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晋英光集


  绍圣元年十月中,岳外史米芾东归,道过其下,刻石赞曰:

  王化行猗盛江汉,叔运煽猗人伦乱。

  一德彦猗昭世典,情莫转猗天质善。

  楚泽湎兮云木偃,炜斯囝兮日星建。

  天衣懐禅师碑

  佛以一法接二乘,离则法生,合乃法尽。拘法则小作游戏,去法则大用纵横。是以二乘有果,果自念生,一法无殊,殊因惑起。不昧因果,则法存性在;不证因果,则法灭性空,故大能仁,去罪忘心,留果不证。去罪忘心,故恶生无所;留果不证,故异类可行。所以寒影对空,红炉点雪,如如不动,全体相呈者也。

  雪窦禅师,释迦正宗,仁铣巨派,有嫡子义懐者,温州乐清陈氏。以渔为业,母夣星陨于庭,因而有娠,生而异禀,每求出家,欲往投师,神先告夣,曰“法王来也”。翌旦师至,众遂异之。尝在双林听讲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师乃问曰“既无所住,何处生心?”讲师叹曰“此非义学所,解汝必大禅宗,速须求度。”遂诣京师,景徳寺落髪,于稠人中遇言法华,抚师背曰“云门临济去”。已而一钵游方,诸方毕到,头角既露。将徒已多远就显公,请执下事。尝入室,显公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师拟对,显公便打推出。翌日天寒,水桶堕地,豁然大悟。通身汗流,遂入室投机,显公觉师举止异常,向前掬定,叫贼。师两手托开,珍重便去。至翠峰,开堂出世,曰“鴈过长空,影沉寒水,水无流影之心,鴈无遗踪之意。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显公闻之,令书于塔下,曰“此大吾宗矣”。

  时琅琊觉禅师并主化大行。尝指学徒曰“懐公古佛,试知问看。”一旦示疾,山谷昼鸣,林木夜吼。乃语门人智才曰“吾今行矣。”仍作颂曰“红日照扶桑,白云在华岳。三更过铁围,拶折骊龙角。”智才曰“此外如何?”师扣枕三下,推枕便行。住世七十二年。僧居五十四腊,时治平元年九月二十二日也。

  若夫,哲人斯萎,四众失恃,十八变已,三昧火生,坚固堕空,窣堵涌地,皆常迹也。何足道哉。凡住楂林、天衣等八刹,其接物利人,忘身忍辱,既得古佛之密印,皆极如来之善行。所谓万缘无漏,故得四众归心,王臣护持,天人瞻仰者也。

  嗣法者不可胜纪。一旦,师孙仲宣,会集云逰衲子,林下相逢,谓襄阳米芾曰“如来数百千言皆真实,谛假托一语人有眼目。葢道缘伪丧,派逐滥澌,各道所闻,请书乐石。”芾曰“然”。南岳二碑,曹溪四碣,备述厥德,稽首讃曰:

  稽首皈依无上尊,清净圆满千亿化。三身俱现立法祖,一法不立即如来。

  示现有渐縁慈悲,慈悲本不为佛祖。佛祖不立无皈依,所以三身开后觉。

  寥寥千古古佛远,堂堂此身即古佛。众生不昧本来心,此是古佛行住处。

  ○墓表

  乐圃先生墓表

  乐圃先生,呉郡朱氏,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之子。十九岁登乙科。病足,不肯从吏趍,筑室居郡乐圃坊,有山林癖。著书阅古,乐尧舜道,久之,名称蔼然,一郡向服。郡守监司,莫不造请,谋政所急。士大夫过者,必奔走乐圃,以后为耻。名动京师,公卿荐以自代者甚众。天子贤之,起为本郡教授,以为未广也。起为国子先生,以道授多士,未几,擢东观,仍兼枢府属。元符元年二月丙申,遘疾不禄,享年六十。子耜,杭州盐官,耦耕举进士,以六月塟至徳乡,从光禄之茔。

  先生道广,不疵短人,人亦乐趍先生。势不在人上,而人不敢议,葢见之如麟凤焉。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

  著书三百卷:《六经有辨说》、《乐圃有集》、《琴台有志》、《呉郡有续记》。又着《琴史》,其序略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礼作乐,以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此先生志也。至于诗书艺文之学,莫不骚雅造古。死之日家徒藏书二万卷。天子知其清,特赠缣百匹。呜乎!先生可谓清贤矣。余昔居郡,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

  表曰:

  穷达有命,出处有时。司出处者,非命而谁。

  时与命违,士能不出。出而无命,熟稔于时。

  升公之堂,理公朱丝。清音不改,乐圃松(阙)。

  呜呼哀哉!

