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惨祸预言记

却说江千顷到了中国中央旧地,人民有指仇弗陶等拒敌力战之地而涕泣者。一日,千顷往拜管领此地的洋兵官,有人报说该洋官闻兴华邦独立国钦差前来,恐怕来为囚系的华人说情,便先点了数人押出斩首,就中一个即是金虞。当日不肯捐费办团,却将金怀在破囊而走,后遇土匪抢了,又押去指山所有埋金之处,一一取了,又将金虞刺了几刀,摔在地下而去。后来洋人查知此地有个金虞是一个大财主,又知中国财主好将金银藏在窖内,便令兵士搜索而来,逐日拷问埋金之所,遍受诸刑,打得身无完肤,系在监牢。一个便是申为己,与胡国襄背了众人去降洋兵,后来目中一弹,却能极力追杀死自己同胞史有传。洋兵官说他投降外人,已是失了人心,今又助外自戳同胞,真是非复人类,也把他监禁起来。如今兵官要杀数人,以杜江钦差祈情之口。因命先将这爱财不爱国,爱身不爱群的金虞、申为己杀了。又有三人,说是由商州逃出的自立学堂帮教员,与正教员吴钟清是友好的,但是狐疑不能确断。不数日,那江千顷也回去复命了。不必细叙。
却说华永年奉命来到旧日省城洋官衙署内,叙了礼,便问:“敝国有忠义之士甄得福、刘千秋二人,前为贵国兵卒所擒,未知今尚在否?如果尚在,望赐赎回。”洋官道:“敝国所到之处,从不难为有智慧的爱国之人。若是有智慧而不爱国,如留学欧美回来,仍只求利禄之辈;有爱国心而无智识,如义和攀之不知国家为民众之公产,而妄行仇外者,皆必杀,却无赦。至如刘、甄二君,毁家为国,此敝国文明人所礼敬者也。所以不即送回贵独立国者,欲以觇贵国来赎与否,以卜贵国眷念善良之心之厚薄耳。如今君既来请,敝国自应恭送二君荣归贵国,休言赎也。”
  永年称谢。洋官又问:“诸囚中尚有令舅任不显,令徒尤宽,皆求吾放归,君愿赎否?”永年不答。只见洋官笑道:“想足下不愿赎了。究竟足下就是要赎,仆也必劝足下休要将这下贱之种殖于贵国,俾传了坏种,更将良种染坏,为患非小。这任不显被我拿时,尚有金银数缸暗藏假山之下,被我取出。又看团练出入款项清单,却曾无任不显捐的,可知是毫无人牲的了。那尤宽穿着贵学堂制服,仆本以为是承足下差往何处。不意拿来,他便极力乞降,且力辩非君之党,足见无耻之极。如今仆当将此二人戮了,以戒天下后世之吝金帛,弃国家,背本群,甘降服之败类。俾其各知警省,则世界上贱种惭绝,只剩良种,各各相安,便可永无战争灭国之祸矣。”永年只得唯唯。
 那洋官又立即传令,预备明日上午九点钟宴飨刘、甄二君暨华钦大臣,并饬备办厚礼以赠刘、甄二君。即以十二点钟,持出任不显、尤宽二人,前赴法场斩首,以结一案。左右传谕去了。华永年见得无脸说情,也只罢了。那洋官又命请出刘、甄二君,与华永年相见。彼此叙起别后,各各伤心。又谈起兴华邦独立国已得独立成功,却得稍慰,但念着全国灭亡,弹丸仅保,全族灰烬,遗种仅延,终是喜不敌悲。华永年又想着舅氏任不显与学生尤宽明日正法,也属可悯。便向洋官请乞了酒肉,往奠二人。那刘、甄二人不便随往,却惟永年一人带了酒肉,亲自送至监内与任、尤二人吃饮,二人哪里还能下咽。华永年身穿兴华邦的制服,挂着头等宝星,身旁侍立着两个侍者,前后各有洋兵陪着,何等威严。二人此时望那永年居然为世界成功立业的一个伟人,不由钦羡他。见他怜已将受极刑,不念旧恶,还来致奠,不由得感他。一个又自思着前此不肯捐助办团练,而今财既归空,人仍不免;一个自思当日中学堂立义勇队时,自己怕死而逃,真是无志无气,又不由得惭愧起来。更兼闻着洋官明日宴享刘、甄二人,备办礼物送彼荣归,自己却是明日正法,不免悲惧悔愧,并作一团。所以见着永年只是呜呜饮泣,不得作一言语。永年也着实不忍,不禁流下泪来。须臾,洋官来请小宴,便辞了二人而去,终是面带愁容,尚思姑以两言乞洋官减等治罪。奈那洋官接着,只说代君讨戳背国之人,何以谢我,也只得缄了口。
