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书

  艳姬笑曰:“妾唤媚卿。玉姬,妾之小女也。今日偶为李水部邀看牡丹,郎若要见,且俟异日。”
  隽生遂与订期而别。媚卿送出前扉,屡屡回眸斜盼,而隽生心在玉姬,并不属念。翌日再往,媚卿仍以外出为辞,乃约以远期,必图一会。
  及如期往叩,伫立于扉外者之久。俄见一姬,年可二十许,花妍月莹,绡衣素裳,送客及门,一拱而退。
  隽生惊叹而念旧诗曰:“‘从来未睹仙姝貌,今日方知天上人’,岂意往返数次,始获侥幸一见。百谷之言信不吾诒矣。”
  遂又剥啄数声,媚卿慌忙延入。不待启问,即叹息曰:“郎君直恁无缘。今早小女又被沈公子再三邀请而去。如果欲见,必须再停一晚。”
  隽生愠现于容,厉声诘问曰:“卿何欺人而谬妄若此,适见送客而出者,非玉姬也耶?”媚卿笑曰:“郎误矣!此乃小女琼芳也。”隽生遂怏怏而返。
  私念妓家所欲,惟在货利。遂又盛其服饰,带领仆从,鸣鞭挟骑而往。又值沈宦留宿未回,隽生不胜惆怅。留诗一绝云:
  备得雕鞍向锦城,鸣鞭几度听啼莺。
  玉钗信杳云何处,不住思卿更恨卿。
  是日傍晚,玉姬始回。正欲呼婢煮茶,忽见案头留简,哦吟至再,不觉叹曰:“此生笔无烟火,足徵佳士风流。明日若来,岂可再却。”至晨焚香设茗以待,将及亭午,隽生始至。
  相见之际,玉姬佯作含羞,而迟留转盼,旖旎动人。隽生喜若遇仙,即唤从者捧过彩缯四端、玉钗一对、金簪一枝、席金十两。媚卿推辞数四,而隽生坚奉不已,方肯收受。
  遂又延入内房,但见雕床绣帐,玉管金萧,供设之盛,无异宦室。隽生坐定,从容笑曰:“鄙人才无半斗,而夙负情痴。所恨馆娃宫畔,空存响□之名;杨柳台边,难觅若耶之笑。于是浪迹秦淮,泛舟桃渡,忽闻芳誉,远胜善和。遂挂峭帆,期窥玉貌。岂意渴想三秋,望云容于空谷;到门五次,携落照而回车。岂卿果尔梦留楚岫,抑以俗士而见逐乎?”
  玉姬低鬟微笑曰:“妾以鄙陋之姿,偶窃一时之誉。虽在寻常俗客,犹尔难违。况君佳士,岂敢谬辞耶!”
  隽生曰:“既获展觌花容,已解满怀郁结。但鄙人之意,愿作轻罗以着细腰,愿为明镜而分娇面。窃不自揣,欲效蛱蝶鸳鸯之耦,未识卿卿亦肯见许乎?”
