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
赵太守道:‘闻你善作诗词,讥诮骂人,我今来伐你寺前的松树,你也敢作诗讥诮骂我么?’济颠道:‘水腐虫生,人有可讥诮处方可讥
诮之,相公乃一郡福星,百姓受惠,小僧颂德不遑,焉敢讥诮?相公此来若果是伐木,小僧不揣,吟诗一首,敢为草木乞其余生,望相公
垂鉴。’赵太守道:‘你且念来我听。’济颠遂信口吟道:
亭亭百尺接天高,曾与山僧作故交;
满眼枝柯千载茂,可怜刀斧一齐抛。
窗前不见龙蛇影,屋畔无闻风雨潮;
最苦早间飞去鹤,晚回难觅旧时巢。
赵太守听了济颠之诗,沉吟了半晌道:‘你却是个有学问的高僧!本府误听人言,几乎造下一重罪孽。’遂命伐树人尽皆散去,复与
济颠作礼道:‘果是好诗,字字动人,此地山环翡翠,屋隐烟霞,大有禅林风味,意欲再求一首佳章,与小官参悟,万勿吝教!’济颠听
了,遂信口长吟一律道:
白石嶙嶙接翠岚,翠岚深处结茅庵;
煮茶迎客月当户,采药出门云满蓝。
花被鸟拈疑佛笑,琴为风拂宛禅谈;
今朝偶识东坡老,四大皆空不用参。
太守听了,叹赏不巳,道:‘吾师语含宿慧,道现真修,下官有一律奉赠,以博一哂!’亦长吟一律道:
不作人间骨肉僧,朗同明月净同冰;
闲思吐作诗坛瑞,变相留为法界徵。
从性入禅谁问法?明心是性不传灯;
下根久堕贪嗔梦,今日方欣识上乘。
济颠听了,再三感谢,遂邀太守入寺献斋,太守欣然斋罢,方才别去。
长老见太守去了,方对众僧道:‘今日若非济颠,这些松树危矣!快叫人请他来谢。’
谁知这济颠诚恐惊动,早已自脱身去闲走,刚走到长桥,忽看见卖面果的王公门上贴著讣书,吃了一惊,忙走入去,只见王婆正坐在
棺材边哭,看见了济颠,方说道:‘阿公平日与你相好,后日出殡,请你下火,说两句禅机,令他往生西方,也见你的情分。’济颠道:
‘既要我下火,到后日准说罢,便走去长桥上闲坐,只见卖萝卜的沈一,挑著空担走来,看见济颠坐在桥上,便道:‘多时要请师父吃一
壶,苦无机会,今日有缘,倒撞著师父闲坐,我又无事,同去酒店里吃一碗如何?’济颠道:‘甚好!’二人遂走入酒店坐定,沈一忙叫
店家取酒来倒,济颠一连吃了几碗,吃得爽快,看了沈一道:‘难得你一片好心请我,我自有话对你说,不知你肯听否?’沈一道:‘师
父定是好话,且请说来,小人焉有不听的理?’不知那济颠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二回 佛力颠中收万法 禅心醉里指无
明
却说济颠对沈一道:‘人生在世,只为这具臭皮袋要吃,我看你又无老小,终日忙忙碌碌何时得了?倒不如随我到寺里去做个和尚,
吃碗安顿饭罢!’沈一道:‘我久怀此意,但恐为人愚蠢,一窍不通,做不得和尚,若师父肯带我去,今日就拜了师父,跟师父到寺里去
。’济颠道:‘直截痛快,做得和尚!’方吃完酒,就领了沈一入寺来参见长老道:‘弟子寻得一个徒弟在此,望长老容留。’长老道:
‘也好也好。’遂命侍者烧香点烛,叫沈一跪在佛前,替他摩顶受记,改名沈万法,正是:
偶然拜师父,便成亲子孙;
何须亲骨肉,宽大是禅门。
次日,济颠无事闲坐,吩咐沈万法到灶下去扒些火来,万法道:‘师父要火做甚么?’济颠道:‘我身上被这些饿虱子叮得痒不过,
今日要寻他的无常,因此要火。’沈万法听了就去弄了一盆火来,放在面前,济颠就脱下僧袍来,在火上一烘,早钻出许多虱子来,内中
有两个结在一块不放的,济颠笑道:‘原来虱子也有夫妻,我欲咬死他,又怕污了口,欲要掐死他,又怕污了手,不如做个功德,请你一
齐下火罢!’遂将僧袍一抖,许多虱子都抖入火中,济颠口中作颂道:
虱子听我言,汝今当记取。
既受血气成,当与皮肉处。
清净不去修,藏污我衲里。
大仅一芝麻,亦有夫和妇。
靠我如泰山,咂我如甘露。
我身自非久,你岂能坚固。
向此一炉火,切莫生惊怖。
抛却蠕动躯,另觅人天路。
咦!烈火光中爆一声,刹刹尘尘无觅处!
