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宫闱史

  一时要寻他很不容易的。”孝宗不悦道:“这样说来,还是找不着的,讲他作甚!”李广忙道:“那倒并不是定没有找处,求神仙第一要心诚,第二要有缘。有缘的人就是不去找他,他自己会寻上门来的。心诚的只须望空求祷起来,神仙自会知道的。虽在五岳三山,相距几千里,立刻便可见面。”
  孝宗说道:“怎样叫作诚心?”李广答道:“陛下如真要求那活神仙的,须要斋戒沐浴三天,再在宫中收拾起一间空室来。到了晚上,焚香在室外祈祷,若是有缘,那神仙就会降临室中的。”孝宗犹疑半晌说道:“姑且试他一下,你就去园中打扫净室,预备起香案来,等朕今夜便来祈祷,看有神仙没有。
  ”李广领了谕旨唯唯退去,自去吩咐小监们收拾净室,安排香案不提。
  到了夜里,约有两三更天气,孝宗便带着两名小太监,往御园中去求神仙。李广接着,导至净室面前,在案上燃起香烛,孝宗亲自对天默褥。祷毕,推进净室瞧时,静悄悄地寂无一人。
  孝宗不觉失望,回头对李广说道:“如何?朕知这样空祷,哪里会有神仙?”李广跪禀道:“这是陛下不诚心的缘故,倘依着奴婢的话说,自当有应验。”孝宗听了,默默不言地领了小监竟自回宫。
  这里李广和他党羽仇雯等足足忙了一夜。第二天的黄昏孝宗真个沐浴斋戒,只同了李广一人向净室前祈叩。由是每夜如此,转眼三天,孝宗已忍耐不得,便望净室的窗隙中偷瞧,见里面隐隐似有人影,孝宗嚷道:“仙人来了!”说着推开净室大门,借着外面的烛光,看见室中的蒲团上端端正正坐着一个披发的道人。孝宗不禁呆了呆,高叫李广掌上灯烛,那道人早立起身来,向着孝宗长揖道:“陛下驾到,小道有失远迎,乞恕死罪!”
  孝宗细看那道人,生得广额方颐,童颜鹤发,两目灼灼有神,银髯飘飘脑后。身穿紫袍,腰束杏黄丝绦,背负宝剑,肩上斜系着一个葫芦,足下登着粉底云鞋,右手持着青棕拂尘,真是道骨仙风,俨然有出尘之姿。孝宗不由地暗暗称奇,便问:“仙长高姓法号?现在何处修炼?”道人稽首答道:“小道姓方,名如仙,素居在泰山极蜂上,连朝望见陛下宫中香烟冲上霄汉,算出天子虔诚祈祷,所以不避尘嚣,特来和陛下晤会一面,天明就要进身回山的。”孝宗忙道:“仙长既来则安,为甚这般局促?今且请仙长临紫云轩一谈。”说罢,由李广引路掌灯,孝宗与道人携手并行。
  到了紫云轩内,孝宗南向坐了,赐道人金墩,那道人也不拜谢,竟长揖就坐。小监已奉上香茶,孝宗首先说道:“仙长在名山潜修,必然道法高妙。朕现欲研究内典玄功,望仙长指示。”道人微笑道:“讲到修炼的人,要不染红尘,抛去一切挂碍,静心自摩,日久心地自会慢慢地光明起来。陛下富贵繁华之身,欲效心同枯木的野人,这是第一桩所办不到的事,怎样能够修炼得来?”孝宗道:“昔日黄帝潜修《内经》,也曾仙去,历代帝王难道没有成仙佛的吗?”道人答道:“黄帝登仙,只不过后人传说,汉武好佛,终以身殉,故陛下要求延年祛病则可,成佛成仙是万万不能的。至若玄功内典,为彭祖所留传,其法以御女为途径,此种补采之术,虽得成证果,也必遭大劫的。就小道看来,无非是旁门左道,以是彭祖至八百岁,仍败道而死,就可以晓得它不是正道了。”
  孝宗说道:“仙长见识高明,不同凡俗。但既不用黄帝内典,又不习彭祖之术,不识仙长是怎样修炼的?”道人朗声说道:“道家以炼气为主,赖元神为体,心身为形。气凝则元神聚,元神聚则心神自宁。久而神与神合,心中虚无杳渺不存一物,心清而神亦清,化成一炁,此气如天地混元,无影无形,亦有形有影,皆随心之所欲而成,能够历万劫而不磨灭,道而至是,可算成功的时代了。”孝宗道:“延年却病是怎样的?
