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文总集
- 文选
文选
注「字林曰潺湲流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太公金匮曰」下至「谓为冯夷」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九字。
注「注曰冯夷」下至「而水仙」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字。
注「淮南子曰天子」 袁本、茶陵本此六字,作「又曰」二字。
注「予合韵音夷渚切」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穆叔孙穆子」下至「走向齐」 袁本、茶陵本此十五字作「初穆子去叔孙氏」七字。
注「通之有子在齐」 袁本、茶陵本无「通之有子」四字。「在」作「适」。
注「旦而瞻其徒」下至「而从我矣」 袁本、茶陵本此三十八字作「鲁人召之所宿庚宗之妇人献以雉曰余子长」十八字。
注「诈谓外人」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覆器」下至「而死」 袁本、茶陵本此十六字作「不食而卒」四字。
注「苍颉篇谶书」下至「葬始皇郦山」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百三十七字。案:此亦非旧注也。若有之,善不烦于下更注矣。凡增多未是者,以此推之。
注「家甚贫」 袁本、茶陵本无「甚」字。
注「致赀巨万及期忌司命之言」 袁本、茶陵本此十一字作「利及期」三字。
注「与行旅者同宿」 袁本、茶陵本此六字作「同宿路」三字。
注「遂便贫困」 袁本、茶陵本无「便」字。
注「郑玄曰孕任子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慎者」下至「裨灶」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四字。
注「叔孙昭子曰」 袁本、茶陵本无「叔孙」二字。
注「叔孙之言」下至「不验」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三字。
注「裨灶言于子产曰」下至「子产不予」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一字。
注「遂不与」 袁本、茶陵本「遂」上有「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九字。
注「今言梓慎裨灶」下至「为言事之难知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七字。
注「善効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袁本、茶陵本「之状」作「好扶邑丈人而道苦之」。
注「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袁本、茶陵本「邑」作「黎丘」,无「有」字,「而醉」作「醉而」。
注「曰吾为汝父也」下至「何故」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九字。
注「孽矣无此事也」 袁本、茶陵本无「矣」字,「此事」作「若」。
注「昔也」下至「可问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
注「是必奇鬼固尝闻之矣」 袁本、茶陵本「必」下有「夫」字,「鬼」下有「也我」二字,无「尝」字。「矣」字。
注「复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袁本、茶陵本「复」下有「饮」字,无「杀」字。
注「明旦之市」 袁本、茶陵本无「之市」二字。
注「遂往迎之」 袁本、茶陵本无「往」字。
注「丈人望见之」 袁本、茶陵本「见之」二字作「其真子」三字。
注「尔雅曰丁当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毋绵孪以幸己兮 何校「幸」改「涬」,注同。茶陵本有校语云善作「幸」,袁本无。案:后汉书作「涬」。章怀引衡集注云「涬,引也」,与此旧注正合,恐善亦作「涬」,茶陵及尤所见「幸」字,传写误也。
注「又曰周公若」 袁本、茶陵本无「周公若」三字。
注「淮南子曰汤时」下至「卽降大雨」 袁本、茶陵本无此五十五字。
注「自以为牺牲」 袁本、茶陵本无「牲」字。
注「岂可除心腹之疾」 袁本、茶陵本无「岂可」二字。
注「民者国之本国无民」 袁本、茶陵本「者国之本」四字作「所以为」三字。
注「如何伤本而救吾身乎」 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传宣公十五年秋七月」下至「余汝所嫁妇人之父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一百八十四字。何校乙去,云复杂不成文理。陈云别本无,当从之,削去为是。案:所校是也。此等皆尤延之增多而误者。
注「王逸曰」下至「志错越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三字。
注「贾逵曰逼迫也尔雅曰」 袁本、茶陵本无「贾逵曰尔雅曰」六字。
注「方言曰硙硙坚也」 袁本、茶陵本无「方言曰」三字。「坚也」作「高貌」。
注「说文曰拂」下至「骚动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九字。
注「王逸曰骚愁也合韵所流切」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有「音修」二字。
注「尔雅曰」下至「而游其中」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五字。
注「文子曰腾」 袁本、茶陵本「腾」下有「蛇」字。
注「淮南子曰奔蛇广雅曰」 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坐太阴之庰室兮 袁本、茶陵本「庰」作「屏」。后汉书作「屏」。案:「屏」字是也。注中引说文「庰」,袁、茶陵误作「屏」,尤校改正之,但误并改正文耳。
注「颛顼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
