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文集
今日为初一。朔望之期。吾蜀乡闾。於是日亦敬祖宗。返本之义也。我於是日讲演。亦使知返本归根之意。人生知本。善恶分明。不枉天地生。父母养。师友教。天下人皆知返本。我之志愿到也。今日以我真知识说。但我亦无什么智慧。不过数十年来。有点经验。凡事兢兢业业。苦中寻乐。我前在川中遍访高人。或见其书。或闻其名。不惮跋山涉水之劳。都要访问。何以要访之。淘汰自己见识。只要闻某处有高人。不畏千里百里。着上草鞋。负上衣包。一定访到。闻有一刻道藏集要者。能舍家办之。平日佛经道典。看得很多。我想此人疏财仗义。倒是不错。后到成都省垣栈房访着。人皆言此人不错。我何以要言之。可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一见面便云。从何处来。招呼厨房备餐。云彼此都是修持人。不分界限。我见其人。温容大雅。倒还可学。窃思我都没有这个样子。谈了一时。便留住宿。我想此人如此亲近。怕是知音。霎时役人报。有某来会。话未完。即出欢迎。情挚殷殷。更甚於我。云今日有客在坐。别室畅谈。所谈皆是表己功德。如何为道。如何刻书。久叙不休。我坐此室。未免冷淡。亦留彼客住宿。云小栈不雅。到我家下去住。此处离舍下不远。我想或与我同去。雇轿子只有二乘。转向我云。我要回家。有朋友至。今日不能留你老。我问此人是否旧友。云今日方认识。我说我平日为人。话不投机便要走。我亦有栈房。我要回去。因你再三挽留。又叫作饭。情意笃厚。故留之。你何许人也。前后不敷。他是客。未必我非客。我何举而言之。见得修持人尚且如此。真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至二仙庵庙上。有人提起。谩骂此人。他因卖田刻书。动人之心。募捐蜂踊。书未刻成。先卖千部。五十两银一部。本利俱回。我想此人。何以如是。生性使然。欢迎前人者。因此人大有家财。可以募捐。非敬人也。敬其财也。我们修持人。总要见富贵不动其心。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於世事。不占不脱。见富贵也如是。见贫贱也如是。我至北京。赤手空拳。能成事者。学问在平日。我讲话如何办。即如何办。不欺己。不欺人。我能百讲。尔等能久听者。也在此。我们修持人。要把名利钻得穿。打得破。随时都要平平淡淡。归真返朴。才能长久。才可以为法。如飞鸾神。何尝不护国。又如吴樵子。能治病断烟。河中捡一盘小石。遇病者云。袖一石回家泡水服。能治病。能断烟。更有奇者。他说能医人医己。果然灵验。只说能医己。不说医人。转而医人便不灵。我看此人是有道德。不然何以如此。后至灌县。城乡皆惊断烟者。通城栈房住满。彼时锡良在川。派员到灌。见无栈房。报告此人为妖言惑众。则潜逃至威远传道。教人不食。饿几许天。能得金丹。有人问我。是道非道。人皆呼他为神仙。我说断烟不错。说有道。我不信。后在庙传不久。饿死几人。官府拿他。又跑山中。传唐焕章。故有此次八月十五之说。我们修道。要知道与法之分。我尝说泰运来了。大道弘开之时。迄今天尚爱道。地尚爱宝者。因人皆好神奇。不知何许为道。神奇非道。我讲道至平至常。无声无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仰观天有日月星辰。俯察地有山川河海。人有五官百骸。何以能闻能见。能说能想。因内有道。但要除六贼。人之六贼易除。总要找到主人翁除之。不然讲修持则妄想成神仙。在富贵则骄奢淫佚。随时都要克己。六祖得道时有云。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打扫。那怕有尘埃。此是初功。六祖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那里有尘埃。此是化境。今日修持。要从初功做起。实行克己。大同气运。真正要来。要我们修持人淘净渣滓。你想我们灵魂。几多聪明。不知修了几千年。方与道相近。前说的灵魂投胎。与父母相近。即是一层浊垢。入母腹又是一层浊。落在红尘。有六贼缠到。事事争胜。吵架要个赢。夫人修道。总要虚心。凡遇人骂我。何以他要骂我。我的学问皆从经验中得来。我讲演编成讲义。非以劝人。先规戒我自己。先成己然后成人。如我前讲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总是因人而变。我们修持人不染流习。不爱有钱。不像乡间鄙夫。见富者随一小子。则曰此是大公孙子。好福气。狮子脑壳罗汉肚。大公说是我佃客儿子。便云怪不得。藏粑脑壳屎肚子。我则不然。有钱的我不爱。负苦的我不嫌。有势力的我不畏。所以世介界上人。成一盘散沙。不得人清之正。我们修持人渣滓要清。不然总畏势力。
以后要说法了。讲多了便成老生常谈。今月至十五后。朔望讲演取消。平日不讲。非有人要求不讲。无论在何处。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不讲。何也。言多必乱。此次说法。说得成。说不成尚在两可。尔等总要发心。说得成。地天泰就此接印。万邦硬要协和。全球硬要统一。能说得成。有如此关系。说法究与讲演不同。佛在娑婆世界为讲演。在四大部州为说法。说法顽石都要点头。何以能点头。找到本源了。岂但点头。还可以脱化飞升。道不是修才能成。只在知有道则成了道。如阿弥陀佛意思。有无量光。无量佛。无量寿。道之力量。犹胜此百倍。如大留音机器。大照相片。把人统住。硬是人间私语。天上若雷。此等机关。为道中秘藏。普通讲演。不能揭开。是等机关。如果说法则揭开。大周天界。细入微尘。皆能闻受法语。天地安一无为电统在其中。非人在讲。无为主宰。假口於他。故圣人为天口。如佛为天人师。有何能力。我能说法。又有何能力。尔等大齐总要发心。感动天阳下来。成全世间。要知我是道生。要办道事。不敢捣乱。如有捣乱行为。打入阿鼻地狱。堕落三途苦道。要想我是道体。有人格之人。何必捣乱。总期大齐都要归依护法。才是我们修持人本分。能寻得着本分。也就不是常人。学道人莫将自己看假了。只须把自己看成一个人。也就能找本分事。
