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集菩萨学论

  放大光明名上味  能令饥者获美食
  以众珍馔而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胜财  令贫乏者获宝藏
  以无尽物施三宝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眼  能令盲者见众色
  以灯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耳  能令聋者悉善听
  作乐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鼻  昔未闻香皆得闻
  以香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舌  能除粗恶不善语
  由以美音称赞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身  令根缺者皆具足
  以身礼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意  令失心者得正念
  由修三昧自在力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色  难思妙相咸令睹
  妙华供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声  观声缘起如谷响
  了知声性本来空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香  令诸臭秽悉香洁
  香水浴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味  能除一切味中毒
  常供佛僧及父母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触  能令硬触皆柔软
  戈鋋剑戟从空雨  皆令变作妙花鬘
  以昔曾于道路中  涂香散花布衣服
  迎奉如来蹈其上  是故得成此光明
  放大光明名净法  能令身诸毛孔中
  悉演难思妙法门  听者咸欣蒙解脱
  自性无生从缘起  法性常住等虚空
  了知佛身即法身  是故得成此光明
  如是等比光明门  如微尘数无有量
  悉从大仙毛孔出  所作事业各差别
  如一毛孔所放光  由若虚空微尘数
  一切毛孔悉亦然  此是大仙三昧力
  如彼所修诸功德  随其宿缘同梵行
  今放光明故如是  此是大仙智自在
  往昔同修胜福业  能生爱乐皆随喜
  于今所作亦复然  是故得成此光明
  若有自修众福业  数数供养于诸佛
  复于佛德常勤求  由此光明所开觉
  譬如生盲不见日  非谓无日出世间
  诸有目者悉了知  各随所务而修作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智惠者皆悉见
  凡夫邪信劣解人  于此光明莫能睹
  摩尼宫殿及辇舆  妙宝灵香以涂莹
  具有胜福咸自然  非无德者能安处
  大士光明亦如是  有深智者咸蒙照
  邪信劣解凡愚入  无有能得斯光瞩
  若有闻此光差别  能生清净深信解
  永断一切诸疑网  速成无上功德幢
  复现最上三摩地  眷属庄严皆自在
  十方一切国土中  佛子众会皆围绕
  有妙莲华光庄严  量等三千大千界
  其身端坐悉充满  现此三昧神通力
  复有十刹微尘数  妙宝莲华所严饰
  诸佛子等住其中  是此三昧威神力
  宿世成就善因缘  具足修行佛功德
  如是众会所围绕  悉共合掌观无厌
  童子身中入三昧  于盛年身从定起
  盛年身中入三昧  于老年身从定起
  老年身中入三昧  近事女身从定起
  近事女身入三昧  近事男身从定起
  近事男身入三昧  比丘尼身从定起
  比丘尼身入三昧  于比丘身从定起
  比丘身中入三昧  学无学身从定起
  学无学身入三昧  于缘觉身从定起
  缘觉身中入三昧  现如来身从定起
  如来身中入三昧  于诸天身从定起
  诸天身中入三昧  于大龙身从定起
  大龙身中入三昧  于夜叉身从定起
  夜叉身中入三昧  于部多身从定起
  部多身中入三昧  一毛孔中从定起
  一毛孔中入三昧  一切毛孔从定起
  一切毛孔入三昧  一毛端头从定起
  一毛端头入三昧  一切发端从定起
  一切发端入三昧  一微尘中从定起
  一微尘中入三昧  于一切尘从定起
  一切尘中入三昧  于金刚际从定起
  金刚际中入三昧  于摩尼宝从定起
  若摩尼宝入三昧  佛光明中从定起
  若佛光中入三昧  于水大中从定起
  若水大中入三昧  于火大中从定起
  若火大中入三昧  于风大中从定起
  若风大中入三昧  于地大中从定起
  若地大中入三昧  于天宫殿从定起
  若天宫殿入三昧  于空起定心不乱
  是名不思议解脱  自在功德三摩地
  十方所有诸如来  于无量劫说不尽
  一切如来共宣说  众生业报龙变化
  诸佛自在大神通  及入定力不思议
  声闻心住八解脱  能以一身现多身
  复以多身为一身  于虚空中入火定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为众生求佛道
  尚能现此难思议  何况广大饶益者
  譬如日月游虚空  其光普遍十方处
  泉池陂泽器中水  众宝河海靡不现
  菩萨色像亦复然  十方普现不思议
