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元文集


求知天理循环。敬人者人恒敬之。杀人者人恒杀之。皆自取之者。

求知公心为人。即是为己。私心损人。即是损己。古之学者为己者。

求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枉自为小人者。

求知名缰利锁。能超其外。即英雄豪杰。圣贤仙佛者。

求知善人之道。不践迹。亦不入於室。乃下学而不知上达者。

求知圣神之道。登高自卑。由此希贤希圣希天。至诚如神者。

求知天道赖人。人事顺天。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两而化。一而神者。

求知君子有三戒、三畏、三愆、三益、三省、三乐者。

求知四时行。百物生。天何言哉。神妙不可思议。上帝主宰者。

求知上帝是天地之性。圣神是天地之心。尽其心。知其性。天人一贯者。

求知老子抱一守中。尧舜允执厥中。孔子乐在其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求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物由无而有。由有而无。真空不空。妙有不有者。

求知道不远人。人能弘道。伦常日用之中。头头是道者。

求知知天道、方言人事。明旧学、方言新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人师者。

求知天道散万殊。万殊归一本。一本何。上帝而已矣。

求知上帝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为天下万物之原。强名之曰道者。

以上七十二条。皆为内圣外王四科一贯之益友。凡有修齐治平之志者。亦请临本会。互相切磋可也。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本会之求友。亦此意也。

大成礼拜研究会启

(前略)自元初始化。一气传三。三者、道释儒也。道以天道立说。故以感应警人。释以性道立说。故以慈悲济世。儒以人道立说。故以智仁勇作德。感应警人。可诚其意。使人生畏而不敢致乱。其治世也易。慈悲济世。深入人心。使人性善而不敢为恶。其治世也亦易。惟以智仁勇教人。其道广而不简。其理精而难穷。其义深而不易能。其教多而不易守。其变神而不易知。是使天下之人有智易。使天下之人有仁难。使天下之人有勇易。使天下之人有仁难。有勇无仁。其勇犯。有智无仁。其智诈。犯诈壹行。治之反以乱之。其为治也。不亦难乎。故老子云。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虽然大有说义存焉。夫自皇古以来。化世难。治世易。譬诸商鞅之法。管子之术。不过为大道之绪馀耳。尚足以强秦霸齐。何况儒释道三教。俱为大道之宗祖者乎。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诚哉是言也。

盖以治世者。能治一世。而不能治万世。能治甲国。而不能治乙国。孟子云。久矣一治一乱。是有治必有乱也。孟德斯鸠曰。各国治制。各有精神。各出於国体民俗。未可强而同之。由此观之。则知治世之范围小。仅束缚其行为。故云易也。化世者、化人类之心性、习惯、宗教、学说。而同风一道。一心一德。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必以平天下为前提。故化一世。即足以化万世。是治世与化世。大有别焉。其功效之比较。不啻天渊也。故曰、明明德於天下为大同。大同必进化。进化必归化。然非儒氏之道。智仁勇三达德。合而全体大用。不足以大同。此所以称孔子为大同教主也。盖道氏之道。非不足以化世。必以释氏为先也。释氏之道。亦非不足以化世。必以儒氏为先也。儒氏当大道既隐之时。亦以忠信忠恕之道教人。校犯诈之习。反民德於朴厚。故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待其人而后行。天地之道。既有隐必有显。及其显也。智勇先发。而后化之以仁。圣人不能阻乱也。惟倡大道以预之。故孔子先倡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以御乱世於大同。阐发中和之道。泛应曲当。放诸东海而准。放诸西海而准。齐於一世。能化於万世。夫人不能无意也。则教之以诚。不能无心也。则教之以正。不能无家也。则教之以齐。不能无国也。则教之以治。不能无天下也。则教之以平。有理也。则教之以穷。有性也。则教之以尽。有命也。则教之以至。其事虽多。而又能一以相贯。其道虽高。而又能下学上达。使天下之人。素位而行。素富贵。行富贵。素贫贱。行贫贱。素夷狄。行夷狄。素患难。行患难。各守其分。无相逾越。各行其是。无相侵夺。各安生理。无入而不自得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荡荡乎无能名焉。

又分天下为三世。一曰据乱。二曰升平。三曰太平。据乱世以勇。升平世以智。太平世以仁。礼运一篇。以文武之时为小康。小康即升平。中庸一书。以舟车所至。人力所通。为大同。大同即太平。今者舟车已至矣。人力已通矣。大道之行。当斯时而无疑义。试观当今各国枪弹之发明。海陆军之扩张。人世之勇。至矣尽矣。技艺之巧。物质之文。人世之智。亦云可矣。舍以仁化天下智勇之不纯者。而折衷统正之。莫由也已。斯仁也。非一人之仁。一家之仁。一国之仁。必合天下人之仁以为仁。而后可与今天下之智勇相提并论也。其仁之见於行事也。以感应教人为为仁之方乎。此天道中教人之法。固太平世不可少。但非太平世之所尚也。以慈悲济世为为仁之方乎。此性道中教人之法。太平世亦不可少。亦非太平世之所尚也。以自修悔过为为仁之方乎。乃人道昌明之法。太平世之所行也。斯法也。何法也。非倡行大成礼拜不可也。考礼拜之法。滥觞於膜拜。明行於耶教。暗行於回回。或以祷告为宗旨。