  ○题跋

  跋《快雪时晴帖》(今《戏鸿堂法帖》中所刻,或后人妄益)。

  右军《快雪帖》,见张彦远《法书要録》。本朝叅知政事苏公太简家故物。唐赐魏丞相征,故有郑公之印。后又传于褚遂良,故有褚氏印。苏才翁子羙有跋,及国老押署。一日驸马都尉王晋卿借观,求之不与,已乃翦去国老署及子羙跋,着于摹本,乃见还。因详録得之之自米芾审定。

  跋褚模兰亭帖

  右,“唐中书令河南公”褚遂良“字登善”临“晋右将军王羲之”《兰亭宴集序》,本朝丞相王文惠公故物。辛未岁见于晁美叔斋,云“借于公孙。”辛巳岁,购于公孙巘。黄绢。幅至欣字,合缝用证。摹本“僧”字果徐僧权合缝书也。虽临王帖,全是褚法,其状若“岩岩,竒峯之峻;英英,秾秀之华。翩翩自得,如飞举之仙;爽爽孤骞,类逸羣之鹤。蕙若振和风之丽;雾露擢秋干之鲜。肃肃,庆云之暎霄;矫矫,龙章之动彩。九奏万舞,鹓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宜其拜章,帝所留赏群贤也。”至于“永和”字,全其雅韵,“九觞”字,备着其真,“标浪”字无异于书名,“由”字益彰其楷则。若夫,临仿莫称于魏晋,赏别不闻于欧虞,信百代之秀,规一时之清鉴也。

  壬午八月廿六日宝晋斋舫手装襄阳米芾审定真迹秘玩

  跋谢安石帖

  右,“晋太傅南郡公”谢安“字安石”书“六十五字四角开元小玺御府书”也。永存珍秘印,入唐相王涯家。翰林之印,建中御府所用。更兵火水土之刼者,八百年歴代,得以保之,必有神护。元佑中,见《晋十三帖》于太师李璋第,云“购于侍中王贻永家”。太宗皇帝借其藏书模阁帖,但取郄愔两行。余王戎、陆云、晋武帝、王衍及此谢帖。谢万帖共十二帖,皆不取模版。

  余特爱此帖,欲博以竒玩,议十年不成。元符中归翰长蔡公。建中靖国元年二月十日以余笃好,见归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巳,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生辛丑日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

  米芾记

  跋李邕帖

  右,“唐秘书监”李邕“字泰和”墨迹五十字。易于吕文靖丞相家。户部尚书穉卿之孙端问有三帖:第一帖有张子有字,墨淡昏。第二帖有缙云字,纸掲损。此第三帖也。精彩动人,墨渴笔劲,想运笔神助。

  丁丑岁涟漪郡斋手装

  跋王右军帖

  右,“晋金紫光禄大夫右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字逸少”《王畧帖》,八十一字。入梁唐御府,已见陶谷跋。末全印及首半印,曰“永存珍秘唐相王涯印”也。自五代由陶入郑,郭亦见全跋。至本朝,入参知政事苏太简家,以墨妙笔精印、苏氏印、国老武功图书、许国后裔等印,国老才翁题。为卞舜宾子澄“字通渊”、为尚书郎孙之纯“纯之妻,李丞相嵩之后”,弟纁“字彦益,余姻家”累年约为购。会余《使西都》帖,自杞至元,约白金一笏。当语宗正,仲袁“字君发”遂力以十五万购之。李不许,且曰“米,亦姻家也。”即以十五万取则以归米,迨使还如约。然已使庸工拆背翦损矣。昔梁武不收慰问帖,唐文虽收,尚别卷,非慰问者,无此贞观印,但开元入御府尔。古今印跋完备,有传授之绪。吾阅世一(阙)老矣,信天下第一帖也。

  崇宁癸未季春九日玉堂竹斋手装

  跋晋贤十三帖

  右,本朝参知政事苏太简所藏。丙寅岁得于集贤国老孙秘阁子美子、志东。志东好事,与余家通书画。上着“邳公之后四代相印”、“苏氏字印”。太简被太宗遇,使弟国簿收书画,三等赐予甚多,公卿之家无出其右。此尤著名者,绍圣中重装,翰林蔡元长既跋印。以今翰林印,副车王晋卿,借去剪下元长所跋,着他书轴,乃见还,其上故印存焉。

  元符之元涟漪瑞墨堂题

  跋羲献帖

  柳诚悬得《大令之书》于太宗,卷首连于大令之后,可以鉴矣。复得右军两行反,谓《又一帖》,是误以羲之为献之。又尝见跋冯当世《西升经》,实非颜禇能书。未必能别,犹欧虞之于唐,以书名天下而不任识书。魏郑公无书名,乃同褚遂良为贞观书证。凡经贞观收者,后世以为无伪。识者以此为鉴。

  癸未玊堂竹斋太常博士米芾记

  跋唐模帖

  开元御府大中、建中、弘文,皆收搨。黄金白玊,虽至宝器,毁之则再作,何代无工?惟书落笔,虽自再写,亦不可复得。搨而藏诸,何陋之有。第一帖,右军阁帖有而无及谢侯字,第二及末,桓温帖,世未有别本。

