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居士文集


  ○卜邻一绝寄郑景贤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龙沙幽隐子真家,自拨寒泉出浅沙。我愿卜邻穹帐侧,旋分清酌煮新茶。

  ○寄岳君索玉博山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玉炉精巧若裁肪,寄与髯翁也不妨。古庙多年无气息,直消一炷返魂香。

  ○云中重修宣圣庙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槐宫悉混玉石焚,庙貌依然惟古云。须仗吾侪更修葺,休教风世丧斯文。

  ○寄光祖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渔阳光祖冠当时,笔法词源我独知。君有家鸡君自厌,为何偏爱玉泉诗。

  ○送德润南行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燕然民庶久疮痍,摩抚疮痍正此时。暴吏猾胥谄君日,开缄三复味予诗。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五首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忧道
  述怀
  警世
  伤时
  投老
  △忧道
  不肯参禅不读书,徒喧口鼓说真如。未能即色明真色,只道无余已有余。法眼凋残浮海去,沩山寂寞少人居。一从三圣承当后,季世寥寥无瞎驴。
  △述怀
  宝藏翻穷贝叶书,方知真理本如如。一心不动无生灭,万古长空岂欠余。妙药更灵难忌口,长安虽贵不堪居。毛吞大海浑闲事,谁讶瓢中出白驴。
  △警世
  看尽人间万卷书,较量佛法总难如。本无妄疾刚寻药,幸有回波好乞余。方丈名山真碧海,含元古殿是皇居。行人半老家何在?终日骑驴却觅驴。
  △伤时
  金马门前数上书,子虚新赋笑相如。万言警策才无敌,六国纵横智有余。千里兵车讨奸宄,五更朝马候兴居。功名赚得头如雪,不悟团团如磨驴。
  △投老
  囊里瑶琴驾上书,个中真味更何如。伴闲美竹千竿许,养老田园二顷余。睡起焚香诵圆觉,兴来缓轸品幽居。 【宫音有此曲。】 夕阳半下山偏好,吟入烟霞稳跨驴。

  ○赠景贤玉涧鸣泉琴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玉泉珍惜玉泉琴,不遇高人不许心。素轸四三排碧玉,明徽六七粲黄金。临风好奏朝飞曲,对月宜弹清夜吟。 【渠能弹雉朝飞、清夜吟。】 赠与龙冈老居士,须教下指便知音。

  ○丙申元日为景贤寿
  【[案:诗题「丙申」,应作于公元一二三六年。]】
  龙沙一住二十年,独识龙冈郑景贤。诗笔饶君甘在后,琴棋笑我强争先。冷官何啻广文乐,归计犹存谷口田。劫外壶天寿无量,请公勤叩祖师禅。

  ○景贤作诗颇有思归意因和元韵以勉之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我访龙冈老,珠玑咳唾间。酒熟香馥馥,琴滑水潺潺。王吉 【河名。】 中栽菊,和林也有山。但能心放下,何处不安闲。

  ○景贤召予饮以事不果翌日予访景贤值出予开樽尽醉而归留诗戏之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昨朝命我初无兴,今日寻君不在家。不问主人都饮尽,醉吟倒载黑毡车。

  ○和景贤召饮韵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书满穹庐酒满樽,龙冈召我谢殷勤。琴中别有无弦曲,醉里开怀举似君。

  ○丙申上元夜梦中有得
  【[案:诗题「丙申」,作于公元一二三六年。]】
  超佛越祖透真空,也与沩山 【沩山 原作「满山」,据渐西本改。】 说梦同。面貌眼睛鼻孔里,大千沙界一沤中。

  ○送门人刘德真征蜀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六年。]】
  门弟辽阳刘德真,刚直木讷近乎仁。怜君粗有才学术,师我精通天地人。今日从军征两剑,他时拥旆入三秦。三辰测验须吾子,创作天朝宝历新。

  ○送门人刘复亨征蜀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六年。]】
  诚之识我二十年,不读经书不学禅。悮尔儒冠好投笔,过人勋业好加鞭。 【过人勋业好加鞭 原作「逼人勋业可加鞭」,据渐西本改。】 浣花溪畔春如画,濯锦江边酒似川。壮岁从军真乐事,邓侯遗躅勉争先。

  ○赵州柏树颂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古佛犹存旧道场,庭前依旧柏苍苍。莫谤诸州无此语,禅林奔走错商量。

  ○黄龙三关颂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我手何似佛手
  我脚何似驴脚
  如何是上座生缘
  △我手何似佛手
  称头斤两须端的,短少毫厘不可欺。函关辨认合同券,未肯轻轻放过伊。
  △我脚何似驴脚
  行令如同车脚圆,你三文后我三钱。直饶道底分明是,也是当年鹦鹉禅。
  △如何是上座生缘
  只打野盘无寺宿,不供糊口趁村斋。上户莫桩虚物力,僧司无得错推排。

