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四忆堂诗集校笺
四忆堂诗集校笺
的时候,天津女英雄张氏和她的同党张天保等借着明天启皇后的名义,在津起义。”“真定、保定、霸州、以及宣化、北京的周围近畿各地,也燃遍了人民抗清的烽火”。“尤其是京西南的河间、大名、冀州、内黄、顺德等地,纷纷树立了抗清的义旗。内中以韩国壁等为首的农民军”,“声势尤为浩大”。
“首功”,以战争中所得敌人首级多少而论功。《战国策赵策》三“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马牛风”,《书经费誓》:“马牛其风”。疏:“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
“岱、海”,“岱”,泰山。“海”大海,即渤海。《书经禹贡》:“海岱惟青州”。《传》:“东北据海,西南据岱。”
“青、齐”,青州、齐州。以上二句指山东地区的农民抗清战争。“烧”,放火烧荒。古时田猎、放火烧荒以驱兽出。古时守边,放火烧荒使敌马无水草可恃(《日知录》卷二《烧荒》)。
“十二险”,《柳宗元集外集》卷下《为裴中丞贺破东平表》:“恃东秦十二之险,诱临淄三七之兵。”孙甫注:“汉高帝六年,田肯贺上曰:‘秦形胜之国,带河阻山,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齐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百二者,谓秦地险固,二万人足以当诸侯百万人。十二者,谓二十万人足以当诸侯百万人也。”此指山东。
“非熊”,指周姜太公吕尚。《六韬文韬文师》:“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彨,非虎非熊,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乃载与俱归,立为师。”太公封于齐。
“青阳”,春天也。《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又,天子之东堂曰春阳(《礼记令》),清明、青春亦曰青阳。
“郊坰”,郊野。《诗经鲁颂鲁駉》:“在坰之野。”《传》:“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坰。”
“眼暂青”,人喜悦时正目而视,眼多青处。《晋书阮籍传》: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按:鄙视厌恶之目光)对之。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嵇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按:表示热情器重)。青眼有时亦代指知心朋友。《全唐诗》卷三百二十四权德舆《送卢评事婺州省觐》“客愁青眼别,家喜玉人归。”
“徐子”,徐作肃,方域好友。雪苑六子之一。
“落参星”,参星酉时(下午五至六时)出于西方,参星落则辰星(即商星上午五至六时)出于东方。“高话落参星”意为彻夜谈也。又参星为“伐星”大戴记夏小正传》)主斩刈,“落参星”又有止战乱之义。贾开宗等曰:“三四闲远,逼少陵《襄阳》诸作。”
过叔氏别业
信有吾庐兴,悠然到隐居。蜂房新荐蜜,春沼旧藏鱼。白日尘偏少,绿樽醒不如。可能留客住,投辖已无车。
校记:
一“绿”,强善本作“清”。
一
笺注:
“叔氏别业”,侯方域叔父侯恪别业名遂园,在今商丘县西十公里之水池铺。恪于明天启五年被阉党谗谄,削籍家居,筑“遂园”即此。《壮悔堂文集》卷五有《司成公家传》。恪死后,葬于此。入清,其三子侯方岩,居于墓侧,署曰:“水墅”,建据梧堂。此诗与下诗《喜六兄举儿》均作于顺治五年三月。三月初一日,方岩子侯明生,方域往贺,故有是作。
“吾庐”,我们侯家也。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受吾庐。”
“绿樽”,酒樽,此指酒。
“投辖”,留客也。《汉书》卷九十二《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辖”,车轴两端固定车轮的键,去之则车不能行。
喜六兄举儿
近喜衡门客,栖迟更有儿。风尘存骥种,泽国茁兰枝。村衍荀龙宅,人传谢凤诗。孔怀谁复切,潦倒付深卮。
校记:
一:“茁”,强善本、力轩本作“自”;资灿本、重刻本同。
一
笺注:
“六兄”,方域堂兄侯方岩。《商丘县人物志稿》:“侯方岩,字叔岱,号据梧子,恪三子,行六。”详《壮悔堂文集》卷五《司成公家传》笺注。
