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详注

注「捷猎高显貌」: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大夫种」:袁本、茶陵本「种」下有「蠡」字。案:此尤删,似是也。
注「以献吴王夫差夫差大悦」:袁本、茶陵本无「夫差夫差」四字,有「王」字。
注「以饰殿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其子」: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字。
注「孙权移都建业皆学之」: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长远貌」:袁本、茶陵本「貌」上有「之」字。
注「峥嵘深邃貌」: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櫎音榥」:茶陵本「音」作「与」,是也。袁本亦误「音」。
注「吴后王」下至「碕巨依切」: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三字。
注「梁栭也」下至「为琐文楹柱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注「亘引也眈眈树阴重貌」: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亹水流进貌」:袁本、茶陵本作「亹进也」。案:此当作「亹亹进也」,二本脱重「亹」字。所引当是「亹亹文王」之传或章句文,尤改大误,后来考韩诗者从而认为「凫鹥在亹」,误中之误也。
注「吴自宫门南出苑路府寺相属」:袁本、茶陵本此十二字作「建业宫前宫寺」六字。
注「横塘在淮水南」下至「吏民杂居东长干」: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十二字,有「横塘查下皆百姓所居之区名江东谓山冈间为干建邺之南有山其间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三十八字。
注「皆相连」:袁本、茶陵本「连」作「属」,是也。
注「大长干」下至「故号大小相干」:袁本、茶陵本此二十四字作「疑是居称干也」六字。
注「栉比」下至「相连下之貌」: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二字。
注「魁岸大度也」下至「石显方鼎贵」: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三字。
注「虞虞文秀魏魏周顾顾荣陆陆逊隆吴之旧贵也」:袁本、茶陵本作「虞魏顾陆吴之旧姓也」。案:二本最是,何陈校改云云,皆未悟非刘注,今不取。
注「歧嶷」下至「养之乞言」: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有「贾捐之传石显方鼎贵」九字。案:此九字疑亦后人添之。
注「言富贵也」:袁本、茶陵本无「言富贵」三字,「也」属上。
注「闾阎阗噎言人物遍满之貌」: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
注「善曰」:袁本、茶陵本此下有「后汉书云江充为人魁岸」。案:「后」字衍,「云」当作「曰」。尤延之移入刘注,非。
注「方家隆盛时乘」: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江都轻訬」:案:「轻訬」当作「訬轻」。各本皆倒。
注「谓轻薄为訬也」:袁本、茶陵本无「谓轻訬」三字。案:此不当有,见下。
注「缔结也翩翩往来貌弈弈轻靡之貌」:案:此三句,亦不当有。上引景十三王述,下引淮南高注,相连接解「轻訬」,后人添之,隔截其间,非。凡尤本误取增多之外,袁、茶陵二本亦有失善旧者,如此是矣。
注「使人于楚楚相春申君处」:袁本、茶陵本无「楚楚相处」四字。
注「而迎之赵」: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翘关扛鼎」下至「能招门开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五字。
注「汉书曰项羽力能扛鼎又」:袁本此十字作「扛鼎已见西京赋」,是也。茶陵本所复出,不同,亦非。
注「四隩来暨」下至「以向吴都」: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字。
开市朝而并纳:袁本、茶陵本「并」作「普」。案:此盖善「并」、五臣「普」,二本失着校语。
杂沓傱萃:袁本、茶陵本「傱」作「漎」。案:此盖善「傱」、五臣「漎」,二本失着校语。又二本注中亦作「漎」非。
注「隧向市路肆市路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金镒磊砢:袁本、茶陵本「镒」作「溢」,注同,是也。案:此尤误改耳。
注「史记曰赵孝成王一见虞卿」:袁本、茶陵本「记」下有「虞卿传」三字,「见」下无「虞卿」二字。
注「阑干犹纵横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又折象牙以为簟也」:袁本、茶陵本无「折」字。
?譶泶?:袁本、茶陵本「?」作「涩」。案:此盖善「?」、五臣「涩」,二本失着校语。琴赋「纷?譶以流漫」,广韵二十六缉「?言不止」,皆可借证也。又考集韵云「譅譶言不止」,疑五臣「涩」,又「譅」之伪耳。
注「諻吁横切諻通也」:袁本二「諻」字皆作「喤」。茶陵本作「喤通也」无「吁横切諻」四字。案:各本皆非也。方言有「諻音也」,在十二卷,别无「諻通也」。此当作「諻音也吁横切諻与喤通」。今所误不可读。
