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堂全集

官者,原在器使之中,擢一人而四方观感,其曾任外官者,虽无起用之例,褒一字而千载光荣,
皆非臣之所敢必也。若臣所举非廉,有违天下之公论,臣自不敢辞咎矣。统乞睿鉴施行。
康熙十八年十月初五日题,十二日奉旨:「据奏二雷虎老成戆直,清名甚着』等语。此人
朕亦素闻其清,因补授户部侍郎,见其凡事不肯身为担当,偷安之日居多。如问以奉衙门官员,
但称其好,惟恐获罪于人,不肯直对。且督修孝陵之时,多费钱粮,造册又不开明款项,以致后
来无凭稽察。兹者敛年以来.宫用兵需人,凡有血气者,皆宜奉职効力之时。雷虎系满洲,乃家
居安逸,文武之事,咸无所预。其身又无.入病,朕亦知之,欲俟事平之日,将此辈察处,以惩
怠惰规避。今既经魏象枢特焉,着兼礼部侍郎,授为内阁学士。班迪原为内庭侍卫之长,因其勤
慎,特加简用。自为户部侍郎以后.尝闻其清慎之
名,及差往江西,所审军机事情并未明晰,问以民生苦乐,又不能知,缘此降级,令其随旗
上朝,非系未悉其故。余着吏部详议具奏。」
川省恢复在迩军需筹划宜先等事疏
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刑部尚书臣魏象枢谨题为川省恢复在迩,军需筹划宜先,谨竭管窥,
以佐远畧事。
臣于本月初九日邸抄中,见奋威将军王进宝一本,为飞报恢复等事。奉有「官兵追剿逆
贼,直入汉中,贼首王屏藩等败遁,恢复汉中府城」之旨。仰见天威赫濯,庙算高深,非臣书生
所能窥测万一者。臣此夜喜而不寐,知巴蜀之恢复在迩,黎民之水火可苏矣。但臣思兵机神速,
军需浩繁,正在此时。虽大将行兵之法,因粮于敌,而逆贼蹂躏之地,剥削无余,在地方各官自
有接济.以资饱腾。昨又奉上谕,严责督抚诸臣,谅不烦臣等之鳃鳃过虑矣。惟是因其时地,酌
其缓急,既欲米粮之速至,又欲民力之稍纾,妄拟四款,其可否酌行,有无窒碍,谨冒天听,聊
佐司农之一筹而已。
一日「行递运之法」。秦省幅员甚广,小民运送甚艰。若照从前长运,海运一回,动经千
里,人病畜毙,再运不能接继。合无各分地方,递相转运,或五里、或十里,有人民可以存身造
饭之处,派定人数,接运米粮。臣按元臣董搏霄短运之议曰:「海宁一境,不通舟楫,军粮惟可陆
运。陆运之方,每人行十步士,十六人可行一里,三百六十人可行十里,三千六百人可行百里。
每人负米四斗,以夹布囊盛之,
用印封识.人不息肩.米不着地。排列成行.日行五百回.计路二十八里,轻行十四里,重
行十四里,可运米二百石。每运给米一升,可供二万人,此百里一日运粮之数也」。今若仿而行之,
斟酌此法,则粮可速运。
一曰「减捐纳之数」。汉中道路险远,不通舟楫,捐纳米粮,难以骤至。虽开捐纳之例,
未能速济。合无于前议捐纳之数各减一半,令其捐纳。俟明年四月以后,仍照原议之数捐纳,通
行晓谕,则人必争先。
一曰「鼓贩米之商」。商人贩米,总欲图利。但汉中路远,搬运艰难。今捐纳虽开,恐贩
米者少。合无招商远贩,经过设兵地方,沿途防卫,到日照依市价,听其罗卖。又于贩米五百石
者,给与九品顶带。贩米一千石者,给与八品项带。贩米一千五百石者,给与七品项带。贩米二
千石者,以九品杂职用。贩米二千五百石者,以八品杂职用。贩米三千石者,以七品杂职用。多
者照此递加。听督抚核明报部,使彼名利两得,则商贩自多。.