济颠复将僧袍穿上道:‘他不动,我便静。快快活活!’一面说,一面往外走,一迳走到王公家里,恰好开始办丧事,济颠对王婆道
:‘你又不曾请得别人,我便替你指路罢!’遂高声念道:
面果儿王公,秉性最从容;
擂豆擂了千百担,蒸饼蒸了千余笼。
用了多少香油,烧了千万柴头,今日尽皆丢去。
平日主顾难留,灵棺到此,何处相投?
咦!一阵东风吹不去,鸟啼花落水空流!
众人把棺材直抬至方家峪(地名,即山谷),略歇下,请济颠下火,济颠手执火把道,大众听著:
王婆与我吃粉汤,要会王公往西方;
西方十万八千里,不如权且住余杭。
济颠念罢举火,亲戚中有暗笑的道:‘这师父倒好笑,西方路远,还没稽查,怎么便一口许定了住余杭?’正说不了,忽见一人走到
王婆面前作揖道:‘恭喜婆婆,余杭昨夜令爱五更生了一位令郎,令婿特使我来报个喜信。’原来,王公有个女儿,嫁在余杭,因是有孕
,故未来送丧,今听说产了儿子,满心欢喜,忙问道:‘这儿子生得好么?’那人道:‘不但生好,还有一桩奇事,左胸下有面果王公四
个朱字,人人疑是公公的后身。’众亲友听了,方大惊骇,知道济颠不是凡人,却都来围著他问因果,济颠见众人围得紧,便跳在桌子上
,一个筋斗,露出前头的东酉,众人都大笑,济颠乘人喧笑,便一迳走了。
离了方家峪,进了清波门,一直到了新官桥下,沈平斋的药铺中来。沈平斋却不在家,那沈妈妈往时最敬重济颠,忙请进堂中奉茶,
亲备酒请他;济颠见了酒,不管好歹,一上手便吃了十余碗,已有些醉意,沈妈妈又托出一碗辣汁鱼来,济颠也不推辞,吃一碗酒,又喝
些鱼汤,不知不觉吃得十分酩酊,方才作谢起身。沈妈妈见他醉了,嘱咐道:‘你往十里松回去,那里路静,你醉了须要小心些。’济颠
糊糊涂涂的应道:‘我和尚一个空身体,有甚小心?今夜四更时,你们后门倒要小心。’竟跌跌撞撞的去了。沈妈妈听见济颠说话蹊跷,
到了四更天不放心,叫人悄悄到后门去看,不期果有个贼在那里挖壁洞,那时喊将起来,方逃走了。自此益发敬重济颠,就如‘活佛’。
且说济颠刚走出清波门,身体醉软了,挣不住脚,一滑,早一跤跌倒在地,爬不起来,竟闭著眼要睡。把门军及过往行人,俱围拢来
看,有的认得说:‘这和尚是净慈寺的济书记!’有的说:‘他吟得好诗,做得好文,那个朝官不与他相好。’有的说:‘这和尚没正经
,一味贪酒!’内中有一个道:‘我要到赤山,经过净慈寺,却是顺路,我扶了他回去罢!’众人道:‘好!好!也是好事。’那个人将
济颠扶起来搀著走,济颠走一步,挣一挣,搀他好不吃力,慢慢的搀到十里松,济颠立脚不住,又跌倒了,那里再扶得起,那人无法,只
得撇了他,自走到净慈寺报信。沈万法急急的赶到十里松,只见济颠醉昏昏,酒气直冲的,睡在地下,沈万法叫道:‘师父醒来!我扶你
回寺去。’济颠看见是沈万法,便骂道:‘贼牛!你岂不知师父醉软了,却叫我自家站起来!’沈万法无奈,只得将他扶起来站著,自己
弯下身子去,叫他伏在背上,然后背起,走不上数十步,不道那济颠酒涌上来,泛泛的要吐。沈万法道:‘师父忍著些,待我背你到寺了
再吐罢!’济颠也不言语,又被背著走,不上三五十步,济颠忽一阵恶心,那些秽物直涌上喉咙来,那里还忍得住,早一声响,吐了沈万
法一头一面,沈万法欲要放下来收拾,却恐再背费些力气,幸还有些蛮力,只得耐著秽臭,一迳背入寺中,到厨房内眠床上,方才放下,
打发他睡了;然后去洗乾净了头面,再来看师父,只见济颠睡得熟熟的,就坐在旁边伺候。
等不多时,忽见济颠一毂辘子跳将起来,高声喊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众僧虽多听见,只认做济颠酒狂,谁来理他?沈万法
也糊糊涂涂,又打发济颠睡下,睡不多时,又见他跳起来高叫道:‘无明发呀!无明发呀!’此时已是更余时分,众僧俱已睡了。济颠叫
了许久,见无人理他,遂走出来,绕著两廊,高叫:‘无明发呀!无明发呀!’又叫了半晌,著了急,遂敲著各处的房门,大叫道:‘无
明发呀!无明发呀!’直叫到三更时分,忽罗汉堂琉璃灯烧著了旛 脚,火烧起来了,及至众僧惊觉,爬起来时,早猛风随火,烈焰腾腾
,已延烧到佛殿与两廊各僧房了,众僧方才慌张,忙来救火抢物,已是迟了,只急得乱跑,济颠骂道:‘我叫了这半夜,都塞著耳朵不听