  涟漪郡嘉瑞堂元章记
 
卷八

  ○杂着

  论书格

  唐末书格甚卑,惟杨景度行书与颜鲁公“壁拆、屋漏”同意。王荆公文尝谓此书“意之所至,笔之所止则已,不曳以就长,促以就短。”信斯言也。

  楚国米芾钱塘官舍书

  书祥瑞

  黄帝以圣德治天下,景星见。其星如半月于中天,自晓没于南极。

  帝尧——百兽舞,凤凰翔,廷生五色瑞芝。民之子八元老人,击壤而歌之。

  帝舜——庆云现寿星,在弧南极,常于秋分之际,现于景,春分之旦没于丁,天下承平,万姓乐业,四海晏清。

  书吕溱事

  溱字叔济,扬州江都人,举进士第一,为人精敏过人,辨讼无不决。初授将作监丞通判亳州。累迁秘书郎直集贤院知苏州。未几,除度支三司判官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苏舜钦燕饮事出知蕲州,复歴楚舒二郡。

  叔济平居,不接士大夫,留意于阴阳文字,精大数,未几拜侍读学士知徐州。上赐宴于资善堂,上令内侍喻溱曰“此会特为卿设,可尽醉也。”溱为人简倨,每接宾客,语不过数言而已。时人目为七字舍人。性复骄豪,后除龙图阁,讼无不立断,故豪强慑畏之,京师翕然见称,由此上益眷遇之。

  后因职事奏对,上曰“卿有疾色,何耶?”对曰“无疾。”上曰“宜勉以近医药。”溱退,甚自疑,未几疾作,上章辞府事,拜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使中使,挟御医诊视,赐三万缗。不久而卒,赠礼部尚书,上手批付中书曰“溱立朝最孤,事君之节,絶迹权贵。故中废者十余年,无人肯为达之者。朕近亲擢领要务,颇着风绩,今忽沦亡,甚可嗟悼,可常赙之外,量与优给,及一行葬事,官为办集,庶示将来,以励臣节。”

  元丰二年暮春之初米元章书

  题持古良医妙技(二十六条并不标题)

  华陀反死回生。俞氏剖腹视病。张氏隔肤视膜。斯同道也。

  向与一相识(阙)横粘,如是卷如何。许南叔善为令。政声流于邻壤。

  右军《快雪时晴帖》真字在苏志东房,今居呉郡。

  张颠书贺八,清鉴风流,千载人也。帖凡七纸,苏太简家物,液献章子厚也。

  赵子立收笔阵图,前有右军真迹并笔様手势图,后为章子厚取之,使呉匠制,甚入用。今,呉有其遗制。近知此书在章持房下。

  晋画古贤十人,失其名。在苏太简孙之颜,位人间名画也。

  李重光作此种纸,以供澄心堂用,其出不一,以池州马牙硾浆者为上品。此乃饶纸,不入墨,致字少风神也。

  枢密林文节观吾家右军书,叹息久之。一日云“贞观印,阁下有一轴,相去五六寸,乃是两枚。亦有相合者,不相当也。”余闻之内愠,不敢发视者月余。一旦忘之,既开,皆不相当。忽悟文节语,即驰告公,曰“使君愈宝重也”。

  涟水陈生善作重山复岭、古木瀑泉,近世少及,皆若真山,不以雕锼细巧为美。

  吾老年方得琅琊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出其下。新得右军紫金砚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斯,不复用此石矣。

  汉画龙已如今,则剑饰所刻。头圆者周龙也。

  蒋永仲作松,赠昙秀。吾题云“撑云既竒倔,怒节更坚瘦。”怒为露也。

  好事家所收帖有如篆籕者,回视二王,顿有尘意。晋人书帖是也。

  谢奕之浑然天成,谢安之清迈真宜,批子敬帖尾也。其帖首尾印记多与敝笥所收同,君倩唐氏陈氏之类玊轴古锦,皆故物希世之珍,不可尽言。恨不能同赏。归即追写数十幅,顿失故步,可笑可笑。

  陆珫,字士瑶,或云“陆统”,有一字如此不识(统一作玩)。

  武帝书,纸靡溃而墨色如新,有墨处不破。吁!岂临学所能,欲令人弃笔砚也。古人得此等书,临学安得不臻妙境。独写唐人笔札,意格尫弱,岂有胜理。其气象有若太古之人,自然淳野之质。张长史、懐素,岂能臻其藩篱耶?昔归公跋。赵令时,古帖得之矣,欲尽举一奁书,易一二帖,恐未许也。今日已懒开箧,但磨墨终日,追想一二字,以自慰也。

  学书。谓贵用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其次要得笔,谓筋骨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形作意,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神异。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浑然天成如莼丝是也。故得笔,则虽细为髭髪亦圆,不得,虽麄如椽,亦偏。此虽心得亦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