次日三人赴宴,也只草草成礼而已。洋官欲邀三人往看行刑,三人着实不忍,极力辞了。及十二点钟,洋官坐堂,提了二人,问了实,又问你们忘义背国,自甘死否?二人俯首伏罪。于是命监视官匆勿带出斩了。华、刘、甄三人在后堂听着,便想那任不显未曾受过教育,不知大义;那尤宽也因一时想错了,如今身受死刑,死了且有余臭,也不免怜他不幸,各吊了见行泪来。只见二人被推出去,不多时,却有兵士将他们的头来献,洋官便命取去悬在他的总督头首之旁号令。永年方知那解散团练的总督,也早已被杀了。
不数时,人报奉送刘、甄二君的车轮马匹都已齐备,城外又备了汽船,所有礼物已袋船内。门外又有一营官,列着护兵侍候。于是三人辞了洋官,彼此说了恭祝贵国万岁,但愿此后邦交益笃等套话。那洋官却已预备亲送下船。各官因敬二人高义,都来相送,且赠有礼物。三人出了衙,只见护送的兵队里有一大旗,上面书着:“恭送中国毁家报国、舍身爱群的刘、甄二杰荣归。”所过之处,各炮台放炮致礼。到了码头,登了汽船,那洋官吩咐该管带好生相送,便与三人致敬而别。那大旗即悬在船头,不觉间到了兴华邦。
那大统领夏震欧早已得了电报,料知今日当至,已亲自出来迎接。那远近百姓观者,无不喝彩。至了国内,大小臣工及议员乡官都来迎候。大统领便命盛筵相待。其时早有璇潭乡派来专员来接甄老。刘千秋想着自己家乡无存,不禁下泪。甄老又安慰了好些话,便自回去。大统领各皆赠与宝星,又送与许多礼物送回。又命外部款待了送回二人的来使,并赠礼物,送归不提。
且说夏存一、江千顷二大臣,依次回国复命,惟黄克臧所向较远,所以迟回。一日大统领和诸大臣正议论间,人报黄克臧回来了,大统领急命召入。克臧行了相见之礼,便述了北方巡行抚慰中国遗民的种种情形,又说起那俄、德之人残暴苛虐的情状。据云民间妇女彼国兵民可以任意奸占,若奸生了子,便扑杀了,盖以不愿与中国种混合也。每有小童或被游兵抽在枪上作戏。其法先抽在枪末刀上,尽力一送,腾到空中,却将已装的弹子击去,及小孩坠下来。又用枪口刀戳上接着。洋官曾不过问,民人有赴诉公庭者,那官吏只骂道:“你们何不将我国灭了,也用此法来待我们国人?”若多哭一声,即被鞭挞打出。又闻俄国曾将我国十八岁以下童子,仿当年待波兰民的法子,尽数将这些孩子送往西比利亚苦寒之地,永远不准回乡。一日,有一班醉酒洋兵突入一人家,尽将妇女按在床上。适有一人逃出,洋兵以为逐己,乃大怒,起而杀其全家,不留一人,其官吏亦置之不问。又闻洋兵随时跑入人家,索酒索食,稍迟不给,拳脚交加,甚或以枪轰死。似此北境人民受此残虐,不及一年,恐当被灭净尽了。
因问夏、江二人,路上所见想不如此之甚,二人也各各述了。夏存一又云:“那两广人民,多半被法人运往外洋马达加等处,充当苦工。闻因不服水土,死者不计其数。”又各各将意属、葡属、比属、日属情形互说一遍,大家不禁叹息。夏存一道:“倘使中国各处早早就如兴华邦及璇潭乡这祥预布自治基础,以图独立,便可自立政府,赶却满人,收回国权,渐致强盛,何至有灭亡之祸呢?”众人又感概了一番。
大统领道:“如今尚幸我们这独立国之人,已是人人爱国,同心协力,励精求治,想或可以保全。”又问黄克臧,当日讨满的一班志士有遗迹否?黄克臧道:“臣入俄国领地界之时,即有人告臣各志士的殉国致命之所。臣便往凭吊一回,并看了纪志士的绝命诗四首。”因一一诵与众人听了。又道:“臣又闻唐人辉、仇弗陶等殉节之后,有欧美赤十宇会会员特为收集了尸,一并和那死难的兵士,统拍了一张照,带回西洋去了。那众义士义兵的尸首都安葬着一个山丘,该会员并为立石表彰,铭曰:‘支那殉国诸烈士之墓’。闻尚有数人被俄兵掳去。臣也曾访问俄国管领属地大臣一次,彼只坚言无有。臣查知实是皆被软禁,便向俄官诘问两次,彼竟动怒起来,只得罢了。臣思唐、仇诸君虽然身死,却是致命遂志,于是身当无所苦。若其余志士被掳而去,欲生不忍,欲死不能,殊可怜也。又言有仇弗陶、唐人辉二人,最有机谋。此二人尤为各处所钦仰,其遗像翻印出来,居然人人争买。此人虽死,真无恨矣。”
