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侠义传

  元全暗暗又是称赞,又是着急,又不便再去求小姐。并且有这两个妖娆监着,倒堵住元全夜间进来说话的空儿。却把那七个人引得咽沫垂涎,背地窃议说:“这姓白的见花不采,真真算个呆子!”到歌姬进进出出时,品头题足,不免丑态百出。元全看不上眼,一边坐着纳闷而已。
  魏明公一连探了五六日,知道美人计又不能动他,料着玉堂必不肯降,留此终是一害,便劝襄王不如在地牢将他结果。襄王却终是不舍,还叫军师慢慢相劝。明公说:“再劝一次不降,王爷却不可游移了。”于是又亲到地牢。这是魏明公三入地牢了,不但元全惊慌,连做书的都捏了一把汗,怕是劝不下来,一定要锦毛鼠性命。那知玉堂绝頂乖巧,自元全通信后,知巡按之印失而复得,料定哥哥们必有人到,定然设法相救,便不肯任性求死。后来元全因王府禁令森严,无隙可乘,不能透信,玉堂正在焦躁,偏值明公又来婉劝,玉堂便道:“你要我降,我出个题目与你,我结义弟兄五人,誓同生死,如能通信叫我哥哥们来,他们归顺,我决无异言,如不能照办,就有刀山剑林,休想我回心转意。至于用美人计,止好炫惑寻常匹夫,頂天立地男子,焉能为其所动?请你免施此等妙策,早些撤退倒觉光明!”玉堂的意思明叫他透个信儿,却合着通夭狐一网打尽之计,以为白玉堂堕其术中,连连答应,将玉堂极意抚慰而去。虽不肯遽撤歌姬,却遣人打听四鼠消息,把招降之事略缓下来。
  接着元妃之病日重一日,已是垂危,襄王全不理会。这一日元妃稍觉清楚,拉着翠绡哭道:“我死,你不必悲痛,看他们如此胡为,我得保全首钡以没,是万幸了!惟初意接你前来,欲为择配,不料不是爱你,反是害你!此间不是好地方,我死后,你可速速回去。”说到此处,元妃呜咽失声。翠绡之泪,更如穿珠走线,元妃便命人去请襄王,襄王正在嫔御房内闲坐,闻王妃垂危,只得勉强前来。元妃垂泪道:“妾已临危,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有两句话要千岁采纳。一则勿听小人蛊惑,觊觎天位,庶可长保富貴;二则我身后务派妥人,送我侄女回去。于岁如果念伉俪之情,不负我的遗嘱,我死也瞑目。”襄王听得刺耳,无从答言,俄延了片刻,佯长自去。挨至夜半,王妃薨逝。众人感念元妃仁厚,无不哭泣,翠绡更哭得肝肠寸断,殡敛已毕,停在内堂。
  那襄王本是忌惮,王妃一死,如去骨鲠,不但不遵他遗嘱,却就这上生出事来,草草的料理丧事,耐到第五日,便叫管家婆传话翠绡,要纳他为妾,先封贵妃,将来登大宝后便封皇后。他本是酒色之徒,见翠绡天姿国色,久已生心,只是碍着元妃,不能出口。今日放胆办去,料一深闺弱质,那里出得他的手掌?只真是元妃接来的多事,若非翠绡得隐娘真传,这场魔难如何解脱。
