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禅师语录


  崇祯癸未夏月谷旦本山住持嗣法弟子通容树石。

  道行碑

  中宪大夫知宁波府事韦克振撰文同男

  内翰林秘书院编修前值国史院庶吉士成贤篆额湖广黄州府黄岗县儒学生员述贤书丹

  禅宗肇自少室直指单传无阶级津梁可寻盖西来第一义也曹溪以降枝分派别号称极盛传至于今去根源日远荷道者惧焉起衰救敝从末劫纠纷中必拈第一义示人令少室宗风俨然未坠则密云悟禅师其人已余守四明之先五年师已入寂追仰道范从其上座容公悉师本末着为传而师之徽音懿躅载之铭状年谱者甚备乃容公更欲遵唐宋元以来名僧礼为师直道行碑征文于予予逡巡久之以终不敢辞者碌碌之名冀附师以彰不朽遂忘其言之鄙拙也谨按师讳圆悟号密云出义兴蒋氏生而颖异端严读书黜训诂喜纵笔挥染如奔骥翔鸾不可羁绁见者咸以公辅期之乃师在总角已薄公辅不为矣每念世相无常勤持佛号至彻昼夜偶得坛经阅之若夙契焉者嗣是而耕而陶而樵牧随所托迹惟事参究一日负薪山行与积薪遇恍然有省遂决意出家闻禹门传演法龙池具正遍知师往侍之龙池一见知为大器加意钳锤令从卑末执役备历艰瘁阅二年乃为剃染执役如故又三年听闭关又三年命监院务师以心境未融间有请益未许也奋发精进师志益励忽于铜官山顶悟情与无情焕然等现觅纤毫过患不得而从前疑义尽释矣遂往参龙池于都门机锋所触无复逊让观其相对竖拳三世诸佛拈不出处师一喝再喝连喝而退宛有古人之作龙池已心折之因以无住法嘱师南游师自双径两目登天台还过会稽为诸名宿开发积疑莫不惊叹得未曾有迨龙池归召师叩以扶持佛法师呈赏罚都与三十棒之偈龙池大笑以付拂得人未几迁化师感法乳恩深服心丧茕茕如在疚触目着存固终其身不易也且念付托之重证明无人乃远陟匡衡还息于天台之通玄寺才一提唱宗风大播次年应金粟请依荆榛餐葵藿龙象竞归之不逾时轮奂递起悉具丛林规制日会食以万指计凡师所过缁素求瞻礼者喧阗杂沓每至遮道不得行其山川阻隔从数千里外勒尺寸以请者师为之发蒙导滞一如亲承热棒而声教四讫矣庚午冬自黄檗归金粟四方之来皈依者益众师欲避之值明州司理黄元公请住天童遂允焉者昔天童以丛林冠五山自洪水漂没丹崖翠壁之间遗构萧萧师乐其寂静森邃去人迹远苟可容膝足矣讵意布金长者现百千万化身梯航而至争任缔构之役积十年殿阁崇隆堂室复叠望之若云蒸霞郁瓢笠济济三倍金粟师所付拂则有五峰学公十余人及曾玄孙辈各分化一方法席之盛如此其或持弥戾车见欲加无上天人师者诃之不受旋堕瞿伽离报其彰彰者可按也师既修列祖塔竟即有退藏之志岁辛巳川太傅承皇贵妃田氏命躬赍紫衣入山祈师演法太傅在戚畹素以骄蹇闻及见师遂降心执弟子礼因念留都大报恩寺为朝廷开基香火恢复之功非师莫克举者礼疏上闻既得旨与诸大檀护合辞以请师以衰迈力却之迨敦趋之命再至师已从天童拂衣径上通玄矣师居通玄起居如常于是年秋七月七之日偶示疾遂跏趺而逝而白虹贯山实先兆之七众弟子若失怙恃归其全身塔于天童南岗从泥涂中引绋者数百里络绎不绝哀号之声震林谷德泽在人可概见已师年七十有七僧腊四十七代龙池主法二十五年与人相见惟以直心直行本色本分而全体迥露不隔微尘大用昭融不留纤迹故其开示者举从前千七百则公案悉落麈尾而斩断葛藤拨开云雾绝不依傍一人其接引者自王公诸长者以至厮隶末流自五比丘十弟子以至一阐提辈统以慈允摄受共登正觉绝不立一差别见其著述者为法语为题咏为酬答为辨证或寥寥数语或连篇累牍因感而应如钟声镜影绝不堕语言文字之障其创复者不第通玄金粟天童三大招提连云蔽壑功成万础凡平日法幢所贲即为宝坊师惟一杖一拂飘然物外绝不作一住相此其所以平贵贱齐智愚融顿渐彻远迩贵存亡视师初拈天地同根万物一体之语真可不愧古人矣岂挽近秉拂者能以门庭颉顽也哉敷扬未罄重宣以偈。

