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红楼复梦
红楼复梦
现今槁葬沙中,躯壳未毁。”龙王道 :“此事甚易。吩咐差巡 江都尉,推三尺水至江上,将黛珠取来。毋许生风鼓浪,伤坏生灵。”巡江都尉领命而去。约有个许时辰,已将黛珠尸身取至,进来覆命。月老笑道 :“夏金桂之身,无意中遂了宝玉的 私念。可见数不可强,如今还要有烦老仙为力。”真人道 : “且将珍珠同黛珠躯壳换来,再来斟酌。”说毕,命童儿去将 他二人取来。童儿答应,出去来到月台上
珍珠同那女尸站在一堆。童儿随将他二人带至殿上。珍珠看见中间坐着真人,左边坐着老仙翁,右边坐着龙王。那真人看见珍珠进来,腰间取下一个葫芦,用手一招,已将珍珠的魂魄收入在内。龙王道 :“水晶宫现有如意匠,善能改头换面。 何不令其将黛珠躯壳,照着珍珠容貌略为修改?”月老笑道:
“既有此人,再没有这样妥当,快请进来见面。”龙王吩咐叫 如意匠。不一会,如意匠到殿参见。真人看见是个老者,手中携着个皂囊,站在一边听令。龙王道 :“今有贾珍珠,欲借黛 珠之体还魂,尔可将黛珠面貌修成珍珠一样。”如意匠领命,走至两人身边细看一遍,上来回道 :“黛珠面上系天皮孤骨, 纵使修成形似,终非福相。依匠人愚见,莫若照陆判官换头之例,将珍珠头面换在黛珠身上 ,令他首是身非,甚不费力。” 真人们一齐说道 :“此言大妙!竟是这样办法。” 如意匠走到下面,将皂囊解开,取出一堆器具,拣了一把韭叶刀,至那两人身边,轻轻将头切下。又打开个八宝紫金盒,用凤翎小刷蘸着盒内的鸾胶,在珍珠头颈上周围刷到,拿着安在黛珠腔子里,用粉线由顶梁骨上打至胸门口,端端正正,一丝不错。取了曲尺,将脖子上下均匀量准。只是黛珠体胖,脖子比珍珠的周围肥出一分有余。如意匠用个小圆刨子在脖子上刨成一样平正,接口不齐之处,将小刀子四围修刷,十分妥当。
月老笑道 :“早知这儿有此等匠人,不知要省我多少呕心之事 !以后我要常来照顾了。”真人道 :“面既可换,心亦当更。”
月老点头道 :“珍珠之心,非他人之心也 ,必当更换。”如意匠听见,又将两人肚腹破开,取出心肝肠胃,彼此调换入腹。
顺手将珍珠心上几个小孔挑开,见那肺肝肠胃有病之处,皆为修理全好。见两臂之筋,曲而不直,又俱抽出另行更换。龙王道 :“有两条鹏筋,留此无用,送他助一臂之力。”命库吏取 出两条雪亮白筋,交如意匠换上。周身安置平正,也用鸾胶将腹皮粘好,又缝以银丝金线,再将熨斗顺着线痕熨的平平正正。
做了半日,珍珠完毕。又将黛珠头腹也与他粘好。真人道 : “黛珠躯壳,不应葬入鱼腹。”差水卒们将他送至沿江土中埋 葬,命该处土地好生照护,休要露其骸骨。众水卒奉真人之命,登时将黛珠躯壳送去。如意匠给珍珠穿上衣服,身上佩带之物及祝夫人在铁槛寺相赠之双龙戏珠佩,俱给珍珠换上。诸事已毕,至真人面前复命。真人吩咐重赏,以奖其劳。如意匠谢了出去。
真人将葫芦内珍珠之魂取出,令其合体。吩咐道 :“因你 与宝玉有夫妻姻缘未曾了结,故此月下老仙来此龙宫为你调停,将室女黛珠之体借你还魂,休违前数。我有偈言四句,你可谨记。”念道:
非他是他,是你非你。两世夫妻,开花结子。