  当下管家婆说得天花乱坠,翠绡一听,又是怒,又是羞。转念一想:“遇着这种横人,羞臊一回也了不了事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旦拿话安住他。”虽然想定主意,究竟是女孩儿家,说不出口来。良久,面上红了几次,才道:“千岁既有此意,自然天家制度,不论姑侄辈分,我亦安敢不遵?但一则我世代宦门,不能作妾,二则便聘为继室,也没有王妃之殡在堂,便行吉礼的。何况是我姑母?必须待三年服满再议。三则行聘须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今已无父母,尚有叔叔元谨,远官闽中,须得通信与他,再请朝中方正大臣与我家世好的作伐,方能为定。倘若有一件不依,休怪抗命!”管家婆回了襄王,襄王听不出话中有话,喜得抓耳挠腮,但嫌三年之期太远,管家婆穿梭来往,走的腿都瘦了,说得口都干了,翠绡才答应说:须候元谨回信再商。襄王无法,只得依他。过了三七,便举殡下葬。翠绡因已有去志,也不送殡。襄王还只道他害羞,他哪里耐烦去找元谨?预备到两个月后,捏造一封假信,便可成事。一面又派几名宫娥仆妇去伺候翠绡,恨不能一时成就。
翠绡见姑母已葬,襄王之谋渐急,打算飘然一定。闺中独坐,思维回念:“我便走了,姑母一番苦志,将来襄王事发,却洗不清,哪个肯替他表扬?不但姑母一人,就我元氏世受国恩的名气,亦恐要受奸玉之累。我又是个女子,不能赴阙声明,这便如何是好?”踌躇一回:“记得元全说地牢里的英雄是来盗盟书的,必是谋反证据,不如将他的盟书盗去,送与朝廷,那便表明元氏清白及姑母苦衷。但我往那里送呢?难道为盟书做缇萦叩阍么?也太失体。”定了一定神,得了主意了:“本须连元全带着同走,既要通知元全叫他脱身,何不顺便把那白玉堂也拯救了?听元全传说,那人屡劝不降,坐怀不乱,也算个忠正豪杰。盗了盟书,就交给他送与巡按,岂不简捷。姑母心迹自然表彰出来。况有元全传话,也不至有男女授受之嫌。且与师父所说‘守正除邪’的话相合。”越想越有理,以心问心,算斟酌得十分熨贴。胸有成竹,静等空儿,却连飞奴前一字不露。
那元全想着小姐平日志气识见,如何肯嫁襄王,况又不是无难为的人,何至惧他势要,俯首从命?传谠纷纷,却不甚信。但见着女儿,便探口气,劝小姐早早设法脱身,说王爷年纪辈分都不相当;现在谋为大逆,如何可以终身相托。飞奴也告知小姐,小姐笑笑道:“我自有主见,叫他静静儿休要瞎愁瞎忙。”老头儿外面虽不露出,心里终是着急,有如热锅上蚂蚁,几乎急出病来。
 于是已交仲冬,明公悬心玉堂一事,探听骨坛被人盗去,隐约传闻似乎四鼠已到,何以钟雄报中词意闪铄?城中又有心腹,仿佛见着沙龙,打听也不得实迹。也曾回过襄王,襄王却全神都在翠绡身上,唯唯否否,无甚定见。落后听得四鼠欲送假骨殖回虽安葬,明公之意便欲从此下手。叫人在江面上凿沉其船,擒捉四鼠,以便与玉堂一同收伏。告知襄王,襄王立即应允,吩咐传令到水军去。
这年十一月十五日便是冬至。襄王因翠绡准可到手,玉堂亦有可降之机,心中颇为畅快,以庆贺冬至为名,暗暗与军师庆功,那里顾妻丧才过一月。合府上下人等都赏酒食,正殿上戏班演剧,把所有在左近的好汉光棍,都派入坐。
  翠绡与飞奴计算,元全十四五正是下班,本想脱身,又听传了此信,一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午间才与飞奴说明,借事叫宅门上传元全进来。取出一个小小香盘,四粒丸药,一封简贴,命飞奴交给元全,到夜分照帖行事。飞奴略略说个大概,叫老头儿把行李检要紧的悄悄收拾。元全因两桩事憋了三个多月闷气,这才大喜过望,揣了简贴、香盒、丸药,转身要出宅门。