一曰「劝急公之民」。汉中州县被贼搜索,蓄积必少。康熙十八年钱粮已不忍问。百姓虽
有急公之心,实无急公之力。若效顺之民,有愿输充饷者,大张明示。所收一石,准箅明年钱粮
二石,卽时给与印照,则急公者众。
以上四款,不过区区管见,平平无奇,如果一二可采,伏乞睿鉴,勅议施行。
康熙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题,十五日奉旨:「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具奏。」
遵旨明白回奏事疏
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刑部尚书臣魏象枢谨题为遵旨明白回奏事。
本月初十日,臣接吏部咨文,内开吏科给事中李宗孔题为剖陈不敢列名之故等事一本,奉旨:
「这本内事情,着魏象枢明白回奏,该部知道。钦此、钦遵。」臣理当静听处分,乃蒙皇上高厚之
恩,令臣明白回奏,臣敢不披陈颠末,明白回奏。
本月初二日,会推江西按察使一缺。臣等题参疏内已明者,兹不敢复赘。去年奉上谕,
「九卿、詹事、科道会议」,凡奉旨会推选用者,臣等「矢公矢慎,拣选真正清廉贤能之人」等语。
是日九卿等公议,如将张可前、张永棋举出之张仲举推用,则唐朝彝称其做官不好。如将张仲举
不用,止将宋德宜举出之叶方恒、杨大鲲推用,则一正一陪,俱一人所举。如另用一员,诸臣又
无再举之人。三者均属不便矣。
此所以自辰至午,茫无定议,斟酌再三,难以会推。今九卿等具在,一一可问也。宗孔既
云.「众论纷起」,或以举为失实,或以驳为过当,或以题明为是,或以题参为妥,此九卿之公论,
非臣一人之意见,明矣。宗孔面对九卿,并不言何者为是。臣乃向宗孔及御史谢兆昌问众掌科、
掌道主意如何,宗孔亦无一定之语。臣等满汉同官,满汉科道同在一处商议,佥云举贤用人,关
系甚大,如此参差游移,成何体统?都察院、科道均有言责,不敢不奏。彼时宗孔尚在也。及九卿
既散,满稿将定之时,宗孔竟诿之于臣等,不言而去。臣等同官李仙根亦随之而去矣。公稿不敢
送到私宅,臣等理宜差笔帖式问仙根列名
上本否,然臣等衙门,并无问科臣、请科臣之事。宗孔乃租书办至其寓所.口称都察院叫
送职名.巨等亦不知何人所差,满、汉科臣一一可问也。宗孔又以臣等参伊为「吹毛索瘢」。为「打
成一片」,为「立威」,为「私情」等语。去年臣等题参九卿启奏不到者,宗孔云,「科道原系一体,
我们一同具疏」。岂宗孔亦与臣等「吹毛索瘢」、「打戍一片」、「欲立威」、「有私情」乎?去年九卿、
詹事、科道启奏时,面奉有「各官遇事,多有托故不画题。及至后有错处,推诿原未画题,尔等
都察院、科道题参」之谕。今臣等合词题参,不敢诿之九卿者,遵上谕乜。
去年又奉上谕:「九卿、詹事、科道,议得事应完者,不卽完结,画题瞻徇,故为延捱日
期。如司官,各该堂官题参;若堂官,科道官员题参。」宗孔云,「有愿列名者,有不愿列名者」,
不知何时定例耶?若宗孔无托故,无瞻狥,卽当于会推之次日,另为一疏,将伊不画题之故奏闻。
何迟至初六日,臣等参伊之后,始行具疏剖陈耶?至于疏末,谓臣「于无事中必求缺失,效新进之
风力,必欲一呼百应,无敢执异者,臣不知其何心也」等语。臣味此数言,埋藏「结党」二字,