 太白峰高戛玑璇  砥柱狂澜回百州
 狝江鹫岭帝网沿  烜赫有人此鸿骞
 一苇直欲夺前贤  窠窟倒翻阶级捐
 万丈门庭空中悬  竖拂当场正令传
 如神锋触大火然  破除一切无中坚
 炯炯透出心珠圆  宝光五色冒大千
 龟毛蛇足已忘筌  透脱是名祖师禅
 飞矢堕侧化青莲  名动九霄纶綍宣
 俄瞻瑞相现通玄  四大假合真不迁
 窣堵波与东谷连  三匝投体尽涯巅
 师德泽世宁计年  江河行地日鹿天
 历阿僧祇永绵绵

  大清顺治戊子年孟秋日木山继席嗣法弟子通容全老侍者行昌等立石

   (先师密老和尚全录十二卷年谱一卷并序
  文共三百八十六叶计板一百九十九块容
  谨捐铢赀发梓送入楞严寺▆室久远流通
  所冀 龙天拥护传垂不朽勿致废隳永为
  后学津梁云 径山嗣法门人通容识)

  密云禅师语录卷十二终

  密云和尚年谱序

  我天童本师开堂三十三载临济宗风大振于世其语言行事动合章程昭昭可为后代法木陈忞公编成年谱自示现以及顺寂首尾次第井然不紊但援引处稍嫌蔓延据实处似多妆点至于末后室中密印之辞未免私徇人情混滥祖系万不得已改图定本更令祈远唐子重加厘正繁者删绮者质私者公滥者严庶几影响之流毋藉此为口实济宗赖以不坠知我罪我听之而已。

  崇祯甲申秋住金粟嗣法弟子通容百拜敬书

  天童密云禅师年谱

  法孙晋昌唐元竑重订

  世宗皇帝嘉靖四十五年丙寅

  师尝州宜兴人姓蒋氏其先世显著子姓蔓延诸州郡故谚称江南无二蒋父名曦母潘氏师其季子也生于是年十一月十六日丑时按师诞日众请上堂云今年十一月十六日也是者个时节去年十一月十六日也是者个时节乃至从无始十一月十六日总是者个时节来年十一月十六日也是者个时节后年十一月十六日也是者个时节乃至尽未来际十一月十六日也是者个时节又按弥陀诞日僧本光请上堂有老僧昨日是生日弥陀今日是生日我比弥陀先一日三世诸佛从此出之句云。