  那薛老三本和元全要好,加着翠绡有做王妃的信,他想元全稳稳的是个大总管,所以格外应酬周到。盼到元全来找女儿,留茶留酒,没话说话,非止一次。此番元全出来,他早掀帘迎着,拖着进房,就是熱热的一碗姜茶,说:“大哥,你且挡挡寒气。”元全坐下,薛老三又竭力奉承几句,还要留他喝酒。元全推说无暇,改日再扰,方才起身去了。看园门的也不像从前那般查考,元全暗想这班势利之徒还在梦中,真真可笑!巴到夜间,连地牢八人也都犒赏,白玉堂更不必说。襄王又特令送了一席与自己一般的酒馔到小姐房内,小姐随意用过,只推身体倦乏,收拾安置。众人有了几分酒,也都歇下。
  小姐自元妃殁后,将元妃有关系的诗稿、信稿都取过来,自己本不作久住之计,又值服中未带书籍珍玩,止不过随身衣饰而已。人静后带着飞奴,将细软收拾打作一包,飞奴衣服也打叠停当,在灯下草草写了一书,封好放在案上,并王妃所赠衣饰箱笼,均加封锁。已交三鼓,结束整齐,贴胸悬了革囊,听得外面已无动静,约莫是酒阑人散了,便嘱咐飞奴道:“你也扎缚利落,在此等我,我去去就来。”飞奴道:“小姐,一同走罢,已将四鼓了。”
  小姐推门出来,只见皓月挂棱,浓霜满地。身子略按一按,如彩凤凌虚,不觉已蹿过几层屋脊,直奔冲霄楼而来。原来盟书悬在楼正中梁间,旁边藏有机括,挂着两只宝剑。此剑乃渔人在襄水网出,名为“干将、莫邪”,襄王门下有个识货的,买来进献,悬在楼上,但有人来盗盟书,将书匣一抽,左抽左剑出鞘砍下,右抽右剑出鞘砍下。此剑削铁如泥,血肉之躯哪里受得!白玉堂幸而坠网,如果真到内楼,也是自送其死。若非元翠绡这般飞行绝迹,哪里能到此处。
  当下翠绡越过木城,区区八阵,那里拦得他住。一瞥已到楼边。见此楼八面朱窗,并无门户,笑道:“这就算八阵了!”也不管他生门死门,随手拨窗而入。里面又是一层小八阵的窗棂,翠绡又拨开进去。运动夜眼,才看见梁上悬了小小锦匣,那时灯球已灭,翠绡眼光如月,足不点地,已上雕梁。哪知触着机括,左右一望,笑道:“原来尚有消息在此。”轻轻的先摘下左边机括,抽出来是一只剑,光芒四射。又轻轻转到右边,也将宝剑取出。“约莫是两只古剑,如何落在奸王之手?不如我带去罢!”连鞘插在背后。这才将中绳一摘,盟书匣落在手中。解开匣绦,将书取出,揣在怀中,还把左右消息并锦匣仍替他安放如旧,梁间地上并末动一点尘土,这才是剑侠本领!与夜行人专靠百宝囊、如意绦、火扇儿的,大相悬绝了。翠绡穿窗而出,随手一重重替他关上,丝毫痕迹不露。飞身下楼,听那木城外巡逻过去,暗暗好笑。
  回到卧室,唤出飞奴,各提包袱,回身闩上房门,却从窗内跳出,与飞奴分背包袱,越过几层房脊,已到后园。跳进园来,见铁门全是密树遮住,一望都是古梅,有半开的,有含苞的,映着月光,真是琼林玉树。小姐立在花下,叫飞奴向耳房内张望。三个人都已薰倒,不见他父亲。