注「字林曰潚深清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坟羊之深潜 袁本云善作「深潜」。茶陵本云五臣作「潜深」,后汉书作「潜深」。陈云当作「潜深」。今案:「潜」字自协,似当仍其旧。
注「●古阴字」 茶陵本此四字在注末。案:盖善语也。尤移入旧注。袁本删之,皆非。又案:考旧注,凡引魏、晋以来书者,恐皆善注,舛误各本所同,无以订正,附着以俟更详。
注「春秋外传」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淮南子曰」下至「土神」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二字。
注「人面蛇身」下至「是烛九阴」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二字。
注「是谓烛阴」 袁本、茶陵本「是谓」二字作「曰」。
注「钟山有子」下至「而龙身」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三字。
注「字林曰憗谨敬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西海之南」下至「又曰」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十九字。
注「说文曰姣好也广雅曰」 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嫮目冥笑眉曼」 何校「冥」改「宜」,「眉」上添「蛾」字,陈同,是也。各本皆误。
注「方言曰袿谓之裾」 袁本无「方言曰之」四字。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环珠也」下至「玉石之色」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字。
注「葩华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注「广雅曰絪缊」下至「非此之用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十三字。
注「玉女宓妃言忘弃我实多」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可以为卿」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淮南子曰昆仑虚」下至「高一万一千里」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三字。
注「食之长寿」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古今通论曰不死树在层城西」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二字。
注「瑶也」 案:此有误也,各本皆同,无以正之。
注「尔雅曰酌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王逸淮南言白水」 袁本、茶陵本「逸」下有「曰」字。
抨巫咸作占梦兮 袁本、茶陵本「作」作「使」,后汉书作「以」。
注「懿美也」 袁本、茶陵本「懿」上有「姑且也」三字。
注「韩诗曰静贞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杜预曰姑且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言戒誓」下至「而来迎我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注「尔雅曰暴雨」下至「为涷雨」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三字。
注「森聚貌」 袁本、茶陵本「聚」作「众」,是也。
注「仆夫谓御车人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七字。
注「八乘公上得从车八乘」 袁本、茶陵本无此九字。
注「旌羽旒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四字。
注「字林曰溶水盛貌今取盛意」 袁本、茶陵本无「字林曰水今取盛意」八字。
后委衡乎玄冥 袁本、茶陵本「衡」上有「水」字。袁校语云善有「后」字。茶陵校语云五臣无「后」字。陈云范书无「后」字。案:后汉书有「水」字,尤误脱去。
惩淟涊而为清 陈云「惩」范书作「澄」。袁、茶陵二本作「澄」,注同。案:盖五臣作「澄」也。尤作「惩」,疑所见不同。旧注云「惩,腾也」,未详其义,恐未必是。「澄」、「澄」字,今无以定之。
注「主簸物」 袁本、茶陵本「物」作「扬」,是也。
拽云旗之离离兮 袁本、茶陵本「拽」作「曳」,是也。后汉书作「曳」。
注「淮南子曰」下至「至疾」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九字,有「楚辞」二字,属下是也。
注「其乐也肜肜」 案:「肜肜」当作「融融」,观下注可见。各本皆误。
注「孔安国尚书传注曰」 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高诱淮南子注曰」 袁本、茶陵本无「高诱注」三字。
注「字林曰靖立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阆阆其寥廓」 案:「阆」上当有「闶」字。各本皆脱。
注「汉书」下至「古善驭者」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四字。
注「山名此山之精」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上为星名封狼」 袁本、茶陵本「为」下无「星名封」三字,「狼」下有「星」字。
注「礼记曰以日星为纪」 袁本、茶陵本无此八字。
注「说文曰」下至「为娩」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一字。
注「分布远驰之貌」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音苦郎切」 袁本、茶陵本「苦郎切」三字作「康」。