或以谄鬼为目的。谓之拜则可。谓之礼拜则不可。

礼者、人道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动协以礼。方不愧为人。即所以为仁之方法也。拜者、人而自修也。执礼而后言拜者。敬鬼神而远之也。故本会所倡行之大成礼拜。以悔过自修为宗旨。欲推行此礼拜。使人人知悔过。个个能自修。故曰以太平天下为目的也。七日一行者。在天有七星。七日必来复。所谓钦若七政。顺天以敬人也。拜必三跪九叩者。虔诚仰止。至圣配天也。衣履冠裳一有制者。礼仪三百之权舆也。制必与时因革者。时时合中。权宜变通也。合制而后与拜者。此之谓礼拜也。拜有讴歌者。颂先圣为我师也。讴歌和之以乐者。有礼自有乐也。乐与时节变更者。君子坦荡荡。无时不乐也。乐而鼓之以舞者。乐於中。形於外也。陈列笾豆玉帛者。威仪三千之目也。品必与时变列者。牺牲之陈。粢盛之洁。各有时献也。必有礼生赞於前。监察立於后者。齐之以礼也。礼乐毕而上告者。悔过自新也。告毕而静坐者。静思补过也。内省不疚。而养正者。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天人一气。恍惚自然。性与天道。乐在其中也。奉拜之列。万圣俱齐者。并行不悖。万渡归源。此之所谓大成礼拜也。

凡派演之有功有德。级存於两旁者。各配其圣也。至圣正中者。大同之世以儒为宗也。至圣之左有道祖。至圣之右有佛祖者。三教合源。而后万教归儒也。大道宏开也。三教道脉。所传之弟子。班列等行者。三教一源。不分而分。分而不分。一统於儒也。至圣之上有上帝者。同归上帝。天人合一。一以贯之也。上帝之旁有戥秤者。赏善罚恶。天道自然。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也。戥秤之下。三教品列者。法天自强。三教为师。知所宗守也。人人识此真理。人人行此礼拜。大同极乐。领取生人之趣也。故曰大同者。大道之行也。大道本人人共由之路。礼本道之华。仁之归。不秉礼则道无由见。仁无由为。道与仁。重实行。不在仪文。然礼拜似属仪文。而临之以圣。齐明盛服。非礼不动。使人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由是而家齐国治天下平。则实行孰有大於是哉。故斯礼拜也。躬行之久而身修。家行之久而家齐。国行之而一国治。天下行之而天下平。欲造大同之世界。非行此礼拜不可。欲造文明之世界。非行此礼拜不可。欲拨当今之乱世而反之正。非行此礼拜不可。其故维何。今天乃人道之天下也。此礼拜即以人道为主。夫人莫不有真性。非主真性不足以言人道。真性出於天。非顺天不足以成人。顺天成人。厥惟孔子。非宗孔子无以为师。是故合万教以归至圣。即俾天下由此大同。合天下以行此礼拜。即俾世界由此文明。合政府百官、学校、军队、家族、法团。於休息无事之日。行此礼拜。以启其天良。即可救正当时之人心。行之已久。自成习惯道德。不教民而民自善。不除恶而恶自化。世道焉有不正者乎。虽然此礼拜也。不过为启天下之仁之方。齐天下以礼之渐。若夫折衷天下之智与勇。暨合智仁勇三达德。徵诸实行。以臻世界於文明。成大同者。又中和学堂之责也。尚非礼拜之能事。世有谓礼拜为宗教行为。非不美也。苟能治国平天下。增进吾人幸福也。宗教行为乎何有。不能治国平天下。徒希吾人幸福也。非宗教行为乎何有。天下人其勿忽。大成礼拜者。万教合一之礼拜。非专指孔子而言。礼拜之圣。归宗孔子者。大同世惟然也。天下人实行此礼拜。即大道行於天下之起点。本会行此礼拜。又为礼拜之起点。非敢为天下倡。尚待万教磋商。各撷其长。乃为大成实义。此不过专就儒教一而刍其形耳。

会员礼拜。於每星期六晚。先时沐浴斋戒。更衣。著袍褂。表底衫。戴儒冠。穿方履。敬慎於仪容室内。默省七日中言行。有不慊於心者。礼拜时悔改之。俟各执事焚香。秉烛、燃灯、供果。陈列礼器。铺毡划席。礼生乐生。齐肃方位。由执礼摇铃。代领各礼拜人员。恭入大成礼拜堂。排班序立。静听礼生口号。

