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明代宫闱史
明代宫闱史
急得孙悟空抓耳挠腮,不住地在云端打转。后来,被他想起了懂得鸟语的公冶长来,那公冶长有个亲弟叫作公冶短,却是懂得百兽的说话,公冶长住在前山,公冶短和他隔一个山头,便住在后山。当下孙悟空别了师傅,翻起斤斗云,把公冶短硬拖了来,叫他去听那些兽说些怎样话。公冶短听了一会,皱眉道:‘这畜类是海外种子,言语辀辀磔格地很觉难听。’于是又侧耳听了一刻,公冶短已听懂了,回头对孙悟空说道:‘这就是太昊伏羲皇帝时,龙马负图的龙马,目下龙王命它来通个消息与你,若要渡过这子母河,须把这河水一口气吸干,才放你西去;如其吸不干,对不起,把你师傅留下了去孝敬龙王吧!’悟空见说,不由得心头大怒,一面谢了公冶短,自己忙钻到水里去东海找敖家兄弟算帐。
谁知在半路上碰见了敖家的晁龙,便问大圣到哪里去,悟空气愤地答道:‘你家主人叫什么龙马来对俺说,命俺把子母河水吸干,不然就要吃俺的师傅,所以俺这时找老敖拼命去。
’晁龙忙道:‘大圣莫错怪了人,那子母河的龙王本来是妖怪,并不是在四海龙王属下的。不过大圣要吸干那河水,我倒有一个法子,只要去觅了弄海干来,约略地一弄,海也要干了,休说那小小的子母河了。’悟空大喜道:‘什么叫弄海干?’晁龙道:‘这东西也是样宝贝,在不巅山下阳货的家里,阳货见了孔子不得,心下老大地不高兴,回去就炼成了弄海干,要想把鲁国的河流一古脑儿吸干他,幸而他这宝贝炼就时,孔圣已死了五百多年,他报不到怨恨也只好罢了。目下大圣要去取他这样宝贝,须白天等他睡着的时候去盗他,保你得手。’孙悟空又谢了晁龙,真个到不巅山下把那弄海干盗来,随望河中一晃,却失手把那弄海干掉在河里,只听得轰地一声,不但子母河干涸,竟把天下的四海也一并弄干了。这样一来,慌得四海龙王走投无路,忙着来向孙悟空求救,悟空见闯了大祸,心里也着忙道:‘俺只有弄海干,没有回复海水的本领。可是天下没了水,许多百姓不是要干死的吗?’孙悟空真有些急起来,连连一个斤斗翻到南海去拜求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听说,知道几万万的生命都要干死了,那可不是玩的,赶紧叫善才童儿捧着杨枝水瓶,拿瓶里的水一齐去倒在海中,但见一阵地银涛滚滚,海水已变过了原状来。悟空见大事已了,保着师傅过了子母河,那龙王也不敢来阻拦,任他们师徒四个西天去了。”
“然孙悟空走了,他把掉在海里的弄海干不曾捞起,那海水从此时时要干涸了,经观音菩萨大发慈悲,便天天叫善才童儿来倒一瓶水在海里,所以那海中的潮水时涨时落,落时就是海干了,等到潮水涨时,便是观音令善才来倒杨枝水的时候。
杨枝水本来是碧波澄清的,因瓶里倒出来,由上冲下,把海底的泥土冲得往上泛起来,海水就一年到头是浑浊浊的了。”
英宗听王振这神奇古怪的话,真是闻所未闻,喜得他张着小嘴,一时再也合不拢来。待王振把这段故事讲毕,便手舞足蹈地去告诉他母亲吴太妃。那吴太妃是丹徒人,生太子的那年,芳龄还只得十九岁。宣宗帝晏驾,吴太妃正届花信年华,虽说儿子做了皇帝,吴太妃终觉得孤寂清冷,簟枕凄凉,到了万分无聊时,就焚起了一炉好香,把那只青铜的古琴取下来,慢慢地调起宫商,叮叮冬冬地操着解闷。
