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佛藏
- 乾隆藏
- 大乘涅槃部
- 佛说大般泥洹经
佛说大般泥洹经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世间众生皆言有我,比义云何?”
佛告迦叶:“譬如一时,二人为友,一是王子,一贫穷人,结好往来。其王子者有调伏兕,贫人见之。彼于后时共至他国,于一客舍暮共止宿,而彼贫者于梦中言:‘兕来!兕来!声彻于外。’时有人闻,将至王所,以其所闻具白国王,王即问言:‘何处有兕?’时彼贫人便白王言:‘我无兕也,善知识有,我曾见之。’王即复问:‘其状云何?’复白王言:‘其角似羊。’作是语已,王语贫人:‘汝自还去,何处有兕?彼亦无有,为虚说耳!’而兕似羊传于天下。如是不久其王命终,太子即位亦访求兕而不能得,次后其子续立为王,亦复如是求兕不得,展转相传恒于兕上而作羊想。如是菩萨摩诃萨出于世时,为众生说真实之我。其无知者闻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知其真便妄想说:‘我如寸灯在于心中。’种种众生、我、人、寿命,如彼梦说展转相承皆起邪见,计有吾我求吾我性,不得实我作无我说,而诸世间一切众生常作妄想计有吾我及无我想。如是,善男子,我说如来之性最为真实。若世间说我随顺法者,当知是则为离世俗,当知皆是菩萨变化现同俗说。”
文字品第十四
佛复告迦叶:“一切言说、咒术、记论,如来所说为一切本。”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其义云何?”
佛告迦叶:“初现半字为一切本,一切咒术言语所持真实法聚。童蒙众生从此字本学通诸法,是法非法知其差别,是故如来化现字本不为非法。”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字本?”
佛告迦叶:“初十四音名为字本,是十四音常为一切不尽之本。不尽有何义?不破坏义、不漏义、如来义、名不尽义。如来法身金刚不坏故名不坏,如来无有九道诸漏故名不漏,如来常住故说不尽无作之义。
“初短阿者,吉义。吉者,三宝义。次长阿者,现圣智义。其名圣者,离世间数,清净少欲,能度一切三有之海,故名为圣。圣者正也,能正法度行处律仪及世间法度,是其义也。复次阿者,有所长养皆依于圣,一切真实正行之本,孝养二亲皆依是知,晓了正法住摩诃衍。善男子、善女人、持戒比丘及菩萨,如是所行皆名依圣。又复阿者,世界言语法之所依。如言善男子阿伽车,如言男子莫作阿那遮逻,是故阿者亦是世间言语所依。
“短伊者,此也。言此法者是如来法,梵行离垢清净,犹如满月显此法故,诸佛世尊而现此名。又复伊者,言此是义、此非义、此是魔说、此是佛说,依是分别故名为此。其长伊者,名为自在,名大自在,自在梵王能于如来难得之教以自在力护持正法,以是之故名为自在。又复伊者,于此自在大乘方等般泥洹经自在摄持,令此教法自在炽然,令余众生自在受学此方等经。又复伊者,自在方等能除伊者嫉妒邪见,如治田苗去诸秽草。如是等比,是故如来说伊自在。
“短忧者,上也。于此契经说最上义,其诸声闻及辟支佛,所未曾闻一句一字片言历耳。譬如诸方,郁单越为福德之上;大乘方等亦复如是,一言历耳,当知是等人中之上为菩萨也,是故如来说此忧字。长忧者如香牛乳,其乳香味是大乘经最为上味,广说如来真实之性,非法憍慢皆悉消灭。又复忧者,名为大忧,于如来藏慧命根断著无我说,当知是等名为大忧,是故说忧。
“咽者,是也。言是佛法,如来泥洹亦说是法。咽者,如来也,有来去义,以是故说如来如去。
“乌者,下也。下贱烦恼悉除灭已名为如来,是故说乌。
“炮者,是摩诃衍。于十四音炮为究竟,是故说名为摩诃衍。于一切论为究竟论,是故说炮。
“安者,一切也。如来教法离于一切钱财宝物。安者,遮义,一阐提义。
“最后阿者,尽也。一切契经摩诃衍者,最为穷尽。