  ”道人答道:“这只好算道家入门的初步,也不脱凝神参坐罢了。”说毕,取下肩上的葫芦,倾出一粒金丹,很慎重地双手奉给孝宗道:“这就是蟠桃会上的九转丹,小道费去十年心血,成了三粒金丸,两丸已赠给两个仙友,今剩此一丸,敬奉陛下,并祝万寿无疆!”孝宗接丹一看,觉得金光灿烂,果然与凡俗有别,因大喜道:“仙长见惠,定是佳品。”说着就把丹丸掉在口内,咽的一声吞下去了。一面又令李广去谕知司膳太监,备上一席筵宴来。李广便问荤素怎样,道人举手:“出家修心炼气,不避荤酒的,不闻阿难罗汗哪一个不肉食饮酒,吃素是形式的伪修,小道是最鄙弃了。”孝宗点头赞叹。
  李广奉令自去,不一刻四五个内监舁着食盒来了,李广帮着一样样地摆列起来。只见热气腾腾,都是些熊蟠鹿脯,海味山珍。那道人在旁已馋涎欲滴,巴不得孝宗叫他入席,就低着头箸不离指地据案大嚼。孝宗见他吃得豪爽,以为仙人应当这样的,只有李广却暗自好笑。那道人直吃得酒醉肉饱,看天色早已大明,一会儿窗上射入晨曦,道人忙起身告辞。孝宗哪里肯放,重又邀道人坐下。这天孝宗也不临朝,竟伴着道人谈禅。
  那道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些离奇怪异的事,听得孝宗目定神怡,异常地佩服。
  日月转易,又将垂暮,孝宗和道人整整讲了一天。红日西易,又将沉,东方升起玉兔,孝宗忽指着一轮明月说道:“朕闻唐明皇是个风流天子,尝上天游过月宫,不知那月殿里的嫦娥,究竟有怎样美丽,仙长可能大展法力,给朕见一面吗?”
  道人见说,迟疑不敢回答,李广一旁插嘴道:“有仙长那般神术,什么样的事儿办不到,休说嫦娥,就是王母娘娘也能请得到的。”道人接口笑道:“陛下只要见得嫦娥,待小道略施小技,明天晚上陛下但准备和仙女把晤就是了。”孝宗这时真有说不出地喜欢。晚餐后,和道人又谈到鱼更再跃,令小太监领仙师往白云榭安息,孝宗也自回宫中。
  明日朝罢,孝宗又忙忙地来找道人谈话。那道人言语之间,鉴貌辨色,句句能称孝宗的心意,以是越发信奉他了。月上黄昏,由李广引路,依旧到前夜请道人的净室面前,那里香案早设,灯烛辉煌,道人就披发仗剑,向东方吹了一口气,书着黄纸符箓,约有半个时辰,听得净室内崩然有声。道人又焚了符儿,才同了孝宗推进净室的偏门,一阵的兰麝香味已直冲出来,蒲团上面坐着一位如花似玉的仙女,双眸紧合好像睡着一般。
  道人喝声:“快迎圣驾!”把那个仙女惊醒,姗姗立起身儿,盈盈地向孝宗行了个稽首,便侍立在一边。道人笑道:“仙凡路异,却是有缘,好好地侍候皇上吧!”说罢和李广等退出净室。
  孝宗便握住了仙女的玉臂,仔细儿端详一会,确是月貌花容,柔媚入骨,那种轻盈的体态先已令人心神俱醉了。孝宗微笑着,问她姓氏名儿并天上的景致,仙女只是含笑不答。被孝宗逼得无法时,只把天机不可泄漏的一句话来遮掩过去,孝宗见问不出什么,只得罢了。这一夜孝宗在净室中和那仙女共效于飞,孝宗自吞了道人的金丹,精神顿时畅旺了十倍。加上那仙女的应酬远胜过宫中的嫔妃,把个孝宗快乐得神魂颠倒,不住地赞着道人的神通,那仙女却吃吃地笑个不停。孝宗也摸不着头路,一等到天明,深怕那仙女要去,忙令内侍往谕仙师,叫把仙女暂时留着。