吴太妃的琴技,在明代可算得第一个高手,可惜她垂髫时进宫,不能在外一显所长,一手的绝技竟至淹没不彰。当初宣宗帝纳吴太妃时,也在后宫听得琴声嘹亮,才问起谁在那里操琴,内监回禀是吴宫人。宣宗帝也嗜琴成癖,听那吴太妃弹着乱声十八拍,就中的一首叫作《秋夜》,弹得声韵凄清,令人??往。那《秋夜》的琴词道:秋夜月明风细,碧云淡淡天际。此明无限愁心,那是更莎虫鸣彻。北榻羲皇梦醒,南山雨过云停。一派沿庭秋色,满窗月透疏棂。
宣宗皇帝听到这里,忍不住喝一声彩。慌得吴太妃按住丝弦,忙出来接驾。宣宗帝细细瞧那吴太妃,生得丰容盛鬋,眉目如画,那妩媚姿态,不减旧时的孙妃。宣宗帝大喜道:“那不是十步之内的芳草吗?”是夜便召幸,第二天即册立为贤妃,就是现在的吴太妃。吴太妃自宣宗帝宾天,常常悲叹命薄,每当月白风清的时候,便取出青桐琴来,弹一曲流水高山。一阕既终,不禁又黯然零涕。又想到宣宗在日,徘徊花下,谈笑对酌,又命宫人们穿着舞衣,翩翩地歌舞着侑酒。吴太妃又鼓琴相和,真是声韵铿锵,宣宗帝抚掌叫绝。如今青桐琴依旧,知音的人已杳,吴太妃想到这里,不由地倚着琴痛哭。生别死离,本来是人间最伤心的事。不论是什么人,到了吴太妃的境地,谁能不凄楚欲绝呢。
一天,吴太妃正抚着桐琴,想起了物在人亡,便伏在琴桌上鸣呜咽咽地哭了起来。那旁边的宫侍,见吴太妃哭得悲伤,也帮着流泪,一面把种种的话说来慰劝她,吴太妃哪里肯听,反越哭得悲哀了。这时忽见英宗皇帝笑嘻嘻地直奔进宫来,因走得太忙迫了,一个失足跌了个倒栽葱,在地上爬不起来了。
要知英宗跌得怎样,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六回桃李满门王振专权冰霜载道蓉儿承恩
说吴太妃正在啼哭,忽见英宗直跌入门来,慌得宫女们忙七手八脚地把英宗扶起,只见他身上那件黄龙袍已把一条襟儿扯碎了。吴太妃方要埋怨他几句,英宗不待她开口,只对自己的衣服瞧了一眼,一头嘻嘻地笑着,又望外跳着走了。吴太妃不觉叹了一口气,便传给护卫太监,叫他们小心保护皇帝。
那英宗到吴太妃的宫里来,本要想说些童话故事给他母亲听,哪里晓得走的太急促了,门槛把两足一绊,直跌了个倒栽葱。英宗恐吴太妃见责,便起身一溜烟走出宫来,找着了王振,又去讲那山海经去了。英宗自有了王振,将秀珠和雪珍渐渐地疏远了,后来又觉得孤寂起来,仍去找了秀珠和雪珍两人,叫她们一起坐着听王振讲故事,到听到厌倦时,便和雪珍、秀珠去踢一会儿球,踢一会儿毽子。玩得乏力了,又来坐着听王振说书。这样地春去秋来,一年年地过去了,英宗已有十四岁了。
太皇太后自度年衰耳聩,不愿听政,当下召集三杨及英国公张辅等,嘱他们善辅皇上,太皇太后就于那日起归政与英宗。
英宗亲政的第一天,便命王振掌了司礼监,统辖内府的诸事。又称王振为先生,朝见时并不呼名。王振以英宗年幼可欺,乘间广植势力,逐渐干预起政事来了。当明代开基时,太祖鉴于元朝的阉夺专政因致亡国,所以宫口悬着圣旨牌道:“宦官不准干预政事,违者立决!”又在祖训里面也载着这一条训谕,那英宗却懂得什么?王振那时威权日重,他见宫门口的圣旨牌悬着,很觉得触目惊心,竟把它私下除去了,藏在御园的夹墙中。
英宗这时虽然亲政,那孩子脾气一点也不改,空下来就和秀珠、雪珍去玩耍,王振等英宗游戏正酣时,将外臣的奏牍故意进呈,英宗不耐烦道:“这些事都交给你去办吧!”王振巴不得有这一句话,便很高兴地捧着奏章出来,任意批答。御史王昶,见王振越弄越不像话了,连夜上章,痛陈宦官专政的利害,王振读了奏疏大怒,也不和英宗说知,便矫旨把王昶下狱,暗地里令狱卒下毒,将王昶生生地药死。