“衡门”,隐者之门。《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陶渊明集》卷三《癸卯岁十二月中作》:“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衡门客”,此指侯方岩。
③“茁兰枝”,与上句“存骥种”,皆比喻生贵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幼子娟好静秀,瑶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
“荀龙”,宋余爽。《宋史》卷三百三十三《余良肱传》附《余爽传》:“爽,字荀龙。……尚气自信不少贬以合世。应元丰诏,上便宜十五事,言过剀切。元祐末,爽复极言请太皇太后还政事,章惇憾爽不附己,乃摘其言为谤讪,以瀛州防御推官除名,窜封州。久之起知明州,未行以言者罢,监东岳庙。崇宁中,与(兄)卞,俱入党籍。”此以其剀切不阿而比侯恪。这句是说侯方岩之水墅村,是在其父侯恪之遂园的基础上扩建的。
“谢凤诗”,指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诗云:“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旂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南齐书》卷三十六《谢超宗传》:“谢超宗,陈郡阳夏人也。祖谢灵运,宋临川内史。父凤,元嘉中坐灵运事,同徙岭南,早卒。超宗元嘉末得还,与慧休道人来往,好学,有文辞,盛得名誉,解褐奉朝请。新安王(刘)子鸾,孝武帝宠子,超宗以补选王国常侍。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恐灵运复出。’后因以儿子为“凤毛”。《杜诗详注》云:“贾至父贾曾,景云、开元中为中书舍人。玄宗幸蜀,贾至复拜中书舍人,故玄宗云:父子“继美”。杜甫这首咏“凤毛”(谢凤之子)之诗,即为赞美贾曾之子贾至而写,亦即赞子之诗。参见
《南史》卷十九《谢超宗传》:《世说新语》卷十四《容止王敬伦风姿似父》条。
“孔怀”,指兄弟之情。《诗经小雅常棣》:“死生之威,兄弟孔怀。”笺:“死丧可畏怖之事,维兄弟之亲,甚相思念。”
寄陈将军
闻道乾坤更用兵,天南高卧倚长城。神京左臂曾安枕,瀚海前年想系缨。
内府何时赐锦袍,从军不易建旌旄。天闲出塞龙堆远,羌笛临秋汉月高。
笺注:
“陈将军”,陈喜,方域友。《壮悔堂文集》卷六有《陈将军二鹤记》。徐作肃《偶更堂文集》卷上《赠陈将军序》瀛海陈侯,分镇归郡者五年,顺治辛卯,乃擢涿州参将去。”辛卯乃顺治八年,此诗约作于是年秋冬,自商丘寄往涿州也。
“天闲出塞龙堆远”,“天闲”,皇帝养马的地方。此指骏马,喻陈喜也。“龙堆”,沙漠名,又称白龙堆,在新疆东,天山南路。《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扬雄上谏书曰:“岂为康居、乌孙能逾白龙堆而寇西边哉?”注:“孟康曰:龙堆形如土龙身,无头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余,皆东北向,相似也,在西域中。”《文苑英华》卷三百九沈约《白马》诗:“赤坂途三折,龙堆路九盘。”四忆堂诗集校笺卷之五
高都督凯歌四首
大将威名二室高,凯歌飞奏赐双旄。弓开秋月临熊耳,马散春阴静虎牢。
中原千里敞平畴,坐镇长驱古汴州。禹甸岂因形势险,尧封总寄阵图收
军令分明下宋都,平沙列戍隔昆吾。心垣影静缠天狗,火帝祠阴起夜乌。
十万衔枚尽渡河,亲从帝子靖鲸波。巢平大陆黄云散,阵破中坚黑夜多。
笺注:
①“高都督”,高第。《中州先哲传》卷九:“高第,字汉。陕西榆林人,入籍商丘,明山海关总兵。顺治元年降,授原官,随豫王多铎剿李自成于河南。多铎奏改开、归总官,驻河南府(今洛阳市)。时中州寇尚蚁聚,第与侍郎李延龄以计降李际遇,及李自成余党刘忠并武刚、许昌、允尚、遵礼、张其伦等营砦千七百余所,以次抚定,加右都督。寻斩偃师贼裴时茂,永宁贼段竹,嵩贼李茂华等,加左都督。移驻襄城。四年,山东土寇李化鲸据曹县,适归德奸民有应者,第疾渡河抵曹县,焚其郛,化鲸就擒。五年,金声桓叛,以密书通第。第执其人及书以献,晋太子少保。山西总兵姜瓖叛,第防河,无南渡者,授二等轻车都尉。八年,陕西土寇何柴山由商州转掠洛阳,出没秦、豫间,第等会陕西兵夹剿,歼其众。十年,以病乞休。康熙十年卒”。是诗与下《过洛阳赠高都督》皆作于顺治八年。
②“二室”指中岳嵩山。《清一统志河南府》:“嵩山,在登封县北,古曰方外,又名嵩高,亦曰太室,其西曰少室”。
