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艳史

  暂送玄奘回洪福寺去,寺中许多僧徒,听得玄奘要赴西天去取经,都来相见道:“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法师这一去,只怕难保性命。”玄奘道:“我已发下誓愿,此去若取不得真经,便愿永沉地狱。但长途跋涉,渺渺茫茫,吉凶正是难定。”
  次日,太宗设朝,聚集文武,写了取经文牒,用了通行宝印;随即把玄奘宣上殿来,口称御弟道:“今日是出行吉期,御弟可就此起行。朕又有一个紫金钵盂,送与御弟,途中化斋需用。再选两个长行从者,白马一匹,送御弟为远行脚力,便请御弟起程。”玄奘接了钵盂,谢了圣恩!太宗排驾率同众文武官员,送至关外。那洪福寺僧徒,又将玄奘的冬夏衣服,俱送在关外侍候。太宗先叫长行从者,收拾行李马匹,然后命宫人执壶看酒。太宗举杯问道:“御弟可有雅号?”玄奘奏称:“贫僧出家人,未敢称号。”太宗道:“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便号称‘三藏’如何?再者御弟此一去,远适异国,可改姓唐,用‘唐三藏’三字是表明不忘本国,不忘此去取经的意思。”玄奘又谢了恩!接了御酒,正要饮时。只见太宗低着头,向地面上抓一些尘土,弹入酒杯中。三藏不解是何用意。太宗笑道:“御弟此去,到西天何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又劝着酒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饮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三藏方悟太宗撮土入酒之意,便举酒杯一饮而尽,告别出关。
  此一去,三藏到处为人讲经说法,远近异国人,一齐尊敬他。在西域地方,共留住十七年工夫,经过一百余国,都能通得他国里的语言。三藏便采取各国的山川谣俗土地,著成《西域记》十九卷,回国之日,太宗差工部官在西安关外,建起了一座望经楼接经,共得有梵字经典六百五十七部。太宗下诏,便在洪福寺翻译,仍令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召硕学沙门五十余人,相助整理。那经卷的名目,有《涅槃经》四百卷,《虚空藏经》二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礼真如经》三十一卷,《大光明经》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金刚经》一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楞严经》三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大般若经》六百卷,《未曾有经》五百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的经》一百六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摩喝经》一百四十卷,《瑜伽经》三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大智度经》九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大孔雀经》十四卷《贝舍论经》十卷,《五龙经》二十卷,《大果经》三十卷,《法华经》十卷,《宝藏经》一百七十卷,《僧祗经》一百十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正律文经》十卷,《维识论经》十卷,共有五千零四十八卷。玄奘一身,共遭了八十一难;第一难是金禅遭贬;第二难是出胎几杀;第三难是满月抛江;第四难是寻亲报冤;第五难是出城逢虎;第六难是落坑折从;第七难是双义岭上;第八难是两界山头;第九难是陡涧换马;第十难是夜被火烧;第十一难是失却袈裟;第十二难是收伏八戒;第十三难是黄风怪阻;第十四难是请求灵吉;第十五难是流沙难渡;第十六难是收得沙僧;第十七难是四圣显化;第十八难是五庄观中;第十九难是难活人参;第二十难是贬退心猿;第二十一难是黑松林失散;第二十二难是宝象国捎书;第二十三难是金銮殿变虎;第二十四难是平顶山逢魔;第二十五难是莲花洞高悬;第二十六难是乌鸡国救主;第二十七难是被魔化身;第二十八难是号山逢怪;第二十九难是风摄圣僧;第三十难是心猿遭害;第三十一难是请圣降妖;第