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涅槃部
- 佛说大般泥洹经
佛说大般泥洹经
“复次,善男子,譬如雪山有好甜药名为上味,转轮圣王未出世时隐没不现。其诸病者皆诣药所,掘地埋筒以承药汁,或得甜味,或得苦味,或得辛味,或得酢味,或得碱味,或得淡味。而诸病者得此诸味,不得真实上味之药,掘地不深薄福德故。转轮圣王福德力故,出于世时便得真实上味之药。如是,善男子,如来性者多种之味,无量烦恼愚痴覆蔽,是故众生不得上味如来之性,种种行业处处受身。彼如来性无可杀害,其诸死者名为寿短。如来之性名为真寿,不断不坏乃至成佛。如来之性无害无杀,唯长养身。有害有杀如诸病人作众邪业,种种报应刹利、梵志乃至生死二十五有,不得真实如来性故。
“复次,善男子,如人穿地求金刚宝,手执利凿凿坚土石悉能令碎,唯有金刚莫能断截。如来之性亦复如是,天魔利剑所不能伤,唯长养身受其伤坏,非如来性。是故当知如来之性无害无杀,是为如来决定之教、方等契经、甘露毒药。”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方等契经、甘露毒药,义何所趣?”
佛告迦叶:‘善男子,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或有食甘露,而得长仙寿,
有人服甘露,伤寿而早夭,
或因饮毒死,或缘饮毒生。”
“其甘露者,是摩诃衍无碍之智。其毒药者,亦是摩诃衍无碍之智。犹如醍醐、酥油、石蜜,食之不消名为毒药,食之消者名为甘露。无智众生不解方等大乘密教,则于是人名为毒药。声闻、缘觉住大乘法,及诸菩萨人中之雄名为甘露。譬如乳牛虽色不同,其乳一味;如是,迦叶,当知菩萨成无畏者之所归依如来法性,彼性我性皆同一味。”
于是,迦叶菩萨即说偈言:
“我今归三宝,甚深如来性,
自身如来藏,佛法僧是三,
如是归依者,是名最上依。”
尔时,世尊复为迦叶而说偈言:
“不知三宝者,何名知归依?
依义尚不了,云何知佛性?
若以归依佛,是为最吉安。
复有何因缘,而复归依法?
归依于法者,是为自心想。
复有何因缘,而归于众僧?
不信归依佛,决定真实者,
三宝如来性,何由能悉知?
云何未知义,而生豫计想?
佛法比丘僧,三宝之梯橙,
犹如不怀妊,而作生子想。
如是思惟者,但增其惑乱,
如人寻空响,离真优婆塞。
当勤求方便,大乘决定义,
如来随顺说,令汝除疑网。”
迦叶菩萨复说偈言:
“为优婆塞法,归依于佛者,
一切诸天神,不生归依想。
为优婆塞法,归依于法者,
不以害生法,而为非法祠。
为优婆塞法,归依于僧者,
不于众邪道,请求良福田。
是故归三宝,除俗三非法,
此三归法者,亦是如来说。
我昔由此法,今得安隐处,
汝等亦当行,终归至我所。
如是平等路,汝等随行者,
疾得免众苦,轮回生死惑。
如来之性者,亦从世尊说,
我及诸众生,同此如来性。
诸佛随顺道,我等悉由之,
乃至诸魔天,亦有此甘露,
终归同诸佛,离有牟尼尊。”
尔时,世尊复为迦叶重说偈言:
“汝莫如声闻,童蒙之智慧,
唯是一归依,当知非有三。
如是平等道,佛法僧一味,
为灭痴邪见,故立此三法。
汝今欲示现,随顺世间者,
应当从此教,归依于三宝。
若人归依佛,便为归依我,
归依等正觉,正觉我已得。
分别归依者,则乱如来性,
当于如来所,而作平等心,
合掌恭敬礼,则礼一切佛。
我与诸众生,为最真实依,
清净妙法身,我已具足故,
若礼舍利塔,应当敬礼我。
我与诸众生,为最真实塔,
亦是真舍利,是故应敬礼。
若归依法者,应当归依我,
清净妙法身,我已具足故,
我与诸众生,为最真实法。
若归依众僧,亦当归依我,
诸余一切众,皆佛僧所摄,
我与诸众生,为最正觉僧。
无目众生类,为之生道眼,
是故声闻众,及诸缘觉僧,
如来僧悉摄,归依最真实。”
佛告迦叶:“如是,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念,正使不善无知积聚,应作是知我有佛性。如彼健士斗战之时,当知我为军中之将,为一切众所依怙者。譬如王子为太子时,应当自知我为一切王子之上,当绍王位为诸王子作真实依,终不生心作下劣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立金刚志超彼三法,如彼王子成就无畏,于三法中离种种想。如来最上,犹如顶相最为第一,非佛、非法、非比丘僧,种种差别如梯橙也。为世间依、度世间故,于真实法示现种种,而为三法诱化童蒙无知众生,令入大乘深利智慧。”
