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秘史


皇后道:“还提起从前呢,从前是贫贱夫妻,爷把我当个人,凡事与我商量,现在爷是皇帝了,水涨船高,哪里还把我放在眼里。只是我自己想,虽然不济,究竟也替爷生了两个儿子。就是妃嫔宫女生了儿子,总也要耽待一二呢。其实我自己也不知趣,不道黜辱,已经天恩高厚,还要跟爷争非论是,那不是自讨没趣么。”

说着,小太监带永琏、永琮进来请安。高宗举目,见琮、琏两个,粉面朱唇,眉清目秀,真是双株玉树,一对璧人,再看看皇后,只有这两个亲生儿子,素爱如珍,又想夫妻素本恩爱,近来做事,自己实有对不过她的地方,因爱生愧,因愧生怜,就发出一个念头来,笑向皇后道:“你放心,我总将叫你享大福就是了。那些没要紧的事,都不要存在心上。惩她是谁,总不能够比及你呢。”

皇后道:“那是爷的天恩,只怕我母子没福消受。”

说着又滴下泪来。高宗道:“这种颓丧的话,讲它怎的,我们到园子里散散罢。”

于是带了皇后,并永琏、永琮两皇子,到畅春园玩了一天。这夜高宗就宿在皇后宫里。次日朝罢,叫近侍内监都回避了,一个儿走入正大光明殿,亲提御笔,在龙纹黄纸上,写了永琏的名儿,封固定当,叫人安入匾额里头,这便是大清国建储大典。

偏是这么人不知鬼不觉的秘密勾当,偏要贮放在正大光明殿里头,你道奇怪不奇怪。

却说高宗即位以来,五谷丰登,四方平静,把朝中这一班盛世良臣,闲的要不得。静极思动,便都上封奏谈时事,有主张文字的,奏请开馆修史,有主张武功的,奏请拓土开疆,也有奏兴土木,奏行巡狩的。瞧他们章奏,详征博引,典丽聿皇,都是绝大的大经济。遇着高宗这样旷代令主,自然君明臣良,相见恨晚了。当下下旨,先修圆明园。这圆明园,原是前明懿戚徐伟的别墅,距平则门约有二十多里路,亭台竹木,风景非凡。圣祖赐名畅春园。世宗在潜邸,圣祖命于园之北隅,辟地筑屋,赐名圆明,为世宗读书之所。世宗登了位,就大加开拓,筑起琳宫复殿,建成杰阁崇墉,巍峨宏敞。几驾二春而上。这会子高宗继述先志,竟把三园归一并建,工程浩大,创建非常,把银子花得像流水一般。里头景致,离宫别馆,月榭风亭,这种人力办得到的,不用说了,就是奇卉异草,巧兽珍禽,各种数千里外的东西,也责成地方官采办。将来一草之细,一石之微,无不饶有胜趣,穷奢极侈。别说文王之囿,齐宣之囿,万万不能比拟,就秦始皇阿房宫、隋炀帝迷楼,怕也没这么精雅别致。这一年园工告成,高宗命驾往游。赤日当头,天气异常炎热。掌盖的忘记携了一柄九曲杏黄伞,偏偏高宗传旨叫张伞,侍从人等吓得目定口呆,一声儿不敢回奏。高宗道:“宝盖都会忘记,你们吃了饭,都在管点子什么?”

忽听侍从中有人朗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应该问掌盖的。”

高宗举目看时,只见此人长身玉立,粉面朱唇,约有二十来年纪,不觉大吃一惊道:“好生奇怪,到像在哪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只是想不起来。”

随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当的什么差使?”

那人跪下奏道:“微臣和坤,是满洲官学生,蒙恩赏在驾前当差。

”高宗道:“怎么我不很看见你?”

和珅道:“皇上看不见的多着呢,岂止微臣一个。微臣成年家只在宫门外伺候,近身差使,一件也当不着,自然皇上不认识了。”

高宗见和珅人物漂亮,语言流利,心下很是欢喜,叫他擡起头来。和砷遵旨擡头,高宗把他估量一番,见他项间有指尖儿大大一块朱砂记,不觉大惊失色,脱口道:“你竟来了么!你竟来了么!”

当下就带他到新园子里,陪伺游赏,赐衣赐饭,恩眷十分隆重。次日又下特旨,授他侍卫之职,朝中文武,无不纳罕。

且住,和珅不过是个官学生,一言称旨,也断不会宠幸得这么迅速。原来这里头,却有一段很古怪的事故儿。高宗在潜邸时,有一日人宫请安,路经某妃卧室,恰值某妃对镜梳妆。

高宗见她发长委地,不禁动了羡慕的念头,偷偷步到她背后,用两手掩住她两个眼珠子。某妃不知是高宗,顺手儿用牙梳向后打了一下,不料竟打起一个青紫纹块儿。后来皇太后看见了,查问根由,高宗不能隐瞒,奏说是某妃打的。皇太后大怒,把高宗狠狠痛斥一番,又把某妃立行赐死。在皇太后当日,只道高宗与某妃总有什么暗昧勾当,又谁知这一段公案都是冤枉的呢!等到高宗知道,某妃已经气绝。高宗大大感悼,奔到灵前抚尸大哭,自己咬破舌尖,用指蘸着血,向某妃项间点了个记识,祝道:“你的性命,是我害了你,须知我也不能够自主。