用意甚毒。此事乃满稿先定,译出汉文,臣酌定画题。宗孔谓臣一呼百应」,果谁呼,谁应乎。又
云不知臣为何心。夫臣之心,宗孔乌足以知之?臣以匪才,起自田间,蒙皇上破格优擢,位列正
卿,隆恩异数,千古未有。臣虽肝脑涂地,不足仰
报万一。躬逢尧舜之世,无偏无党,同心协力,共佐太平,是臣之心也。况臣三十年来,叨
蒙圣训,亦尝粗读前史,见党祸甚烈,心窃恶之。臣年六十有四,身带痼疾,在世之日无几,结
党之意何为?今宗孔卤公议公参之雠,独归罪于臣一人,且暗暗诬臣为党。总由臣性愚多言,不
近人情,使臣一生之名节尽
怀,有玷风纪,罪何所辞?惟束身待罪,静听皇上处分而已。缘系明白回奏,字物逾额,伏
乞睿鉴施行。
康熙十九年三月十二口题,十五日奉旨:该部一并察议且奏。
遵旨明白回奏事疏
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刑部尚书臣魏象枢谨奏为遵旨明白回奏事。
臣于本年十月二十六日,接吏部咨,内开「为微臣衰老,旷职实深,恳祈俯赐罢斥,以
安愚分,以励官常事」。刑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高珩奏前事等因,康熙十九午十月二十四日,奉旨:
前魏象枢荐举高珩疏,内称『此等清廉主人,当世所轻,朝廷宜重」等语。及补用刑部要职以来,
并未见其寸长,又经言官纠参。其荐举缘由,着魏象枢明白回奏。该部知道。钦此钦遵。」臣捧诵
之下不胜惶恐,蒙皇上不卽赐处分,令臣明白回奏,臣敢不将荐举缘由明白回奏。
臣蒙天恩召用,已历九年,仰见皇上励精图治,求贤若渴,与古帝王同符。臣遭逢圣明,
愧不能效,以人事君之义。去年七月,地震以后,我皇上忧勤惕励,挽回天心。臣不才,滥叨总
宪。溺职干和,蒙皇上不加斧钹之诛,臣正当犬马图报之日。彼时跪听上谕一款,有「凡遇会推
选用时,皆举其平素往来交好之人,但言办事有能,并不问其操守清正」。仰知圣意,首以操守为
重。臣曾具有遵谕举廉一疏,内;荐举原任刑部侍郎高珩「性甘澹泊,志绝俗尘,并不自有其身,
安知世有富贵,今告病在籍,年过六旬」等语。原因珩素有清介之名。臣于顺治十六年以前在京
时,见珩粗衣粝食,弗颜其身,闭门读书,不言
富贵.惟劝人行善事.尚节俭.似非矫廉者比。臣虽未知其它长,知觅有守之人也.故谬以
清廉荐举.以
备皇上奖廉励俗之万一。但臣自顺治十六年奉旨终养回籍,以至康熙十八年荐珩之时,计二
十年未
见珩面,殊不意珩之精力衰惫,大不如昔也.昨岁珩尚未入京,卽蒙特旨,补授刑部侍郎,
皇上重廉如
此。在珩身受要职,自当殚心职业,以报皇恩。乃到部一年,屡有过愆,并无寸长,圣度曲
为优容,今科
臣又参其衰老无才,则珩之负皇上,实臣之负皇上也。总由臣识见愚昧,知人不明,既将珩
一节之清
介轻荐于前,又望其勉图补过,不卽纠参于后。自取之罪,臣俱无所辞。惟有席藁待罪,静
听皇上处
分,以为荐举不当之戒。臣不胜战栗待命之至。为此具本,谨具奏闻。
康熙十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奏,十一月初五日奉旨,这回奏情节知道了。该部知道.」
【一】联畿辅丛书本作「乱」。
【二】谨原脱,据畿辅丛书本补.
【三】吏原讹作「礼」,据畿辅丛书本改.