  此皆三昧自在力  唯有如来能现证
  海中有神名善音  其音普顺海众生
  所有语言皆辩了  令彼一切悉欢悦
  彼神具有贪恚痴  犹能善解诸言说
  况复总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众欢喜
  譬如幻师善幻法  能现无边巧事业
  须臾示作日月岁  城邑丰饶大安乐
  幻师具有贪恚痴  犹能幻力悦世间
  况复解脱诸禅定  而不能令众欢喜
  罗睺阿修罗变现  蹈金刚际海中立
  海水虽深没半身  首与须弥正齐等
  彼有贪欲嗔恚痴  尚能现此大神变
  况复降魔照世灯  而无自在威神力
  天与修罗斗战时  帝释神力得自在
  随其军众之数量  现身与等彼无敌
  诸阿修罗作是念  释提桓因来向我
  必取我身五种缚  由是彼众悉忧怖
  帝释现身有千眼  手执金刚出火焰
  被甲持杖具威严  修罗遥见咸退伏
  彼由微小福力故  犹能摧破大怨敌
  何况救度一切者  岂于功德不自在
  如风兴云降大雨  亦能息灭诸云气
  亦能成熟诸苗稼  亦能安乐诸群生
  彼不能学波罗蜜  亦不学佛诸功德
  犹成不可思议事  何况具足诸愿者
  论曰。菩萨诸有所作。皆为利乐诸众生故。自余别明增长福因。如宝云经偈云。
  若诸菩萨  严持香花  奉献如来
  及佛塔庙  以此回向  愿诸众生
  离破戒垢  得佛戒香  若诸菩萨
  以净香水  扫洒涂地  以此回向
  愿诸众生  离恶威仪  修善法式
  整肃圆满  若诸菩萨  严持花盖
  而以奉献  以此回向  愿诸众生
  离烦恼热  若入伽蓝  发如是心
  令诸众生  入涅盘城  出伽蓝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越生死狱
  若开户牖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开圣智门  若闭户牖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闭恶趣门  若安坐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坐菩提场
  右胁卧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安住涅盘  从卧起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离缠盖障  若往便利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趣大觉路
  正便利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拔三毒箭  若洗净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洗烦恼垢  若洗手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离秽浊业
  若洗足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离障尘坌  嚼齿木时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舍诸垢染  又彼菩萨
  若身所作  一切善业  持以回向
  利益安乐  一切众生  若礼如来
  及佛塔庙  发如是心  愿令众生
  常得人天  之所礼敬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五
念三宝品第十八之四
  论曰。谓诸菩萨或以因缘遇诸难事。正念对治不生惊怖。如般若经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设于恶兽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即作是念。我当利益诸众生故一切皆舍。若诸恶兽欲啖我者。我当施与速得圆满施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诸恶虫兽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怨贼难中不生惊恼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若己所有皆悉能捐。即作是念。若诸怨贼来欲所须。我当与之。乃至劫取断我命根。身语意业亦无嗔恨。速得圆满戒波罗蜜。及得具足忍波罗蜜。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怨贼之名。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渴乏难中。亦无怖畏。何以故。是菩萨得法利益而无忧恼。即作是念。我今当为一切众生宣说法要断除渴爱。设我此身为渴所逼趣命终者。复于后世起大悲心。嗟此众生薄福德故。还复生此无水难中。令修正行具足胜惠。而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愿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清净不闻如是渴乏之名。其中众生具足福德。自然而有八功德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于饥馑难中。不生惊怖。何以故。是菩萨被精进铠坚固无懈。作如是念。今此众生受饥馑苦深可怜愍。愿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土无有饥馑之名。所化众生适悦安隐。如忉利天自然快乐。一切所欲随心即现。寿命坚固安住寂静。