魂如有灵,快快投生人世。我们两人,如果再能够会面,我总不负你也。”

现在瞧见和珅面貌,与某妃一模一样,又见他项间有这么一块朱砂记儿,不禁动了呆想,把和珅当作某妃转世,只管怜惜起来。朝中文武,如何懂得。

和珅自受高宗知遇,一年之中,连升六次,从官学生,直跃到侍郎,并赏在军机处行走,言听计从,思遇之隆,莫与伦比。阖朝人士,谁不羡慕!这日诸臣召见,上头又独叫起了和珅足问有一个时辰的话。退朝下来,大家争着探问消息。和珅道:“没有什么事,皇上为了二皇于的病愁闷,我解劝了好一回。”

众人道:“提附二皇子,太医院老秦天天进去请脉,难道还没有愈么?”

和珅道:“哪里就会愈,能够减轻点子,已经万幸了。”

众人都问到底什么病症。和珅道:“起初是疟疾,现在变了伤寒,这几天病势很是利害。”

众人道:“疟变疾,是病势不轻的。”

闲谈一回,也就散去。

却说二皇子永琏,病得十分利害。高宗嫌太医院医官不济事,下旨征求民间医士人京诊治。还没有征齐,琏皇子早呜呼哀哉,归天去了。高宗十分悼痛,赐谥为端慧太子,丧葬一切,无不格外从丰。皇后富察氏悲伤惨痛,哭得死去活来,高宗温言劝解一时,如何劝解得转。直到后来,高宗许了她书写永琮名字,贮放殿额,才渐渐减了几分悲痛。谁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七皇子永琮,忽又得着暴病薨了。富察皇后伤悼过甚,也就染病身亡。后人有诗叹道:星霓苍龙失国储,巫阳忽有叫仓舒。

长秋从此伤尽落,云黯纤阿返桂舆。

皇后薨逝之后,高宗感伤思念,凄楚异常。特命内监,凡是皇后平日所御奁具衣物,一律不准移动,以备自己不时游幸,留做个纪念儿。后族十四个侯伯,格外加恩待遇。又撰了一篇御祭文,亲行祭奠。后人有诗叹道: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泽古无伦。

君王亲诔河洲德,检点祎笄倍怆神。

皇太后见高宗悲伤不已,怕他因此闷出病来,特把高宗传到慈宁宫,着实开导一番,并要替他立刻选立皇后。高宗碰头道:“太后虽有恩命,子臣不敢领旨。”

太后道:“人已去世,念也无益,再者你待到她仁至义尽,也总算交代的过。难道为了她一个儿连国家社稷都丢掉不要了么?”

高宗无语。皇太后道:“那拉贵妃,我看她倒很稳重,扶了正,省得再到外边去选人,不知你意思里头怎样?”

高宗道:“太后选中的人,谅来总不会错的。”

太后道:“你答应了就好了。”

过了几时,果然特下懿旨,升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后。高宗见是太后意思,不敢说什么,心里头终不很为然。却叫画工画成宫训图十二幅,暗寓教训的意思,每逢除夕,叫东西六宫悬挂瞧视,以资观感,平日收藏在景阳宫后面学诗堂内。这一番举动,虽没有说为是皇后,明眼的人,却一望就能知道。后人有七绝一首,咏此事道:瑶星坤极蔼样光,宫训图成十二章。

岁岁春朝重展视,云缣深护学诗堂。

这一年京师忽地大旱,从五月到七月两个多月,一滴雨都没有下过。圆明园里头各种花木,干枯了大半。高宗下旨修省,一面征求直言极谏,一面派遣大臣到龙神官拈香祈祷,哪里有一点儿效验!和珅此时已做到工部尚书,便特上一折封奏,奏请设坛建醮,并禁止官民宰杀牲口。高宗大喜,立即批准。和珅退朝回家,与家人阔论高谈,非常高兴。和珅之妻荣氏听了,开言道:“天旱又不旱你一个儿,要你着急做什么。”

和珅道:“主子忧得这个样子,做臣子的不应替他分分忧么?”

荣氏道:“难为你这么尽忠报国,只是苦了我呢。”

和珅道:“怎么倒又苦了你呢?”

荣田氏道:“我才点了一样菜,现在要斋戒,可就不能吃了。”

和珅道:“什么菜,巴巴的隔日就要点定?”

荣氏道:“是小炒肉。”

和珅笑道:“亏你不惭愧,一样小炒肉,也值得这么郑重。”

荣氏道:“这一样莱,是我新得来的法儿。从前只有年大将军家有这个烹调方法。”

和珅道:“什么方法?左不过肉里头,多加点子鸡汁罢了。”

荣氏道:“加了鸡汁,就不是完全肉味了,并且鸡汁也没有这么鲜味。

这一样莱是要早一日吩咐厨房里,厨子便到猪圈中,挑选一头肥猪,就这头猪身上拣了一处最精的肉,活生生割下,切片油炒,其味之美,比了什么都要好吃。大约一头猪,总好割三五回,随割过随把刀伤药,替它敷上。”

和珅道:“年大将军家烹调法儿,你怎么又会晓得的呢?”