“迦者,一切众生如一子想,于诸一切皆起悲心,是故说迦。
“呿者,掘也。发掘如来甚深法藏,智慧深入无有坚固,是故说呿。
“迦者,藏也。一切众生有如来藏,是故说伽。重音伽者,吼也,常师子吼说如来常住。
“俄者,脆也。一切诸行速起速灭,故说为俄。
“遮者,行也。成就众生故名为遮。
“车者,照耀如来常住之性,是故说车。
“阇者,生也。生诸解脱非如生死危脆之生,是故说阇。重音阇者,烧也。一切烦恼烧令速灭,故说为阇。
“若者,智也。知法真实,是故说若。
“吒者,示也。于阎浮提现不具足,而彼如来法身常住,是故说吒。吒者,示满足也。平等满足,是故说吒。
“茶者,轻仙不没,是故说茶。重音茶者,不知惭耻,重恩不报是故说茶。
“挐者,不正可如诸外道,是故说挐。
“多者,遮一切有令不相续,是故说多。
“他者,无知也。如蚕虫作茧,是故说他。
“陀者,于摩诃衍欢喜方便,是故说陀。重音陀者,持也。护持三宝如须弥山不令沉没,是故说陀。
“那者,如城门侧因陀罗幢,竖立三宝,是故说那。
“波者,起颠倒想,三宝沉没而自迷乱,是故说波。
“颇者,世界成败、持戒成败、自己成败,是故说颇。
“婆者,力也。如诸如来无量神力非但十力,是故说婆。重音婆者,能担正法为菩萨道,是故说婆。
“摩者,限也。入菩萨法限,自强其志为众重檐,是故说摩。
“耶者,习行菩萨四种功德,是故说耶。
“罗者,灭淫怒痴入真实法,是故说罗。轻音罗者,不受声闻、辟支佛乘,受学大乘,是故说罗。
“和者,一切世间咒术制作,菩萨悉说,是故说和。
“赊者,三种毒刺皆悉已拔,是故说赊。
“沙者,满义。悉能闻受方等契经,是故说沙。
“娑者,竖立正法,是故说娑。
“呵者,惊声也。怪哉诸行悉皆究竟,怪哉如来而般泥洹离诸喜乐,是故说呵。
“叉(来雅切)者,魔也。天魔亿千无能破坏如来正僧,随顺世间而现有坏。又复随顺世间现为父母诸宗亲等,是故说叉(来雅切)。
“厘、厘、楼、楼,此四字者,长养四义佛及法僧,示现有对随顺世间。示现有对如调达坏僧,僧实不坏,如来方便示现坏僧,化作是像为结戒故。若知如来方便义者,不应恐怖,当知是名随顺世间。是故说此最后四字,吸气之声、舌根之声、随鼻之声、超声、长声,以斯等义和合此字。
“如此诸字和顺诸声入众言音,皆因舌齿而有差别。因斯字故,无量诸患积聚之身,阴、界、诸入因缘和合,休息寂灭入如来性,佛性显现究竟成就,是故半字名为一切诸字之本。若观法实及如来解脱,亦无文字言语之相,字相、味相皆悉远离,是故一切远离名为解脱,其解脱者即是如来。因是半字能起诸法,而无诸法因字之想,是名善解文字之义。若异是者,不解文字分别诸法是法非法、如来之性、三宝解脱,而不能知是经非经、是律非律、魔说佛说,悉不能知我说,是等不知字故。是故,善男子,汝等应当善学半字,亦当入彼解文字数。”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当善学斯等半字。今我世尊,始为佛子得最上师,我今始入学书之堂。”
佛告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乐修正法应当如是。”
鸟喻品第十五
佛复告迦叶:“雁、鹤、舍利鸟者,所谓种种无常、苦、空、非我等法,如众雁、鹤、舍利之鸟。”
迦叶白佛:“此义云何?”
佛告迦叶:“有法无常,有法是常,有法是苦,有法是乐,有法是我,有法非我。譬如田夫种植五谷及诸果树,从其萌芽乃至华叶,其人恒作非常之想;至其成熟收其果实,得受用时而生常想。所以者何?真实现故。”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五谷之常与如来同不磨灭耶?”
佛告迦叶:“犹以如来喻须弥山,其须弥山世界败时,岂不坏耶?善男子,莫于譬喻而生是问。一切诸法悉归磨灭,唯有泥洹是常法耳!随世言说以彼为喻。”
迦叶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善哉斯说!”