  ○和
  【和 原作「元」,据渐西本改。】 太原元大举韵 【诗题 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今案:此和元裕之诗,大举疑误。」】
  魏帝儿孙气似龙,而今飘泊困尘中。君游泉石初无闷,我秉钧衡未有功。元氏从来多慷慨,并门自古出英雄。李唐名相沙堤在,好与微之继旧风。

  ○喜和林新居落成 【诗题 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今案:和林在库伦之西,有阙特勒碑。」】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六年。]】
  登车凭轼我怡颜,饱看和林一带山。新构幽斋堪偃息,不闲闲处得闲闲。

  ○题新居壁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六年。]】
  旧隐西山五亩宫,和林新院典刑同。此斋唤醒当年梦, 【此斋唤醒当年梦 原作「此齐唤省当年梦」,据渐西本改。】 白昼谁知是梦中。

  ○太原修夫子庙疏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三——一二三六年间。]】
  并门连岁不年丰,证父攘羊礼义空。既倒狂澜扶不起,直须急手建庠宫。

  ○和林建佛寺疏
  【[据年谱,作于公元一二三六年。]】
  龙沙玄教未全行,故筑精蓝近帝城。须仗檀那垂手力,一轮佛日焕然明。

  ●附录
  一、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二、耶律文正公年谱
  三、耶律文正公年谱余记
  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湛然居士集提要
  五、湛然居士文集卷七跋