③“熊耳”,熊耳山。《清一统志陕州直隶州》:“熊耳山,在卢氏县南(宜阳县西)。……《水经注》:洛水又东迳熊耳山北。又迳邬渠关北,称荀渠山,双峰齐秀,望若熊耳。”
④“虎牢”,地名,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清一统志开封府》二《成皋故城》:“《旧志》:虎牢城在县西二里,明洪武二年改虎牢为古关,置巡司戍守。”
⑤“古汴州”,治今河南开封市。《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开封府》:春秋时郑地,战国时魏都,东魏置梁州,后周改为汴州,隋废。唐复置汴州。
“禹甸岂因形势险”以下二句,“禹甸”,《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笺谓“六十四井为甸”,禹立为丘甸之法,后以中国九州之地为“禹甸”。“尧封”,《书经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此亦指中国之疆域,中原大地。
“宋都”,指商丘。周灭殷,封殷帝乙元子微子于商丘,国号宋。
《商丘县志》卷四《封建》:“武庚诛,求可续殷后者,得微子,建为上公,作宾王家,祀得用天子礼乐,为《微子之命》(按《书经》篇名)以申之,
国于宋。宋即阏伯,相土故都也。”
“昆吾”夏商之间部落名,国于今河南濮阳。《诗经商颂长发》:
“韦顾既伐,昆吾夏桀。”传:“有韦国者,有顾国者,有昆吾国者。”笺:
“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按:顺治五年七月,山东农民起而抗清。“结连北直,河南”,“设立州县伪官,势如鼎沸”,称榆园军,其首领李化鲸等部陷曹县,连破定陶、成武等地(见光绪朝撰《曹县志》卷十八、《明清史料》丙编七)。开封与曹州相隔者,乃古昆吾地也。
“心垣影静缠天狗”,“心垣”,心星座。心星,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第五宿,有星三颗,其主星亦称商星、鹑火、大火、大辰,为宋地之分野。《商丘县志》卷一《分野》:“豫州分房、心之野,宋自昔主心。……
礼注疏》、《史记》、《汉书》俱以房心为豫州。《左传》曰‘心,宋之分野。’《晋书地理志》曰:‘自氏五度至尾九度为大火,于辰在卯,为宋之分野。’按:宋本大国,故自为分野,观之阏伯、相土皆主火正,则心为宋之分野无疑。”又曰:“明崇祯十四年秋,天狗坠于心宿之野;十五年,宋郡城破,杀戮十余万人,则宋为心野之明验。”“天狗”,凶星名,见前卷二
《妖彗》诗笺注。
“火帝祠”,商丘之阏伯祠。《商丘县志》卷四:“阏伯,高辛氏之后,封商丘,为火正。”又云:“阏伯庙,在商丘之巅,元大德间,提举范廷璧建。……(宋)以商丘为太祖(赵匡)兴王之地,以宋建号,以火纪德,推原发祥之自,加封王爵,赐谥宣明。”
“帝子”,当指英亲王阿济格。清顺治五年九月初三日,命英亲王阿济格率军往剿山东曹县李化鲸榆林军。高第曾奉檄会剿。
“巢平大陆黄云散”,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于乾符二年聚众响应王仙芝起义。仙芝死事,收集其众,被推为首领。黄巢,曹州冤句人。此代指在曹州一带起义抗清之农民军。“大陆”《书经禹贡》:“恒、卫既从,大陆既作。”《传》:“(恒水、卫水)二水已治,从其故道,大陆之地,已可耕作。”又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在今山东,齐太公之后人食邑陆乡,因号大陆氏,此代指山东
过洛阳赠高都督
水西环涧水东,坤舆千古想雄风。中分二陕周王地,半接三秦汉帝宫。乃眷元戎来作镇,肯教天府不论功。从今职贡经过处,尽指洛阳问会同。
校记:
一“洛阳”,强善本作“金墉”。
一
笺注:
①“高都督”,高第,详前诗笺注。时高第驻洛阳。
②“水西环涧水东”,水、涧水,流经洛阳二水名,详前卷四《感怀口号》其十三笺注。
③“中分二陕周王地”,陕州(属河南府)以西为陕西,陕州以东为陕东,故曰(中分);二陕为周、召二公分治之所。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西,召公主之。《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河南府》:“陕州,周公、召公分陕之所。”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明、清为河南府(治洛阳)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