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再拟冬至斋宫三首
  橘
  冻云凝雪
  冬早闻雀声
  恭读
  御制丁未长至日诗敬依原韵
  村墟夜舂
  冬日寄蔡闻之先生
  诗思
  奉和二十一叔父用蝉聨体赋得松风雪月天花竹鹤云烟诗酒春池雨山僧道栁泉原韵
  立春前五日以诗代书问蔡先生病
  腊月十九日立春
  玉河冰泮
  玉河春栁
  探春花
  牡丹芽
  奉和二十一叔父癸丑元日早朝原韵
  花信风
  雍正癸丑二月七日
  经筵恭纪
  二月八日随
  皇父驾幸圆明园恭纪五首
  千里镜
  清明奉
  命恭祭
  景陵感成八韵
  憇慈云寺
  渔阳
  盘山
  草色
  春社
  赋得独倚修篁看鹤笼
  盆鱼
  赋得买夏欲论园
  芦塘放鸭
  风车
  鱼米树
  赋得船痕半载书
  弹琴峡
  朱草
  鹤迹
  巻二十七
  今体诗
  奉题二十四叔父裕德轩三十韵
  萤
  芭蕉
  逐凉
  立秋夜作
  小园闲咏十五首
  秋日寄髙安朱先生
  凉州词
  破秋
  荷灯
  槐市
  清河送平郡王西征
  秋社
  卖菊翁
  夜聼落叶声
  始裘
  赋得野径寻梅见小春
  櫽括苏子瞻后赤壁赋即用赋字
  送桐城张先生暂假归里
  西厰骑射
  万年松
  御赐端砚恭纪
  归鸦
  十宫词
  帝京杂咏
  题宋徽宗竹枝防雀
  题呉梅村集
  十一月十三日恭遇
  皇祖忌辰感成长句
  橄防茶
  癸丑冬至
  上躬祀
  南郊回銮防纪
  冬至后一日同二十四叔父五弟逰西苑试射
  巻二十八
  今体诗
  题唐岱画页
  夜坐
  水云榭
  读王安石传
  幻景四咏
  冬夜忆平郡王
  冬夜食哈宻
  龙翰傅先生防
  恩简署司防诗以贺之
  逰蕉园
  赋得自锄明月种梅花
  与唐岱
  百衲琴
  题易祖栻墨竹巻
  雪事八咏
  题董元山彴图
  题邹一桂花卉十二幅
  甲寅元日立春
  雪消
  春晓
  上林花气
  清明前三日
  御试命和唐人韵口占应
  制
  榆荚雨
  春云
  题唐岱仿古十二帧
  甲寅三月
  上耕耤廻銮迎驾防纪
  读董仲舒传
  同五弟舟过万寿寺小憇
  御园从耕防纪六韵
  积书巗
  蜂衙
  赋得沙留鸟篆斜
  辘轳声
  蝉始鸣
  巻二十九
  今体诗
  烹茶
  石笋
  过雪上人禅房
  赋得得雨溪声壮
  雨后池塘闲歩
  颁冰
  题元祐党人碑
  夏日园居即事
  夏日寄龙翰傅先生
  雨中舟行看山
  避暑
  夏日寄二十一叔父索诗画
  赋得人立藕花风
  六月晦日作
  咏史十首
  竹里流萤
  雨夜闻梵声
  新秋
  秋热
  秋英
  前寄诗索二十一叔父近制承惠尺幅兼辱和章仍用原韵志谢
  雨夜闻蛩
  阴阳石
  晴
  郭河阳峨嵋霁雪图
  军装八咏
  昼漏
  洞庭始波
  斗蟋蟀
  赠从军者
  秋畦
  秋
  中秋前一夕对月
  澄江如练
  闻鴈
  暮过御河桥
  呉殿懐古
  瀛台观木变石
  水始氷
  板桥霜迹
  刻漏
  题焦秉贞人物画册十二帧
  巻三十
  今体诗
  冬月盆菊
  冬日同五弟逰西苑即事
  甲寅冬至
  上躬祀
  南郊防纪四律
  蜡日坐冰牀度太液池志兴
  冬夜
  灯花
  探春
  春晓
  隔花宫漏
  过淋河
  清明日奉
  命防祭
  景陵感成五律
  逺烟
  王原祁雨景画
  书开元遗事后
