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文总集
- 全辽文
全辽文
○谢周太祖赐诏书(应历二年 李浣)
田重霸至。伏蒙圣慈。特颁明诏。降日中之文字。慰天外之流离。别述宸慈。俾传家信。如见骨肉。倍感君亲。(《册府元龟》、《全唐文》八六一。)
○留旧阁(李浣)
座主登庸归凤阙。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馆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玉壼清话》。)
○北郑院邑人起建陁罗尼幢记(应历五年)
青白军使兼西山巡都指挥使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御史大夫上柱国陈■〈辶氏〉贞
郎君李五菩萨留
石经寺主讲经论大德谦讽
都维那院主僧惠信 门人僧审纹 门人僧审因
卢龙军随使押衙兼衙前兵马使充营田使刘彦钦
邑录丁仁德 邑人郑景章
邑人田在章 邑人梁继谦 邑人郭居礼
邑人郑景辛 男彦福
维那郑景遇 邑人郑景约 邑人王进殷
邑人许师太 邑人晋审毁 邑人都加进
邑人刘胤 邑人
维那王定章 邑人郑景存 邑人郑彦温
邑人胡思文 邑人杜内殷 邑人禄在章
邑人陈简言 邑人
维那王思晓 邑人王进晖 邑人张行存
邑人许行福 邑人马行宾 邑人孙加进
邑人程再遇 邑人
维那刘彦珪 邑人王进奇 邑人程方绍
邑人李唐之 邑人杨■〈又上市下〉辇 邑人张敬超
邑人王进章 邑人
邑人晋绍立 邑人王进■〈又上市下〉 邑人卖之
邑人董仁超 邑人赵思德 邑人周宝兴
邑人王令钦 邑人
在村女邑
高氏女小喜 严氏 苑氏 ■〈亻旉〉氏 李氏 刘氏 李氏女
刘七喜 李氏 高氏 田氏
李氏 王氏 李氏 禄氏 王氏 李氏王氏王氏田氏 韩氏 刘氏 王氏女
贵师王氏 郑氏 张氏 任氏 史氏 卢氏 喜□ 郭氏
郑进超弟胡僧 村人王温妻郑氏男贵次男□次男小神奴
义军军使程再珪
佛顶尊胜陁罗尼真言并序 摄顺州司马都加进母张氏妻
綦氏男兴哥霸哥□哥女九娘子十娘子
(经序真言从略)
维应历伍年岁次乙卯肆月己亥朔八日丙午己时建陁罗尼幢
常友文隽
北衙栗园庄官 王思晓妻都氏
北衙栗园庄官 许行福妻张氏男重霸
前摄顺州长史 郑彦周母王氏妻李氏男马五马六忙儿
书经人温■超温■〈讠宁〉绍
乡贡学究韩承规
施石花座温德进
村人赵友德男君霸
义掖十将王从德兄从殷
王从进母邵氏杜神如奴许三
邑录丁仁德母刘氏男张七次男和尚奴次男宝留
郑彦从彦殷 刘氏王氏
军将刘在荣
晋任七 周王三 小二
邑人郑彦信 母李氏弟彦温弟彦进弟彦友
村人王师□妻郑氏 见齐心《北京房山县北郑村辽塔清理记》。
○刘存规墓志(应历五年)
(上缺)存规。字守范。河间王二十四代孙。大辽间。屡著奇功。拜积庆宫都提辖使。金紫荣禄大夫。校尉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应历五年卒。葬密雲县嘉禾乡。子五。长继阶。摄顺义军节度衙推。次继英。永康府押衙。次继昭。山河都指挥使。次继伦。定远军节度衙推。(下缺)(民国《密雲县志》五、《图书集成职方典》二四。)
