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张立斋考异

  立斋按:若字是。
○履端于倡序。
  梅本凌本唐写本及御览并同。黄本唱作倡。
  立斋按:唱导也,与倡通。礼乐记「望倡而三叹。」注「并与唱通。」杨校非。
○辞以理篇。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辞并作乱。
  立斋按:从乱是。
○迭致文契。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并作「写送文势」。
  立斋按:从唐写本是。但文契文势用同,皆与上理篇二字对称也。写送为六朝常语,迭致则为重复前言。结括全篇,如赋之乱,史之赞,皆同旨也,此盖或为舍人原本异文,本为写送,后又改为迭致,易系辞迭用柔刚,迭用迭致等,若杨校以为迭致二字乃送势之误则非矣。
○闵言称乱。
  梅本言作马。注云:「元作焉朱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言作马。
  立斋按:唐写本是。
○殷人辑颂。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辑作缉。
  立斋按:辑、说文:「车和辑也。」诗大雅:「授几有缉御。」辑缉二字不相通,唐写本误,从辑是。
○斯并鸿裁之寰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寰作环。
  立斋按:寰,说文「天子封畿内县也。」唐写本误。
○鹿品杂类。
  梅本鹿作庶。注云:「元作鹿曹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正作庶。
  立斋按:庶品二字本易干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物品一也。」
○触兴致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致作置。
○斯又小制之区畛。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制作制。
  立斋按:制制字通,说文同训裁。
○事数自环。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数作义,环作怀。
  立斋按:怀为环之误。自环者,回环反复,自设问答也。如荀子五赋皆此体,御览非。
○宋发巧谈。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巧作夸,御览巧作夸。
  立斋按:夸夸字通,夸饰篇:「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夸字是。
○致辨于情理。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理作衷。
○明约以雅赡。
  梅本凌本黄本约并作绚。注云:「明绚元作明约,朱依御览改。」唐写本正作明绚。
○迅拔以宏富。
  梅本凌本黄本拔并作发。唐写本及御览并作拔。
  立斋按:从拔为长。
○深玮之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玮并作伟。
  立斋按:从伟是。
○合飞动之势。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合作含,唐写本作含。
  立斋按:从含为长。
○凡比十家,并辞赋之流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流字并作英杰。
  立斋按:王校云:「诸本英杰误作流」而未及黄本,并未言据唐写本校出,实为疏落。
○发端必遒。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端作篇。
○义以明雅。
  梅本以作必。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必。王校云:「御云以当作必。」未言据唐写本校出。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必是。
○物以情观。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观作睹。
○画绘之着玄黄。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著作差。
  立斋按:御览非。
○文虽新而有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新作杂,御览质作实。
  立斋按:从唐写本杂是。
○色虽糅而有本。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本一作仪。」唐写本作义。
  立斋按:本字是,对质而言,杨校从玉海引作仪非是。
○遂使繁损枝。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损作折。
  立斋按:折枝出孟子,然此指繁华过实,可以言损,未可以言折也。
○无贵风轨。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贵作实,御览作贯。
  立斋按:实贯皆形近而讹,从贵是。此言损枝害骨,既风轨之不重,而劝戒之旨亦失也。杨校云:按实字较胜者非是。
○分歧异派。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异流分派。
○滞必扬。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是。
○言庸无隘。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庸作旷。
  立斋按:陆机文赋:「言旷者无隘。」从旷是。
○辞翦美稗。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稊稗。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稊稗是,语见孟子。