  玉姬低首不答,但微微含笑而已。既而邀至中堂,就席斟玉液于琼卮,焚异香于宝鼎。八珍毕具,筝管横陈。玉姬娇喉婉转,徐徐低唱。媚卿按板,时以玉萧和曲。
  将到半酣,复以果榼设于卧房,使与玉姬对酌。隽生乃抱置膝上,止以一杯合饮,而腻亲云鬓,香接唇脂。俄而月上半窗,银烛再换。则已兰汤具沐,绣被熏香,而侍婢连催,即赴行云之梦矣。
  次日晓妆毕后,拂拭罗襦,先向佛前展礼,则见正南庑下,供奉大士像一幅,而左右粉壁粘贴诗笺,乃玉姬所作《咏怀》并《秋恨诗》。一律楷书端劲,亦即玉姬亲笔也。其《咏怀》云:
  悔杀当年误落尘,近来清梦佛为亲。
  药王有意偏怜我,神女无心惜晓春。
  云散珠帘聊伴月,花窥绮席倦依人。
  舞衣纨扇多抛却,欲侣山头姑射神。
  又观其《秋恨》云:
  晚妆初理鬓蓬松,徙倚瑶阶迟便鸿。
  幽怨直随云雾合,泪珠时逐露华蒙。
  孤身欲避将圆月,病骨难禁落叶风。
  此夜凄凉人不见,倚栏吹入笛声中。
  隽生曰:“细观佳什,卿卿将欲参景中之禅,而以香台作伴耶。窃恐才貌两艳,人间所膻。风流绮障,岂能解脱。”
  玉姬曰:“妾因命薄,堕落风尘。虽以金缕为衣,玉浆作馔,而非性之所乐也。故特乞怜于大士慈悲,速为超拔耳。”
  隽生揣其意诚,乃于箧中取出百谷寸楮以付。玉姬启而视之,其书曰:
  江头别后,便作山水间人。峭帆挂风,随流而去。但遇幽邃之处,即命暂憩,忽不觉其身在杨羡之张公洞边也。于时明月在窗,苹末风起。而江畔李花清淡,仿佛如见玉卿面孔。恨无长房缩地法,即接幽谈,徒令王生扣舷长息耳。
  临别云云,时刻在念。岂料于无意中,邂逅隽生吕子,才情双丽,诚佳公子也。即以卿卿为托,渠便首肯,不日渡江相访。谅卿胸藏犀火,自能识鉴,毋俟予之谆谆细赘也。但事关终身,亟宜斟酌,若使异时‘门前冷落车马稀’,则王生虽有茅山道王药,亦无能为尔再驻朱颜。唯卿念之,一笑。”
  玉姬看毕,连声叹息曰:“王君用情若此,真侠丈夫也。但郎来时,何不即以此书付过,而迟至今日耶?”
  隽生曰:“药师既负奇姿,红拂岂无慧眼,又何俟王生一函哉。但侬非荡子,岂恋青楼;卿若能如沾泥柳絮,不复随风。我便以金屋藏娇,愿言偕老,未识卿卿亦肯属意于斯乎?”
  玉姬泣下沾衣,低低对曰:“朝歌夜舞,送故迎新,岂妾之意哉!妾之矢志从良,已非一日。顾有情者,未必有才;有才者,未必有貌。所以蹉跎岁月,莫既斯怀。今郎以艺苑名儒,吴江望族,既不惜青云之步,下践平康;岂独无爱才之心,托侍巾栉。唯郎一决,即赐幽盟。”
  遂携手步出阶除,叩苍设誓,引喻山河,指诚日月。
  岂料婉娈相得,荏苒半年,媚卿之意渐衰,橐中之金已尽。
  一夕灯下,玉姬泣谓隽生曰:“郎之家事果系温饱,何不亟为裁决,谋妾而归。奚乃逗遛于此,迟迟不果,致使囊囊垂空,吾母渐生厌薄,事或不谐,为之奈何?”
  隽生笑曰:“吾意岂不如此,但甫至汝家,即发此举,讵惟尔母不肯允服,我亦难于启齿。今既迟留数月,箧中三百余金业已费尽矣。然后徐以此事恳之,纵使尔母万分不允,谅亦无辞可以拒我。况尔母之有卿,犹至宝也。我若挥金骤举,彼必索至千万,使我何以应之。今既见我囊箧萧然,家远途穷,莫能措贷,则心轻索而谬相侮弄。我乃就其意以图成,将不易于反掌耶。”
  于是微露其款曲,媚卿绝无允意。及言之至再,始曰:“若欲玉儿,必以三百金偿我,然须五日之内,否则决不谐也。”
  盖媚卿果以隽生资斧已竭,谅五日间决难措备,故以此言戏之。
  玉姬亦踌躇叹息曰:“事不谐矣!”隽生笑曰:“畴昔曾对卿言,果尔不出所料。岂知本郡刺史李公,予叔中石公之同年也。余幼时曾获一面,今当投刺往谒,而托以他事告贷。料公谊难却,我则指日可以妥就,卿何虑焉。”
  遂持柬往拜,李公欣然留入内衙。隽生曰:“侄以家叔宦晋,往候而归。岂意中途被寇,仆马丧尽,故虽毕诚晋谒,实欲称贷于年伯。俟抵舍之后,即当璧上。”
  公笑曰:“郎君心事,老夫知之已久。何必谬言省叔被难,将无闻萧于二十四桥,而为五人作缠头之费耶!”