荣氏道:“李福家的,原是年府小丫头子,跟着十二娘姨学会了的。那一年大将军坏了事,姬妾们风流云散。十三姨娘嫁了一个秀才,这秀才听到小炒肉风味,就要十三姨娘做。姨娘笑道:‘谈何容易!这也是酸秀才配吃的?拈斤估两,通只买一二斤肉,如何好做?’随把做法说了出来。秀才没法,只得罢了。后来逢着神社,秀才恰轮着当社长,就把社猪擡回家里,叫姨娘做。姨娘诧道:‘我在府中,治的都是活猪,这杀死的猪儿,有甚鲜味呢?’秀才道:‘这一头已经费事得很,哪里还找活的呢?就这么将就点子罢。’姨娘道:‘那也没有法子想了,你先煮酒,待我做来。’一时做好,这秀才鲜得连舌头都吞下肚去。你想这么美味菜儿,才点了,偏你又禁起屠来了。”

和珅道:“那也不值什么,你尽管做,做好了,我也尝尝。”

荣氏道:“你不是说已经奉旨斋戒了么?”

和珅道:“又不请客,咱们自己人吃点子,谁又知道呢?”

当夜无话。

次日果然做了一味小炒肉,两口儿正吃得香甜,忽报干清宫掌院太监金国安进来降旨也。和珅大惊,忙要茶漱了口,穿齐袍褂,迎出厅前。金太监宣旨道:“奉上谕,今日朕陪侍皇太后御园龙神祠拈香祷雨,着和珅随班伺候。钦此。”

接过旨,和珅留金太监坐下问道:“怎么上头发出此念,昨儿召见,还没有提及呢?”

金太监道:“原是太监起的意,虔诚得要不的。

今儿爷传旨叫备辇,还受了一场教训,她老人家主张步行呢。

”祷雨的木阑祠,是瑢哥儿恭拟了,爷亲笔改正的。”

金太监去后,和珅就朝服入宫。见各王大臣、满汉大学士尚书人等都已齐集。一时高宗扶着太后,步行而出。和珅随班见过驾,就跟随两宫,到御园龙神祠虔心叩祷。果然至诚格天,这一晚就浓云密布,大沛甘霖。京师人民无不大悦。后人有诗道:铁牌请到自邯郸,斋醮连旬诏设坛。

步祷深宫家法在,木阑词付近臣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  清高宗一平西域 博学士再定伊犁
话说皇太后步行祷雨,至诚格天,果然甘霖渥沛,京师人民无不歌功颂德。高宗叫把祷雨文敬谨收藏,为圣清一朝家法。

从这一年经过了大旱,倒一竟年丰人寿,海宴河清,过着太平日子。这一年,是乾隆十九年,边臣奉称:“准部群酋自相吞并,阿睦撤纳兵败地丧,率众来归,请旨定夺”等语。高宗喜道:“朕正愁没事做,恰好他来,真是巧不过的事。”

随提笔批道:“阿睦撒纳向化来归,深堪嘉尚,着即护送来京。钦此。”

此旨去后,不过一月开来,阿睦撒纳就到了,传旨召见。这日,高宗临御太和殿,满汉各大臣尽都随侍,冠裳齐楚,翎顶辉煌,丹墀两旁,满站着带刀侍卫,气象很是严肃。理藩院大臣带进阿睦撤纳。高宗见他躯干雄伟,相貌狰狞,知道不是等闲之辈,暗付:伊犁这一块土地,看来就着落在此人身上。阿睦撒纳叩头俯伏,倒也亏他,照着仪注不曾错误。高宗道:“你与达瓦齐原是一个部落么?”

阿睦撒纳道:“不是,臣是拉藏汗之孙,丹衷之子,策妄那布坦的外孙子。十年前准部内乱,臣循着部血公论,拥戴噶尔丹小儿子策妄达什为汗,达瓦齐与臣原是同事,后来策妄达什遇了害,部众都推臣为汗。臣不愿做,转让给达汗齐。小策零的孙子济噶尔争夺汗位,发兵来攻,达瓦齐连打败仗。臣又替他划了个奇计,把济噶尔剪除,使他能够安居伊犁。臣自率部众,还兵雅尔,攻取都尔伯特,开疆拓土,原与他毫不相关,谁料他妒忌起来,竟发兵攻臣。弄得臣国亡家破,只得投奔大皇帝。”

高宗道:“归化本朝,你这个人总算还识时务。你们准部里头人,到本朝归化的,也已不少,前回达什达瓦死了,他的宰桑萨喇尔,率硕部众千户来降。达瓦齐之乱,杜尔伯特、台吉、三车棱等也率三千户来降,朕一一恩养,都与自己人一般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