  从此,孝宗日间和道人研究道术,夜里往净室中和仙女取乐,把政事更不放在心上了。那李广乘了这个当儿,大施威权,强干国政,廷臣除李东阳、谢迁、刘健、刘大夏、马文升、王恕、徐溥、李梦阳、戴珊等几个大臣之外,竟任意斥黜起来。
  一天,孝宗设朝,瞧见李梦阳的奏疏弹劾太监李广的不法,及谏止孝宗宠信方士,蛊惑邪说,言辞极其痛切。孝宗把本章愤愤地一掷道:“区区太监,何能乱宫闱?朕好仙道又有甚害处?”说毕拂袖回宫。
  这时,孝宗在宫中供养着方外道士,夜里和仙女相会等事由宫监门传说出去,大臣们都已得知,刘健很是忧虑,便和李东阳、谢迁商议。其时正值天气亢旱,人民呼号求雨。李东阳献计道:“俺闻宫中的道士法术高强,连仙女也召得到,何不令他求雨?倘是灵验,便救了百姓;万一不灵,就说他邪术欺蒙上皇,而且借此使皇上省悟他妖术是假的,岂不一举两得吗?”谢迁拍手笑道:“人说李公善谋,这计果然不差,俺就来起草,明日早朝上他一本。”大家议定,联衔署名,刘健为首,疏中说得那道士神通广大,众臣保举他求雨。
  次日上朝,刘健把本章呈上去。孝宗看了,连连点头,即下谕从后宫宣那道士方如仙上殿,命他建坛求雨,那道人不敢推却,只好勉强领旨,孝宗令将天坛做了求雨坛。一切布置妥当,择定第二天为求雨日期。到了那时,御驾亲自临坛,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一班大臣陪侍。那道人峨冠博带,仗剑上坛。
  孝宗限了午时见雨。那道人只管舞剑焚符,看看到了近午,还是阳光猛烈,连一片黑云也不见,急得道人面红耳赤,头上的汗珠如黄豆似地滚下来。李广在一旁眼睁睁地瞧着坛上,心里更是着急。
  日色已经过午,哪里有什么雨点,众官纷纷议论,孝宗也有些疑惑。看那道人,尤是拍案打牌地在坛上捣鬼,刘健等一班大臣又是气又是好笑。正在这个当儿,忽见武臣班中,一位雄赳赳的官儿大踏步抢上坛去,一把抓住道人,大呼:“捉纤细!”将那道直掼下坛来。孝宗吃了一惊,众大臣也都失色,细看那坛上的武官,正是勇宁侯韩起凤。
  起凤摔了道人,慢慢地走下坛来,在驾前跪下奏道:“这个道人是广西苗瑶首领牛鼻子的军师,为人无恶不作,臣征苗瑶时被他逃走未获,不知陛下何以把他供奉在宫廷?狼子野性倘有不测,这重任谁敢负担?”孝宗听了,知起凤在宪宗时曾征苗立功,谅非谎言,于是唤侍卫带上道人来勘问。那道人已被起凤掼得头昏眼花,便老实直供出来。自己和太监李广串同,混进宫中,冒称神仙。至于请来的仙女,也是李广设法弄来的,是个西华门外的土妓。
  孝宗听了道人供词,真是又羞又气,喝令武士将李广拿下,又命校尉去提出宫中的土妓,两人一并绑了,连同道人,立刻推出斩首。一时群臣也都称快,孝宗便起驾回宫。那时京中把这件事传扬开来,皇帝玩土娼,大家当作一桩奇谈。
  再说孝宗虽诛了假仙女,心上不无留恋,觉得六宫嫔妃没有一个能称意的。方在闷闷不乐的时候,忽然王越征鞑靼回来,孝宗却得着一个大大的安慰,把那仙女早抛撇在九霄云外了。