○驿迦佛像背侧铭文(应历七年)
应晋七年正月日。铁山释迦佛。合家供养。功德主王进卿。女弟子张氏。男大神。二神造。(拓本。)
○赵德钧妻赠秦国夫人种氏墓志铭并序(应历八年 刘京)
夫人姓种氏。其先河南人也。衮龙补职。仲山建绪於周诗。金蛇上言。伯晖驰名於汉室。辉华简册。杂沓英豪。本大所以枝繁。源清於是流洁。曾祖讳敏。字继儒。不仕。平居乐道。遵养怡神。王湛置易以何言。姜肱图形而不顾。大父讳觐仙。字道昇。唐卫州刺史。司徒。蔼然素履。穆乃清风。拔薤抑其强宗。去珠还於旧浦。烈考讳居爽。字逊明。沧州马步军都指撝使。左领卫大将军。同正德州刺史。太保。拊髀誓志。投傅成身。俵伸威。善禀将军之令。褰帷布政。克扬太守之风。辟乃高门。资乎积庆。夫人即太保之长女也。初从稚岁。蔚禀奇姿。蔡邕喜对南风。辛毗问以储嗣。芳仪内备。淑问外□。齐王方负壮图。志求嘉偶。执贽而言观超乘。簪笄而爰奉结褵。中馈是司。雅得家人之道。外言匪人。显遵姆母之规。洎齐王附翼皇唐。策勋清庙。才建牙於沧海。旋推毂於燕山。共瞻昼行。咸推内助。由河南郡夫人封郑国夫人。时齐王身居藩□。手秉枢衡。千里封疆。四海瞻望。桴鼓不鸣於砥路。穿墉息讼於棠阴。既咏鹊巢。实稽凤兆。进封燕国夫人。从夫□也。良人奄逝。失道俄叹于李陵。令嗣克兴。托足竟期於周顗。夫人从子是念。贻□□□。□□但诉於天□。询礼岂闻於夜哭。长子枢密使。中京留守。成德军节度使。太师。守侍中。兼政事令。大丞相。燕王延寿。□□归□。志在霸秦。大辽嗣圣皇帝执手相欢。□以□□。□□□□。□□□□。□□□□之荣。遂被及亲之宠。诏封魏国太夫人。由子贵也。夫人□子之□。□□□□。□□奉表。岂郄财产。宪英诫子。克保家门。及大丞相□赏措踪。旋悲封箧。夫人追思□□。□□□□。□割慈怜。难忘永叹。矧当暮齿。复结沉哀。十载之间。五丧相继。积□□□□之□。□□□□□□。□□□留。□□大渐。於应历七年五月二十二日薨於燕京隗台坊之私第。享年七十有□。今皇帝圣情伤悼。□□□□。□□□于重泉。俾追荣於大国。特赠秦国夫人。旌懿范也。即以来年四月十九日袝於燕京蓟北县使相乡勋贤里齐王之茔。礼也。有子三人。次曰延密。河阳军节度使。起复雲麾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太尉。资宗许国。禀训承家。侍疾忧深。居丧哀毁。念寒泉而增恸。痛幽陇以长扃。次曰延希。左监门卫将军。司徒。早卒。苗而不秀。徒兴子雲之悲。逝者如斯。共结宣尼之叹。有女适归德军节度使。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刘敏。封天水郡君。先夫人而终。陈平美仪。终调金铉。刘事令范。空馀玉台。有孙四人。长曰匡赞。河中护国军节度使。太尉。次曰匡符。金吾卫将军。司徒。次曰慈氏留。曾孙福孙哥。皆鲤庭闻礼。凤穴得毛。或开玉帐於遐方。或执金吾而早世。中帷友爱。足大门闾。夫人玉性含贞。兰仪擢秀。为女以贤著。为妇以孝闻。至於衽席辅佐之勤。闺门训诲之道。二南美化。本於小君。吾原善政。资於令教。备推邦媛。咸号母师。而覆烛难寻。藏舟不固。爰用西阶之礼。徒追北堂之容。京。门吏也。孝子太尉虑泯芳猷。俾扬实录。呜呼。陶偘宅内。既观客吊之言。刘瓛墓中。共表妻尊之美。词曰。夫尊而重。子贵之荣。典章实在。汤沐攸膺。猗欤夫人。敻集芳声。生有馀美。壶德贤明。殁有馀训。家风肃清。追崇大国。袝葬先茔。郑乡邵树。桑水燕城。母仪妇道。永播斯铭。河阳军□□□□□。(拓本。)