  原来交四鼓时,打更的从门口打过去了。元全回来早已开看简帖,便借王爷赏的酒莱,把二胡、傻狗灌个烂醉。到了时候,依小姐柬帖,自己先将丸药塞鼻,焚起闷香。那三个也不知是醉,也不知是香薰的,真像三个死狗。元全大喜,持了香盒,径开铁门之锁,扒入地牢。消息一坠,铁门依旧阖上,他便一层层开进去,随开髓薰。一面叩住消息,预备出来。一面看二王司阚时,已闷倒了。他用左手闭住香盒的口儿,右手开门进去。
  白玉堂听外面悉索有声,早己惊醒,瞥见元全进来,正诧异要问,元全慌忙递赶药丸,悄说:“白爷,快把鼻子塞住,我要放香了。”左手便把香盒一放,对着歌姬鼻尖上一凑,本是睡着,那里得醒?玉堂早知是闷香,便道:“够了,这一刻工夫他便要明日饭时才得醒。”笑问:“元全,你这老头儿如何会有此行货?难道是巡按府有人来么?”元全道:“是我家小姐的。”便将小姐救他同走的话,拣要紧的说了几句。就着残烛犹明,送过简帖请他看了。玉堂见小姐书法秀劲,暗暗喝采,盘问他:“你家小姐想是文武兼全,不然何以有此暗器?”元全便又把遇仙的话提明,玉堂自八月被囚,已经三月,如鹰隼入笼,恨不插翅飞去,这一喜,竟是梦想不到的,便拉着老头儿说:“是时候了,且到梯边去等。”老头儿揣起香盒、简帖,说:“白爷,外面甚寒,添件衣服罢。”玉堂道:“我耐了三个月,临去还穿他们衣服么!”一面说,一面已走出来。
  元全退出一重关一重,给他掩得结结实实,站在梯边,不多时,铁门豁的一声开了,玉堂真如脱锁猕猴,直撺上去。只见开门的是个丫环,也穿的夜行衣靠,浑身是青,背着包袱,跨着佩刀。元全也跟着上来,关上铁门,仍旧锁好。指着飞奴道:“这是我的女儿。”便问飞奴:“小姐呢?”飞奴指指梅花,玉堂举目一看,翠绡头罩翠蓝绫帕,浑身翠蓝的夜行衣,胸佩革囊,背插双剑,包袱放在林中,独立在梅花之下。真是脸晕朝霞,目横秋水,丰神如天半惊鸿,态度如云中飞鹤。连忙上前深深一揖,致谢搭救之恩。小姐看见玉堂气概不凡,也便还了一福。映着满轮皓月,分明一对玉人。
  元全过来,便向小姐道:“白爷手无寸刃,万一遇着入,如何是好?”小姐便解下剑来,要分给他。月下一看,却是雌雄二剑,似乎不便。但已是解下,飞奴伸手来接,小姐略一踌躇,把莫邪递与飞奴,飞奴递与元全,元全才交给玉堂。小姐使叫元全快走,飞奴推开房门,替他提出包袱,放下锁匙,也照样闩门,跳窗而出。玉堂暗想:“婢且如此,其主可知。”此时已是五更天气,元全引路,不走后门,恐怕遇着看园守更等众,又要碍手。迤逦走到墙边,小姐已耸身出去了,玉堂吃惊,暗说:“我今儿才信书上所说的剑仙,竟真有如此神妙本领!”元全说:“我不能纵跳,飞儿你驮得住我么?”飞奴道:“我的力小,又有包袱,驮了爹爹,如何跳法?”玉堂道:“待我来。”先将他包袱掷出墙外,把老头儿背起。元全直叫“罪过!”玉堂早已纵上了墙头,飞奴跟着跳下。老头儿挎上包袱,玉堂在前引路,径望巡按府前而来。望见府街,翠绡道:“元全且住,我有话说。”要知小姐说出甚话,下回分解。

第四回 宴华堂弟兄谈旧事 开妆阁姊妹订新盟
  话说元翠绡行至中途,因有话暂且住脚,玉堂用手指道:“此间非讲话之所,不远便是太上老君庙,甚是干净,只有一个老道看守,离巡按府甚近,不如我去开山门,请小姐入内暂歇,从容说话。”翠绡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