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元文集


三月二十四日讲

世间俗话。有大道藏在其中。常言人为何不顾性命。其实人人皆有性命而不知性命。真知性命。在人身中实实在在各有个地所。并非空谈。第常人只知凡躯。将真性命抛诸九霄云外。故做事只知保凡躯。不知保性命。而自愿为小人。可惜。前讲性命双修。方是金丹大道。今之修持人。好为人师。亦动说是性命双修。不知凡是闭目打坐。有形有象者。皆是命功。不是性功。纵得长生不死。不过为守尸鬼而已。做到千年。亦不能开觉悟。不怕他说头层功如何。二层三层功如何。以至九层。或十二层功又如何。能河车运动。通神通灵。皆是命功上幻境。以道法说。是法非道。以性命说。是命非性。亦非真命。是三尸七魄。识神作用。由妄想而来。如久不遇明师指教。不得真性命双修之法。必得神经病。性在先天为天地万物所公共之真主人翁。在后天则各有一性。但仍是先天赋来。为本来面目。孟子所言性善。即是先天之性也。告子言性有善有不善。即后天之性。先天之性。是义理之性。至善无恶。后天之性。是情欲之性。故有善恶。人在后天。每好顺情欲。故儿童顺他则喜。逆他则怒。如后天之性善。则孟母何必三迁。苟不三迁。 孟子未必能成大贤。人在后天离先天太远。所习闻习见者。皆是后天情欲中事。如不遇贤父兄。良师友。不克有成。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以事天。说得如许确切。何以当日与告子辩性。几至无可如何。非孟子不能辩性也。是上天不传真性命之学也。故孟子顺天道而言也。终不敢以先后天揭开来说。实因性是天道之机缄。大道不明不行。不敢打破。故孟子以后无真儒。后天之性。十分之中只有一分善。由其与情近。情复与凡躯相亲。终日为声色货利所薰染。易流为欲。人要找着真性。真性即身中之北辰。良心之主人翁。譬如西游记中之唐僧。是后天性之善者。即是良心。孙悟空则是心猿。释迦佛才是良心之主人翁。故见了如来。满盘皈依。西人谓人记性在脑筋。中国人则曰在心。其实脑与心皆非性。性在人身中。是无为主宰。即是佛性。天地之中有真主宰。即西人所言创造天地人物之真主宰。若创世纪所言站在水面之上帝。是有为之上帝。譬如人身中之良心。良心之主人翁。才是无为之真上帝。又如尧传舜允执其中。舜传禹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先天之性。即是尧舜所传之中字。找着此性。能开觉悟。释迦教人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真无四相。自开正等正觉。至圣教人毋意必毋固毋我。是找先天性之捷径。做得到。即见性。性在人身中。即人身之主人翁。富贵寿夭。穷通得丧。他皆知之。惜人不知修养。找不着他。故不能预知。谚云早知三日事。富贵几千年。何必早知三日事。只要早知一刻事。也便受用不穷。性为灵魂及凡躯所依赖。凡躯是死物。耳目口体皆是先天之性。无为真主宰所主持。必性与灵魂凡躯三位一体。方能视听言动。如人在梦中。手足欲动不能时。可以见得。其欲动者是灵魂之知觉。其不能者性未相贯也。性譬如油。心譬如火。以卦爻论。性为乾。心为离。离为乾体。火得油燃。凡事以为是心能想。其实是性之无为主宰。犹火之燃。非火燃。是油燃。油尽则火灭。不怕灯心依旧。终是不燃。人无真性。则灵魂离体。有心不能想。何以为死。先天之性断。凡躯真是臭皮囊。性与灵魂相贯。凡躯方知疼痛。如西医治病常用刀割。先以麻药迷住。即是闭住灵窍。致性与灵魂凡躯不能相贯。故灵魂虽在。凡躯亦不知痛。可见知觉之灵机。全在本性。此就后天比。在先天说。凡人家中。要出凶事。或有妻财子禄之喜事。虽路隔数千里。气色必先期发现于面。是性已先知。性本在人身中。未找着者。由无至诚。人多以为修持人可以前知后晓。稀为奇事。不知并不稀奇。是应该的。如星相家相面。能知人之吉凶。过去未来。非相士有特别神通。乃由各人之事已现于面。其所以现者。先天性先知也。常人落后天。迷了本性。故不自知。修持人要找着性再修命。性如何修。即在中字中用功。言行动静皆要合中。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既是中也者不可须臾离。性原与先天一贯。不能尽其心。则不能知其性。不能知其性。则不能知天。不能存其心。则不能养其性。不能养其性。则不能以事天。性要养保全此性。即如孟子所言。我善养浩然之气。充塞天地之间。参天地之化育。其一言一笑。不要扯脱了中。离中则离道。离道即离了本来之性。则为地狱种子。先天本性是天仙种子。何以为天堂地狱。以先天性作主。即登天堂。以后天性作主。立堕地狱。教生等做功不要忘先天性。找着此性。不但不敢为恶。连想一件恶事都不敢。盖恐一念之差。抛却先天本性。流为地狱种子也。其找后天之性。犹如猿猴找桩。找着自然不乱跳。贪嗔痴爱自少。找着了性。即还我本来。才是真修持。丹经所讲是后天之法。是命功。丹经客皆自谓是性命双修。常可见着神奇景象。其实仍是后天。心诚者。在五通之内。不诚者更是幻妄。但人身中有三万六千神。所以观音菩萨千变万化。方是得了真性真命。不以为奇。真正性命双修。性发出为天智。性不离体。则成道。还了本来。单在命功上用夫。是识神作用。其所见者皆是有为之意想。故是幻景。(如西人之学。是从情欲之性发出。不能返本来。推算有为事物。虽极精确。推算无为事物。则不能有准。以后天之性揣先天。正如理学家之格物。从后天格。当然有时准。有时不准。如前者。天文家算着某月某日某行星要与地球相撞。登诸报章。我当说断无其事。天地本有主宰。日月星辰。各有其宫。何至相撞。西人又以算命为迷信。彼以一二三等号数纪日。月则不依三五而盈三五而缺之自然。不知天干地支之实义。不知中国圣人发明有五行生克制化之学。无怪其然。)修持人不知无为主宰。只以有为的闭目凝神。妄想成仙。是连性命都未找着。从何能成。我们之性。是天地万物所公共。落在后天。染了尘垢。不见本来故要修。颜渊问仁。至圣告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即是克后天返先天。修性如何修。在立定中字。中即性。有性又要知命。找不着命亦不成。丹经客多说脐下一寸三分为丹田。为命根。非也。此是气海。做功时。以之贮凡气。太极方是丹田之门。命中还有仁。凡人一身皆是阴。惟两目是阳精。修持人谓之为日月。命中之仁离胎以后。即埋藏在戊已之内。太极之中。无阳光照。则是阴仁。不能自生。故人生数十年既死。如要仁不死。日月会临真土。土厚敦仁。仁发生。小而却病。大而延年益寿。但此是后天之命功。虽是命功。而有性功含在其中。故天地为我之衣胞。真性为我之父母。

