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全集

  有蔚逢溪,马祖之徒。实开此山,数百载余 【百,四部丛刊本误作「不」。】 。杨岐、南源,鼎足以居。堂堂愈师,是缵是图。郁攸降火 【降火,四部丛刊本作「降灾」。】 ,忽焉为墟。愈顾而叹,激烈奋扬。畚焦辇烬,正位定方。经工程力,攻坚择良。罔敢或易,罔敢不臧。乃基乃构,乃指乃授,孰前孰后,孰左孰右。殿堂门廉,庖庾库廐。高者云覆,深者谷授。栉比鳞次,壮丽完厚。焕若天作,俨若神造。世尊穆穆,列卫肃肃。逢溪有觉,是顾是复。愈帅其徒,载祈载祝。天子万寿,庶民五福。山增其高,水益其深。逢溪有觉,是顾是临。愈帅其徒,载祝载钦。天子万寿,庶民一心。

  △庐陵县丞冯君修造记
  吉安于江西为剧郡,庐陵于吉安为剧县,古号难治。急则怨,缓则怠;怨则身危,怠则政弛。日惴夕惕,仅免于戾。然亦未尝无名守令也。
  延佑六年冬十月之望,监察御史部行至郡,视故医学前直嚣市,傍切狱垣,以为非宜,谕郡亟迁之 【谕,原作「喻」,四部丛刊本同。胡思敬校云:「『喻』,当作谕。」是。因据改。】 。十有二月 【十有二月,原作「十有二年」,误。延佑无十二年。此依四部丛刊本改。】 ,郡曹上言 【曹上,四部丛刊本误倒。】 ,故庐陵县治夷衍爽垲,可迁。初废其地以为纹锦院机络之局,而县寄栖郡治之西五万仓。至是乃命增筑纹锦院以处机络,而以其地为医学 【医学,四部丛刊本无「医」字。】 ,徙县治旧学而复故仓。三役并兴,悉以县丞冯君克敏董之。君慨然受命而不辞,曰:「吾弗为,必有病吾民者至矣!」会是岁君当督输,即风输者出力佐之,得楮币数千缗,遣吏市木 【市木,四部丛刊本作「治木」。】 ,诸县皆与木返币。木石既集,乃择廉敏吏任其事。
  明年春正月,新纹锦院堂、廉坊局及诸傍舍余八十楹。二月己未,局乃迁。是月建医学,为开天之殿以祠三皇,六楹;为两庑以列从祀,皆十有三楹。门十楹,外为灵星之门,以备制度。殿之后为讲学堂六楹,及庖库之次十有八楹。西为教官之署,凡为屋十有二楹。秋八月戊申,学乃迁。是月建庐陵县,为听事之堂四楹,两荣左右有次 【两荣,四部丛刊本作「有有荣」。】 ,皆四楹。为两庑以居六曹,皆十楹。门八楹。其东为都曹之署,凡为屋廿楹。冬十有二月庚午,县乃迁。
  凡三役,工徒之费出于寓公大家及寮佐之所助者万二千缗有奇,不足皆君自更之 【更之,胡思敬校云:「『更』疑『任』。」】 。自经始以迄于成,或完旧而益新,或更剏而改作,一木一石,必量其材而用之;一钱一粟,必度其宜而给之。宽不至弛,猛不至残,调其燠寒 【燠寒,四部丛刊本作「寒燠」。】 ,时其饥渴,吏无奸欺,民不告劳。故其成,功敏而无怨言。
  夫为政不难,毋轻民力而已。传曰:「不伤财,不害民。」又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夫节用,故不伤;以时,故不害。惟君力行之,故其为政平易明信 【明信,四部丛刊本作「民信」。】 ,民歌颂焉。大德中,金华胡君长孺分教旴江,摄录事,视其屋,懔将压,曰:「是将病吾民矣!」不踰月而新之 【不踰月而新之,四部丛刊本作「不喻月新之」。】 。或曰:「此非摄职也。」君笑而不言。嗟乎!惟君子为能忧民之忧,乐民之乐,况冯君身居其任者乎!虽然,有二君之心之才则可;不然,均为怨府矣,岂必庐陵哉!
  医学教授严君寿逸,刚正人也。美其事,请书于石,以示后之为政者,且以见郡之能使人也。君字彦达,濮人,历宜春、高安、彭泽三县,皆有名。