  雨中访僧不遇
  题赵松雪竹院鸣泉图
  题赵伯驹仙山楼阁巻
  夏兴三十首
  赋得岸痕新雨过
  清簟看棋
  郑宅茶
  夏日园居即事
  有至自军中者诗以慰之兼忆如心居士荷珠
  题髙其佩指头画鸡
  平湖雨渡八首
  晩晴
  野塘月色
  水底霞天
  新凉
  题唐寅画箑
  秋信
  题丁云鹏罗汉巻
  曝书
  雨
  题石屛二絶
  万寿寺方丈小憇
  秋晓
  重乳燕
  过玉蝀桥三首
  【臣】等谨案
  御制乐善堂文集定本三十巻乾隆二十三年协
  办大学士尚书【臣】蒋溥等奉
  勅重编我
  皇上诗文总萃富有日新雍正庚戌之秋始订为文钞十四巻乾隆丁巳取
  文钞所载十之三益以乙卯以前续着十之七彚
  为
  文集颁行宇内至是复以初刻巻帙较繁
  特诏内廷诸【臣】校阅删订省去制羲一巻得防刋布愈有以见
  日进无疆之学与
  圣不自圣之心并昭示无极矣乾隆四十年九月
  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巻一
  论
  立身以至诚为本论
  夫诚者万物之原万事之本天所赋物所受之正理也故在天则为乾元坤元而万物资始资生在人则为能尽其性参天地而赞化育然人咸具是理而鲜能全之故日蔽于私溺于习而天理防乎失矣圣人者出作君作师脩道以立教教人由诚之之道以驯致至诚之域故曰立身以至诚为本岂非实理本于生初在人之自勉乎盖至诚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既能择善又能固执则可进于诚矣而身立矣夫立身不外于言行而言行不可以外餙言必期于有物则言可为天下法矣行必期于有恒则行可为天下则矣诚故也立身必先于忠孝而忠孝不可以伪为视无形而聼无声则养志承欢可云无忝矣公忘私而国忘家则尽忠补过可称匪懈矣诚故也其要在克己己不克则私欲潜滋何以能诚其功又在慎独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先儒有言曰学始于不欺暗室良以独不慎则发念行事终为小人之归耳然则克己慎独者求诚之切务也歴观古来圣有安勉而皆本于诚书曰钦眀文思安安尧之至诚无间也又曰元徳升闻舜之至诚上达也仲虺之诰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丹书曰敬胜怠者吉义胜欲者従此汤武之勉而诚也勉而诚与至诚无异尧舜汤武莫不称之为大圣故曰及其成功一也然则欲诚其身当择善固执克己慎独以驯致于至圣之域以之参天地赞化育不难矣
  读书以明理为先论
  天地之间万事万物莫不有理理者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是故日月星辰之朔望躔度隂阳寒暑四时之推迁往来皆天之气也而有干健于穆不已之理主宰乎其中山川河岳百谷草木之丽乎地以生者亦莫不頼坤元载厚之理以为之根柢人性之仁义礼智赋乎天之正理也因之而见为恻隠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及变化云为万有不齐之事由是观之天下事物孰有外于理哉故圣人之教人讲学亦曰眀理而已矣盖理者道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其用在天下其传在圣贤而赖学者讲习讨论之功以眀之六经之书言理之至要也学者用力乎明理之功以观六经则思过半矣所谓眀理者眀其所当然与其所以然所当然者父子当亲君臣当义夫妇当别长防当序朋友当信之谓也所以然者父之所以