每星期讲演。是我原来所预定。星期三则是临时讲演。现因有数十人不远数千里之遥。特来求道。有兴而来。当使其有得而归。昨拟特别讲演数次。适门人中有以此数省苦旱为可忧者。忽感动我之仁心。人为天地之心。万物之灵。人心不好。故天心不顺。今之人皆不足为天地心。故干旱刀兵瘟疫水火盗贼四起。近年北京一隅尚觉安谧者。未必不是赖有几个真修持。真有道德的人维持。孟子云君子修其身而天下平。我们常讲演。天下不能太平。罪应归于我们。今自星期日起。特别讲三天。一为使大齐知找性命。不离性则不离道。性与上天相贯。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为悔我们未找着性命。致恶气与上天真阳相隔阂。故风雨不调顺。皆由人不知过。过而不改。不能保全性命。枉为修持人。诚能知过改。知善为。立功于世。立德于人。为上天爱子。不修自成。星期日谨具告文祷告悔罪。门人中愿同祷告者。届时早来。祷告之后。将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求上天即降甘霖。使年丰岁稔。使人民丰衣足食。人人相亲相爱。不相残杀。各知保全性命。推之统一全球。协和万邦。使人人成圣贤君子。晚间讲毕之后。复行祷告。昔至圣疾病。子路请祷。至圣曰丘之祷久矣。可见至圣时时皆是执中。虽未见其凡身祷告。而言行性命之中。无为祷告。此圣者能之。我们常讲中字。恐言行不合中。强为合中。如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如此即性命祷告。不然。将中字扯脱。把性命抛在九霄云外。今日要找回来。方是性命双修之人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之为贵。能知过改过。不祷告而自然之祷告。不合中而自然之合中。不修持而自然之修持。故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此是真修持人之本分也。