寒松堂全集卷之五
诗自甲申至己亥
甲申闯贼陷宁武关周总兵战死公讳遇古,辽东锦州卫人。贼至,大战城下,死之.其妻某氏
督妇女巷战,矢尽亦死。
大呼高帝出城闉,三百年来此一身。帐下投醪多战士,军前拔帜是孤臣。裹尸不愧真男子,
擐甲曾闻有妇人。若使将军犹未死,彗芒那敢近中宸。三月初三日作。
甲申闯寇陷两镇宣镇朱抚军云镇卫抚军朱兵宪死之用前韵朱公玮之冯,顺天人,投缳城楼死。
卫公讳景瑗,陕西人,骂贼绝食死。朱公讳家仕,陕西人,投井死。
高悬节铍钻重闰,就义从容报国身。关塞千金收死士,京华一臂失儒臣。正当首鼠行蛇日,
不愧攀龙附凤人。三老忠魂称鼎足,好将生气护枫宸。三月初九日作.
甲申闯宼陷宣云李生若葵姚生时中死之李,大同人,合家自焚,题共门曰「一门全节」。姚,
宣府人,投缳明伦堂,遗诗有「报国妩权,偷生不义」等句。
二城三烈相传久,云抚卫公.巡道朱公、宣抚朱公。更有书生义并闻。泮上衣冠悬白日,
楼头妇子矗黄云.岩疆谩托专征将,大事空余报国丈。十夕鼎湖龙已去,不堪挥泪向山君。时余
避居天罡山。
理钓无鱼次江桂庵先生韵
密柳层堤抱水滨,湖亭小小挂渔巾。团沙结网鸥为侣,夹岸提壶草作茵。璜梦九秋空入
钓,鲤翁千岁欲惊人。半竿明月珊瑚冷,赢得金钩照玉鳞。
夜雨次桂庵先生韵
如卧沧江上,千涛一叶支。雨回山气黑,风割雁声迟。易宅心犹悔,时余方卜居。翻书
念已痴。边秋淹滞客,蝶梦更依谁。桂庵先生侨寓蔚州。
中秋夜饮北楼次桂庵先生韵
百尺飞楼上,偏宜此夜觞。素心兼似水,边月况无霜。座影浮天白,山容贴鬓苍。分来
华渚液,清梦湿衣裳。
秋夜桂庵先生招同凌十斋许鸥湄饮文昌阁分得梯字
虚阁嶙峋敞不齐,云光山色晚同跻。霜残夜动黄华杪,露冷秋飞白雁低。入座千觥惭壑
鼠。冯高
万岫小仓梯。天门未许烟霞客,楼半空烧太乙藜。阁内祀奎星,楼绝项额曰天门.
补天石登圆觉寺之次日,桂庵先生路获异石,口占末二语,命从游诸子各成篇。
半是烟云护,生公不著名。如龙翻掬水,岂玉出兼城。无愧当轩拜,堪留一夜醒。何缘还五
色,持.以补天倾。
汉金波泉流觞限淙字桂庵先生、凌十齐、许鸥湄、张徽升伯仲,围水泛杯,风作,忽逆流。
王气千年寄一淙,于今犹见旧提封。香分柞叶离宫派,雪老金波代国龙。汉文帝封此。曲涧
荒丘埋古瓦,孤蝇寒树背高墉。几回载酒还登眺,落日秋飞掩暮钟。
甲申除夕集桂庵先生斋守岁次韵
敷百年来日,无如此夕长。兴衰千古促,人物半宵忙。下士身空壮,余生醉可乡。数声新爆
竹,惊引断孤肠。
游重泰寺同看五百铁罗汉同桂庵先生、凌十齐、许鸥湄、阎颖若。
空林绀碧锁氤氲,五百庄严逾所闻。残碣倒埋秦与汉,老僧高卧水兼云。觉来大士光常住,
悟得金
刚劫亦焚。归路茫茫春雨后,钟声十里人斜熏。
游暖泉值凌十斋初度十齐,粤东举人。
离乱家何有,南归不可轻。云收山气老,石辨水痕清。傲骨潜龙护,狂吟侠客惊。十年悲瓠
落,万里学无生。
闻雁次桂庵先生韵二首
唳尽风霜惜羽毛,踈踈密密并云高。归来蚤系衡阳字,几处晴沙几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