外王刍谈录》
段正元 著
民国元年
天 命 谈
正元夫子谓三生曰。孔子不怨天。不尤人。悲天悯人者。汝知之乎。对曰。敢问何也。正元曰。天命而已矣。三生曰。请问其详。正元曰。君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畏天命也。君子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思之思之。执两用中。君子智谋踊跃。委曲求全。顾 天之明命也。君子不耻下问。每事问。而好察迩言。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慎天命也。君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空空如也。惟天命是从也。君子素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焉。乐天命也。君子视富贵如草芥。视刀兵如衣裳。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无可无不可。顺天命也。君子顺天命。克己复礼。而天下归仁。君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从心所欲不逾矩。头头是道。即天命也。君子顺受其正。而道生焉。
对曰。生也愚。请事斯语。学而时习之。不可须臾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必慎其独。允执厥中。天人合一。一以贯之。君子之道。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也与。喟然叹曰。君子闻道。夕死可矣。知道而不力行者。未之有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大德必受命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也。大德受命。天命之谓性也。率性之谓道也。修道之谓教也。故诗曰、受命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大学云、惟命不於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盖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旦得位为政。虽一日二日万几。而至诚如神。故君子坦荡荡。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乐在其中。君子而时中。君子乐得为君子。君子不改其乐也。君子之乐。乃固聪明圣智达天德者之真实学问。故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五十以学易。君子居易俟命。君子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君子奉天承命。君子正位凝命。诗曰、维天之命。於穆不已。中庸曰、高明配天也。天命者、天之大道也。天之大道者。智仁勇之精一也。故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君子大德以受命。即至德以凝道也。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存亡者。天之所以为命也。是故君子以天之命为性。天以君子之性为命。孔子曰。知我其天。下学上达。尽人合天。天命即我。故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人。期月可也。三年有成。
性 道 谈
问曰。请教於先生者。三年於兹矣。今游而不能侍也。恨焉已耳。敢问性道之全体大用何也。答曰。性之为道也。诚而已矣。诚其意。莫若诚其心。诚其心。莫若正其心。一正心而诚备。诚则己自克而礼自复。礼复者。所谓一气贯北辰。所谓性与天道。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由衷而行。遵性而为。行为不成者。未之有也。故曰事有终始。未始而先已终者。性道然也。物有本末者。天道至人道也。性至命也。道至儒也。一本万殊也。事有终始者。人道至天道也。命至性也。儒至道也。万殊一本也。所以行之者。诚者、天之道也。性者天之命也。君子诚之为贵。顺天之命也。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盖至乐之中有至苦。至苦之中有至乐。君子知几。无处不乐。几者智也。用之正。圣焉贤焉。用之中。富焉贵焉。用之下。衣焉食焉。大道之行也在智。用勇不行。非性之道也。用仁不行。亦非性之道也。用智则可矣。全体大用。纯在乎智。