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寒松堂全集
寒松堂全集
臣子之正鹄,而亦古今臣子之大防也。乃不意有肆行不法,如刑部主事刘源者,奉差芜湖关收税。
通商裕税.鳌弊剔蠹,是其职分,勅书开载甚明也。源自当恪守成规,不得分外生事,以致扰害
商民,而乃胆大心骄.穷奢极欲,恃才妄作,举动异常。臣闻在差之日,制造器皿等项,鸠工办
料,皆肆市所无。沿途座船十三四号,所过地方,不敢收税。及至回京之日,大车数十辆,每车
各有随护亲丁三人,骑马带械,填街塞巷。宣武门外,观者如堵,人不能行,一时道路相传,系
上用之物也。
臣闻之不胜骇异,源不过收税之官,非制造上用器皿之官。如上用有需,自勅所司制造,
断无令收税官员制造之理。如擅行制造,已属不法,况称上用之物,地方各官,生疑生惧,若假
若真,因而供应多方,奉承恐后,亦未可知。不然,数十车满载而归者,其中又是何物?卽曰器皿
自用,而穷工极巧,所费不赀,此等银两,岂有点金之术?若非横征暴敛,巧剥商贾之膏脂,必其
罔上行私,暗取官民之供应,臣实不能为源解矣。凡为臣子,受皇上之恩,自当守皇上之法。
源,小臣也。若肆行妄为,显则为小忠小信之心,阴恐有干名犯分之事。源虽有其心而
无其事,则将以天子为敢于亵、敢于私,推此心也,终难保其不敢欺矣。倘日后榷关各差,闻风
效尤,借制造器皿之名,恐吓地方,巧取商贾,长贪风而开利宾,皆自源一人作俑。源清夜思之,
将何以自解乎?源之骄恣贪污,难逃皇上电照,但国体不可一日不尊,臣分不可一日不明。臣职
司风纪,有闻必告。如臣所言不谬,伏乞圣明鉴察施行。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题,八月初四日奉旨:「该部严察议奏。」
抚臣因循溺职仰祈鉴察等事疏
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刑部尚书臣魏象枢谨题为抚臣因循溺职,仰祈鉴察,以昭风纪事。
窃闻治道首戒因循,国法最严徇庇。况学道一官,乃士风文教之所系,倘有不公不法,
抚臣自宜朝闻而夕奏,始称克尽厥职,不负圣恩者也。臣于山西巡抚土克善有不能为之解者,敢
为我皇上陈之。
如山西前提学道卢元培者,劣员也。嗜酒赌钱,无所不至,衡文范士,防检荡然。该抚
纵容三年,听其肆行无忌。今崴二月间,考核之际,方以不谨纠参,奉旨将元培革职,其不谨事
情严提究拟。该抚宜遵旨严究,水落石出,非可以一二衙役塞责矣。今新道到任已久,乃将前道
事情仍未究明,臣不知其何意也。夫元培贪污之款,阅文之弊,或诡秘难以究诘。若票生一事,
公然为之,显然见之,乃从来未有之奇闻,抚臣可诿之不闻耶?按文童入学,大学四名,中学三
名,小学二名,暂减额数,捐纳济饷,武童因无捐纳,仍照原额,不许溢取。元培每考一次,无
论文武童生,正额之外,任意多取,名不列榜,票发收学,名曰「票生,有州县府送考册内有名
者,有州县府送考册内无名者,有一二次发学者;有三五次发学者;有书办人等改名、改籍发学
者;有一字不通并无试卷,发学之后方补试卷者;有此处之
人,冒籍发入彼学者;有发入彼学,县官不敢私收冒籍者;有一处多取二一十名不等者,有
一处多取四五十名不等者,约计不止千名。若系捐纳,该银十万余两,户部册内可查也。若系正
额,该入新收项
下,礼,兵二部册内可查也。若未经科岁考试,不入新收,竟附三等学册,朦报二部,忽而
不查,亦未可知,而各学所发红案内,或新或旧,皆可查也。但新道考试在迩,此时仍不查明,
倘各府州县混作生员,令教官一概送考,学道一概收考,不但士子读书短气,学校无光,将朝廷
崇文重武之休风,竟成坏法乱纪之世界。若非抚臣示意元培,准其额外多取,元培虽胆大包身,
岂敢溢额滥取,目无功令,一至于此乎,.
