佛为释十智因缘,得成十力。次明三世诸佛,皆观菩提树七日七夜,如此方便,即是不可思议诸佛如来甚深境界。次种种问答,明诸佛不思议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是一境界,无二无别。依六根六尘,而示平等无差别义。
佛说无极宝三昧经(二卷) (南伤北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竹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九十亿菩萨俱。竹园四面周匝地生文陀般华,华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萨。皆如文殊,问法,百日之中,六道受乐。佛入宝如来三昧,感动十方诸佛,各遣菩萨来会,及天龙八部,皆来集会。舍利弗与宝来菩萨,及文殊弥勒等,种种问答法要。罗阅祇王,请诸菩萨受供说法,与佛遥相酬唱。
宝如来三昧经(二卷) (南慕北方)
东晋西域沙门祇多密译
与上经同。
佛说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坏不灭经(七纸欠) (一名金刚清净经) (南贤北信)
新附三秦录
佛在毗耶离大林精舍。与五千比丘,万八千菩萨,及天龙八部俱。自诣法座,敷尼师坛,次第入十三三昧而起,放遍身光,入面出顶。弥勒问法。佛言,入首楞严三昧修百三昧,乃入金刚三昧成佛。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 维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佛在灵山。海众骈集,贤护菩萨问法。佛答以寂照三摩地,能令菩萨一切诸法,皆得圆满。经来未尽。
阅藏知津卷第八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九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八
大方广师子吼经(四纸余) (南男北良)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译
佛在日月宫中。与九十百千俱胝比丘,无量菩萨俱。遣胜积菩萨往北方欢乐世界法起佛所听法,胜积至彼礼佛足已,却住一面。法起如来故问汝从何来?胜积默无言说,大众生疑。法起如来微笑放光,十方云集。电鬘菩萨问笑因缘。法起如来略说诸法实相,本无言说。净身菩萨问言,若无所说是真说者,喑默不言,皆应说法。佛言,哑默不哑默,亦皆说法。而不知法,如生盲人处日光中,而不见日。众生所有音声语言,皆入四无碍智。欲求法者,于自身求。欲求菩提,以五蕴求。于是大千震动,佛更出广长舌相已,普告大众,释迦牟尼,即我法起。
佛说如来师子吼经(五纸) 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佛陀扇多译
与上经同。
出生菩提心经(十一纸半) (南行北羊)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竹林精舍。迦叶大婆罗门,梦大莲华中有月轮,又见丈夫放光普照。次日问佛,佛为说一切智利,及说偈劝发菩提心。次分别三种菩提,次示四摄法,次示天行,梵行,圣行,次说破魔众会陀罗尼。
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上下合卷)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与上经同。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六纸余) 男
姚秦天竺沙门鸠摩罗什译
佛初得道,在伽耶山。与千比丘,万菩萨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性相。文殊知之,即问云何发心?佛以无发是发义答之。月净光德天子问言,缘何事故,行菩萨道?文殊答以大悲为本,大悲以直心为本,直心以等心为本,等心以无别异行为本,乃至正观以坚念不忘为本,共十六句。又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广作种种譬喻。次有定光明主天子问菩萨略道。文殊答言,一者方便,二者智慧,又一者助道,二者断道等。次有随智勇行菩萨问菩萨义,菩萨智。文殊答言,义名无用,智名有用。复语天子,菩萨有十智,十发,十行,十思惟,十治法,十善地。二随法行。
伽耶山顶经(九纸) 男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佛说象头精舍经(八纸余) 男
隋北天竺沙门毗尼多流支译
大乘伽耶山顶经(七纸余) 男
唐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译
三经并与前同本。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七纸半) (南效北良)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互相问难,显示阿罗汉义。五百比丘不忍,起座而去。文殊更说法要,五百还来,四百证果,一百堕狱。佛言,此百比丘若不闻此法,应堕地狱一劫,今闻法故,暂堕即出,生兜率天。至弥勒成佛时,初会便得证果。是故不闻此法,虽得四禅四定,不能解脱烦恼生死,闻已疑惑,犹胜不闻。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七纸欠) 同上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与前经同。文义小异。
佛说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五纸余) (南力北忠)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为文殊说大乘四谛。及三十七品法。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三卷今作二卷)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与五十万苾刍众,万二千菩萨,及诸天子俱。佛入普遍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数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在东方宝幢佛刹,劝慈氏菩萨同来听法,慈氏不来,辩积幢亦不来。妙吉祥乃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佛所。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业?佛以四种四法答之。又问妙吉祥发心久近?佛举过去本事答之。次有遍照藏菩萨现瑞入会,与大迦叶互相问答。次普华幢再问妙吉祥最初发心之事,佛具答其最初发心转女成男因缘。普华幢又问菩萨行法,佛令问妙吉祥。广为解说四念处,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觉支法门。
商主天子所问经(一卷) 维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佛在耆阇崛山。商主天子请文殊师利说法。文殊为说一百十九智,又作种种问答,又说种种菩萨行。又问佛无生忍义,佛为授菩提记。
佛说魔逆经(一卷) 维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
佛在祇园。大光天子问文殊师利曰,云何为菩萨魔事?文殊具答之。又问善哉无善哉法,亦具答之。魔来乱法,文殊令其身被五缚,又令变像如佛,说诸妙法。开示五百弟子。次有须深天子,与文殊问答。
超日明三昧经(二卷) (南罔北短)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佛游奈园。与二万八千比丘,八万菩萨众俱,讲大乘业无极之慧。善宝长者与千人俱,以七宝华供佛。佛令成盖,光照十方,集诸大众。普明菩萨偈赞佛已,问三昧法。佛言,行八十事,逮得超日明定。离垢目菩萨问三乘学,佛分别答之。净教长者子问菩萨行,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唱十三昧名字。正见居士请问法要,佛答以有四事法,常不离佛。离垢目菩萨广问十三昧义,佛一一细答,每一三昧,各一嘉瑞,各与一波罗密相应,即是十地之义。慧施长者女,共五百人发无上心,转成男子,授菩提记。慧英菩萨,与文殊菩萨,及佛,问答深义。阿难问佛菩萨道本,及问迟疾。佛言,亦有亦无,因述本生,精进不懈,致先得佛。日天子请佛次日受供。佛还奈园,解法长者,调意菩萨,莲华净菩萨,解缚菩萨,宝事菩萨,恩施菩萨,帝天菩萨,水天菩萨,大导师菩萨,龙施菩萨,大光菩萨,各各问法,佛各答之。
须真天子经(二卷)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