有智自有仁有勇。无智则仁而不仁。勇而不勇。勇者、下乘法也。仁者、中乘法也。智者、上乘法也。上乘而落中乘。将事就事。仁中寻智。上乘而落下乘。将错就错。勇中寻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道也。故首曰智。智为事之母。事业由智生。无智天地毁。由仁而智曰大智。由智而仁曰天仁。思之思之。智谋也。思之弗得弗措。踊跃也。思则得之。执两用中者。委曲求全也。有智无仁。则智无根。智必乱。有仁无智。则仁必灭。有智无仁。其智小。智仁之勇。其勇真。诚意者、仁也。诚心者、智也。修身者、勇也。三者备而内圣成矣。内圣成则外王备。诚心者、正心之基也。修身者、率性而行也。故君子一正心。而天下定矣。诚意者、立命也。诚心者、正性也。正心者、身内之性命合一也。修身者、性命之表於外也。能修其身。君子之命立矣。天下之命立矣。君子修其身而天下平。正其心而天下定。一诚而天下命。一正心而心明。物来毕照。及其至也。明照四方。心正而智生。智生而不惑。不惑而心不动。心正之智为真智。心正则不惑。不惑则无忧。无忧则无惧。故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君子之道者三。所以行之一也。智而已矣。君子正心。必先诚其意者。一念而智明。一念而智蒙也。明则赞天地之化育。蒙则动天地之枢机。可不慎乎。故君子必慎其独。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贵神仙。圣贤君子。一念而成。一念而败。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克念作圣。一诚则智生。一正则智明。不诚则蒙。蒙则凝。凝则不空不灵。性道至空灵。有不空灵。则阴气凝。诚正之学躬行焉。
小人以勇为根。以智为用。君子以仁为主。以智为用。谚曰、君子斗智不斗勇。君子之勇。出之以仁。仁出之以智。小人之言行也。先之以智。智尽而勇生焉。君子之言行也。先之以智。智尽而继之以仁。仁至而决之以勇。勇以辅其智。成其仁。小人之勇。以偾其事。及其至也。亡身及亲。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智也。智用仁勇者、君子也。仁用智者、善人也。勇用智者、小人也。君子之所以用智者。性与天道也。性与天道者。一也。无一不足以主智。无智不足以辅一。一者道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君子之所以自强不息也。学之所以当时而习之也。躬行君子。其亦知所以道者与。孔子曰、修道以仁。三生曰、用道非以仁也。君子之为道也仁难。有仁也而智难。有智也而谋难。有谋也而踊跃难。踊跃也而委曲求全难。苟能智谋踊跃。委曲求全也。而智仁勇在焉。君子之静也诚。其动也正。动静交养。而命立矣。命立则我之气数挽矣。天地之气数挽矣。君子立命。则我有权。而气数无权。慎独之谓诚。君子诚之为贵。提神之谓正。君子无所不用其正。诚者、命之基也。正者、性之用也。委曲求全者。仁之至也。诚正修者。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也。君子之为道也。动静交养。急则诚正并用矣。君子之交接而离道也。君子不如小人。君子之未交接而离道也。君子无如气数。故曰君子之道。不可须臾离也。学而时习之者。诚正修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者。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者。君子自强不息也。自强不息者。不可须臾离也。不可须臾离者。明明德也。明明德者。智谋踊跃也。智谋踊跃者。智仁勇三达德也。智仁勇三达德者。所以行之者诚也。诚则明。明则智。是诚者正之基。正者命之基。命立而性与天道矣。
君子之智也。可以仁则仁。可以勇则勇。君子之正也。先之以智。无智以辅。则正亦难正矣。君子之不智也。正足以正之。君子之不正也。智亦难谋焉。不谋则不成。不成则覆矣。君子之正也。有时神伤焉。则养之以诚。诚静而自动也。乃继之以智。君子之为道也。仁为体。而智为用。诚意之谓仁。正心之谓智。智非道也。智每过之。仁非道也。仁不及焉。智无过。仁无不及。中庸之道存焉。故君子之道。仁智而已矣。由仁生智。曰圣曰贤。由智生仁。曰英雄。曰豪杰。压人者智也。服人者仁也。畏人者勇也。正者所以壮神也。正有不足者。诚之基有未固也。有智而后神高。神高而后服人。智出於慎。见於言行。言行之慎在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思则得之。用之以中。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智则高。不智则低。既高矣。继之以智。既低矣。助之以智。故君子慎独。自强不息。而时习之者。君子之为道也。不可须臾离也。智者知也。谋者仁也。踊跃者、执两用中之资也。委曲求全者。执两用中也。君子之道者三。三而二。二而一。一於诚。诚则几。几则行。是故君子之道。诚几而已矣。惟其诚也。乃能天命之谓性。惟其几也。乃能修道之谓教。诚者、天人合一也。几者、内外合一也。天人合一而后内外合一者。性与天道也。一以贯之也。故尧舜允执其中。道不可须臾离也。孔子乐在其中。从心所欲不逾矩也。颜子拳拳服膺。克己复礼。三月不违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