  隽生赧然曰:“年伯何自而知之?”公曰:“昨王百谷先生曾有书来,备云贤侄有此佳遇,嘱托老夫相助,但不知应费几何?”曰:“三百足矣。”公即移徼江都县,支取俸银,以贷隽生。
  媚卿哭曰:“妾以一生心力,教会玉儿歌舞。虽三千金,我亦不允,况此三百乎?”
  正在推阻未决,忽值李公回拜,媚卿伏地恳求,公叱曰:“三百之数,出自尔口,何得悔赖?况才子佳人,正应作配,汝岂能挽冰质而就之泥途耶!”
  既而玉姬将别,媚卿复牵衣而哭曰:“汝何忍心即去,独不念我数载之情乎?”
  玉姬曰:“蒙尔抚诲之恩,岂不知感。但自三年以来,所得已有二千余金,亦足以偿汝之德矣!况汝尚有琼姊作伴,又何必絮絮为?”遂不顾而行。
  至苏,往谢百谷,百谷笑曰:“我当日许子必作黄衫客,今果如何?异日贤夫妇唱和佳章,幸勿吝时时惠我。”
  玉姬亦笑曰:“感诵明德,尚当焚香虔祝,奚啻笔墨可以裁谢耶!”
  其后隽生以拔贡进京,选授教谕,历仕至潮阳通判,与玉姬同卒于官署。
  卷十二
  宋 琬
  引
  烟水散人曰:余谓天下事奇奇怪怪,颠倒莫测,皆生于慧心之女、弄文之士。假使男愚妇劣,彼此痴痴,聋瞽相向,何至酿出许多异祸奇缘,流播宇内,以作风流公案。
  然而文士之胆,不如女子更险;文士之心,不如女子更巧。唯其心巧,所以有玉燕钗之遗,是亦韩夫人御沟题叶之余意也。唯其胆险,所以黑夜私奔,是即卓氏琴台之故步也。
  然则琬亦失节女耳,何足取重,而列诸美人之内耶!虽然楼畔投桃,不失香闺之范;汉皋解佩,奚伤窈窕之姿。而况标梅已七,必至怀春;彼美宜怜,岂难炫玉。此巨斧所以敛芒,神灯且为引照。而梅花一画,终续良缘。然则天亦怜之矣,子独吝于寸颖耶。矧其诗画兼工,色艳一世,虽欲弗载,乌能已已。
  集宋琬为第十二。
  明天顺间,临安有宋琬者,字玉馨,潮州刺史宋长吉之女也。年甫十六,有姿色,工诗画,与谢生为嫡表兄妹。
  谢生者,亦簪缨之裔也,讳骐,字天骏。弱冠游庠,一时颇有文誉,虽为长吉之内侄,而彼此各宦远方,音问久隔。与琬自七岁时见后,不复再会。
  一日,杭人以箫鼓楼船游于湖上者,纷纷不绝。谢生亦欲偷闲作半日游,乃唤小奚,自钱塘门雇舟,渡至岳庙。
  时方停午,士女以进香而回者,莫不停舆入庙游衍。罗绮之多,多于湖畔之柳,然皆恒脂俗粉,无一可称国色。谢生乃念旧诗曰:
  无缘不必思奇遇,恼杀春风闭阿娇。
  既而步出湖边,将次登舫,忽见女轿十余,向西杂沓而去。意其必诣上竺,而轿内或有佳丽。亟欲舍舟雇马,尾往一游,适与同社生相遇,立谈久之,遂托以他事,加鞭骤马而进。
  及至天竺,则诸女焚祷已毕,纷纷登轿矣。但闻兰麝之香,袭人衣袂而不散。生以不获一见,深自悔恨。
  及步入殿中,忽见佛座之侧,遗下玉燕钗一只。拾而视之,其钗玉色温润,雕琢精工,又拈纸作条系于燕翼。展纸一看,上有细楷数行云:
  良工爱奇玉,镂作双燕子。
  婉媚似有情,朝暮并栖止。
  所嗟妆台畔,寂寞不如尔。
  为寄相思心,暂拆双飞翅。
  愿遇多情者,令彼销魂死。
  尔若再相逢,良缘亦在此。
  诗后复书十八字云:“若问妾居,只在吴山左侧,子字之上,日杲之下。”
  谢生看毕,欣然笑曰:“不知谁家闺媛,有此巧思妙句。余果痴情士也,玉燕有灵,自应遇我。”
  遂疾忙趋归,闭户把玩,不觉叹曰:“燕钗巧绝人工,诗句尽传春恨。使我寂寞书窗,几欲销魂死矣。然既有此美意,何不明书居址姓氏,以便我托燕为媒,璧归妆右。”
  沉吟半晌,复将前诗哦咏数四,忽又笑曰:“细观诗后,明写吴山左侧,则其所居只在吴山之畔矣!但不知子字之上,日杲之下,暗寓何意。”遂又凝思至暮,忽然醒悟曰:“字去子,杲去日,合而言之,得非姓宋乎?”