  穆宗皇帝隆庆元年丁卯

  师二岁是年出嗣张氏盖张于师为王母族艰嗣息爱师岐嶷故乞继之。

  二年戊辰

  三年己巳

  师四岁甫离襁褓而气度凝重殊无孩稚态终日堆堆坐地若忆持者久之中冷湿成肿疾家人捣药汁饮之稍愈而兀坐如故。

  四年庚午

  五年辛未

  师六岁入乡校不乐章句读诵惟喜书遇便辄大书毁瓦画墁不顾也嗣王父厌之然亦以是奇师。

  六年壬申

  神宗皇帝万历元年癸酉

  师八岁不繇他教自然发意念佛按师行繇云我幼性顽乃至不肖之事靡所不为但于岁岁二三月间忽动世间无尝之想便欲修行念佛念过三日觉得梦中无念非佛过三月后此念渐轻。

  二年甲戌

  三年乙亥

  四年丙子

  师十一岁与群儿牧西氿泽中邻牛附师牧者日供一钱师得钱辄贸纸笔以群牛授诸儿自诣邻斋学字晚则荷蓑笠召诸儿归故师尝语其侍者曰我那时已作聱头长老了。

  五年丁丑

  六年戊寅

  七年己卯

  八年庚辰

  师十五岁躬耕樵且陶于涧北按师禹门上堂云悟上座出身本非他乡异土之人即本邑南岳山中一个樵夫耳又按师答汉月首座云老僧渔也渔过樵也樵过耕也耕过牧也牧过秪为不知本命元辰立地处故入佛门来。

  九年辛巳

  师十六岁纳室吴氏先是新安吴某者商阳羡善师嗣父饮酒欢甚以女字师是岁纳之。

  十年壬午

  十一年癸未

  十二年甲申

  师十九岁是年归宗复蒋氏之族以张有子故。

  十三年乙酉

  十四年丙戌

  师二十一岁尝语其侍者我万历十四年染伤寒甚剧初为数亩田放不下合却眼便在耕耘上自念我且要死管他甚碗于是一意念佛念过数日梦一神人皓衣素裳凌空而过声言施药我呼云某正病何不施我神人转手与我一丸醒来遍体汗流霍然病已。

  十五年丁亥

  十六年戊子

  十七年己丑

  十八年庚寅

  十九年辛卯

  师二十六岁阅六祖坛经始慕宗门向上事耕耨之暇负薪入市买卖晚归织履而坛经傍置玩绎不休。

  二十年壬辰

  师二十七岁按师行繇云乃至二十七岁上山作务有省得管带拘心意日用尝令昭昭然即穿城入市做买做卖不肯放过每继日以夜胸中作痛犹加照顾又按夏通灯源流答颂云师在俗挑柴过一山湾忽见一堆柴突露面前有省。

  二十一年癸巳

  二十二年甲午

  师二十九岁尝语侍僧我二十九岁决志出家是年十二月区分家事安置妻室竟乃纵观川原游历城市觉步履轻松如人放下百二十斤担子相似闻先师在显亲寺径往瞻礼此时遂矢归依之愿焉又按行繇云向缘家贫营系不能纯一修行至二十九岁才得弃室然追想来解脱世间羁绊似有时节我弃室当夜梦着新鞋一两于行路次一时脱落鞋底遂因先父引见先师。

  二十三年乙未

  师三十岁正月诣显亲礼幻有传和尚为师傅以师学道勇锐志期彻悟故以圆悟命师名是春传住龙池师为荷橐而往身任众务以至鬻薪陶器负米百里之外虽刻苦事众而参究益力按行繇云三十岁乃出家秪觉生死到来毕竟不稳当于前境界愈加照顾愈加不稳当二六时中看得心境两立古人道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越看越成两个。

  二十四年丙申

  师三十一岁传和尚命师剃染而师愿终身苦行供僧役故传上下舟车师随行有类厮养师尝正色语众云老僧三十一上侍先师参禅学道都在务作里办汝辈要安坐修行耶老僧不愿丛林遗此法式按为众普请上堂云百丈大智禅师创丛林立规矩有普请例所谓作则均其劳饭则同其食自今观之似乎不然作者应当作闲者应当闲致使古风雕丧法门淡泊无他盖主者不举之故也乃云要且者般事无处得藏窜所以为大道所以为公案担荷者般事须是者般汉若畏刀避箭躲懒偷闲不足为伴故师住天童日有十余众普请不赴随喜寺西之玲珑岩师立摈之时啸雪闻公亦在其数而摈牍偶遗其名公述偈自结束去云大家同上玲珑岩人逐忙兮我独闲抚臆此心欺不得不如自摈出松关师义之解其摈为榜僧堂规谕众云。