注「纷葩谓舒张货物使覆映」: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谓之霢霂」:袁本、茶陵本「霂」下有「霢音脉」三字,是也。
注「富中大塘中也句践治以为田」:袁本、茶陵本「塘」下无「中也」二字,「田」上有「义」字,是也。案:此所引记地传文。
注「尚书曰惟辟玉食」:袁本、茶陵本无「惟辟」二字。
注「言富中之食货殖之选者各利」:案:「食」当作「人」。陈云「各利」当有脱文。各本皆同,无可补也。以意揣之,似当云「各乘其时而射利」。
注「言农人之富自相夸竞」: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以自救」:袁本、茶陵本「救」下有「谓此也」三字。
注「左传曰吴赐子胥属镂」:袁本、茶陵本无「左」字,是也。
注「走追奔兽接及飞鸟」: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鱄诸寘剑于全鱼中」:袁本、茶陵本无「全」字。
注「遂杀阖闾」:袁本「阖闾」作「王僚」,是也。茶陵本亦误「阖闾」。
注「上大下小」: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有「者」字,属上。
注「犀皮为之」: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奉父犀渠」:案:「父」当作「文」。各本皆伪。此所引吴语文,今本「犀」下有「之」字,疑亦脱也。
注「考工记曰越铁利可以为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
注「皆节理解落也」:袁本、茶陵本无「落」字。
注「陈王卒」:袁本、茶陵本「王」作「士」,是也。
注「铎施号令而振之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一校千二百九十六匹」:袁本、茶陵本无「一」字,是也。案:此节郑注而引之,乃五种合之数,尤所添甚误。
注「狼?人夜齅金知其良不」:袁本、茶陵本无「人夜其不」四字。
注「又有象林郡」:案:「又」字不当有。「郡」当作「县」。各本皆误。晋书地理志云:交州日南郡,秦置象郡,汉武帝改名焉。统县五,象林云云,可证也。
注「周礼有巾车官又」: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日月为常重光谓日月画于旗上也摄持也」:袁本,茶陵本此十七字作「有日月为常重光谓日月重光也」十三字。
注「不能」: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字。
注「列女传曰」下至「故号之」: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三字。
注「染丝织鸟画为文章置于旌旗也」:袁本、茶陵本此十三字作「鸟为章也」四字。
注「袀同也」:案:当作「袀服,皁服也」。各本皆涉五臣谓「下同服」而脱误。刘昭注续汉书舆服志引赋此注,云「袀,皁服也」,可证,但彼「袀」下仍当有「服」字耳。
注「骐马名」: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彀骑炜煌:袁本、茶陵本「炜」作「煟」。案:此盖亦尤改耳。
注「谓张网周遍」: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琐结」下至「言不绝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三字。
注「蹏兔网」: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周易曰」:何校「易」下添「略例」二字,陈同,是也。各本皆脱。
注「御禁也谓因沅湘为藩落也」:袁本、茶陵本「禁」下有「苑」字,无「因沅湘」三字。
猿臂骿胁:袁本、茶陵本「猿」作「猿」,「骿」作「骈」。案:此尤误改也。
注「骿胁今骈干也骿骈通」: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鹰瞵鹗视言勇士似之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犬犷不可附也」:案:「犬犷」当作「犷犬」。各本皆倒。今说文「犷,犬犷犷不可附也」,盖善节引。
注「说文曰瞵」下至「?音浪」:袁本脱此注,非。茶陵本无「翋??莽?」四音,删也。
注「尚书曰称尔干」:案:「尚」上当有「善曰」二字。各本皆脱。袁本、茶陵本「干」下衍「戈」字,益非。又此节注,二本无「佻,他吊切,又步寸切」两音,删也。
注「史记曰荆轲怒发直冲冠」: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熛火爓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有「鸟择木而栖」五字。
注「故云鸟不择木兽不择音」:袁本无此十字,茶陵本有。案:袁本有脱误,茶陵、尤所补亦未是。
注「麖大?也桂林有?」:茶陵本二「?」字作「麋」,袁本亦作「?」。案:各本皆非也,当作「麃」。
注「如马」又注「锯牙」又注「能食虎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猱似猿奴刀切?言亭」: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案:二本删音也。「似猿」二字,尤增。
注「一名云白」:案:「白」当作「日」。各本皆伪。群书或言「运日」,或言「晖日」,或言「?日」。「运」、「晖」、「?」与此「云」皆同字。