三十二难是黑河沉没;第三十三难是搬运车迟;第三十四难是大赌输赢;第三十五难是法道兴僧;第三十六难是路遇大水;第三十七难是身落天河;第三十八难是鱼篮现身;第三十九难是金歎山遇难;第四十难是普天神难伏;第四十一难是问佛根源;第四十二难是饮水遭毒;第四十三难是西梁国留婚;第四十四难是琵琶洞受苦;第四十五难是再贬心猿;第四十六难是难辨猕猴;第四十七难是路遇火焰山;第四十八难是求取芭蕉扇;第四十九难是收缚魔王;第五十难是赛城扫塔;第五十一难是取宝救僧;第五十二难是棘林吟咏,第五十三难是小雷音遇难;第五十四难是诸大神遭困;第五十五难是柿林秽阻;第五十六难是拯救驼罗;第五十七难是朱紫国行医;第五十八难是降妖取金圣;第五十九难是七情迷没;第六十难是多目遭伤;第六十一难是路阻狮驼;第六十二难是怪分三色;第六十三难是城里遇灾;第六十四难是请佛收魔;第六十五难是比丘救子;第六十六难是辨认真邪;第六十七难是松林救怪;第六十八难是僧房卧病;第六十九难是无底洞遭困;第七十难是灭发国难行;第七十一难是隐雾山遇魔;第七十二难是凤仙郡求雨;第七十三难是失落兵器;第七十四难是宴庆钉钯;第七十五难是竹节山遭难;第七十六难是玄英洞受苦;第七十七难是赶捉犀牛;第七十八难是天竺招婚;第七十九难是铜台府监禁;第八十难是凌云渡脱胎;第八十一难是通天河落水。后人便把唐三藏这八十一难,演成功了一部《西游记》小说。此外与唐宫不相干的事体,在下也不多说了。如今还需补说一件唐宫中紧要的事体,只因那年太宗下诏挑选宫女,又传谕地方有司,进献美人;虽说因郑女的事,下诏罢免选女,但内中有一个并州刺史,因访得并州文水地方都督武士(录蒦)的女儿,长得绝色,便选作美人,送进宫来。
  太宗一见,叹为国色,便封作才人。这才人虽生成妩媚,年纪却只有十四岁,还羞答答地不甚解得风情。太宗常常唤她媚娘,抱在怀里,抚摸玩弄一阵罢了。武才人的小名唤作媚娘,太宗唤着她的小名,原是宠爱她的意思。无奈这武媚娘一味娇憨,不解风趣,太宗常常用恩情挑逗她,她总是避着,不肯承恩。
  恰巧有一天午后,太宗坐在月华池边,看鸳鸯戏水,媚娘捧着拂尘,站在一旁。这时左右无人,静悄悄地只见一个文彩华美的鸳儿,追赶着另一个鸯儿,在水面上成其好事。媚娘看了,不觉掩着唇儿嗤地一笑。太宗看她粉颊红晕,娇羞可爱,便也搂抱了媚娘,成其好事。媚娘年纪幼稚,身躯娇嫩,在承恩之际,婉转娇啼。太宗轻怜热爱,一连临幸了三夜,把个媚娘弄得病倒了。一病二十多天,太宗也到别处临幸去了。
  谁知这时民间,忽起了一种谣言,说图谶上载明唐朝三世以后,当属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传在太宗耳中,心中十分疑虑,便下密诏给地方有司,秘密侦查,遇名姓有武字,或与武字同音的,便从重办理。恰巧有华州刺史李君羡,小名五娘,官封武卫将军,又是武安且人氏,封武连县公。太宗便授旨借别故杀死他。司天台又报告太白昼见;大史官占卦,说是女主昌盛。太宗便召李淳风进宫,问他禳解之法。淳风奏称女主不死,徒多杀无疑,臣仰观天象,俯察历数,此人当已在宫中,自今以后,不过三十年,便当王天下,杀唐家子孙殆尽。太宗听了,更觉惊惶!便说道:“朕欲将宫中,迹涉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淳风奏道:“天命已定,非人力所能挽回;自今以往三十年,幸其人已老,也许能发生慈心,为祸或浅。今若得而杀之,天或更生年少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
  太宗听了,只得罢休,但心却日夜不安,时时留心这个姓武的女人。这冥冥之中,也是天意,那武才人日日在太宗身旁侍奉着,太亲却毫不疑心,反百般地宠爱她。直到武才人病倒,太宗才觉得才人年幼娇弱,不胜雨露,便许她在后宫中静养,还时时拿许多珍宝缎匹去赏她。这武媚娘虽说年纪幼小,却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子,她自己知道长着豆蔻年华,洛神风韵,仗着她的娟骨花容,正可以颠倒少年,操纵英主。因此太宗虽百般宠爱,她总是淡淡的,只因太宗已有五十岁以外的年纪,享国不久,又多内宠,自己是新进的,位卑职小,谅来也得不到几日的风光。因此这武才人并不把太宗的宠爱放在心头,只暗暗地在诸位王子中物色人才,用心笼络。那时承乾太子,因谋反废为庶人,死在黔州地方,依照定例,挨着次儿弟四皇子魏王泰当立为太子。这魏王却长得一副美丽的容貌,活泼的性情,太宗皇帝原也十分宠爱他的。泰又爱结交宾客,酷好文学,太宗下诏便在魏王府中,立文学馆。魏王在馆中著书讲学,延请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等学士入府,撰成《括地志》一书。