迦叶菩萨复说偈言:
“知此真实义,而问于如来,
欲显发菩萨,勇猛离垢故。
善哉世尊说,菩萨之所行,
大乘深利智,如练金刚慧。
善哉世尊说,安立诸菩萨,
如来善显示,我今亦当然。
一切众生类,悉应自观察,
自身如来藏,皆是三归依。
一切众生类,信受此经者,
若已离烦恼,及诸未离欲,
皆当归自身,如来微妙藏,
唯是正归依,无二亦无三。
所以然者何?世尊广分别,
各各自身有,如来微妙藏,
以知此义故,不复归于三。
我已为一切,世间真实依,
法及比丘僧,一切摄受故。
声闻辟支佛,皆悉当敬礼,
以是诸菩萨,正向大乘道。
如是如来性,为不可思议,
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其诸菩萨应如是学甚深利智。复次,善男子,我当更说入如来藏。”即说偈言:
“有我长存者,终不经苦患,
若使无我者,空为修梵行。
一切法无我,是名断灭教,
言我长存者,则为计常说。
一切法无常,是则为断说,
一切法常者,是则为常说。
一切法是苦,是则断灭说,
一切法是乐,是则计常说。
一切修常想,是疾得断说,
一切修无常,是疾得常想。
譬如拆楼虫,得一速望二,
如是修常者,是速得断灭。
若修断灭者,亦疾得常想,
如是所说喻,得一更求余。
异法修苦者,则说不善分,
异法修乐者,是则说善分。
异法修无我,无量诸烦恼,
异法修常存,佛性及涅槃。
异法修无常,则身不坚固,
异法修常者,如来等三宝,
及平等解脱,是诸法真实。
如来之所说,不同于彼喻,
当知除二边,处中而说法,
计常及断灭,是见二俱离。
世间凡愚辈,于佛说迷惑,
喻如羸病人,顿服酥迷乱。
有无增其患,譬如重病人,
四大互增损,而不等和合,
痰癊增不息,风种起烧燃,
风癊已违诤,涎唾亦复增,
如是不和合,举体发狂乱。
良医善方疗,随顺安四种,
除灭一切病,悦乐全身强。
如四大毒蛇,无量烦恼患,
良医善方疗,平等性安隐,
其平等性者,是名如来藏。
得闻如来性,离于一切界,
常住不变易,有无等不著。
凡愚而妄说,不了微密教。
如来为众生,方便说身苦,
凡愚不能了,谓我身断灭,
慧者了真谛,不总一切受,
能知我身中,有安乐种子。
闻我为众生,方便说无常,
凡愚谓我身,如陶家坏器,
慧者能谛了,不总一切受,
能知我身有,微妙法身种。
闻我为众生,方便说非我,
凡愚谓佛法,一切无我所,
智者能谛了,非尽假名说,
不惑于清净,如来真法性。
闻佛为众生,方便说空教,
愚夫不能知,谓悉言语断,
慧者能谛了,不总一切受,
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闻我为众生,方便说解脱,
愚夫谓佛身,解脱悉磨灭,
慧者能谛了,不悉往来断,
如来人师子,自在独游步。
我为众生说,无明缘诸行,
凡愚不能知,谓是为二法,
慧者能谛了,明非明虽异,
解脱真实法,则无有二相。
缘诸行生识,凡愚谓为二,
慧者知行缘,虽二而不二。
十善及十恶,凡愚随二相,
慧者能谛了,虽二而不二。
有罪及无罪,凡愚谓为二,
慧者能谛了,自性则不二。
清净不净相,凡愚谓为二,
慧者能谛了,自性则不二。
作者及不作,说一切诸法,
凡愚不能知,谓为是二法,
慧者能谛了,自性则不二。
说一切诸法,为苦及乐分,
凡愚不能知,谓为是二法,
慧者能谛了,自性则不二。
我为众生说,一切行无常,
凡愚不能知,总修如来性,
慧者能谛了,自性则不二。
我为众生说,一切法无我,
凡愚不能知,谓佛说无我,
慧者了自性,我非我无二。
无量无数佛,说是如来藏,
我亦说一切,功德积聚经,
我非我不二,汝等善受持。