据臣所闻,元培每考一府,与抚臣有馈献之常规;又曲为谄媚,与抚臣有赌输之妙计。
臣虽不敢执以为据,但贪污之官如豺狼然,人人所恶也。或坏朝廷之教化,或害朝廷之黎民,尤
皇上所恶也,而抚臣独不恶之,岂独元培一人哉,其属官贪污者颇多,而纠参者绝少,间有纠参,
不过轻捞淡写,并不摘发赃私,是教之贪也。卽有自爱之人,亦为时势所迫,变其操守,无可奈
何而已,贪官又何惮而不肆行耶?如谓抚臣高坐省会,耳目难周,道府等官,揭报未到,而匿不
揭报之官,必是猫鼠同眠之官,抚臣何不指参一人,以致上下相蒙,大不法小不廉耶?抚臣身在
地方,受封疆之重寄.察吏安民是其专责,士风文教更有关系。如元培者既纵于前,复庇于后,
巧卸衙役,朦混结局,将皇上之明旨视为弁髦,而人心之公愤置之不问,因循溺职。臣不能为抚
臣解,恐抚臣亦无以自解矣。臣职司风纪,有闻必告,如臣所言不谬,代乞圣明鉴察施行。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题,八月初四日奉旨:「该部一并严察议奏。
君心仁爱无尽督抚实政当修等事疏
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刑部尚书臣魏象枢谨题为君心仁爱无尽,督抚实政当修,恭请严纶,
除三不便民之弊,以收五便民之利事。
臣惟天心仁爱万物,而法天之心者,君也;君心仁爱百姓,而体君之心者,臣也。总在
一己之真心,以修一代之实政而已。近者捧读上谕,令「各该地方大吏,督率有司,晓谕小民,
务令力田节用,多积米粮」。仰见我皇上爱养斯民至意,此根本之计也。户部诸臣,又请修举常平
仓,兼令乡里自行义仓、社仓,以备凶歉,此补救之方也。臣谓藏富于民,经久不匮之道,要在
有司留有余于百姓,而上官留有余于有司,则火耗、私派、勒诈三大弊,不但于根本有害,亦于
补救相妨也,臣敢悉言之。
百姓种地有上中下三等,收获亦有上中下三等,约计丰年上地每亩收八九斗,中地次之,
下地又次
之,除牛种人工,纳粮办课而外,所剩几何。赡养父母、妻子,男婚女嫁,岁时伏腊之用,
皆赖焉。无奈上官取之于有司,有司乃敢取之于百姓。以直省总计之,征收钱粮每两加火耗银至
二钱三钱、四钱五钱各不等,是国家收正赋一百万两,百姓多费三五十万矣。
又有各项私派,种种不一,按粮摊洒,明催暗收,总而名之曰「补库」,谓有司动用库银,应
令百姓补之也。分而名之曰「坐派」、曰「开征」、曰「包赔」、曰「解费」、曰「水脚」、曰「供应」、
曰「津贴」、曰「运送」、曰「预借」,以及无名杂差等项,谓地方凡有设处,俱从百姓取之也。每
年私行派取者,又不知几百
万两矣.
或指人命盗案,逃人户婚、田土争讼等事,每年勒诈百姓财物者,又不知几百万两矣。
嗟哉,百姓终岁勤苦,夫耕妇馌,指望西成之后,保此盖藏,得免饥寒,乃因贪官逼迫,
致将米谷贱耀,同于泥沙,卽欲多积,必不得之数也。间有循良之吏,稍恤民命,百姓所喜者,
上官必不喜,惟喜其最不肖善取钱者,坐收渔人之利耳。且从来部臣议覆条陈诸疏,不过曰「如
有火耗、私派、勒诈等弊,苦害小民者,或被纠参,或被出首,严加处分」等语而已。科道既不
敢风闻纠参,卽督抚纠参者,亦不过轻描淡写。问有一二抚臣,列款指出前弊者,而抚参督审,
反为脱卸,不欲深求,则是教猱升木矣。贪风何日息,民生何日遂乎!
为今日计,欲修耕九余三,贵粟重农之实政,断非禁火耗、杜私派、严勒诈不可。如督
抚洁己奉公,表率于上,实心体访,有犯必纠。布按道府等官,看督抚为榜样,俱不敢索取有司
之钱,而有司宽然有
余矣。有司畏上司之纠参,必不敢巧取百姓之钱,而百姓宽然有余矣。岁省百姓千万两无名
之费,留在闾阎之中,家给人足,仰事俯育,俾正赋可以早完,一便也。小荒可以相济,二便也。
盗贼可以潜消,三便也。逃亡可以渐归,四便也。常平、义社等仓可以次第举行,五便也。去三
不便民之事,而得五便民之事,庶几哉,仰副至尊爱养斯民之盛意也。地方大吏又当刻意修省,
崇俭黜浮,正风俗而塞盗源,去虚文而修实政。蝗旱灾伤之地,倍加抚绥。凋残疲困之民,作何
调剂。如果直省之内,风清弊绝,物阜民安,督抚亦可从容奏效矣。孟子曰;「圣人治天下,使有
菽粟如水火,菽栗如水火,而民焉有
不仁者乎?」此王道也,王政也。若非皇上严谕申饬,务去三弊,以培根本,督抚诸臣未能尽
体仁爱之心,安能实行仁爱之政?臣恐三不便民者未除,而五便民者亦卒寡效矣,岂于爱养有裨哉。
如果臣言不谬,伏乞睿鉴施行。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题,八月初四日奉旨:「该部确议具奏。」
微臣溺职难辞良心不能自昧等事疏