,如今烧得这般,只可惜长老匆匆归去,不曾见得一面送他,可怜!可怜!’此时众僧苦作一团,那里还有心来听他的话,直烧到天明,
早有许多官兵入寺来查失火的首犯,已把两个监寺捉将去了。众僧一时烧苦了,捶胸跌脚,都恨恨的道:‘我们晨钟夕梵,终日修道,难
道许多菩萨,就没有一点灵感,救护救护?’济颠听了大笑道:‘你们这般呆和尚,如何得知成毁乃世人之事,与佛菩萨何干?’因口念
四句道:
无明一点起逡巡,大厦千间故作尘;
我佛有灵还有感,自然楼阁一番新。
可惜偌大一个净慈寺,失了火,从前半夜烧起,直烧到次日午时方住,一殿两廊尽皆烧毁,惟有山门不坏,大家立在山门下查点,僧
众虽多焦头烂额,却人人都在,只不见了长老,有的说,想是在方丈中熟睡,被火烧死了,有的说,定是见火紧,逃往寺外去了,众僧分
头向各处找寻,未知长老果在何处?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松长老欣锡禅杖 济师父怒打酒坛
却说这净慈寺因失火,不见了长老,众僧往各处找寻,并无踪迹。济颠见了笑道:「你们这般和尚,真个都是呆子,我已说过,长老
原从天台来,今日已归天台去了,怎么还寻得着他呢!」众僧俱不信,都道:「那有此事,就是烧死了,少不得有些骸骨。」就叫煮饭的
火工在方丈室瓦砾中去扒看,扒了多时,忽扒出了一块磨平的方砖来,上有字迹,众僧争看,却是八句辞世偈言:
一生无利又无名,圆领方袍自在行;
道念只从心上起,禅机却是舌根生。
百千万劫假非假,六十三年真不真;
今向无明丛内去,不留一物在南屏。
众僧看得分明,方知长老是个高僧,借此遁去,方识济颠有些来历,不是乱言!然到此田地,无可奈何,只得与济颠商计,要将烧不
尽的木头,搭起几间茅屋,大家草草安身,济颠道:「好!」忽走下厨去,看见屋虽烧去,却剩下一大锅热汤,济颠叫道:「他事且慢商
计,此间有好热汤,且落得来洗洗面。看你们不要恼坏了,我有支曲儿,且唱与你们听听,解解闷如何?」遂唱道:
净慈寺盖造是钱王,一刹时烧得精光;大殿两廊都不见,只剩下四个泥土的金刚。
佛地与天堂,平空似教场;
却有些儿不折本,一锅冷水换锅汤。
众僧闻听了都大笑起来:「如今这般苦恼,怎你还耍疯颠,我们的苦,且搁开再说。但是两个监寺,被官府捉去,枷在长桥上,你须
去救他一救方好。」济颠道:「这个容易。」遂一迳走到长桥,果见两个监寺枷在那里,因笑道:「你两个板里钻出头来,好象架子上安
着灯泡。」两个监寺道:「好阿哥!我们在此好不苦恼,你不来救我,反来笑我?」济颠笑道:「你且耐心捱一会,自然救你!」
说罢,竟往毛太尉府中来,毛太尉接着说道:「闻你寺中遭了回禄,真是苦了。」济颠道:「和尚家空着身子,白吃白住,有甚苦处
?只苦了檀越施主,又要累他重造。如今两个监寺枷在长桥上,这却是眼前剥肤的真苦,须求太尉慈悲,去救他一救。」太尉道:「不打
紧,特我写书与赵太守,包管就放,你且安心在此吃两杯,解解闷。」当即叫人安排出酒来,与他对吃,济颠吃到半酣道:「多感太尉高
情,留我吃酒。但我记挂这些和尚,在火场上凄凄惶惶的没个理会,且回去看看。」遂别了太尉出来。
行至寺前,只见两个监寺已放了回来,向济颠谢道:「亏了济师父。」济颠道:「谢倒不必谢,但蛇无头不能行,这寺里僧徒又众,
乱哄哄的没有个好长老料理,却怎生过活?」首座道:「我们正在此商量,不知你请那个长老,方住持得这寺?」济颠道:「我想别人来
不得,还是蒲州报本寺松少林长老,方有些作用。」监寺道:「这个长老果然是好,但恐他年岁高大,未必肯来。」济颠道:「要他来也
不难,只要多买些酒来吃得我快活。」监寺道:「此系大家之事,况今粥饭尚且不能周全,那有闲钱去买酒请你,你若不肯写书,只得大
众写一公书去请。」济颠道:「倘若公书请不来时,却要被我笑话,寺里既无酒吃,我只得别寻主顾。」遂一迳去了。
净辞寺合寺僧人,同修了一封公书,叫个传使,竟到蒲州报本寺来,见了松少林长老,呈上请书,长老看了,道:「承众人美意,本
该承命而往,但老僧年迈,如何去得?」传使又再三恳请,长老只是苦辞不允,传使无奈,只得回寺,报知长老不来之事,众僧沉吟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