三月二十七日讲

前次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之为贵。但甚难甚难。不但改过难。知过已属不易。因人落后天。性流为情。情流为欲。故过不易知。诚能知过认过。即是君子。知过能改。便是圣贤。颜子不迁怒不贰过。是能知过能改。故不失为大贤。常人不知过是堕了魄。并失了后天人仁之性。昨言性命双修才是真修持。先天之性。是人之本来。在后天显出、即为信用之信。先天之性。至善无恶。即孟子所言性善之性。恻隐。是非。恭敬。羞恶之心。具备其中。失此数心。不但失了先天之性。并后天之信亦失。不失后天之信。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可行。欧人能稍讲忠信。故有物质之文明。中国虽有大圣人发现先天之性。而后人皆不能知。故流为文弱。真知性命。不修自成。世人多谓儒家不讲性命修持。其实儒书之中庸。开首既讲性命二字。中庸言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何以不可能。由性命真不易知。修持人能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数语讲得明白。即成了道。天命从先天讲。不可言说。说也说不出来。从后天讲。人生红尘没有一点能为。一点很处。凡事全凭天命为之。人事顺之。若失了天命。任你本领如何大。为帝王者呼不动臣僚。为家主者呼不动婢仆。为丈夫呼不动妻儿。天命即是性。失了天命。即是失了性。所以人之性在。谈一句话可以惊天地动鬼神。性即天命。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故能从心所欲不逾矩。何以天命要随我。因我有性在。我性苟失。即天命临我。亦行不动。修持人要知有性。先从后天信用之信找起。耶稣言信者得救。能笃信则本性在。还了先天之性。与天地之性相通。可以参赞天地之化育。故修持人要知天命即是性。此性要找着。才可修持。不然私心不去。嫉妒时生。非为难免。万难有成。后世修持人。多未找着性。故学道如牛毛。成道如兔角。

从后天讲信用之信。先要信我。我是天地生。父母养。生今之世。要成今之人。成如何人。成乾坤之肖子。天地之功臣。不怕资质鲁钝。只要信得过我是何许人。无事不可成。能信则性存。还我本来。自古修道有成者。多是忠厚老成人。至圣谓参也鲁。可见曾子非聪明人。而先得一贯之传。颜子真聪明。精华早发。故寿不永。聪明人最易伤忠厚。失信用。失信即是失性。忠厚人多能守本分。能守本分。则找着了信。推之可以找着后天之性。以见先天之本来之性。能守分者即是素位而行。各尽各人本分之职。自然现出本来之性。人生为圣贤。抑为常人。皆在自信与否。如自己不信自己。是失人格。终身无成。人不信我我自信。则人格保全。有人格在何事不能成。所以说要找着信。信得过自己。则凡事有把握。人亦因而信我。由先天性。著而为后天之信。一言既出。决不反口。口与心合。心与性合。能自信则天下无人不信。事事率真。即是真人。真在自己。真修持人。即是真人。不说假话。不做假事。不自欺。本性见。自然明觉。如佛家之一念不生全体现。贪嗔痴爱扫除尽净。即是明心见性。以道说就是成了道。此次入门者谅是能自信之人。既来之。自信更要加进一层。自信我不远数千里而来。是为甚么。自是为修持。修持又是为甚么。自然是为已。但为已先要为人。现今天下找不着几个好人。何谓好人。即是能自信之人。今人大抵皆不能自信。乡间忠厚人似觉不少。然非真能自信者。多是至圣所谓乡愿德之贼也。无事时则觉忠厚。有了事转瞬就变。就戏曲中看。见了银钱连自己姓都忘了的人极多。电影中形容欧美人亦多如此。皆由不能自信。我们讲修持。要自信为乾坤之肖子。天地之功臣。总怕自己信不过。真有了信。千金万银买不动。说过的话。始终不变心。不然即失信。失信即是失人格。失了本来面目。我说找着了信。即是圣贤。不修自成。生等牢牢谨记。不可作为老生常谈。盖真信即是性。万教圣贤君子。不过能自信。不管他人怎么说。我自信我。天地间甚么叫真假。信则真。不信则假。我教生等从信字用功。虽是用下乘法去修。确是真正筑基。炼已。采药。炼丹。炼先天大丹的方法。不如此修。即遇神仙。也不能成。而今妄想成仙。及好为人师者。初被人骗。继以骗人。皆是无信之人。常自以为万一侥幸遇着神仙点化。岂不是占便宜。天地间那有如此便宜的事。不能自信而信有圣贤神仙。不自问所作所为。是否神仙圣贤之行为。终日胡思乱想。奸盗邪淫。自己信不过。妄想群仙诸圣公认你为神仙圣贤。焉有是理。故学圣贤神仙。皆要自信。