慈子之所以孝君之所以仁臣之所以忠夫之所以率妇之所以従长之所以爱幼之所以恭朋友之所以责善辅仁之谓也知其所当然然后信之笃而不误于岐趋知其所以然然后喻之深而不能以自已至于一事一物亦莫不眀其表里精粗与夫善恶是非之宜夫如是然后理眀而有所持循此大学眀眀徳之功必以格物致知为先中庸择善之目必在于博学审问慎思眀辨而先儒讲论亦必以讲眀为践履之本先圣后圣岂有二道哉虽然眀理要矣而既眀之后则又在于行之之功苟或知有余而行之不足则虽精义入神亦无当实用盛徳至善竟何有于我哉故致知与力行相须为用而致知则在所当先何以言之知都防之壮丽而欲往观之必先悉其所由之路而后行焉悉其所由之路是眀理也身往由之是力行也苟不知之悉而往行之则有失径迷途之讥为学之功亦如是盖知仁为万善之本必不逞私欲而为利己害人之事矣知义为万事之宜必不自昧其羞恶之良而为偷安苟合之事矣此讲学之必以眀理为先也故书之称尧曰钦眀称舜曰文眀尧舜天下之大圣也而其所以成大圣者则以明为本焉彼不务眀理而徒以记诵词章自耀者是犹舎璞玉而贵碔砆而彼不知而防行者是犹去烛而夜行均为惑之甚矣
  雍正七年
  皇父驾临上书房
  亲洒宸翰
  恩赐御聨题曰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眀理为先余兄弟盥手祗领谨悬座右爰以
  寳训著论二首庚戌之秋手録文钞即以此弁冕全集非敢云阐扬
  圣教特以纪过
  庭慈诲并志书绅微悃尔
  休休有容论
  盖尝读秦誓至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未尝不喟然叹兴曰懿哉贤人之为国寳而容贤者之利人国家至深且逺也可以为千古相臣之法矣古大臣之相天子也其容人有包荒之量其任道有冯河之勇果贤也不遗于遐也果不贤也不昵于朋也是其休休之心根于中休休之色见于外贤人争为之用争为之用即争为国用也岂树党立朋者所可假托哉彼小人者冒嫉为心懐私脩怨所致者奸人附势者也所斥者直士抗言者也其訑訑之象见于顔面是以贤人逺去君子道消而国亦随以衰微三代以下称贤相者汉有萧曺唐有房杜萧何荐韩信以成王业曹参礼盖公而民歌清静新唐书赞房杜谓帝定天下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谏争而房杜让其直英卫善将兵而房杜济以文夫萧曹房杜非前古大臣之比就其所以称贤则皆以有休休之量也李林甫卢杞韩侂胄贾似道之徒妬贤嫉能固小人之尤矣即以李徳裕之忠直未免有朋党之失王安石之才学终有不容人之讥此容贤乐善之所以难也此秦誓所称休休有容曽子特表而出之于大学之卒章以为万世大臣之标准欤
  信而后諌论
  诗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夫仲山甫之补衮职也柔嘉唯则天子是若盖其诚信素达于人君而人君鉴其诚谅其忠故諌无不従言无不聼虽宣王听言之美亦山甫取信有素也故子夏曰君子信而后諌可谓知进言之道矣盖君臣一徳上下志通然后可继都俞吁咈之盛而致治于熈皥故人君聼言之道固不可懈而为臣者亦当思所以善进其言之道焉夫人臣諌君非可易尝也必能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职业修于莅官之后忠诚达于未定之前然后法语不伤于猛巽语不嫌于谀是故为人臣者必无恝而不諌之理但当素尽其诚使人君信之而已若素无忠诚之心则虽激于一时犯顔强諌而于国事终无济也虽然信而后谏理也若事至于危急一日不言则民受一日之害一日不言则天下之害甚于一日斯亦可以待其信而不言乎故魏徴之与太宗信而谏者也陆贽之与徳宗不必待其信而谏者也而后之人均是之者以贽虽不能信于徳宗而其忠诚天下后世自信之也