(文前原题“辽故卢龙军节度使太师中书令北平王赠齐王天水赵公夫人故魏国太夫人赠秦国夫人种氏合袝墓志铭并序”四十五字。)
(又“门吏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守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柱国赐紫金鱼袋刘京撰”三十一字。无志盖。)
(按《辽史地理志》四:“析津府析津县本(石)晋蓟县。改蓟北县。开泰元年更今名。”志文北上空字应是蓟。此志於一九五六年出土於北京永定门外马家铺洋桥村。据志文则辽时该地为南京蓟北县使相乡勋贤里。)
(此墓壁画完整,笔意亦精美,题材内容尤可贵,辑本《薛史晋少帝纪》:“至幽州,…驻留旬馀,州将承契丹命犒帝于府署。赵延寿母以食馔来献。”壁画所表现者,正是此历史内容。)
○附马赠卫国王娑姑墓志铭(应历九年 焦习)
窃以乾坤初辟。以清浊□上下之万无差。物类生殖以殊途。人伦贵贱而异品。法端后代。道继前贤。生存以爵没显贵贱於是尊卑不昧。愚智可明。继踵□绵。古今常式。即有先代祖翁大王。讳实失郎。基隆盛业。馆□□邦蕴忠贞而匡佐(下缺)布恩威而励安土庶。功崇破敌。讨远除凶。勇冠古今□□踵迹次。有祖翁大王。讳格落。绍□□□□抚缉□□威行而率行土宾依。德重熊韬豹略。素闲人□□□。虎据鲸吞。立见安危之术。次有(下缺)彰后代勋高(下缺)明(下缺)天子之恩权惣(下缺)推忠奉国功臣。安国军节度邢管内察处置等使。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实封二百户卫国王沙姑先王之仲子也。(下缺)接龙颜出陪恩□□□□于词谈韩白难齐於筹略。以大圣皇帝应天皇后(下缺)伏蒙圣泽雨□□□□莫惬于皇情。逈一人而方当于圣旨。寻垂诏命。礼纳□□岳於当年□孟秋月戊申日掩闭讫。以(缺下)末岁春季□时染疾。遂致身薨。寿年五十有二。寻早勤女训。素晓坤仪。家国咸谣。士良共赞。悲思则(下缺)有更计日雲臻。穿圹通泉。封□□□二子(下缺)长子达妲阿钵。次子徒鲁斯阿钵。并怀志操(下缺)环之(下缺)荣。次有四女。长女谐里末肌。闺帏礼训。婉娩姿容。明皇礼(下缺)伤(下缺)帏立德。寰海扬名。今古稀闻。邦家赞美。次女那里末肌。贞姿罕匹。举止(下缺)越世。次有二女。温睹未肌。次德朦哥。并已姿容绝代。德行超时。处宫帏而从父母之规。每邕和□□□□首一家礼乐超逸难同。立教人寰。彰名宇宙。前功已著。盛德宜扬。刊石镌铭。标题不朽。乃为赞曰。
累代垂休。超商越周。功名远著。德行方流。风行万国。威伏千侯
大祖兴霸。化及明幽。爰及附马。承上勋庸。允文允武。能孝能忠
超群妙略。盖代神功。卷舒夷夏。慑伏顽凶。敕为功高。□□□□