  是夜挑灯独坐,朗声再诵前诗。诵华又将玉钗仔细玩弄,直至鸡鸣,犹展转不寐。及梳洗后,忽闻其父唤云:“昨闻长吉自潮州罢归,汝宜亟去问候姑娘起居。并为我致意,俟病愈之日,便当趋晤。”
  谢生唯唯,即时整理衣巾,挟骑而往。原来宋之第宅,在云居山上。庭栽修竹,窗瞰清漪。将次及扉,恰值郡守来拜。乃徙倚于门外者久之,即事口占一词云:
  城外湖光,岩边乔木,环映旧家门第。问韶华、二月中旬。靠青山、云居胜地。漫想象、昔年风物,只今郁郁葱葱,更添着许多佳气。五马临门,高谈未竟,会向花间暂避。倚修篁、翠色差差。爱啼莺、娇音细细。从此后、时图候省。分明太傅东山,休认做柴桑风味。
  候至郡守去后,生始入谒。宋翁一见,欣然携手进内,命与夫人见毕。
  谢生从容细问起居,翁叹息曰:“我以直道被参,奉旨放归田里。抵家之后,即欲与尔翁一会,奈缘诸务种种,未及过谈。岂料郎君长成至此,英秀可喜。我两人白发皤然,宜乎龙钟极矣。”
  生复备述老父患恙未痊,亦已衰迈之极。既而茶罢,谢生索取笔砚,录出前词,向翁请正。
  翁喜曰:“词旨隽逸,虽使耆卿草创,少游润色,亦不过如此。但嫌奖誉太甚耳。”既而谓生曰:“诘朝节届清明,欲诣西湖扫墓,郎且往下,偕往一游。自家至戚,毋得匆匆然欲去甚亟。”是夜宿生于堂之西轩。
  将及黎明,即有婢女红英催唤梳洗。俄而肩舆在门,夫人出至中常,琬亦明妆冶服,随后徐步而出。
  生以幼时会后,隔别十有余年,忽得相见,但觉琬之姿容如玉,绝世无双。向前揖毕,恍惚莫措一辞。盖琬修短适宜,两肩垂垂,备极妖娜之致。加以纤眉秀目,面如梨花淡白,两颐清媚,时带笑容,故生一见,愕然惊喜,不自禁其魂之销而意之荡矣。
  及至墓上,扫奠毕后,琬方倚松独立。谢生悄悄从后细窥,但见鬓傍斜插玉燕钗一只,其形式与天竺殿中所拾酷肖无二。始骇然曰:“满腹相思,正虑无从消解,岂知玉燕抛情,字谜藏宋,即琬妹也。风流放诞,竟至此乎!然吾闻燕者,匹鸟也;钗者,谐也。姻缘岂在妹乎!”
  正在踌躇之际,琬已回首见生,低声笑曰:“隔岸桃花深红可爱。烦兄检其半吐而未全放者,折取数枝,以作瞻瓶清玩。”
  生亦笑曰:“含蕊固佳,愚兄独不忍骤为攀折耳。”
  是晚归后,不复谢别,仍宿于西轩之内。少顷,红英以茶送至,生授以绝句一章,托令持报琬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