注「左氏传曰」下至「豹走貌」: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览将帅之拳勇:陈云据注「拳」当作「权」。案:所说是也。善注毛诗曰「无拳无勇」,「拳」与「权」同,谓引诗之「拳」与此赋之「权」同也。疑五臣以此改正文为「拳」,但于注无明文耳。
与士卒之抑扬:何校「抑扬」改「扬抑」。陈云「抑协韵」。各本皆同,盖倒也。
注「言吴之将帅皆有拳勇」: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又此节注茶陵以下多脱,不具论。
注「女六切拉顿折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案:二本删音也。下四字,尤增。
注「捭两手击绝也」:袁本、茶陵本无「绝」字。
注「靡碎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人因为筒」下至「而得禽之」: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八字。又此上「枭羊善食人」下至「而后食之」二十五字,袁有,茶陵无。
注「剞亦刦也」:袁本此下有「居绮切」三字,是也。茶陵本无,非。
应弦饮羽:袁本、茶陵本「饮」上有「而」字。案:此上自「魂褫气摄」下及「杂袭错缪」,似各本皆有误,今无以订之也。又后文自「若此者」下及「曲度难胜」亦然,附出于此,以俟再详。
注「周章谓章皇周流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踶跋促遽貌」: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杂袭」下至「泽别名」: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九字。
注「王逸曰丰隆云师也」:茶陵本有此八字,袁本无。
注「春秋元命苞曰日月」:案:「日」字不当有。各本皆衍。
回靶乎行邪睨:袁本、茶陵本无「邪」字。案:此盖尤取西京赋之「迁延邪睨」改「行」为「邪」,仍未去「行」字,而两有「行」、「邪」耳。
注「说文曰艘」下至「船别名」: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三字。
注「船上下四方施板者曰舰也」:袁本此十一字作「舰大船也」四字。茶陵本此节注多脱。
槁工檝师:袁本、茶陵本「槁」作「篙」,注同。案:尤取方言改「篙」为「?」,而又伪成「槁」也。
注「昔吴王」下至「后为神」: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注「弋缴射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鲡鲿魦:案:「鲡」字误也。刘、善皆无注。袁、茶陵二本下音「所买」。西京赋「纚鰋鲉」薛注云「纚网如箕形,狭前广后」;善曰「纚,所买切」。盖此赋字本与彼同,故善不更注。「所买」即善音,二本割裂入正文下,尤删削之。善音失旧,每如此也。又江赋云「筩洒连锋」,善引旧说曰「筩、洒,皆钓名也。洒,所蟹切」。彼「洒」亦即「纚」也。或为网,或为钓,说之者有不同耳。可证「鲡」字各本所见皆传写误。
注「筌捕鱼器今之斗回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搀抢星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上直鱼生一」:袁本、茶陵本「鱼」作「巽」,「一」作「三」,是也。案:「生」当作「九」。各本皆误。
注「言微小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鰝大鱼鰕音遐」:案:「鱼」字不当有,「鰕」属上读。袁本、茶陵本无「鰕音遐」三字,乃删音而误于衍字绝其句也。又上「魪」下「犗」两音,二本无,亦删。
注「又曰龓兼有也」:案:「又」当作「说文」二字,各本皆脱误。
注「其钓惟何」:袁本、茶陵本「惟」作「伊」。案:此尤改,非是。
注「善曰家语曰」:袁本无此五字。案:无者最是,说见下。茶陵本亦无,但移此下「楚昭王云云」入后善注中,而依家语改其文,大误。
注「使问孔子」:袁本无「使」字,是也。
注「可剖而食之」:袁本「可」作「令」,是也。
注「得此鸟鱼」:袁本、茶陵本无「鱼」字。案:此尤补也。下注「失其鳞翼也」,「失」上似各本脱「亡」字。
注「战国策曰」:袁本「战」上有「善曰萍实见家语」七字。案:有者最是。茶陵本亦有「善曰」,但改「萍实见家语」为「家语楚昭王云云」,大误,说在上。
注「蛟螭龙子也」: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字。
注「不出之也」:袁本、茶陵本「之」下有「珠」字。
注「善曰回渊水也」:案:当作「善曰说文曰渊回水也」。各本皆脱误。魏都赋「回渊漼」善注可证也。
注「大龟也」下至「目不明也门拨切谓之潜隐之穴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十三字。案:此尤所添,最误。刘注「昧冒也」,与目不明之「眛」迥不相涉,又于赋文义难通。「门拨切」一音,乃尤并添,不在善音二本删之例。
注「徇求也袭入也」: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案:无者是也,但当有「善曰」二字,观下注可见。袁、茶陵作「刘曰」,「刘」即「善」字之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