“善男子,当忆念一切功德聚经。我说般若波罗蜜大经不二,彼如是说我非我不二。譬如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为始终是一?为从余处来?若即是一者即作本事,若乳即为酪者,然今乳时而无酪相,如是因缘展转相生,非已有故而言展转。若余处来者,彼在何处住?当于乳时不见酪等从余处来。彼一切分皆有醍醐自性,但诸过覆故异分现,牛食过故乳则血气,牛食甘草乳则甜香,牛食苦草乳有苦味。于雪山下有甘泽草,牛食是草出成醍醐不作余色。当如牛食种种味草,则有种种异色。明及无明不二之法,亦复如是,行业过故明非明转,一切善法及不善法皆无有二。是故当知,如来之性,如彼醍醐自性清净,烦恼过故有异相现。譬如人言,大海水碱,非为一切其水悉碱,其中亦有八味之水。譬如雪山多诸毒草,而彼雪山先有良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四大和合譬如毒蛇,然此身中先有佛性。如彼良药,其如来性始终常有非作所作,但无量烦恼中间竞起。凡诸众生欲求佛者,当除无量烦恼结患。譬如春月兴大云雷而未降雨,草木华果皆未萌芽,夏时大雨一切扶疏;如来之性亦复如是,无量烦恼结患所覆,虽闻契经及诸三昧,犹故不知如来之性,以不知故而起于我及非我想。大般泥洹、方等契经、密教法藏闻于世间,众生闻已,如来之性皆悉萌芽能长养大义,是故名为大般泥洹。如是,善男子,其有众生学此方等般泥洹者,名为毕报如来之恩。”
迦叶菩萨白佛言:“善哉!世尊,如来之性于诸声闻及辟支佛,甚为难见难得之宝!”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善男子,我亦常说甚为难见。譬如有人肤翳覆眼不见五色,就彼良医为治其目翳,便为除少分肤肉,而以一物示之令见,彼视惑乱谓二谓三,久久谛视仿佛见之;如是,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净治道地成就十住,于自身中观察如来真实之性,犹为无我轮之所惑,况复声闻及辟支佛而能知之?当知,善男子,如来之性难见如是。又如有人仰观飞鸟,远则不识为是为非,极明其目仿佛识之;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犹生惑想久乃仿佛,况复声闻及辟支佛?又复如人痰癊增故,迷于诸方欲有所至,心心相续专念记识犹失径路;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专心方便犹有惑乱,况复声闻及辟支佛?复次,如人远行旷野热渴所乱,远见野马或谓为水,或谓林树,或言聚落;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譬如有人登高临下远观佛塔,或作水想,或谓虚空,或谓屋舍,或谓野马、山石、草树,方便谛观乃知是塔;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犹生惑想,方便极视乃知真实。复次,如人船行大海,远见城郭而生惑想,或谓虚空,或言物像;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譬如王子竟夜观伎,至日光现见人生惑亲作他想;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譬如大臣往诣王所咨详王事,夜闇还家于电光中,若见白牛而生惑想,或谓屋舍,或谓丘冢;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譬如持戒比丘自漉净水,复重谛视若见微毫,或谓为虫,或谓尘末;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复次,如人观高山顶,若有行人或谓禽兽;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如人目患夜闇观画,或谓人像,或谓神像,或谓佛像,或谓释梵诸菩萨像;十住菩萨亦复如是,于自身中观如来性亦生惑想。如是,善男子,如来之性甚深难见,唯佛境界,非诸声闻及辟支佛所能知见。如是,善男子,如来教法,慧者所知应当信受。”
迦叶菩萨白佛言:“如世尊说,如来之性甚深微妙,诸肉眼者云何得见?”
佛告迦叶:“譬如非想非非想天,唯佛境界,一切声闻及辟支佛云何能见?但彼随顺如来契经,信心方便然后等观。如是,善男子,一切声闻及辟支佛,当于方等般泥洹经而生信心,知其自身有如来性。是故当知,如来之性唯佛境界,非诸声闻及辟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