太宗命卫尉供帐,光禄给士,天下文学之士,都投到在魏王门下。那富贵子弟,又互相标榜,魏王府中,门庭若市。便是太宗皇帝,也亲自临幸魏王延康坊私第。魏王私第中,服用豪华,侍卫如云,太宗又顾怜魏王,身躯肥胖,行动不便,便特许魏王,乘坐小舆,出入宫禁。太宗在宫中时时思见魏王,便敕魏王移居宫中武德殿。因此魏王得时时与宫中妃嫔亲近。魏王面貌又长得俊美,仗着皇帝的宠爱,宫中妃嫔,便争夺着去讨魏王的好。魏王便渐渐地放肆起来,拣几个美貌的妃嫔,暗暗地和她结识下私情了。这时承乾太子害了足病,走路成了跷子,照定例皇子肢体有残疾的,便当退出东宫。那承乾太子,平时又无恶不作,太宗也很不满意于太子了。那妃嫔们打探得了这个消息,便一力怂恿魏王,去谋夺太子的位置。魏王便结识下了驸马都尉柴令武、房遗爱、韦挺、杜楚客这一班人,常常在太宗跟前,说着太子的坏话。
  后来侯君集谋反事败,连累太子也去了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三回箫声起处初施雨露素筵张时再证恩情
  武媚娘究竟是有见识的女子,当时魏王泰得太宗的宠爱,宫中的妃嫔,都和魏王私通声气,有几个放荡的妃嫔,竟暗暗地和魏王结下了私情。她们一来贪恋魏王长得年轻貌美,二来也是攀援魏王的势力,他日魏王做了太子,多少也得到一点好处。独有这武媚,只对着魏王冷冷的,别的妃嫔见魏王进宫来,便一盆火似的向着。媚娘见了魏王,却避得远远的。魏王原是一个好色之徒,他见了媚娘这般美色,岂有不贪慕之理,便也用尽手段,百般地去趋奉她,勾引她。在魏王的意思,媚娘是新承恩宠的,皇上正溺爱她的时候,若能勾引得她上了手,替魏王在父皇跟前说几句好话,比到别的妃嫔,便格外有力。谁知媚娘的心思,却完全和魏王相反,在媚娘原也存心要结识上一个少年美貌的皇子,图她日后的风流。但她是要拣那忠厚少年,一旦得宠之后,可以颠倒操纵的;偷眼看着那魏王,是一个浮滑阴险的少年,将来决不能成大器。便是成了大器,也是一个无情无义的薄幸郎君,因此立意不愿和魏王交结,任那魏王温存体贴,殷勤馈送,总给他个不理不睬。媚娘在暗地里,却看中了一位第九皇子晋王治。
  讲到这位晋王,生性是一个忠厚老诚的青年,他虽是文德皇后亲生的儿子,但因他生性懦弱,在宫中常常受弟兄们的欺侮。娶妃王氏,却是从祖母同安长公主的孙女。生性也是十分贞静。夫妇两人,住在宫中,常常受妃嫔们的奚落,但晋王却毫无怨言。独有这武媚娘,每值宫中闲静之时,便到晋王府中,找王妃闲谈去。那内仆局,也明欺晋王夫妇是忠厚老实的人,一切供应,都十分减薄。出进晋王府中去,只见婢仆零落,帘幕萧条。王妃自己已补缀着衣服,晋王也亲自拂拭着窗户。媚娘便在不周不备之处,私自拿些银钱绸缎去贴补晋王妃子,又把自己院中使唤的宫女内侍,拨十六名去听候晋王呼唤。这一来把个晋王夫妇,感激得深铭肺腑。
  恰巧晋王又在此时,患起病来了,病得昏昏沉沉,也经太医诊脉服药,但晋王这一病,竟病了三个月。王妃朝晚在一旁看护着,常常守到夜深,不得安睡。后来晋王病势渐渐减轻了,武媚娘也不时进府来探望。在白天的时候,媚娘也替王妃看护晋王的病。王妃也觑着空儿回房去安息片刻,媚娘便乘这个机会下手,看看晋王面貌清秀,性情忠厚,将来也容易操纵。本来人在患病的时候,倘然有人怜惜他,便容易触动感情,何况一个是美女子,一个是美男子,各在少年,昼长人静,枕席相对,岂有个不动邪念的。再如媚娘放出她轻挑浅逗的手段来,在色授魂与的时候,他俩人便成就了好事。晋王是一个忠厚男子,便在枕上立着誓,说愿世世生生不忘今日之情。从此以后,他二人便瞒着王妃,做着无限若干的风流的事体。
  恰巧承乾太子得罪废死,太宗意欲立魏王泰为天子。但武媚娘几度侍奉过太宗以后,深知太宗的性格,便暗暗地指教晋王,须如此如此,必可得父皇的欢心。恰巧有一天,太宗命诸皇子学习骑射,唤晋王也一块儿到郊外去。晋王便推辞说:“非臣儿所好,但愿得奉至尊,居膝下,则儿心所好也。”太宗听了,心中十分喜悦!便传谕工部,在太宗寝殿左侧,造一座别院,使晋王搬入居住。从此太宗心中,暗暗有立晋王为太子的心意。承乾太子谋反的计策败露以后,不久那魏王泰结党营私,倾轧太子的计谋,也败露了。太宗下诏,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便改魏王为顺阳王,出居均州之郧乡。长孙无忌又一力保举晋王治,堪为太子。太宗道:“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雉奴便是晋王的小名。长孙无忌力言其无妨。太宗便下诏立第九子晋王治为太子,入居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