  ○一、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宋子贞 撰
  国家之兴,肇基于朔方,惟太祖皇帝以圣德受命,恭行天罚,马首所向,蔑有能国。太宗承之,既怀八荒,遂定中原,薄海内外,罔不臣妾。于是立大政而建皇极,作新宫以朝诸侯,盖将树不拔之基,垂可继之统者也。而公以命世之才,值兴王之运,本之以廓庙之器,辅之以天人之学,缠绵二纪,开济两朝,赞经纶于草昧之初,一制度于安宁之后,自任以天下之重,屹然如砥柱之在中流,用能道济生灵,视千古为无愧者也。
  公讳楚材,字晋卿,姓耶律氏,辽东丹王突欲之八世孙。王生燕京留守政事令娄国,留守生将军国隐,将军生太师合鲁,合鲁生太师胡笃,胡笃生定远将军内剌,定远生荣禄大夫兴平军节度使德元,始归金朝。其弟聿鲁生履,兴平鞠以为子,遂为之后。以文章行义受知于世宗,擢翰林待制,再迁礼部侍郎;章宗即位,有定策功,进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终于尚书右丞,谥曰文献,即公之考也。妣杨氏,封漆水国夫人。公以明昌元年六月二十日生。文献公通术数,尤邃太玄,私谓所亲曰:「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因取左氏之「楚虽有材,晋实用之」,以为名字。
  公生三岁而孤,母夫人杨氏诲育备至。稍长,知力学。年十七,书无所不读,为文有作者气。金制,宰相子得试补省掾,公不就。章宗特赐就试,则中甲科,考满,授同知开州事。贞佑甲戌,宣宗南渡,丞相完颜承晖留守燕京,行尚书省事,表公为左右司员外郎。越明年,京城不守,遂属国朝。
  太祖素有并吞天下之志,尝访辽宗室近族,至是征诣行在。入见,上谓公曰:「辽与金为世雠,吾与汝已报之矣。」公曰:「臣父祖已以来皆尝北面事之,既为臣子,岂敢复怀贰心,雠君父耶!」上雅重其言,处之左右,以备咨访。己卯夏六月,大军征西,禡旗之际,雨雪三尺,上恶之。公曰:「此克敌之象也。」庚辰冬,大雷。上以问公。公曰:「梭里檀当死中野。」已而果然。梭里檀,回鹘王称也。
  夏人常八斤者,以治弓见知,乃诧于公曰:「本朝尚武,而明公欲以文进,不已左乎?」公曰:「且治弓尚须弓匠,岂治天下不用治天下匠耶?」上闻之喜甚,自是用公日密。
  初,国朝未有历学,而回鹘人奏五月望夕月食。公言不食,及期果不食。明年,公奏十月望夜月食。回鹘人言不食。其夜月食八分。上大异之,曰:「汝于天上事尚无不知,况人间事乎!」壬午,夏五月,长星见西方,上以问公。公曰:「女直国当易主矣。」逾年而金主死。于是每将出征,必令公预卜吉凶,上亦烧羊髀骨以符之。行次东印度国铁门关,侍卫者见一兽,鹿形马尾,绿色而独角,能为人言曰:「汝君宜早回。」上怪而问公。公:「此兽名角端,日行一万八千里,解四夷语,是恶杀之象,盖上天遣之以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陛下无疆之福。」上即日下诏班师。
  丙戌冬十一月,灵武下,诸将争掠子女财币。公独取书数部、大黄两驼而已。既而军士病疫,惟得大黄可愈,所活几万人。其后燕京多盗,至驾车行劫,有司不能禁。时睿宗监国,命中使偕公驰传往治。既至,分捕得之,皆势家子。其家人辈行赂求免。中使惑之,欲为覆奏。公执以为不可,曰:「信安咫尺未下,若不惩戒,恐致大乱。」遂刑一十六人,京城帖然,皆得安枕矣。
  己丑,太宗即位,公定册立仪礼,皇族尊长皆令就班列拜。尊长之有拜礼盖自此始。诸国来朝者多以冒禁应死。公言:「陛下新登宝位,愿无污白道子。」从之。盖国俗尚白,以白为吉故也。
  时天下新定,未有号令,所在长吏皆得自专生杀,少有忤意则刀锯随之,至有全室被戮,襁褓不遗者。而彼州此郡动辄兵兴相攻,公首以为言,皆禁绝之。自太祖西征之后,仓廪府库无斗粟尺帛,而中使别迭等佥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公即前曰:「夫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但不为耳,何名无用哉!」因奏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万石。上曰:「诚如卿言,则国用有余矣。卿试为之。」乃奏立十路课税所,设使副二员,皆以儒者为之。如燕京陈时可、宣德路刘中,皆天下之选。因时时进说周孔之教,且谓「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上深以为然。国朝之用文臣,盖自公发之。
  先是诸路长吏兼领军民钱谷,往往恃其富强,肆为不法。公奏长吏专理民事,万户府总军政,课税所掌钱谷,各不相统摄,遂为定制。权贵不能平。燕京路长官石抹咸得不激怒皇叔,俾专使来奏,谓公「悉用南朝旧人,且渠亲属在彼,恐有异志,不宜重用。」且以国朝所忌,诬构百端,必欲置之死地。事连诸执政。时镇海、粘合重山实为同列,为之股栗曰:「何必强为更张,计必有今日事!」公曰:「自立朝廷以来,每事皆我为之,诸公何与焉!若果获罪,我自当之,必不相累。」上察见其诬,怒逐来使。不数月,会有以事告咸得不者,上知与公不协,特命鞠治。公奏曰:「此人倨傲无礼,狎近羣小,易以招谤。今方有事于南方,他日治之,亦未为晚。」上颇不悦,已而谓侍臣曰:「君子人也。汝曹当效之。」
  辛卯秋八月,上至云中,诸路所贡课额银币及仓廪米谷簿籍具陈于前,悉符元奏之数。上笑曰:「卿不离朕左右,何以能使钱谷流入如此?不审南国复有卿比者否?」公曰:「贤于臣者甚多,以臣不才,故留于燕。」上亲酌大觞以赐之。即日授中书省印,俾领其事,事无巨细,一以委之。
  宣德路长官太傅秃花失陷官粮万余石,恃其勋旧,密奏求免。上问中书知否?对曰:「不知。」上取鸣镝欲射者再,良久叱出。使白中书省,偿之。仍敕今后凡事先白中书,然后闻奏。中贵苦木思不花奏拨户一万以为采炼金银栽种蒲萄等户。公言:「太祖有旨,山后百姓与本朝人无异,兵赋所出,缓急得用。不若将河南残民贷而不诛,可充此役,且以实山后之地。」上曰:「卿言是也。」又奏:「诸路民户今已疫乏,宜令土居蒙古、回鹘、河西人等与所在居民一体应输赋役。」皆施行之。
  壬辰,车驾至河南,诏陕、洛、秦、虢等州山林洞穴逃匿之人,若迎军来降,与免杀戮。或谓此辈急则来附,缓则复资敌耳。公奏给旗数百面,悉令散归,已降之郡,其活不可胜数。国制,凡敌人拒命,矢石一发,则杀无赦。汴京垂陷,首将速不■〈碍,角代石〉遣人来报,且言此城相抗日久,多杀伤士卒,意欲尽屠之。公驰入奏曰:「将士暴露凡数十年,所争者地土人民耳,得地无民,将焉用之?」上疑而未决。复奏曰:「凡弓矢甲仗金玉等匠及官民富贵之家,皆聚此城中,杀之则一无所得,是徒劳也。」上始然之。诏除完颜氏一族外,余皆原免。时避兵在汴者户一百四十七万,仍奏选工匠儒释道医卜之流散居河北,官为给赡。其后攻取淮汉诸城,因为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