  △昭勇庙卷雪楼记
  吴折冲将军西陵太守宁既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之徒并立大功,世庙食兴国之东六十里,富池之口,龙光山之下。后千余年,宋有天下,录前代忠臣义士,复赐将军爵,一命而公,再命而王,七命而数物备,号其庙曰昭勇,门曰表忠,而将军之灵以益着。自始封百七十有八年而建楼于庙之北,名曰卷雪。又百十有二年而毁于景定元年之兵。又六十有三年,为皇元至治之二年,祠官九宫山道姜守先与里人刘舜元及其徒子如渊爰谋爰度 【姜守先,四部丛刊本作「姜守夷」。】 ,筮日庀事 【庀事,四部丛刊本作「他事」。】 ,即楼故基为屋八楹,中为重屋六楹,崇七寻有半,仍命曰卷雪之楼。
  左顾舒蒲之渚,右据黄龙之湾,前俯大江,后控衡、庐,北望长淮之外,以天为际。方其惊风忽起,白浪昼立,天低地昂 【天低地昂,四部丛刊本作「天地低昂」。依下「川谷吐吞」句法,当从四部丛刊本。】 ,川谷吐吞,则思将军之在吴也,威名动山岳,谋虑出鬼神,奋百骑而曹瞒夜惊,战孤军而张辽早却,临夏口而黄祖授首,搤益阳而关羽退师,指皖城而朱、张擒,入夷陵而曹仁破,何其忠且勇也!及夫风霁浪弭,上下一碧,长空冥冥,白鸟孤没,则思将军之既没也,三国为墟,五运迭兴,南北纷纭,或离或合,将军犹以余忠遗惠,阴骘下民,冯大江而扬灵,俨南面以顾享,又何仁也!登斯楼也,岂不念曰:以区区之吴而有江表数州之地,仅足以抗蜀、魏,将军一输其忠而庙食百世,况戴天履地,美衣丰食,倓然臣子于今之世者乎?故君子立功立事,必思以显当世而垂无极。斯楼之作,亦非徒欲观涛浪、穷胜概而已,盖所以劝忠也。以三子兴复之心而属余记,不可以不书。
  神姓甘氏,字兴霸,巴郡临江人。累号为昭毅武惠遗爱灵显王云。