上连帝戚。下接权豪。以恩及众。使民忘劳。匡弼为国。道继唐尧
庶汇茫茫。冬雪秋霜。坚贞松柏。寒岁凋伤。玉石俱烬。火炎昆岗
八节更换。万物兴亡。广振殊勋。身殁名存。尧伤八凯。武叹十人
坟藏金体。祭飨明神。一扁棺椁。万万冬春。
应历九年七月五日随帐郎中焦习撰 拓本。
(文前题“辽故附马赠卫国王墓志铭”十一字。志文凡二十七行,行三十七至四十一字。)
(“民”字缺笔避唐讳。)
○附马娑姑墓志盖刻记(应历九年)
衣服二十七封。银器十一事。鞍十一面。白马一匹。骢马一匹。骠尾黑大马十一匹。小马二十一匹。牛三十五头。羊三百五十口。拓本。
(右文刻於志盖边缘,应系皇室所赐赙赠物品,或殉葬物品单。)
○大都崇圣院碑记(应历十年 王鸣凤)
大觉垂慈。圣人利物。是故发源西国。则优填创其始。移教东域。则汉明肇其初。导四生於宝所。运三有於大乘。巧使现权之教。以救未来蒙迷。时有范阳僧人惠诚。俗姓张。母孙氏。丱岁礼惠华寺玉藏主为帅。授以天台止观。携锡纵游。经过此处。地名三盆山崇圣院。见其山明水秀。地杰人丰。林树郁茂。果株滋荣。殿宇颓毁。古迹犹存。石幢一座。乃晋唐之兴修。实往代之遗踪。惟见一僧。耆年老迈。病患相仍。叹之不已。嗟之不和息。遂乃发心。募化众缘。郡公王希道张仲钊萧名远杨从实等同发诚心。各舍己资。於大辽应历二年戊辰岁三月内兴工。至应历八年甲戌岁八月中秋。营理大殿三间。中塑释迦牟尼佛。左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右大行普贤菩萨。两壁悬山应具一十八尊罗汉。东西伽蓝祖师。二堂两廊。僧舍二楹。钟鼓二楼。晨昏梵呗。用宣佛化。引导群迷。上祝皇王巩固。帝道遐昌。庑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今则殿宇一新。金碧灿烂。山门廊庑。俱已克备。厥此真石。永为千古之丛林。万代之不磨者矣。是为记。铭曰。
应历年间重建。多亏众信施财。殿宇金碧交辉。圣容灿烂争鲜。钟声朗朗响山川。鼓韵冬冬霄汉。碑石万劫不磨。英名古代留传。人人瞻礼福无边。鹫峰灵境不换。
大辽应历十年丙子岁四月吉日立碑。(拓本。)
(按此文题:“大都崇圣院碑记”。横额题:“三盆山崇圣院碑记”。碑额镌“十”字。末记:“大辽应历十年丙子岁四月吉日立碑。”《艺风堂金石目》有“《三盆山崇圣禅院记》,王鸣凤撰,卢进达正书。应历十年丙子岁四月吉日立,在房山廿里十字寺。”应历十年为庚申,非丙子。当年立碑,撰者刊者何至误记甲子,殊不可解。辽时燕京虽亦称大都,但应历二年岁次壬子,碑作戊辰岁,八年戊午,碑作甲戌,亦不合。)
(唐长安大秦寺原名崇圣寺,此以崇圣名寺,又镌“十”字於碑额,可供探考线索。)
○重修范阳白带山雲居寺碑(应历十五年 王正)