珍珠跪在地下,再三拜谢。真人对龙王道 :“此人系尚书 之媳,尚书之妻。好生送至清凉观,自有亲人相会。我与月下老人,尚欲至瑶台议事去也。”说毕,同着月老辞别龙王,驾起一片祥光,冉冉而去。
龙王命龙宫眷属送珍珠到清凉观去。这些龙婆、龙女都争着来看珍珠,彼此说笑,无异人间的亲热。珍珠见龙宫眷属人人都是仙姿花貌,艳丽非凡,所有衣饰皆非世间之物。内有一位龙女,俨似宝钗,与珍珠分外亲热,十分相契。因奉龙王之命,着他亲自送去。珍珠拜谢龙王,同龙女坐上百宝七羊车,带着多少水族护卫,离了水晶宫。
正往前走,龙女吩咐道 :“贾千金难得至此,不可不遍游 海市蜃楼,以广见闻。”珍珠欣然乐从,再三致谢。见无数水族,也有骑着海马的,也有推水前驱的,各安队伍,十分热闹。
所到之处,水皆壁立。约莫行了千余里远近,见有五彩圆石,不知多少,一望无际。大者如缸,小者如盆,一个个晶莹光洁,照人如镜。珍珠问道 :“这是什么石子儿,生的这样可爱?人 世上安得有此!”龙女笑道 :“此乃精卫填海石,已历千万年, 为海水淘磨,方能光明至此。”珍珠点头赞叹。
又走了多路,远望去,红光烛天,绚烂夺目。不一会看看相近,定晴细看,原来是几千万棵红树。至大者,有三人不能合抱;至小者,也有一人围抱之粗。杈丫盘簿,望不见顶。树身上红光闪烁,犹如飞霞流电。珍珠道 :“这是什么树,如此 好看?人间从未见过。”龙女笑道 :“此即珊瑚树,海中之宝。” 珍珠道 :“当年荣国府中,曾有三尺多长的一枝珊瑚树 ,人以为宝。谁知这里竟大的说不上来呢!”龙女笑道 :“世上所 得,不过是这树顶上的嫩枝儿。若是大树,如何取得了去?”
车过珊瑚林,来到一处,见碧水粼粼,清鉴毛发。路旁有茅屋数间,十分幽雅。闻有人在内读书,其音朗朗。珍珠惊问:
“此间安得有人念书?”龙女道:“此乃屈大夫之宅 。他因汉江窄小,不足以开其胸臆,故借在这清水洋中盖几间茅屋。
朝游苍梧,暮游碣石。 无事在家,则闭户以读《离骚》。”珍 珠叹道 :“原来三闾大夫尚在此间!”
车过三闾之门,出了清水洋,看见一只大船,类若龙形,置造精巧。下面用红漆大架子将船托住,船上舱门一溜儿关着,上面像有封条。龙女指道 :“小姐可知此船出处吗?”珍珠摇 头答道 :“实在不知,求公主指示。”龙女道 :“此即昭王南征之龙舟也。”珍珠点头叹道 :“真是一件道地古董!”龙女 笑着指道 :“那也是一件古董。”珍珠回头一望,只见一座大 山,苍翠如滴。下有石桥一道,长不可计。因问道 :“这是一 件什么大古董?” 龙女道 :“这就是秦始皇所鞭入海之山梁也。”珍珠笑道 :“真是古董。我看那山上倒像有些亭台楼阁。” 龙女道 :“当日上面本无楼阁 ,因汉武帝差了些童男女到海求仙,知其无益,徒伤人命,以此将他们留住此山。”
两人正问答的十分高兴,只见前面波涛汹涌,雪浪如山,一个大鱼扬波鼓浪而来。鱼背上骑着一人,儒巾儒服,看去不过四十左右年纪,白面长须,仪容丰采。看见龙女,高声问道:
“公主何往?”龙女答道 :“送故人家去,须游海市,不知学士何以许久不来?”那人笑道 :“被东海令伯款留畅饮,又 遇贾长沙邀去,访范少伯醉谈数日,代西子作采莲歌百首。今日无事来访令尊,以博一宵之醉。”那人话未说完,大鱼喷浪而去。龙女道 :“小姐识此人否?”珍珠道:“闭处闺门,何 能得识海中仙侣?”龙女笑道 :“此即李太白。白骑鲸归海后, 每日醉游四海,诗酒逍遥,与我父王们最为莫逆。”珍珠点头,叹息道 :“原来是青莲学士!何幸今日得瞻仙范。” 龙女指道 :“此处不可不去逛逛。”珍珠望见人烟嘈杂, 车马纷纷,往来如织。更有层楼飞阁,金碧辉煌。有座玲珑宝塔,矗立天际,塔门洞开,看去每层门内坐着一尊金佛,祥光闪闪。塔下栋宇如鳞,一望无际。此时仪从业已到市,四海来贸易的那些鲛人早俱俯伏在地。珍珠见两边摆设尽是宝贝,人世所无。车过之处,光彩夺目,不知其名。古今异宝,千奇百怪,不一而足。那层楼上仙音嘹呖,丝竹悠扬,听之令人心神俱畅。有两只彩禽,如世上所画的丹凤,生得绚烂可爱,栖在飞阁朱栏上。其鸣如敲金击玉之声,十分清越。珍珠赞叹不已。
龙女道 :“此即海市蜃楼,乃四海鲛人出奇献宝之所。” 车马过了海市,来到一山,晶莹光洁,可鉴毛发。山上仙花瑶草,沁心彻骨。龙女道 :“此乃蓬莱山脚,上面乃神仙居 处。”走过那山,见水族们分两排站住。前面一个大木牌挡着去路。龙女道 :“已到此间,不必再往前去。”珍珠道 :“怎么这木牌横着当路?”龙女道 :“此乃张骞所乘之槎。过此即 弱水洋,非咱们所管地方。”吩咐将车进入江口。水族们前后拥车,飞奔而走。
珍珠耳内只闻千军万马之声,振心眩目。约走了有几千多里,见有一条铁线挂在虚空。有一和尚,身坐蒲团,将头顶住铁线,屹然不动。珍珠指道 :“这又是什么故事?”龙女笑道: “这就是你在此投江的金山 。”珍珠惊道 :“我见金山极高 且大,怎么是这一条铁线挂在水中?”龙女道 :“金山上大而 下小,浮在水中并无跟脚,乃天地造化之气凝结而成,非如他山之有跟脉也。这和尚就是法海禅师,上帝怪他多管闲事,离间人家夫妻,逼的白娘子大不得已,恨极以至水满金山,坏了几多生命。因他是造罪之魁,罚他坐顶金山,千年释放。就派白娘子领水族们在此看守。”珍珠叹道 :“想白娘娘覆钵之时, 令人发指,今即如此,尚堪解恨。”道言未了,见个素衣美人后面跟着青衣美婢,抢到车前给公主请安。公主笑道 :“贾千 金正在此念你。”对珍珠道 :“这就是白娘子同青儿。”珍珠 向白娘子道:“今日一见,深解人恨。” 白娘子同青儿含笑点 头,不及答话,车已过去。
又见一座黑山,上面毫光现现,忙问道 :“那是什么东西 ?”龙女笑道:“乃是一段故事。”车子来到面前,龙女吩咐止住,用手指道 :“你看那边睡着一物。”珍珠细看,见是一 个丈把长的大马猴,拳着手脚睡着不动,脖子上带着一条铁链,正在那里放光。珍珠道 :“怎么这里锁着这么一个大马猴呢? “龙女笑道:“这马猴才是个道地古董,他名字叫做支巫祈, 乃开天辟地的一个大水怪,被大禹王拿住,用”五行正一锁”
将他锁住。那一堆就是正一锁,并非黑山。底下是个海眼,就命他在此守着。”珍珠惊道 :“咱们快些去罢,休要惹他。” 龙女笑道 :“无妨,此物善睡,数千年未曾醒过。” 珍珠指道 :“那边又是什么光彩夺目?”龙女道:“那光 彩夺目的地方就是贵处,所谓聚宝门是也。”珍珠道 :“已到 金陵,不知公主还要送我到什么去处?”龙女道 :“送你一个 去处,自有亲人见面。”