  △法印寺记
  丰水之东,凤池之西,有寺曰泉林,宋治平三年改赐法印。木有豫、章、枫、槠、松、柏之茂,水有钱唐、美泉之注。修竹万个,崇墉百堵。自江禅师至济 【至济,胡思敬校云:「『济』下疑有脱字。」】 ,十有二传而中微,自觉升至心日,十传而复振。
  初,升偕其徒德之、广慈,抚废墟,图前规,起嘉泰,讫开禧 【讫,四部丛刊本无。】 ,力复旧贯。德再传曰继澄,始买饭众之田十亩有奇。澄之徒慧明复得田二十亩,以为长明灯供。宋律:寺观毋买民田。而明以高行绝学善为方主翰林学士徐公经孙、礼部尚书雷公宜中,故得请。长明灯至于今不废。明之徒永庆。庆之徒祖荣,复广四百亩,而寺之计益滋。又三传是为心日。
  心日既嗣,百废修举,效献力者 【献力,胡思敬校云:「『献』字疑衍。」】 ,争尽其用。大德六年,重复佛殿,祠后土殿东,先师及诸长者殿西。明年,重复三门。又明年,两庑及库庾庖湢皆撤而新之。皇庆元年,建法堂四楹,中奉观音大士。延佑六年,楼于堂之北东,上庋佛书,下列僧寮。明年,又楼于堂之东南,虚中以为斋堂,其东以馆宾客。若三门 【三门,四部丛刊本作「山门」。】 ,若悬钟之楼,方程材度地而申为之。自大德以来,凡所修营,或资于人,或出乎己,皆日之孙福权之力也。权既能尽瘁以成其祖及其师圆照之志,而权之徒惟胜复能屈身贸易佐匠计;胜之徒弘易,日诵华严,归质田以相权之功;是皆儒门所谓孝子慈孙者也。方今上自京师,下逮郡邑,致崇极于佛者,莫不因物产之盛,凭国家之力,犹恒若不及,况泉林不仰县官,不资常住,振法基于未坠,绍宗绪于无穷者乎?宜为刻辞,着在金石。其辞曰:
  佛入中国,余二千载,厥象伊皇。高视六合,横敷四海,其流汤汤。河汾著书,佛乃圣人,教则四方 【四方,四部丛刊本作「西方」。】 。明明我朝,并建三氏 【建,四部丛刊本作「见」。】 ,奄有万国。列剎相望,照地烛天,前无古昔。割腴锡衎,跨州连县,宝衣玉食。式召休祥 【召,四部丛刊本作「名」。】 ,保合太和,孰臻其极。懿此泉林,扶颠持危,僻在东湖。毕力殚虑,祗率乃事,有抗厥初。广殿重楼,高壮邃严,弗俭弗踰。浏浏清泉,落落长松,乐是幽居。有诜其徒,有秩其仪,趾德济美。羣经在几,钟鼓在簴,以祝天子。永遵其道,传灯继祖,以作教轨。

  △冲玄观记
  皇庆二年春二月,始作冲玄观。夏六月,观成。实在富州之南第三十七福地丰山之阳五里所雕峯之下,因黄氏之故祠也。
  西南维黄氏世盛。宋庆元初,朋党论起,朝奉郎干办行在诸司审计司瀛进谠议十二篇,历诋外戚韩侂冑蠧国乱政,天下诵其名。嘉定初,以寿终。其子通直郎知衡州常宁县直方葬于峯之南双井原,因建祠曰双井庵,命始丰之仙林观道士灵宝大师赐紫欧阳某奉祠事 【大师,四部丛刊本作「大禅师」。】 ,且约世守之。未几,常宁之夫人徐氏卒,葬峯之东白竹原,亦建祠曰白竹庵。皇庆二年,常宁四世孙征东儒学副提举可自双井庵延礼聂爰静主之。师至即撤旧祠,辟地为观,不数月而工毕。
  飞殿壮丽,高广雄深,门庑端直,庖廪完固。飞云之楼矗其西,黄氏及后土氏之祠翼其东。文梁藻井之制,云房斋庐之次,煌扈于其内;钟鼓之声,笙磬之音,镗■〈革答〉于其外 【于,四部丛刊本作「乎」。】 。于是昼雾出楹,夕溜殷砌 【夕溜,四部丛刊本作「夕淄」。】 。古柏拒冬 【古柏,四部丛刊本作「帨柏」。】 ,长松无夏。神君仙人,倐忽往来 【往来,四部丛刊本作「来往」。】 。山川不改其旧,而十倍故祠矣。请名曰冲玄之观。又尝与其师欧阳惟新买田五顷有奇 【欧阳惟新,四部丛刊本作「欧阳维新」。】 ,至是尽归于观,以养学徒,奉厘事。君子曰:惟不贪,故能忘其利;惟不私,故能成其功。忘利而有成功,非信道而勇于立者不能也。使聂君不为老而为孔氏,得志当世,所至宜何如?黄氏其知人矣。
  延佑七年春,征东之子尚敬、尚忠请伐石纪功,因推道德之端,极内外之辨,而为之辞,以授其徒黄晞平、孙诚则等刻之。其辞曰:
  猗欤邈哉,五千之文。上探无始,下酌黄轩。达性立命,执经御权,刚柔存亡,进退后先。糠粃天下,道德之源,玄门既辟,道教滋盛 【道教,四部丛刊本误倒。】 。水旱疾疫,祷祠禳禜。一呼一吸,一动一静。奔走雷风,鬼神受令。上好下效,此求彼应。乃道之文,匪道之性。志士长往,独善其身。炼形制魄,守精驭神。蝉蜕宇内 【宇内,四部丛刊本作「守内」。】 ,飞翔天津。匪道之隆,乃道之屯。孰行罔至,孰用罔治?萧曹以臣,汉文以帝。慈俭为宝,敦朴是贵。虽惭三五,终迈七制。迨于我元,总揽万国。国既殊俗,治亦异术。既尊素王,亦兼老释。或齐以礼,或道以德。化成天下,立治之极。豫章南境,丰城故邑,崇崇始丰,神明所集。跂彼雕岑,云蒸雾湿。有屋渠渠,有址岌岌。伟哉聂君,有此骏功。黄氏以祠,老氏以宫。居有所养,学有所宗。敬哉学人,罔或不恭!执德之恒,守道之中。祈天永命,万世攸同。