     颂赞第九
○咸墨为颂。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墨应作黑。」唐写本作黑。
  立斋按:黄注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说,从黑是。杨校据御览古乐志为证,不及吕氏,失其原也。校书宜据典籍之最初见于著录者为是。
○九韶。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韶作招。
  立斋按:韶招古通。
○自商以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商下有颂字,御览引并同。
  立斋按:颂字非,此言自商以下之文理允备,非专指颂而言,故下文刊举风雅颂各体也。唐写本颂字衍,王失校。
○文理允备。
  梅本黄本并同。凌本唐写本理并作礼。
  立斋按:从理是。
○容告神明谓之颂。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容上并有雅字。
  立斋按:雅字属上句之末。
○风雅序人。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人下有故字。
  立斋按:唐写本误,两汉以下文体,下及六朝骈俪,上下相承之句,多略介词及连词,杨校非是。
○鲁人以公旦次编。
  梅本人作国,凌本黄本并同。注云:「元脱曹补」。唐写本及御览俱无人国二字。
  立斋按:曹补者;因下有商人句,补国字以为偶也。
○非飨燕之常味也。
  梅本飨燕作燕飨,味作咏,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常味作恒咏。
  立斋按:左传成十二年:「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注:「
享同飨,宴同燕。」从飨燕及咏字是。
○晋兴之称原因。
  梅本兴作舆。注云:「元作兴曹改。」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直言不咏。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直不言咏」。
  立斋按:直言与下句短辞相偶,唐写本笔倒误。
○并谍为诵。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诵作颂。
  立斋按:谍牒喋互通。谱第为牒,多言为喋,此言并谍为诵者,言非直言不咏,短辞以讽者也。诵与颂同。王校改谍为谓,以意为之,失考殊非。
○浸被乎人事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乎作于。
○情采芬芳。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情采作辞采。
○比类寓意。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御览寓意作属兴。
○又覃及细物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又作乃,及下有乎字。
○史岑之述僖后。
  梅本僖作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僖作燕。
  立斋按:唐写本误,汉书作熹,曹改是。
○或范垧那。
  梅本垧作駉。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駉鲁颂篇名,与篇中在垧之垧,音同义殊,从駉是。
○虽深浅不同。
  梅本深浅作浅深,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深浅。
○至于班傅之北征西逝。
  梅本逝下注云:「疑作巡。」凌本同,黄本作巡,唐写本逝作征。
○岂不褒过而谬体乎。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过作通。
  立斋按:从过是。
○马融之广成上林。
  梅本上林下注云:「疑作东巡。」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立斋按,艺文类聚及典论论文,皆有上林之称,此不必从马融传改也。
○而不变旨趣。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变作辨。
  立斋按:变通辨,见庄子逍遥游。
○魏晋辨颂。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辨作杂。
  立斋按:唐写本是。
○原夫颂惟典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雅作懿,御览同。
○汪洋以树义。
  梅本义作仪,凌本黄本并作义。注云:「一作仪。」唐写本作仪。
○唯纤曲巧致。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御览唯作虽。又唐写本作纤巧曲致,王失校。
  立斋按:从唐写本作纤巧曲致为是,神思篇有文外曲致可证。
○与情而变。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及御览与并作兴。
  立斋按:从与为长。
○大体所底。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底作宏,御览底作弘。
  立斋按:宏弘字通,通变篇:「宜宏大体。」作宏是。
○赞者明也。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明也下有助也二字。唐写本及御览并有助也二字。
  立斋按:赞皆宜作赞,下同,参注订。助也宜从唐写本补。
○嗟叹以助辞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无也字,御览也上有者字。
○以倡拜为赞。
  梅本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王校从顾校唱作言。