乘焱忽兮驰虚无 袁本云善作「焱」。茶陵本云五臣作「猋」。案:各本所见皆非也。以善引甘泉赋服注及「上林历骇猋」证之,不得作「焱」,正文及注皆传写误。后汉书作「飙」。「猋」、「飙」同字,上文「迅猋潚其媵我兮」及注,同此。
注「倚阊阖而望兮」 案:「兮」当作「予」,各本皆误。
注「尔雅曰错鸟隼」下至「及鸣鸢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十字。
夕惕若厉以省兮 茶陵本「」作「諐」,后汉书作「諐」,是也。袁本亦误「」。长门赋同此。
何必历远以劬劳 袁本、茶陵本云善无「必」字。案:后汉书有「必」字,疑二本所见传写脱。
注「言系一赋之前意也」 袁本无「言」字、「前」字。茶陵本「言」作「重」。
注「老子曰天长地久」 袁本「子」下有「德经」二字,「久」下有「篇」字。茶陵本无。案:「曰」似当作「有」,篇谓章也。
注「天地」下至「故能长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七字。
注「京房易传曰」下至「一清」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字。
注「远度世以忘归」 袁本、茶陵本「度」作「渡」。案:二本正文校语云善「渡」、五臣「度」。后汉书作「度」。或「渡」字传写误,未必是也。
注「说文曰逞极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六字。
注「注愠怨也」下至「恨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十字。
注「又曰」 袁本、茶陵本无此二字。
注「注不如鸟奋翼而飞去」 袁本、茶陵本作「悄悄忧貌吝恨也言怨小人在朝恨不如鸟奋翼而去」。
注「臣不遇于君」下至「厚之至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三字。
注「公羊传曰」下至「犹提将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十六字。
回志朅来从玄谋 何校「谋」改「諆」,云后汉书作「諆」。今案:章怀注云「諆」或作「谋」。善不注此字,未必作「諆」,且「谋」字自协,当依其旧。陈云别本作「諆」,今未见,必误涉后汉书耳。
注「夫复也」 袁本、茶陵本无此三字。
归田赋
张平子归田赋者,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凡在曰朝,不曰归田。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都,谓京都。永,长也。久,滞也。言久淹滞于京都,而无知略以匡佐其时君也。字林曰:羡,贪欲也。淮南子曰:临河羡鱼,不如归家织网。高诱曰:羡,愿也。易干凿度曰:天降嘉应,河清,清三日,变为赤,赤变三日。郑玄曰:圣王为政治平之所致。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史记曰:蔡泽,燕人,游学于诸侯,不遇,从唐举相,举熟视而笑曰:先生偈鼻戴肩,魋颐蹙頞,●颐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泽知举戏之,乃曰:富贵吾所自取,吾不知者寿也,愿闻之。举曰: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泽笑而谢去,谓御者曰:吾持粱刺齿肥,跃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腰,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一年足矣!及入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拜为客卿,遂代范睢为秦相。说文曰: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也。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谅,信也。微昧,幽隐。司马迁悲士不遇赋曰:天道悠昧。楚辞曰:屈原既放,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渔父悠尔而笑,鼓枻而去。王逸楚辞序曰: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湖,欣然而乐。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渌,可以濯吾足。嬉,乐也。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世务纷浊,以喻尘埃。庄子曰:游乎尘埃之外。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仪礼曰:令月,吉日。郑玄曰:令,善也。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雎鸠,王鸠也。郭璞曰:雕类也。尔雅曰:仓庚,黄●也。●,音利。交颈颉颃,关关嘤嘤。颉颃,上下也。毛苌诗传曰: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尔雅曰:关关噰噰,音声和也。释训曰:丁丁嘤嘤,相切直也。注:嘤嘤,两鸟鸣也。于焉逍遥,聊以娱情。毛诗曰:于焉逍遥。广雅曰:逍遥,忀徉也。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言己从容吟啸,类乎龙虎。春秋元命苞曰:杓星高则羣龙吟。淮南子曰:龙吟而景云至,虎啸而谷风轃。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触矢,射也。吞钩,钓也。楚辞曰:知贪饵而近毙。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沈之魦鰡。列子曰:詹何以独茧为纶,芒针为钩,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楚王问其故,詹何曰:蒲且子之弋,弱弓纤缴,连双鸧于青云之际。臣因学钓五年,始尽其道。毛苌诗传曰:魦,●也。字指曰:鰡,魦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