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嘉兴藏
-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芦也。
(蒲水蜡烛草也芦苇草也此二皆丛生之物未见易生也蒲芦在内典是虫名彼蜾裸之咒螟蛉取其易变易生也若咒土块即难能也若以人道敏政看则蒲芦是虫义犹顺地道敏树是借地道以成人道之义以人为三才是灵故为政在人离人无政也下为政在人拣非木石之无知也取人以身拣非羽毛之异类也裴公美云地狱沉忧愁之苦鸟兽含狨獝之悲可以整心虑证菩提唯人道为能耳正合斯旨恐为杜撰从古亦正)。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此章引孔子答政以曲尽隐之极致也前君子素其位而行及鬼神之为德已明隐之大略今借天下国家五伦九经曲尽隐之极妙无乎不在无处不周有一处一时非诚则隐之体有欠缺不极圆也隐诚之异名也诚道之本体也故曰修道以仁中曰知仁勇后曰必明必强皆诚也人存人亡以贤不肖言之也人道敏政以地道敏树对言者以人为三才最灵故能敏政非草木羽毛而能也下云为政在人是也家语在得人恐各有义意也蒲芦比况也故为政在人至礼之所生略目政以仁义为主仁义诚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至不可以不知天劝修也既是政在人身修身在仁义是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不知天也天下之达道五至所以行之者三指引修身之所及修身之能也君臣等列五伦之名也五者下结五伦之德也言修身在此五伦中修有一处不达则诚之之用不满也知仁勇则能行之道所以行之者一也诚而已矣三行不备则诚之体有缺矣或生而知之至及其知之一也言知之始起差别终致一也或安而行之至及其成功一也言仁勇发用不同克功一也子曰下指示三者之由可以修得也知斯三者下正结三者之能也知所以修身至知所以治天下国家五伦在其中矣初明修身以仁义次劝修又示修身之处五伦也再示修身之行三行也又辨三行循序修省之别又示三行之由其义详且尽矣故结此三行以涉五伦覆成上修身以仁义为主之义也天下国家下以九经推扩其诚修身等列九经之名也修身则道立等列九经之益也齐明盛服等示修九经之行也凡为天下国家下结九经一诚为骨也凡事豫下又以言行事理辨诚不可离也在下位不获乎上等重以五伦九经转折详明诚之体用充实遍满无斯须缝罅极尽诚之妙圆也上来曰仁义三行未明白说诚至此方说出曰诚身明善也诚者乃天道本然之诚故曰诚者诚之者乃圣贤以诚率天之诚故曰诚之者此天道人道而言也又诚者不勉而中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贤人也此就人道圣贤优劣而言也因上历五伦九经明以诚为主诚何其大哉故此说明诚者天道圣人之道也而五伦九经岂外于是哉博学之下续明择善固执功行也博学至笃行之教修学也有弗学至行之弗笃弗措也教加行也人一能之至己千之教增进也果能下总结知行一诚必能也自君子之道费而隐至此历明费隐之义已竟总显修道之功验并上修道之绵密皆修道之谓教一句也。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此章明道之本体也上自君子中庸以来皆发露诚作用之德此方发露诚本体之德也诚明者乃本然之诚自然之明然诚体之上自有明照之用此是天然之诚得天之道故谓之性明诚者乃以明择乎善而合诚之体以有作为修饰故谓之教总之一诚上可率性尽天道也下可垂教尽人道也天地古今一诚尽矣诚则明明则诚言有体必有用有用必有体名异而体一也上标大意下释之。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此章释自诚明之谓性也性本自诚故天下圣人唯以至诚能尽其性果能尽其性天地万物同一性也既同一性人欲之私何由生焉既无人欲之私同一生理则德同天地故赞天地之化育德既同位亦同所以与天地参也前费极致三章以诚之发用明天地位万物育此以诚之本体率天之性故与天地并位赞天地化育也。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此章释自明诚之谓教也性体之诚明无为之德非学可能也修致之诚明是有作为所以能化能为教也能变能化所以可教也此校前则次之故曰其次云云致曲恒守恒一之谓也由守一则心不散不散则无妄故诚因之由心诚则身正故形因之由形端则行可观故着因之由行着则德明故明因之由德明能动物故物因之由动物则物从其变故变因之由物从变则成其化故化因之此化与赞天地之化育同前云生知学知困知及其知一也明矣。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此章释诚则明明则诚也前知先知如神皆明也不诚则已一诚必明是知诚明一体也此并前二章总明诚本体之德明上率性之谓道一句也。