  △彭州学记
  蜀彭州孔子庙学毁于兵九十余载,有司备位,因弊承简,春秋有事,绵蕝行礼,治具弗张,民习于野。至治中,太守刘隆畏上威德,思本政教,爰谋爰度,乃复其旧 【乃,四部丛刊本作「迪」。】 ,而教养之道犹阙。今太守则曰:「兴学而不知教养,与无学同。」于是缩滥节浮 【滥,四部丛刊本作「溢」。】 ,举俸称贷,月计其息,垦废辟荒,时值嘉谷,岁取其入,以具祭养,以为经常。合凡民子弟之俊秀者三十人,立师以教。故入其庙则栋宇雄丽,礼乐备举,圣师洋洋,不动而应。入其学则堂宇修洁,弦诵洋溢,民吏观感,不令而化。其文学生某沿牒京师 【生,四部丛刊本作「姓」。】 ,请纪金石。
  乃告之曰:惟蜀与宋终始,声教沦洽,民心固结,故国朝用兵积数十年,乃克有定。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袭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 【遗风,四部丛刊本作「道风」。】 ,前言往行为可陋,至有鸿儒宿学,林潜谷逝,其道莫闻,况复有知学校哉!故学校与道兴废,上不知学则失其教,下不知学则失其政。学校废,政教失,治道微矣。而彭前守克兴,后守克承,继善趾美,作民父母,诸生其有思乎?
  夫蜀,学有扬雄,文有相如,治有文翁、诸葛,下迨唐、宋,羣儒迭兴,徽言懿行,着在简册。舍疵取醇,使合孔子之道,父以教子,兄以教弟,朋友相讲,里巷相习,以翼圣人之治,则蜀之人,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剑阁无所用其关,瞿塘无所用其险,必自彭始。诸生勖之,毋负诸守之意与圣天子之望。元统二年八月日记。


  ●揭傒斯全集文集卷七
  碑

  ○碑
  大元勅赐修堰碑
  重建济州会源闸碑
  天华万寿宫碑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
  勅赐汉昭烈帝庙碑
  双节庙碑
  龚先生碑
  严先生碑
  乐丘碑
  大元敕赐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董公神道碑
  赵功可墓志铭
  奔清甫墓志铭
  处士杨君墓志铭

  △大元勅赐修堰碑
  江水出蜀西南徼外,东至于岷山,而禹导之。秦昭王时,蜀太守李冰凿离堆,分其江以灌川、蜀,川、蜀以饶。自秦历千数百年,所过冲薄荡囓,大为民害。有司岁治堤防百三十三所,役兵民多者万人,少者千人,其下犹数百人,人七十日,不及七十日,虽事治,不得休息。不役者,日三缗 【日三缗,四部丛刊本作「三日□缗」。】 。富绌于赀 【绌,四部丛刊本作「屈」,下句同。】 ,贫绌于力,上下交病。会其费,岁不下七万缗。毫发出于民,十九藏于吏,概之出入不足以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