  立斋按:汉置鸿胪,以唱名引拜于殿上以谒君为职,故云唱拜,王校从言非。
○及迁史班固书,记赞褒贬。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及史班因书托赞褒贬。御览作及史班书记,以赞褒贬。
  立斋按:迁史班书者,言迁之史记,固之汉书也。记赞褒贬者,迁附太史公曰;固附赞文也,是此赞统二家而言也。然舍人之文,于节中是专论赞,而之体,实始于固,故唐写本作史班固书,御览作史班书记,亦具此义,惟下大有纪传后评,亦同其名,是以字统言。若是嘉靖本作迁史固书,当不误则从嘉靖本为是,杨校非。又唐写本固误作因。
○颂体以论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以作而,辞下有也字,御览以作而。
○又纪传侈评。
  梅本侈作后。注云:「元作侈,朱从御览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侈作后。
  立斋按:从后是。
○仲治流别。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治作洽,唐写本同。
  立斋按:洽治相混,若干宝之为干于也。
○景纯注雅。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注下有尔字。
○动植赞之。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黄本作动植必赞,御览并作必赞。
○义兼美恶。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义作事,御览义作赞。
○然其为义。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及御览然下有本字。
  立斋按:唐写本是。
○促而不旷。
  梅本凌本唐写本并同。黄本旷作广,御览同。
  立斋按:旷与广通,前汉书五行志:「师出过时谓之广。」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广音旷,又见正字通。
○昭灼以送文。
  凌本黄本唐写本昭作照。黄本文作义。梅本作昭灼以述义。
  立斋按:集韵照或省作昭。诗鲁颂:「其音昭昭。」释文:「昭,之绕反。」是昭照同音相假也。杨校误。
○容体底颂。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体作德。
○缕影摛文,声理有烂。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唐写本文声并作声文。又黄本影作彩。
○年积愈远。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积作迹。
     祝盟第十
○祀遍群臣。
  梅本凌本黄本臣并作神。注云:「神元作臣朱改。」唐写本正作神。
  立斋按:舜典「遍于群神。」杨校云:不必据今舜典改。非是。古人口授,神臣迭韵易混,循音而笔误,从神是。
○是生黍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黍稷作稷黍。
  立斋按:黍稷连词见尔雅翼。韩非外储篇:「夫黍者五谷之长也。」从黍稷是。
○伊祈始蜡。
  梅本祈作耆。注云:「元作祈柳改。」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作伊耆。
  立斋按:周礼秋官,有伊耆氏。注:「古帝王号。」礼记郊特牲:「伊耆氏始为蜡。」唐写本是,范注引顾校作祈非。
○土及其宅。
  梅本凌本黄本及并作反。注云:「元作及许改。」唐写本正作反。
○爱在兹矣。
  梅本爱作爰。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爱作暧。
  立斋按:爱为爰之形近致误,从爰是。
○四海俱有。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四上有与字。
○以六事责躬。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责下有人字。
  立斋按:唐写本人字衍,王失校。
○则雩禜之文也。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则作即。
○掌六祝之辞。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祀作祝。
  立斋按:王校唐写本,误祝为祀。
  又按:周礼春官有六祝之辞,从唐写本作祝是。范注云:「孙云唐写本作祀,今检唐写本明是祝字非祀也,与王校本同其失误也。
○夙兴夜处。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处作寐。
  立斋按:夙兴夜处出仪礼士虞礼篇:「夙兴夜处不宁。」夙兴夜寐,出诗小雅,此宜从夜处,因附论庙之祝,本仪礼之文也,唐写本以夜寐习见而改之者非也,王校是。但引仪礼之文,不以不宁断句,是误读也。
○言于附庙之祝。
  梅本凌本并同。黄本附作祔,唐写本亦作祔,祝作祀。
  立斋按:从祔是。又按附祔古文均作,附祔皆後起字,見羅雪堂先生說。
○所以寅虔于神祇。
  梅本处作虔。注云:「许改。」凌本黄本唐写本并同。
○春秋己下。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春上有自字。
○祝币史辞。
  梅本凌本黄本祀并作祝。唐写本作祝弊。
  立斋按:左传昭十七年:「祝用币,史用辞。」从祝是。
○至于张老成室,致善于预哭之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于作如,成室作贺宫。
  立斋按:王校本于宫室失校,从唐写本作贺宫是。又按:唐写本善作美当从。王校云:「祷字当作颂,舍人盖误记耳。」左传善颂善祷,颂祷皆可从,无所谓误记,王校非。
○获佑于筋骨之请。
  梅本凌本黄本并同。唐写本佑作佑。
  立斋按:佑佑古通,见集韵。楚词天问:「惊女采薇鹿何佑。」注「佑一作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