于是江千顷也将过尚水时所见所闻复述了,与大家齐听。便又叙及金虞、申为己之事。适郑成勋亦在座,便笑向夏震欧道:“臣前日向陛下言有两种奇闻:因方议正事,未及细谈,如今此事竟揭晓了。臣所闻两事,即是这金虞、申为己二人。一人吝财忘义,一人贪生无耻,同至灭亡。众人已经详述。臣所闻最可笑者,其一系余虞之事。此人素好念佛,被拿之后,日夜闭目勤念佛号,因对申为己道:‘这佛祖是最慈悲的,人若虔心诵念佛号,必可化劫消灾,不特身命可保,即金银亦当复回。’于是二人日夜口诵佛号。一夜遇着一个凶恶的当值监狱,见其信口乱念,乃大怒,取二人而笞之。二人大呼,我系念佛。洋人愈怒道:“你念佛,我便是韦驮来度你的,但你须挨着我的铁鞭,打到气绝,方得往西。’便将二人打得头破血流,方始罢手。从此二人再不敢念佛了。申为己能说数句英语,每见监狱的英人,便打着英语和他说话。一日,大触洋人之怒,骂道:“你能懂英文,何不考究我国政治法律之书,将你国家变革起来,以图兴盛。便与诸国往来交通,互受利益,也免得各国劳师动众前来灭你们。你不能借着能懂英文去求学问,倒想借着念英文在我们面前玩弄,想做着我们的奴隶。岂知那满洲人才是我们的奴隶,你是满洲人的奴隶,何能配做我的奴隶呢?你不必妄想。’说着,便将本棍向他头面扣了无数下。又嘱道:‘此后若再道一个阿字买好我们,便将你打死。’诸位听此奇谈,不是大可警世么?”诸人见入值的定限点钟已满,便都退出。忽外务部报有紧要文书呈来。正是:
福可己求愚者误,国因新立事多烦。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第十回 预言书苦制醒魂散 赔泪录归结爱国谈
却说震欧送了诸臣,夜里忽报外务部送要紧文件来了,拆开一看,原来俄国闻知刘、甄二人荣归之事,自己羁留着志士数人,甚是自愧文明举动不克及人。故特备文至兴华邦,欲将所擒志士史光、华得全、华得兴、轩辕适、花强中、钟警、黄勃筹七人送回。且求代觅所有支那舍身殉国,与那独立起义各英雄的照片,无论尚在已死,皆乞觅得一张,交与来使带回,敝国拟为极力表彰,以励天下。震欧大喜,便命黄盛赍了金帛,聘问俄国,并赎史先等七人回来,一面收巢诸人照片。幸喜诸人每与同志合拍相片,以联爱情,所以只求得数张,而所有死义诸人之遗像,已经毕有。计死义之士:
尚水殉国者:史有名,方是仁,郑成烈,侯可观,史有传。
商州殉国者:杨球,姜一心,应不降,金闺杰(女士)。
发州殉国者:万国闻,章千裁,闵仁,雷轰,秦大勇,马起,王鹏,林之危。
讨满时被难者:唐人辉,仇弗陶,史有光,艾满,仇达,陈策,欧阳震,犁水青,夏光,岳严,商有心,国荣,纪念,饶声,刘金身(女士)。
  淹满人时阵亡者:成仁,刘铭。
  商州为一方人民求得幸福之主动者:曾群誉、祝封世(救曾群誉者)(此二位系铜像片)。
其现在者:商州地方自治议院议员:张万年,屠靖仇,李必胜。
  兴华邦独立国属地璇潭镇起义及办事者:甄得福,洪才,武士道。
  复州起义者:华永年,刘千秋,江千顷,程万里,周之锐。
  兴华邦独立国诸杰:大统领夏震欧,黄克传,赖一己,夏存一,黄盛,郑成功,黄克臧,黄克金,黄雄,海邦城,郑国存,王爱中(为国自刺不死者)。
 讨满时被虏今将归独立国者:史光,华得全,华得兴,轩辕适,钟警,黄勃,花强中(女士)。
是时史光筹七人已都回到独立国,有出怀中所仅存爱友的遗像者,所以益得齐集了。又有:商水乡团合操片,发州团练合操片,兴华邦独立国诸兵大操片并水师队照片,众议员及乡官片。汇好集作一幅,翻印了,交送俄使带去。