纪广本是个刑部衙门的小吏,以阿附着王振,擢他做了都督佥事,大理寺卿罗绮,翰林院侍讲刘球,国子监祭酒李时勉都为瞧不起王振,王振又将罗绮等下狱,驸马都尉石景,内使张环,因事触怒了王振,当场击毙杖下。其时杨溥已死,杨荣老病居家,朝廷只有杨士奇一人,被王振屡屡讥讽,气得士奇一病不起,不久也就逝世了。谁知天佑逆臣,不多几时,张太皇太后又崩,英宗照例痛哭了一场,收殓既毕,择日安葬。当三杨在阁的时候,因他们是托孤的元老,王振还有些畏惧,又怕太皇太后出来为难,只好于暗中专政。待到三杨一去,太皇太后又崩,朝中各事,悉听王振一人的处置,谁敢说一个不字。
王振自揣势力已经养成,索性施展出威权来,凡依附他的便晋爵封官,稍有违逆,就是矫旨下狱,轻的杀死在狱中,或是坐戍边地,重的立刻弃市,甚至诛戮阉门。朝中一班识时务的官吏,纷纷投靠王振。兵部尚书马巍向王振投义子帖子,工部侍郎耿宁也拜王振做了干父。王振不过三十多岁,马巍和耿宁都已须发斑白了。一时稍有气节的人,都把马、耿两人的事去训谕子孙,说情愿闭门饿死,莫学马、耿无耻。那时朝中大小臣工,见马巍、耿宁也是这样,于是六部九卿一齐来王振门下投帖,有拜他做太师傅的,有称他作义父的。只讲那门生帖子,足足有七千三百多副。王振叫家人把门生帖子拣起来,都掷在门外道:“谁配来做俺的学生!”一般投门生帖的人,至少位列九卿,自称门生,他要算得自谦极了。现被王振掷出来,早一个个吓得和寒蝉似地不敢则声。后来又细细地一打听,才知道英宗皇帝称王振为先生,王振自认为是皇帝的先生了,怎肯再做臣下的先生呢。于是投门生帖子的又改称王振为太师傅,或是太先生,王振才把帖子收下。
当时胁肩谄笑的小人趋炎附势,都来阿谀王振。工部郎中王祐蓄了须又把须剃去,人家问他为甚要剃须,王祐只推说有妨太岁。谁知他第二天去见王振,自称为不肖儿,并把剃去胡须的下颏仰着给王振瞧看道:“儿愿学爷,终身不蓄胡须太监无须。”王振听了大喜,即擢王祐为工部侍郎。副使林堪如认王振做了姑丈。一日,天下大雨,王振坐着八人舆过街上,林堪如远远地瞧见,忙去跪在路上,把一身的新衣弄得遍体泥泞。王振在舆中看得很清楚,命左右把堪如扶起。王振微笑道:“你这样不顾肮脏,不是把衣服糟蹋了吗?”堪如答道:“侄儿尊敬姑丈,就是火中也要跪下去,何妨是污泥中?”王振见说大喜,便擢林堪如为都御史。又有内史陈衡,常侍王振的左右,王振咳吐痰沫溅在衣上,陈衡忙跪下,伸着脖子将唾沫舐个干净,还笑着说道:“爷的余唾好比甘露,又香又甜美,临了可以长生不老。”说毕故意把王振吐在地上的浓痰也一口口地吃下肚去。王振也笑对陈衡道:“好孝心的小子,俺便给你升官。”隔了几天,陈衡居然擢了大同都指挥上任去了。那时满朝的文武大臣,没一个不是王振的心腹。国家大事须先禀过了王振,得他的应许才去奏知英宗,把个英宗当作了土人木偶一样听王振在那里拨弄。
好在胡太后很是懦弱,吴太妃也似聋似哑,听王振一个人去混闹。王振又在朝阳门外建筑起一座巨第来,大小房室统计三百多间,也用龙凤抱柱,一切布置都依皇宫的式样,真建造得画栋雕梁、金碧辉煌。到了落成的那天,王振叫他养子王山,媳妇马氏搬去住在里面,又大发请柬,庆贺落成典礼。王振的意思借此看朝中大臣,有没有和他反对的人。