礼生赞礼程序

木铎三、鼓三、磬四、钟一。(右礼生赞)当今元午当中。(左礼生赞)吾儒大道斯行。(右礼生赞)愿人同登道岸。(左礼生赞)天下共乐太平。(右礼生赞)圣道包罗天地。(左礼生赞)中和养育群生。(右礼生赞)七日来复礼拜。(左礼生赞)悔过日新又新。(右)伦礼会所有礼拜弟子敬诣於中和至圣万教大成先师位前。排班。(左)序立。(右)请讴歌生讴第一赞。乐生(吉一)乐起(左讴歌生)合乐而讴。大哉孔子。乐生(钟一)乐止乐生(吉一)乐起右讴歌生合乐而讴。上帝化身。乐生(钟一)乐止。下仿此谨将四赞录之於下。

(吉一)大哉孔子。(钟一)(吉一)上帝化身。(钟一)(吉一)万教至圣。(钟一)(吉一)主宰乾坤。(钟一)(吉一)天罡所止。(钟一)(吉一)昼夜常明。(钟一)(吉一)大周天界。(钟一)(吉一)细入微尘。(钟一)(吉一)惟皇上帝。(钟一)(吉一)降衷下民。(钟一)(吉一)七日来复。(钟一)(吉一)祷告斯灵。(钟一)(吉一)何殃不解。(钟一)(吉一)何福不臻。(钟一)(吉一)凡有血气。(钟一)(吉一)莫不尊亲。(钟一)(左)赞毕(右)齐声讴第一赞,此系各礼拜人员齐声所讴其礼乐同前(左)赞毕(右)请讴歌生。讴歌第二赞其礼乐同前,谨将赞词录下。

大哉孔子。譬如北辰。中和位育。荡荡无名。范围天地。洋洋曲成。川流不息。敦化存神。渊渊其渊。肫肫其仁。斯文在兹。万道并行。有教无类。天下太平。万世师表。至圣至神。(左)赞毕(右)齐声讴第二赞(左)赞(右)〖HT〗请讴歌生讴第三赞

大哉孔子。德集大成。学综群圣。道贯天人。百王取法。建中於民。道德齐礼。期月有成。大同教主。千古一人。天地之大。日月之明。鸢飞鱼跃。六合清宁。不显惟德。百辟其刑。(左)赞毕(右)齐声讴第三赞,赞毕(右)请讴歌生讴第四赞

大哉孔子。教化世人。各尽其性。参赞化成。周游列国。悲天悯人。明王不作。待人而行。删定系作。立极明伦。时中至圣。庸言庸行。温良恭俭。至诚如神。代表上帝。道大光明。(左)赞毕(右)齐声讴第四赞(左)赞

毕由乐生(磬四吉一)(右)跪(左)叩首(右)再叩首(左)三叩首(右)兴(左)跪(右)叩首(左)再叩首(右)六叩首(左)兴(右)跪(左)叩首(右)再叩首(左)九叩首(右)俯伏(左)请恭读生宣赞告文。告文内容。以七日内言行有过不及者。或躬行之事业。作为告文。其文用黄笺纸缮写。而书上告二字。铃印。文封用方式。封面书敬呈中和至圣万教大成先师位前字样。铃印。今将民国元年阴历二月初五日。为大成礼拜开幕之期。告文录后。斯时恭读生。捧文一揖。跪而宣读。

成都伦礼会上告弟子某某等。为倡行礼拜悔过自新事。窃维元午中天。大道动和。四海人民。藉舟车而交往。万国公法。主人道以和平。庶物文明。蔚徵祥瑞。各教推阐。大广慈仁。天下一家之景日蒸。礼仪三百之度初行。自应道示一贯。贯天地人物古今中外而一之。同尊上帝。缔造大同。同远近国家上下文野而大化。渐底升平。某等上顺乎天。下应乎人。拟设中和学堂。统一全球。同归圣教。事关重大。层层兴会以豫备。圣有谟训。拳拳服膺而弗违。自今以往。力法自强。有不慊心。改之为贵。但情欲之私。憧憧纷扰。忠信之道。耿耿难基。幸守执中薪传。天人有判。恐其因循多误。习与性成。计惟时遵七政来复之期。悔过礼拜。演绎咸与维新之教。救世成人。伏维夫子。德配上帝。衷降下民。弘开启发之弘恩。俾天下咸知其过而必改。大倡中和之大道。佑万世从此入德而日新。某等虽鲁。劳瘁不辞。恭率同人。默朝至圣。庶静思以补过。有效言行。谨此上告。曷胜惶祷之至。伏乞中和至圣万教大成先师圣鉴中华民国元年阴历二月初五日伦礼会 弟子某某等谨具谨当宣读以闻(右)告毕(左)叩首(右)再叩首(左)三叩首(右)四叩首(左)兴(钟一)(右)礼成(左)退位休息。休息十分钟。复由执礼生摇铃。各礼拜人员。挨班入室。就坐恭立。(吉一)(右)静坐(左)坐静(右)盘足(左)足盘(右)拳手(左)手拳(右)正身(左)身正(右)止目(左)目止(右)垂帘(左)帘垂(右)主敬存诚(左)默事上帝(钟一)静坐一句钟之久各起便行四大礼。由执礼生摇铃。礼成。其礼拜时。堂外有监察员。环立察视。分别记功记过。有大失礼者。由监察员呼号出堂。以整严肃。参观各员。默立堂外两旁。受监察员约束。招待员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