自此以上诸人之名,播于五洲各国博览院。世界英雄遗像之旁,皆有此张附焉。又有人著了《支那瓜分史》,将诸杰之像,黍列其中。惟是震欧、永年等以为吾人不早图保存全国,而今地裂种奴,仅存一二片干净之土,不啻九牛之一毛,吾侪罪疚弥天,愧悔不睱,何敢自以为荣。尚幸那兴华邦工业、商务、学术种种日见发达,水陆两军日益强盛。夏统领便命武士道带来一军,撤回璇潭休息,作为后备兵。又命郑成勋领郑国存、海邦城所带来之人,出洋垦辟新地。其已前在外辟地的华人,至此都收回治理之权,归兴华邦独立国管领,作为殖民属地。由是属地渐广,国势日昌,人人自是快乐适意,自不必说。
  一日,夏震欧因花强中、王爱国二人无配,便令于国中诸少年中,择有才行者嫁之。花强中原未许人。那王爱中道:“妾前已许字于人,以后妾未为乱兵所杀死,当守烈女不更二夫之义,不再嫁人。”震欧笑道:“大凡归女,为国家生强壮之儿,为本族培聪明之种,是为天职。莫说你尚是童女,就是已嫁了人,丈夫死了,若年纪尚轻,也不可不嫁人。若自废弃那为国生材、为族传种之能,殊为不可。所以文明各国,皆视再嫁为年轻寡妇所应行之事。惟是,若不能养练身体,浚开智慧,考求学问,操练技艺,并考究那求良种、育婴儿、教子女之法,则毋宁放弃生子之想,以免滋生劣种弱民,遗害于国。若是有智慧、有才德、有学问,而尚守迂儒之腐义,是自暴而且忘情于其国也。”二二唯唯。于是王爱中择了黄勃,花强中择了轩辕适。那黄君、轩辕君二人也都愿意。于是择吉成札,不在话下。
且说众人见夏震欧劝王、花二女嫁人,便问大统领陛下,年纪已长,何不择一配偶。震欧道:“吾有一夫死了,今吾为抚遗孤,不得嫁人。”众问:“陛下实未有夫,此言何谓?”夏统领曰:“这中国就是我夫,如今中国亡了,便是我夫死了。这兴华邦是中国的分子,岂不是我夫我儿子么?我若嫁了人,不免分心有误抚育保养这孤儿的正事,是以不敢嫁人。”众人尽皆叹服。就中却有黄盛说道:“陛下爱国真挚诚可钦慕,我们独立国中,惟华永年可以比美。臣问彼何以不娶?彼言:‘吾有一强壮美丽之妻,已经亡失了。剩这遗留簪珥,吾望着,每暗自神伤,不忍复娶也。’臣讶问何谓?彼言:‘中国乃其爱妻,而今所存之兴华邦璇潭,乃遗留的簪珥也。’其言恰与陛下之言相似,故特述之。”众人不禁同声赞叹。话毕散了。后来二人果然是终身不肯嫁娶,以便专心谋国。又当夏统领任满,众公举永年为统领,承前统领之绪,益加修整,国势骤益兴隆。欧美各国新闻,皆言必能光复全省,以渐全复中国故址。此是余话。
且说此书原是一个先知之人所著,系是正文,由中江笃济译作东文,也是散文体。只因内中弁言有云:“若有人得了此书,照着原意编为章回体的小说,使我们人人读之易晓。便由此书能知吾人身上一点血、一根毛,连那吾人宗祖父母的一点血、一根毛,都是这国培养的,不可不爱;又知那无国之民,必被人斥逐,无处栖身,不可不惧;并知国家本人民之公产,人民乃国土之主人,便能发出宁舍此身,以存吾国的思想。那中国非但不至瓜分,直可雄甲地球。只可怕是读此书的,不能将此书中可丑、可惧、可惨之事,作为鉴戒;将那可喜、可慰、可望之事,极力研究;那我的预言,恐怕都一一应验了,岂不可痛。所以甚望有人得我此书编成小说,以醒国魂。”云云。译者才疏学浅,文笔谫陋,幸中江女士时常指教,故无舛误之处。然译者一片爱国热诚,真个被此书激出。所以每译一段,每编一回,不由得眼泪盈盈,纸湿墨渖;时而肝肠寸断,俯首哽咽,目不能视,手不能书。但又恐此书太迟出版无补于事,故只得勉强含泪,以尽编辑之劳。一直译到末回,那眼泪已是赔尽了,只剩着气郁心痛,呕血数口。未知我同胞作何感情也。今更将原书结尾之语录后,诗曰:
浸著预言篇,书成泪泫然;
民心如有意,人事可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