  论曰。如是所作。则能增长广大福因最上境界。亦同清净经中所说。若以法施不生希望所获胜报。见深心教戒经。若人不希名闻财利。能以法施获二十种慈心功德。一者安住正念。二者能生觉悟三者发趣胜道。四者任持诸善。五者增长惠命。六者达出世智。七者除贪过失。八者除嗔过失。九者除痴过失。十者魔不得便。十一者诸佛加持。十二者诸天守护容色光泽。十三者非人恶友不得其便。十四者善友知识常所爱敬。十五者所言真实。十六者得无所畏。十七者意常悦豫。十八者善名流布。十九者明记无忘。二十者常乐法施此说是名慈心功德。又般若经云。复次阿难。若声闻人。以声闻法普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如其所证而为演说。悉令获得阿罗汉果。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能以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句义。为一众生开示演说过前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证阿罗汉所得功德。又复于彼诸阿罗汉积集布施持戒功德。于意云何。是为多不阿难白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阿难。彼福虽多不如菩萨以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门为他演说其福胜彼。又菩萨摩诃萨于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能一日中为人分别。如是乃至一时一刻一须臾顷善宣说者。阿难。彼菩萨如是法施。不可以声闻缘觉所有善根而相比喻。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故。又以法施。如妙法莲华经偈云。
  菩萨有时  入于静室  以正忆念
  随义观法  菩萨常乐  安隐说法
  于清净地  而施床座  以油涂身
  澡浴尘秽  着新净衣  内外俱净
  安处法座  随问为说  若有比丘
  及比丘尼  除懒堕意  及懈怠想
  离诸忧恼  慈心说法  昼夜常说
  无上道教  以诸因缘  无量譬喻
  开示众生  咸令欢喜  衣服卧具
  饮食医药  而于其中  无所希望
  但一心念  说法因缘  愿成佛道
  令众亦尔  是则大利  安乐供养
  是经复说。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又月灯经偈云。
  若耆宿请问  欲求于法施
  应先谓彼言  我学习不广
  又复作是说  尊者甚聪惠
  岂于大德前  而能辄宣说
  说时勿仓卒  当择器非器
  既审其机已  不请亦为说
  若于大众中  见诸毁禁者
  勿复叹持戒  当叹施等行
  若见少欲者  与持戒相应
  起于大悲心  赞少欲持戒
  得彼胜俦侣  便可赞持戒
  论曰。如是法师。应当澡浴着新净衣。以慈修身为众演说。一切魔罗不得其便。见海意经陀罗尼。
  怛[寧  也](切身)他(引一)设弥(引二)设摩嚩底(三)设弥多设咄噜(二合四)盎酤哩(引五)摩(引)啰[口  爾]底(六)葛啰(引)腻(引七)枳(引)踰哩(引八)乌朅嚩底(九)乌呼(引)葛野底(十)尾输(引)驮儞(十一)儞哩摩(二合)梨(引十二)摩罗(引)钵那曳(引十三)乌渴哩(引十四)渴噜(引)誐啰(二合)细(引十五)钵啰(二合)萨儞(引十六)系(引)目契(引十七)阿(引)目契(引十八)设曳多(引)儞萨哩嚩(二合)怛啰(二合)誐啰(二合)贺满驮那(引)儞(十九)屹哩(二合)系(引)多萨哩嚩(二合)波啰钵啰(二合)嚩(引)祢那(二十)尾目讫多(二合引)摩(引)啰播(引)舍(二十一)塞他(二合引)必多(引)没驮母捺啰(二合引二十二)三母捺伽(二合引)底多萨哩嚩(二合)摩啰(二十三)阿都[黍-禾+利]多钵捺钵哩戍[亭  夜](切身引二十四)尾誐蹉底萨哩嚩(二合)摩(引)啰葛哩摩(二合引)尼(二十五)
  彼说法师。以此真言作持诵已。处于法座。普观众会广运慈心。当于己身起医王想如法药想。于听法者起病人想。于诸如来起正士想。于正法眼起久住想。由此真言现前施作于正理法如应为说。是时周匝百由旬内。诸魔天众悉不能来作诸魔事。设诸魔王至法会所。亦复不能作诸障难。
  论曰。如是平等法施。则能增长大菩提心。如宝箧经云。文殊师利。譬如林木枝叶繁茂。皆因四大而得生长。文殊师利。如是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于一切智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论曰。若诸菩萨为欲广大显示修学佛之境界。最初安住正念正知。如是则能成就正断及不放逸谓由发起精进乐欲。而于未生恶不善法防护不起。于其已生恶不善法。则能永断使令清净。未生善法令其发起。已生善法更复增长。于不放逸而常安住。诸善法中此为根本。如月灯经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