  二十五年丁酉

  师三十二岁念己事不明岁月飘忽于是积忧成疾按行实云因侍师入城舟次请益本师云你若到这田地便乃放身倒卧更无别语我只得礼拜昏蒙益甚又一晚侍师上榻复请本师本师良久见我不领便云可怜可怜亦只得礼拜退嗣是周旋师侧惟加骂詈我惭闷交感至大病汗流二七日方苏按昌侍者记闻师于是冬侍传和尚至尝州途中遘病先回其父与良师伯者以为祟设位办食转诸经咒禳之正念诵问师忽至二人相顾踌蹰师诟云汝这鬼子心经念不出要索食耶遂一时踏翻传和尚闻之叹云此子机用若此他日吾宗不寂寥矣。

  二十六年戊戌

  师三十三岁是年四月八日始纳僧服按禹门上堂在俗家寒未尝读儒书经史脱尘年晚又不曾备历讲筵按为世庵法侄普说云老僧出家年晚为生死事急无暇及于教乘又据昌侍者记闻师既披剃传和尚顾师喟然云僧亦是个僧不知因甚挨到这个时节则师生平所亟亟在此不在彼可想矣。

  二十七年己亥

  师三十四岁掩关本山以千日为期按行实云遂禀本师掩关时已虚度三十有四矣则师掩关在己亥春而昌侍者记闻师于是岁祝发即于是冬进关初师欲掩关虑费尝住乃自备材木小构关房数楹及千日之需然后进关今以岁纪考之师辛丑冬启关壬寅领院务溯至戊戌冬而千日始满则掩关在三十三岁明矣作掩关偈及答曹林讲主法华偈为报恩修下语代答一日觉宇修(即报恩和尚)与觉安念者于师关房话间念云宇师兄你在家杀几多羊来索命时如何修面热不能答师代云这畜生更要甚么命。

  二十八年庚子

  师三十五岁关中因袖破有感呈传和尚云袖破露出手鞋破赤脚走蓦撞富家郎他丑我不丑传正以偈有若要赌猜枚大家出只手之句又与山阴王静虚征诘云门问陈操尚书非非想天几人退位话师云大家在这里士大喜与师缔方外交云盖是岁冬十一月也。

  二十九年辛丑

  师三十六岁传和尚为师按验往还酬答虽当机不让传不许可以限周千日冬遂启关按行繇云一日本师过关前话及有心无心之旨本师云你既有心把将心来我呈偈云自心本自心心不自自心心不非自心心心即自心本师云心不自心自心非心有无既非无自心耶复呈偈云心心即自心有无皆自心有无皆自心无心无自心本师云今日张渚买两把青菜来无个大萝卜头我云某在关房不知谢和尚三拜本师云终未大悟在又一日本师同兄弟至关前伫立有间云佛法二字虽不是偶然亦非特意会得但有个悟入处不妨信意拈来自然贴体随分道出自然恰好所以大丈夫为道迥别才逴得源头到手撩起便行不问如何若何老僧忆昔居台山有一僧问三贤尚未明斯旨十圣那能达此宗未审如何是斯旨老僧即鸣指一下云会么僧云不会又鸣指一下云知么僧云不知老僧但向伊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圣人若会即同凡夫凡夫若知即同圣人其僧矍然致敬倒身三拜直趋而去更不回顾俊哉汝等且道这僧如此去还曾悟得也未若道未悟他却恁么去道他悟又悟个什么来汝等试道看我即起身一拜云夜深天寒请和尚归方丈本师云不是这等儱侗推开去便了的本师乃舒一手云我手却不是驴蹄我云恁么道又争得乃亦竖一指本师云也当不得又按答孝廉刘墨仙贫道若不得我幻有老人道未曾大悟在又争得到铜官山顶忽自觉情与无情焕然等现又争忘得人我相得失是非又争敢道大地分明一个炉看来浑是火柴头老僧信手轻挑拨便解翻身动地流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