佛告迦叶:“如是,善男子,一切契经修诸三昧,乃至未闻大般泥洹方等契经,诸众生等修无常想;闻此经已,若善男子、善女人所怀烦恼疑结永离,晓了常法。所以者何?各于自身如来之性,得显现故。
“复次,善男子,譬如金师销镕其金,至器未成作非常想,宝器成已常得受用。如是,善男子,一切契经修诸三昧,乃至未闻大般泥洹方等契经,其诸众生修无常想;闻此经已,所怀烦恼疑结永离,晓了常法。所以者何?各于自身如来之性,得显现故。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种甘蔗、胡麻乃至未熟,常作种种诸味之想,麻油、石蜜成已乃知真味。如是,善男子,一切契经修诸三昧,乃至未闻大般泥洹方等契经,其诸众生修无常想;闻此经已,所怀烦恼疑结永离,晓了常法。所以者何?各于自身如来之性,得显现故。譬如百川皆归于海,如是一切契经及诸三昧,悉归方等般泥洹经。所以者何?如来之性究竟说故。是故我说,有法无常,有法是常。
“如舍利鸟,忧悲剑刺如来已断,而于此论多有疑者,然其如来现有忧悲,非如人天及余众生之忧悲也。如非想处云何有想?若无有想不应有寿,有寿无想何有想阴、界、入之名?又如林树皆有神依,若神依树,为依根茎?为依枝条?如是诸处悉皆不现,为依何住?如是如来教法甚深。当知如来现有忧悲,于罗睺罗而起慈心,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亦复如是,唯佛与佛乃知此义。斯等皆是诸佛之法,尚无心意,何有忧悲?忧悲若无,教法相违,如一子想是则空言,说一切法皆不可信。但如来所说不可思议,诸佛教法亦不可思议,如来佛法不可思议,是为真实。譬如虚空不可于中造立宫室,而诸幻士能于中造,凡愚见已而作是念:‘云何空中而得安立如心意转?’如是所说,尚无心意,何有忧悲?忧悲若无,罗睺罗喻是则不实。如虚空中,如来忧悲则不可得。如其幻化随心意转,如来则有忧悲之想。闻般泥洹而作是念:‘何有忧悲?’闻其转者常有忧悲,是故如来常住。若无常者无有忧悲,而今如来非是无常。如来忧悲及无忧悲悉不能知,下者知下,不知中上;中者知中下,不知其上;唯有上者,一切悉知。其诸声闻及辟支佛各各自知,而不能知如来境界;如来悉知,是故名为离诸障碍。譬如幻士种种现化,如来亦然,种种示现随顺世间,能知是者名为黠慧。肉眼凡夫无想之想非其境界,而于如来作忧无忧想。是故我说,有法是我,有法非我,如舍利鸟。
“复次,善男子,譬如雁、鹤及舍利鸟,于夏月雨时江河漫溢,选择高处而安其子然后游行。如是如来出兴于世,化无量众令入正法,为受化者方便说法,或说苦法,或说乐法,有为诸行是名为苦,泥洹极乐离有为行说名为乐。”
迦叶白佛:“其义云何?”
佛告迦叶:“所谓如如。”
迦叶白佛:“云何众生得泥洹乐?”
佛言:“迦叶,如我先说一切诸行无生老死,所谓:
“若无放逸,是处不死,
若其放逸,是为死径。
无放逸者,得不死处,
若放逸者,常处生死。
“若放逸者是有为行,彼有为行则为苦法,非泥洹者是为死处。若作放逸是名作行,当知是行则为大苦,不趣泥洹是为死径。无放逸者是不作行,虽复作行亦不生死,是名金刚不坏之身。其世俗者是名放逸,离世俗者是无放逸,离生老死泥洹快乐。是故如来有说苦法、有说乐法、有说非我、有说是我。如鸟飞空不见其迹,无有天眼烦恼未断,不自见身如来之性,是故我说有法无我,为烦恼故说微密教。其诸众生无有天眼而计吾我,无量烦恼造有为行,故为彼说诸法无常,是故我说有法无常。
“犹如明目住山顶,谛了其地愚夫等,
如来道眼升慧台,无忧忧念群生类。
“如是无量烦恼悉灭,名住山顶。观其无量烦恼炽然下劣众生谁为登慧台,何名为无忧?若无忧者,云何名为忧念世间?若泥洹灭尽,何有观愚者?若使如来泥洹灭尽,云何能升智慧高台?若当泥洹,云何山顶能观其下?智慧台者,谓灭尽泥洹无忧忧念者,谓是如来忧念世间无量群生。山顶者谓解脱。住者,行人。地者,有为行。愚者,无巧方便说。谛了者,正觉也。如来者,忧苦永离是常法故。以自离忧,见被利刺忧恼众生为之生忧。若使如来永离忧者不名正觉,随彼众生应受化者,如来等正觉即为彼现。是故当知如来常住,种种示现犹如雁、鹤、舍利之鸟。”
月喻品第十六
佛复告迦叶:“善男子,如月不现,人谓为没,一切人民皆作没想。于余方现,余方人民皆谓月出。然其彼月不没不出,因须弥山故现有出没。如是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千世界或阎浮提,依因父母现生为子,阎浮提人皆作生想。又阎浮提现般泥洹,而此众生皆作灭想。其实如来不生不灭。
“复次,善男子,如月余方现满,彼方众生皆作满想。此阎浮提现有初生,此方人民作初生想,渐渐增长乃至月满便作满想。然其彼月不增不减,因须弥山现有增减。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复如是,或于阎浮提现有泥洹,而诸众生皆作灭想;或于阎浮提示现出生,犹如初月;阎浮提人作婴儿想,如月三日;现行游步,如月四日;现行学书,如月八日;现行出家,乃至月满;现大光明破坏无量众魔闇冥,现般泥洹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犹如明月列宿围绕没而不现。阎浮提人或作生想,或作灭想,其实如来不增不减常如满月,是故当知如来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