正说话间,那车来到一个宫殿门口。见一个将军走到车前,躬身说道 :“奉夫人之命,请公主下车,暂为歇息。”龙女道: “我正欲拜访夫人。”吩咐带车进去,到了二门下车,有一 位绝美的夫人,宫样装束,后面跟着四五十美婢,俱是戎装佩剑,一齐迎上前来。那夫人笑道 :“早间耳热,知今日有故人 相访,何期云中君果然翩翩而来。”龙女笑道 :“因公奉拜, 殊非诚敬,不闻鼓瑟之声,已为幸甚。” 夫人指着珍珠道 :
“此君乃我之旧雨,同至此间,实为难得。”相将至殿上,彼 此施礼,分宾坐下。龙女对珍珠道 :“此位就是汉昭烈帝之孙 夫人也。”珍珠肃然起敬,连忙拜见。孙夫人答礼道 :“昔到 幻虚宫,常与诸仙子聚谈竟日,不期转劫软红,久疏把晤。今日又得一亲仙范,甚慰渴思。”珍珠道 :“自随软红,已迷幻 境,茫茫海宇,颜面皆非。今见慈容,实深欣幸。”孙夫人道:
“幸幻虚宫中诸仙又复相聚一堂,尚不寂寞。” 珍珠正欲相问,见有人进来,通报了几句说话。龙女同孙夫人笑道 :“来的凑巧。”刚起身迎接,早见三位美人一同进 来。珍珠看那左边的美人,一张瓜了脸儿,蛾眉凤目,鼻如琢玉,口似含桃;骨肉停匀,不肥不瘦;艳若春花,秀如秋水;云鬟高髻,耳坠明珠;披紫绡之衣;曳水丝之裙;袅袅婷婷,真是神仙中之国色。右边美人,穿着翠云衫,水红皎绡裙,身材略瘦些儿。中间美人,穿着彩衣绣裙,比左边美人略高点子。
三人容貌,不差上下。珍珠暗暗称赞不已,颇觉自惭形秽。中间美人说道 :“今日来的有兴,不但遇着远客,还见着了会中 人,真是快事!”孙夫人同龙女、珍珠赶忙迎接,一同来至殿上,施礼坐下。彩衣美人对珍珠道 :“别来甫及一秋,而人间 已见鹊桥二十渡矣。不识犹念及故人否?”珍珠未及回答,孙夫人指着紫衣美人对珍珠道 :“此即世上所传江皋解佩之洛妃 也。”指彩衣者道 :“此是娥皇。”又指翠衣人道 :“此是女英,俱是舜妃。与你同是幻虚宫中仙子。” 那三位美人道 :
“幻虚境中人物,已两历尘寰。唯昙妹两世一身,更为美事。” 龙女道 :“久不闻洛妃雅奏,今幸得遇故人,愿聆一曲, 以涤烦襟。”洛妃道 :“自潇湘一曲之后,此调不弹久矣。今 日旧雨相逢,自当一呈薄技,然必须二妃以南薰和之,方不寂寞。”蛾皇、女英笑道 :“南薰之调,安能及江上峰青?”孙 夫人道 :“三妃休要过让。今日欢聚,必须各尽所长,有不遵 令,罚依金谷。”洛妃笑道 :“夫人风雅,不减芦花。江上不 知此时犹憾江郎否?”孙夫人道 :“赤壁之役,耿耿于中,白 帝之师,更堪发指。吕蒙、陆逊之徒,未得生饮其血,实为恨事!”女英道 :“佳客在前,休提往事。若再深言,又不能无 陈思之感矣。”洛妃回过头去,笑道 :“英婢饶舌。”龙女道: “休要耽搁昙仙正务。”洛妃点头 ,命侍儿迦陵取过锦瑟,解去绛囊,横于膝上,用纤指轻轻拨动,一时四顾无声。珍珠凝神静听,只觉得一缕仙音忽远忽近,如断如续,悠悠扬扬,呜呜咽咽。其响处上遏青云;其幽处潜通黄壤。珍珠听到出神之际,觉着自家身子飘飘摇摇,心怡骨软,说不尽仙音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