  宽则得众论
  昔周公系防之九二首言包荒解之者曰圣贤之心无弃物尧舜之道欲并生非包荒则不足以体天地之心而尽君师之道也夫子歴论尧舜禹汤武王授受之命而继之曰宽则得众盖自古帝王受命保邦遐迩向风薫徳沐义非仁无以得其心而非寛无以安其身二者名虽二而理则一也故至察无徒以义责人则难为人惟寛然后能并育兼容众皆有所托命易贵包荒职此之故耳盖宽者仁之用也仁者元之徳也元者善之长也以是而推之则所以位天地赞化育者皆在是也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徳何则寛以容之故也诚能寛以待物包荒纳垢宥人细故成已大徳则人亦感其恩而心恱诚服矣苟为不然以褊急为念以刻薄为务则虽勤于为治如始皇之程石观书隋文之躬亲吏职亦何益哉孔子举寛信敏公以眀歴圣之道而以宽为首圣人教人之意其深切而着明矣乎
  修道之谓教论
  道之大原出于天禀乎天之命以为性而因乎性之良能以为道故率性之谓道实天地自然之理也然性无不善感于物而动则有欲欲日以引而道或有所不行上天眷命作之君师使有以莭民之情而复性之善以行其道故曰修道之谓教非道之外别有所谓教也盖人禀五行二气之灵首万物而具五性仁义礼智之徳忠信孝弟之行皆备于我然圣者能之而贤不肖则有过不及之差焉古昔圣王之治民也渐之以仁摩之以义莭之以礼和之以乐薫陶涵养使徳日进而道自修自十五入学廸以性之所固有老而靡他焉故仁让之风周于十室而人民惇厚后世莫及盖教之以孝友睦婣任防之行而仁道行矣分贵贱定上下明赏罸辨等威而义之为教行矣乡饮社防以及冠婚丧祭莫不有礼而礼之为教行矣师友以解其惑学校以导其趋而智之为教眀矣立此四教而使民日就月将无诡异之习诈伪之萌而信之为教得矣故君师之责修而道乃不虚三代以下致治之盛如汉之文帝唐之太宗宋之仁宗皆朝乾夕惕勤劳匪懈然不图其本而务其末徒有爱之政而无教养之实方之汉唐则令主比之三代则庸君此无他教不能行则道无由眀于天下也夫天无不赋以性之人则天下无不能率道之人人君果能明徳以新民修道以立教则朝行而暮效矣何难之有哉而昏庸之君自谓不能而不行英明之君自谓己能而不屑此三代之治不可以一日复而民之固有之道不可以一日明也夫正身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因民之善以立教即因我之教以复性而古先王所为牖世而觉民者在是矣其于复三代之治乎何有
  敬以直内论
  人之一心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备五常而制百行盖人所得于天以主乎吾之一身应乎天下之事者未有大于此者也然放而不存日以昏昧众欲攻之旧习锢之故杂虑纷纭而不能复完其至虚至灵矣惟当主一无适以全其无妄之体则吾心之虚灵不昧者庶防复存夫子賛易所谓敬以直内者是也盖心者一身之主宰而敬者又一心之根本圣贤之学无非欲人存此心而所以存之之要亦不过教人主敬敬者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苟存心不以敬则无以澄其源又何以制其流由是而致知必不能黙防乎事理之当然由是而力行必不能笃实返躬以还其性之本然是故文王小心翼翼而孔子告仲弓以出门如见大賔使民如承大祭盖深知敬乃彻上彻下之圣功偶离于敬便非圣人之学也学者当存己之心齐荘中正勿使有一毫之虚妄惰弛终日干干闲邪存诚则所谓敬者卓然在我本心存存不放于外而万事万物之理可随时而照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