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刑部尚书臣魏象枢谨奏,为微臣溺职难辞,良心不能自昧,请赐重处,
以回天变事。
臣跪读上谕,「因地震之变,谴告非常。内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恪尽职掌,着据实自陈」。
臣泣而思之,地道者,臣道也。臣不修职,则地道所以有亏,天心所以示警。臣自返良心,何敢
欺君掩罪?念臣才庸识浅,身弱年衰,历任多年,毫无善状,忝司风纪,胜任未能。本年三月内土
尿察已经奏明,嗣因升补刑部尚书,益加惶愧,疏请愿供原职,勉图后效,奉旨将臣加刑部尚书,
仍留原任。臣谬叨知遇之恩,矢竭犬马之报,乃职掌未尽,异变忽生,其致此者,必有由也。夫
吏治不清,由督抚之贪污致之;纲纪不肃,又由臣之因循致之。若能整饬羣僚,激浊扬清,岂至
上千天怒耶?清夜自思,则臣溺职之罪,擢发难赎矣。我皇上修省方殷,挽回天变。臣之素餐尸位,
良心何安,国法难容,伏乞勅下该部,将臣严
加处分,以为后戒,而地道自宁矣。臣不胜惶悚待命之至,为此具本,谨具奏闻。
康熙十八年八月初二日奏,本月初八日奉旨:「魏象枢着照旧供职。该部知道。」
遵谕举廉以惜人才等事疏
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刑部尚书臣魏象枢谨题为遵谕举廉,以惜人才,以励官方事。
臣谬任风纪,不能激浊扬清,每一抚心,惶愧无地。前随诸臣之后,跪听上谕,谆谆以
用得其人马要,以操守清正为本。又于本月初四日,随吏部满、汉诸臣,面奉上谕,更见进退黜
陟,务期确当之盛心。臣思用人,首在知人。惩贪必先奖廉,谨按周官六计弊吏;曰「廉善」、曰
「廉能」、曰「廉敬」、曰「廉正」、曰廉法」、曰「廉辨」,咸冠以「廉」也。京察大计,册开四注:
曰「守」、曰「才」、曰「年」、曰「政」,以「守」为先也。人生大纲有四:曰「忠」、曰「孝」、
曰「廉」、曰「节」,是廉吏与忠臣孝子节烈并重也。迩来吏治不清,
贪以为能,廉以为拙,虽风俗渐染,实由臣等不能表率所致。今天语既宣之后,砥砺名节者,
当必跃跃
而兴起。其在天语未布之前,谨守廉隅者,亦未可泯泯而无闻也。
孔子曰:「举尔所知。」臣虽不才,无所知识,又何敢没人之善,以负我皇上至公至明至
虚之心哉?除诸臣现任部院等衙门,皆圣心洞悉者,臣不敢举。其在外各官,已经会议,令督抚
将现任清正贤良者荐举,臣亦不必举。臣谨将侍郎以下,素有清廉之名者,满、汉得十人,为我
皇上陈之。
原任户部侍郎雷虎,满洲人,老成戆直,清名甚着。臣在户部时,司官言及此人,无不
叹服。臣虽未识其面,常慕其人。今请告在旗,闻其年齿稍衰。
原任户部侍郎班廸,满洲人,居官清正。臣曾共事二年,又奉旨同查户部各库,见其念
念为国,后奉差江西,臣不知因何事处分,今降级随旗上朝。
原任兵部督捕侍郎达哈塔.满洲进士。清谨自守,四壁萧然,人有醇朴之风,行无奔竞
之习,今京察降级。
原任刑部侍郎高珩.山东淄川县进士。性甘淡泊,志绝俗尘,并不自有其身,安知世有
富贵,今台病在籍,年过六旬。
原任大理寺卿胡密子,满洲人。清谨自守,家道甚贫,素闻安静之风,兼有读书之志,
今京察降级,随旗上朝。
原任吏部郎中内升宋文运,直隶南宫县进士。清而且直,守正不阿,掌选之时,铮铮有
声。臣与同时内升,识其一面,今候补在籍。
原任翰林院侍讲萧惟豫,山东德州进士。督学畿辅,大着清名,士子至今颂之。臣虽不
识其面,曾闻其人,今终养在籍。
原任湖广布政使、未任告病毕振姬,山西高平县进士。历任部郎、道员、臬司,清操绝
世,才略过;人,请告十余年,躬耕百畆,犹读古不辍。臣前以有体有用荐之。左副都御史刘楗
亦荐其「操守清严,一尘不染,至回籍之日,一仆一马而外,了无长物,真学行兼优之人」等
语。系臣丙戌同榜,年过
原任直隶内黄县降调知县张沐,河南上蔡县进士。清操惠政,深得民心.有言循良风,
因跓误聋镌级。去任之日,老幼追送,临河尚不忍舍,其爱戴如此。臣虽未识其面,曾闻其人,
今保举军前候用。
原任江南嘉定县茧职知县陆陇其,浙江平湖县进士。清操饮冰,爱民如子。因注误被革,
万民怨恫。未去而皇皇罢市,既去而家家尸祝。又闻典妻同驾小舟,惟有图书数卷、其妻织机一
张而已。前荐举博学到京,臣有一面之识,今丁忧在籍。
以上十人,有候补者,有候用者,有告病者,有终养者,有降级者,有革职者。臣祇就
平日之清操,仰陈于座右,俾天下晓然知此等清廉之人。当世所轻者,而朝廷特重之。其曾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