东北方之美者。有若燕山。燕山之殊胜者。有若雲居寺。寺之东一里有高峰。峰之上千馀步有九室。室之内。有经四百二十万言。梵文泉兴。岩穴鳞次。嘉木荫蘙於万壑。磴道曲盘於半空。拟西方密藏之山。则鹫峰龙窟。镇东汉秘文之宅。则天禄石渠。本自静琬高僧始厥谋。历道暹迨智菀诸公成其事。原夫静琬之来也。以人物有否泰。像教有废兴。传如来心。成众生性者。莫大於经。勒灵篇儆来劫者。莫坚於石。石经之义远矣哉。藏千万法。垂五百年。曾拔宅而此经存。海飞尘而此经在。粼粼白石。宁惧始皇之焚。岌岌碧岩。不畏会昌之毁。致此雲居之寺。多以石经为名。佛宇经厨。僧坊钟阁。材惟杞梓。砌则琳珉。古桧星罗。流水环绕。璇提相望。门闼洞开。其中琢玉泥金。后素作绘。般尔之心匠。僧凯之笔精。皎皎然。煌煌然。逞巧计工。焉知几万。度材揆室。何啻数千。故太行之山。兹寺为中。若以东西五台为眉目。孤亭六聘为手足。弘业盘山为股肱。则佛法大体。念兹在兹矣。风俗以四月八日共庆佛生。凡水之滨山之下。不远百里。仅有万家。预馈供粮。号为义食。是时也。香车宝马。藻野缛川。灵木神草。赩赫芊绵。从平地至於绝颠。杂沓驾肩。自天子达於庶人。归依福田。维摩互设於香积。焉将通戒於米山。面丹□者。熙熙怡怡。谓□闍於斯。俯清流者。意夺神骇。谓殑伽无碍。醵施者。不以食会而由法会。巡礼者。不为食来而由法来。观其感於心。外於身。所燃指续灯者。所炼顶代香者。所堕岩舍命者。所积火焚躯者。道俗之间。岁有数辈。噫。佛之下生。人即如是。先是庚子年。寺主谦讽和尚为门徒之时。会仆自皇后台操觚之暇。被褐来游。论难数宵。以道相得。和尚与仆约曰。夫人入仕。则竭忠以事君。均赋以利国。平征以肃民。出家则庄严以奉佛。博施以待众。斋戒以律身。尽此六者。可谓神矣。可谓神矣。自兹以别。迨今十五年矣。复与和尚会於此寺。仆以职倅於瀛。掌记於武定。廉察於奉圣。陟在宪台。迁在谏署。佐兹邦计有日矣。和尚则历纲维典寺事。见风雨之坏者。及兵火之残者。请以经金遂有次序。以坛物毕萃於十方。故建库堂一座。五间六架。以庖人可供於四众。故建厨房一座。五间五架。以我佛方转於法轮。故建转轮佛殿一座。五间六架。以待宾不可以无位。次建暖厅一座。五间五架。又化助前燕主侍中兰陵公建讲堂一座。五间七架。又化助公主建碑楼一座。五间六架。并诸腰座。建饭廊二十三间四架。次又建东库四间五架。次建梵网经廊房八间四架。次盖后门屋四座。馀有舍短从长。加朱施粉,周而复始。不可殚论。於戏!小人入仕之风。不足畏也。和尚出家之理。亦以至矣。乙丑岁。天顺皇帝御宇之十五载。丞相秦王统燕之四年。泰阶平格择明。八风草偃。四海镜清。魑魅魍魉。即其鬼以不神。凤凰麒麟。亦背伪以归真。一金之施。期功德以绝伦。一介之士。欲风声之不泯。和尚庆此得时。恳求作记。仆以静琬漂木涌泉之异。在唐临冥报记。诸公举续刊助之日。在太原智邈碑。燕国土风之状。在室尚父昉文。更或润词。终成诞说。今之所纪。但以谦讽等同德经营。协力唱和。结一千人之社。合一千人之心。春不妨耕。秋不废获。立其信。导其教。无贫富后先。无贵贱老少。施有定例。纳有常期。贮於库司。补兹寺缺。维那之最者。有若前涿牧天水公珣。当举六条。甚敬三宝。次则三傅陇西疑佳披法服。亦笃佛乘。说无缘为有缘。化晋果为善果。和尚则生生世世。应报宿缘。施者则子子孙孙。共酬前愿。故寺不坏於平地。经不坠於东峰。古者,庐岳莲花,尚存芳躅。近者,恒山铁塔,亦录前身。夫如是,有客稽首灵岩,载为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