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此章以天道人道合其诚也自成者体自完固不假外物而成也此成与成性存存之成是同所以言道自道也此成自性也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此诚物也自本性自诚无妄无息故能为物根本所以言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也是故下人道也由天道自成成物是故君子循天之诚亦自成成物所以言诚之为贵也是故二字是法天德起圣贤之德仁也知也是收圣贤之德归天德内仁也外知也仁与知而时中之故云时措也宜也。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此章释成上一成字也或谓诚何能成己成物耶故此释云至诚不变不息久征悠远博厚高明故能成己成物也所以云载物覆物成物也不息等显诚之德载物等正指能成也博厚配地等此以无象之诚配有象之天地以明其博厚高明悠远其象如此也如此下结博厚高明等乃诚本然性德不属造作故云不见不动无为而成也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者诚而已矣不贰一诚也生物成物也天地之道博也等推明上为物不贰一诚也今夫天斯昭昭等推明上生物不测能成也下引诗证成天性诚而不息之义维天之命於穆不已诗辞也盖曰下释诗之义文王下以圣人之德合天之德亦云不已亦能成物也此章与诚者自成共是一旨虽人道天道对言其旨在天道明上天命之谓性一句也。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欤。
此章承前文王之德纯亦不已发起圣人之道也由前天德不已文德亦不已故云大哉圣人之道峻极于天礼仪威仪明上发育万物之用待其人而后行惟圣人才能行此礼仪威仪也故曰下成上待人而后行之义故君子下又蹑至德至道而言也是故居上不骄等又踵敦厚以尚礼而言也诗曰下引诗证明敦厚尚礼可言可默不倍不骄以保其身可谓明哲矣。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此章释前章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之义也前云明哲能保其身此以愚贱而灾其身反显明哲之德也非天子下皆明哲之事也。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此章因前章一征字发起推明前章之义也三重者即议礼制度考文三事乃天下公行之事万古通行之道不可轻易妄作故曰重也其寡过矣乎成上一重字重此三事故寡过也上言者等言此三事不可轻易作明重字之义故君子之道本诸身至知人也明寡过之义是故君子下明三重之成德也下引诗结明通章之义惟一征而已矣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即征诸民之义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此章释前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孔子是其人也。所以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等此章。天地万物全体是一圣人。圣人全体是天地万物。所以结云。此天地所以为大。即圣人所以为大也。自愚而好自用。至此皆推明大哉。圣人一章中之义。此中庸一书。以天命之谓性。一章为纲目。自君子中庸至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九章。明修致绵密工夫。自君子之道费而隐。至哀公问政一章共九章。明修致终始功验。此二节共十七章。发明修道之谓教一句。自诚明至至诚如神四章。发明率性之谓道一句。自诚者自成至故至诚无息二章。发明天命之谓性一句。上发明三句皆所知所行之道。道即诚也。乃显诚之能德故。自大哉圣人。至此四章是发明能知能行之人即显圣人之能德也。或曰。前舜与颜子二章。及大孝无忧达孝三章。皆称圣人之德。何云彼唯所行之道哉。曰。前舜与颜子是借人明修致工夫。大孝三章是借人明修致工验。虽称人道为显道之发用。故为所知所行也。此大哉圣人。四章是借道显人。其中极尽道之圆备。乃极显圣人之能事。所以此四章为能知能行之人也。上明人与道之义已究竟矣。故下结赞初赞圣人以配天德。末赞至诚以归天性。尽矣。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悦。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此章结赞圣人之德以配天也聪明等。乃知仁勇质文五者德之实也。溥博渊泉。德之深广也。而时出之。德之发用也。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形容上溥博渊泉之义。见而民莫不敬三句。形容而时出之之义。是以下明发用极致。周圆充满。范围天地。故曰配天。此结圣人之能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