  王越的还京,于孝宗怎会得着安慰?原来鞑靼的首领小王子恃强寇边,王越奉命出征,把小王子杀得大败。王越直追到贺兰山,将小王子的眷属获住,小王子已北遁去了。可是那眷属里面,有个小王子的爱妃叫作王满奴的,容貌非常艳丽。王越把满奴带回京中进献给孝宗。孝宗见了王满奴,不由地神魂飘荡,忙令送入后宫,以便临幸。谁知那满奴不肯顺从,终日在宫中啼哭不休。要知满奴究竟依从否,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六回意态婀娜侠女怀宝剑情深旖旎英雄惊人头
  讲到那鞑靼部的小王子,在诸部落中要算得是雄中佼佼者。在英宗的时代,鞑靼部酋叫作雅失里,是个蒙族中的老王爷,资望和实力都在各部族之上,大家尊他为鞑靼汗汗者,蒙语谓王也,雅失里死后,他的儿马拖孩继立,却是个没用的庸夫,被瓦刺部的乜先杀得七零八落。马拖孩走投无路,只能来通好明廷。偏偏逢着总兵周钰手里,他见鞑靼部势穷,便也下井投石,开了关又把马拖孩大杀一阵,斩了五六百颗首级,并获器械马匹千余件,自去朝廷报功。可怜马拖孩受了这样的大创,弄的不能成为部落,身体又被了枪伤,再加上心里一气,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但他临死的当儿,说起兵败的经过,倒不恨那瓦刺部的乜先,却把明朝恨得咬牙切齿。说他们欺凌残弱,留言与子孙,此仇不可不报。不过马拖孩的儿子,也不是个肖子,自他老子死后,连一个村落都守不住,被别部的毛列罕吕夺去了。鞑靼部在这时期中要算是最败了。
  这样地日月流光,一年年地下去,到了马拖孩的孙儿失里延出世即小王子,鞑靼部又逐渐强盛起来。那失里延的为人,多智善谋,英姿奕奕,在诸部落中,好算得一个后辈英雄了。
  他逢到上阵打仗,骑了一匹胭脂马,使一枝钩镰枪,冲锋陷阵勇不可当。因此汉军中替他取个绰号,叫作小温侯。
  那胡人族中,以失里延是老王爷雅失里的后裔,大家就称他一声小王子以下概称失里延为小王子。小王子在十四岁的时候,只在毛列罕部下当个小兵。过了两年,毛列罕和马因赛部寻仇。马因赛部势大,把毛列罕部打得落花流水,就此殄灭。
  小王子便潜逃出来,招集了旧部新军,声称给毛列罕报仇,一仗将马因赛部杀得大败,一般地吃小王子把马因赛部灭去,自己立起了一个部落来。凑巧又有马可儿与脱罗两部互相仇杀不止。马可儿大败,闻知小王子英雄,便来向小王子求援。小王子提出条件,如灭去脱罗,得平分其部落,马可儿急于复仇,竟一口答应下来。小王子就统率自己的部属和脱罗部大战。马可儿从旁夹攻,杀败脱罗部众,擒住部酋那嘛赤吉,脱罗全部齐声愿降。
  小王子收了部卒,想和马可儿分派略地,谁知马可儿事后食言,只把牛羊等物犒赏小王子的兵士算是报酬,将分地这句话早轻轻地赖去。引得那小王子性起,乘夜袭入马可儿部中一阵的乱杀,马可儿不及抵挡,慌忙上马逃走,被小王子追上擒获,枭了首级示众。马可儿部见部酋已死,大众无主,尽愿投降小王子。小王子收服了马可儿和脱罗两倍,声势大振。那附近的小部落,都纷纷前来投降。小王子的威声愈大,真是兵强马壮,将勇粮充,小王子想起祖父马拖孩的遗言,便攘臂跳起身来说道:“俺不趁此时报仇,更待何时!”当下点起强兵猛将,来犯明朝的边地。时明总兵谢文勋出兵和小王子交锋,吃他杀得大败,逃进关中,闭门不出。一面告急文书到京,宪宗皇帝命抚宁侯朱永,统兵拒寇,总算把小王子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