进一层讲。信要信圣贤仙佛皆是功行换来的。自问我所作之事。是否有功于世。有德于人。苟无功于世。无德于人。是否真有益于我。是否对得起我。自己能信得过。则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现今天下不太平。乃由人心不好。不信道德。不信修持。不能弥补天地元气。故尔天心不顺。所以我们要自问是否为人。自问是人。便要找还本性。信得过自己。即是良心主事。即是斩魔之法。魔不斩则喜自夸自大。自矜其能。满则招损。故修持人要以信字来斩魔。自信要由信得过凡躯。而信有灵魂。信有道。有凡躯。方能动作。有灵魂。才有灵机。有道而后凡躯与灵魂才有动作。有灵机。能如此自信。始不失为人。但举目天地间没有几人。古今中外自命英雄豪杰者。多半失人格。何以故。不自信自己有灵魂。不信道有主宰。故总想损人利己。而侵人疆土。夺人权利。不自问侵占他人的土地权利能否永远保持。苟不能。则是自己做的事。自己信不过。要知我侵夺他人的土地权利。将来依然有人侵夺我的土地权利。递相侵夺的。皆是不量力之信。天道循环。报应不爽。试想前辈帝王夺取人时。何等欢喜。被人夺取时。又何等凄凉。现今世界。采侵略主义之国。何国不是天灾人祸。层见叠出。其主张提倡之人。何人得了好处。有几个英雄不死于非命。天道循环。那有侵占来的权利。可以久享。如此信不过自己的事。还要去做。即是无信。有信则有良心。良心有主人翁。则找着本来之性。即是天命之谓性。率其性而知从何处来。即是之谓道。道是生天地人物之真主宰。即西人所谓肇造天地人物之真主宰。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然后修道之谓教。前代帝王。常用知道了三字。究竟他自己还是信不过。真知道了即是圣君。即成了道。不知道而姑如是写。亦算近道。道在后天要修。因先天性被六欲七情所蒙蔽。机关不灵。故要修。修道之为教。故要寻师访友。得了法子才能修。修要找着性命合而双修。然又要先找着性。真能知性。则不唯不敢作损人利己之事。连损人利己之思想亦不敢存。尚复何有信不过自己之事。修持人必如此才能修道。才能有成。更进一层讲性功。太上之抱一守中。尧舜之允执其中。至圣之吾道一以贯之。皆是至高无上之性功。昨对初入门者言入道后。后天性要与先天性一贯。从前未入道不知性。今知性是天地万物公共之仁。在天为天地之元气。天地之机纽。稍一不慎。则扯脱中字。堕为地狱种子。故要时时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时时要抱一守中。以光华灿烂之性照临身中。心中之中与天上之中。心中北辰与天上北辰一贯。凡一切损人利己之事。皆足以扯脱先天之性。有一点恶念。即是背道。为乾坤之逆子,天地之罪人。 要知天上北辰统驭万事。身中北辰。主宰一身。万病由心起。太上云。吾观心得道。心非血肉之心。是些子玄关窍。即无为无所不为之真主宰。得罪不起。得罪了他。即是罪人。诚能抱一守中。则性所在。知有性则要修。行往坐卧不离这个。视听言动亦不离这个。这个即是性。保全此性。与上天一贯。故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又曰君子修其身而天下平。性可透入虚无天中。修性可以超九玄。拔七祖。不离性。性所在即真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