待到筵席初张,灯火耀辉,朝中自三公以下,六部九卿以及大小侍官,各部司员无不连袂往贺,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王振嘱咐义子王山,暗中稽录各官的姓名。酒阑席散,王振一检纪名簿上,见都佥事王婴、吏部给事中赵珊、御史王贲、翰林院侍读毛芹,这四个人都托疾不到。还有各部的职官,以不能擅离职守因而不到的有三十余人。王振便连夜纪名,把他们一个个地降调。王振这庆贺酒宴足足闹了七天,朝中大小臣工也没有一天不去,只有王婴、赵珊、王贲、毛芹等四人终不赴宴。王振遣人去一打听,赵珊染病很重,王婴出查湘中,王贲在那里嫁女儿,毛芹托病,有人见他领着爱姬游智化寺。王振愤愤地说道:“毛芹不过是个侍读,他却这般傲慢,王贲那厮的都佥事是俺保举他的,他嫁女儿便较俺庆贺紧要吗?俺看他嫁得好嫁不好。”说着气冲冲地走进后堂去了。
过了三四天,王振又柬邀朝臣,特开赛宝会。什么叫赛宝?
就是朝鲜进贡的宝物,王振并不进呈,把所有的珍宝一古脑儿留在自己家里,到了这时就大开筵宴,名叫赛宝会,将所有的珍珠宝贝陈列在大厅的正中,两边一字儿排着百桌筵席,王振穿着蟒袍玉带,亲自招接众官。一班无耻的朝臣,多半膝行参见,王振吩咐文东武西,各依了秩序坐下。酒过三巡,王振率领着众官赏览宝物,直是奇珍异宝,令人眼眩神夺。
众官看了一遍都喷喷赞美。一面仍复各归坐位,举觞欢饮将至半酣,王振忽然擎杯微笑道:“俺还有一样异珍,新自昨日获得的,现在取出来请列位赏鉴一会何如?”众官听说,齐声应道:“王公爷赐观,某等眼福真不浅了。”王振略略点头,回顾一个侍卫道:“你等就去扛出来。”那侍卫应了一声去了。
过了半晌,见四个甲土抬着两只黑柜,那个侍卫在后押着,一路吆吆喝喝地从二门前直抬到中厅,至滴水檐前停下。王振便立起身对众官笑说道:“咱们看宝去。”说罢命甲土揭去柜盖,叮叮地一阵铁链声,柜中早钻出蓬头散发的两样东西来。再仔细瞧时,才看出是两个人。那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那都佥事王贲和侍读毛芹。
众官看了,大家面面相觑,做声不得。王振大声道:“把这两个妖孽的心肝取出来,看是什么颜色的,也好与众人解酲。
”王贲和毛芹听了,戟指大骂,四个甲士不由分说,将王毛两人依旧纳柜里,盖上了盖儿,四甲士并力地一推,猛听得哗喇这一响,把众官齐齐地吃了一惊,只见那黑柜崩裂开来,恰恰分作了四截,里面的王贲和毛芹已拉作了两段,鲜血骨都都地直冒,淌得地上都是。内中一个甲士,抽出一把钩刀,望尸身的肠中一钩,钩出一串血淋淋的五脏六腑,向着阶前一摔,血水便四溅开来,那肺中的一颗红心,兀是必必的跳动着。这时众人看得目瞪口呆,有的不忍看了,把衣袖掩着脸,有的嗟声叹息,也有垂泪的,那王振不禁哈哈大笑地:“谁敢看轻了俺,这就是一个榜样儿。”说着又连声大笑,仍邀众人入席。众人其时个个吓得脸上失色,又目睹着这种惨况,谁还吃得下酒去,只勉强终了席,纷纷起身辞去。王振送了众官走后,令把王贲、毛芹的尸身收拾去了,自去安寝。一宿无话,第二天的早朝,廷臣中上本乞休的不下三十余人。王振看奏牍,冷笑一声道:“他们这样怕死,咱偏叫他们活不成!”当下把乞休的本章一一批准了,却私下遣锦衣校尉去等在要道上,见携眷出京的官吏,不论他是谁,一概砍头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