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忆堂诗集校笺


  寄李舍人雯

  金陵门外昔同游②,归去衰迟有故丘。六季春城喧野雀,三山云气黯江楼。嵇康辞吏非关懒,张翰思乡不为秋。最是月明照颜色,平芜烟雨使人愁。

  笺注:

  “李雯”,《南汇县志人物》:“李雯,字舒章,邑诸生。父逢申,官工部主事,遭诬谪戍,雯匍匐走京师讼其冤。甲申,父殉闯难,雯募棺殓之,饘粥不继者累日。本朝定鼎,内院诸大臣怜其孝,且知其才,荐授弘文院中书。”《松江府志人物李逢申传》:“长子雯,丙戌以父丧归葬,事竣还朝卒。”此诗应作于顺治三年丙戌,方域闻雯归,葬其父以为不与清合作,故有是诗寄之以共勉。

  “金陵门外昔同游”,崇祯十五年春三月归德为农民军攻破,方域随家避曹南,遂移寓南京,与李雯游。陈维崧《陈迦陵文集》卷二《金陵游记序》:“壬午(崇祯十五年),年十八,寓鹫峰寺,俱随处士公(陈贞慧),一时名士如密之、舒章、朝宗,人各踞一水榭,每当斜阳叆叇,青帘白航,络驿纹明镜间,日

  以为常。”

  “六季”,六代,指南京,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建都地,故云。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突出江中,为江防要地。《清一统志江宁府》一《山川三山》:“《舆地志》云:其山积石滨于大江,有三峰南北相接,吴时为津济所。《府志》:‘上三山,在江宁镇西,下三山在镇东。大江从西来,势如建瓴,而此山特当其冲。一名护国山。,

  嵇康”,《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字叔夜奇才,天质自然,博洽多闻,“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魏末司马氏篡位,乃与阮籍等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山涛为吏部尚书,欲举康代,康作《绝交书》以拒之。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说自己有七不堪,主要是因为懒,其实不愿作司马氏的官,因而后来为司马氏所杀。明黄省曾《嵇中散集序》:“叔夜志既高独,而遭魏晋奸雄弥宇、豺虺盈途,无怪其洁躬于紫壑,而远害于青冥也。”(戴明扬《嵇康集校注》卷末《附录》)

  “张翰”,详本卷《寄怀陈黄门子龙》诗“寄兴鲈蒪秋水潭”句笺注。

  “明月照颜色”,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寄泗上王二丈

  离离禾黍映周京,泗上英图问旧盟。岂负青溪寻往约,为留黄发慰苍生。风雄二水江东戍,雨暗三陵日暮城。莫怪阿奴寄狂语,故人原自眷修名。

  校记:

  [一]“映”,强善本作“偏”。

  笺注:

  “泗上”,泗水之滨。按:此指泗州、盱眙一带地区。“王二丈”,宋荦曰:“泗上王相业也。”徐作肃曰:“弘光元年,相业为兴平监军。豫王破扬州,诸将降,相业屏居海陵。豫王手令征之,复命兴平大将李本身,王之纲等敦辟,乃归朝,仍以明官改居泗(州),后徙凤阳。此盖侯子归里,而相业尚在泗日寄之也。”此诗当作于顺治三年。

  “离离禾黍”,《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屋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周京”,本指周之镐京,此指明泗上之寝宫。宋荦曰:“由毫入泗,水在泗城南,由泗泛洪泽湖,溯淮,则淮在泗之北也。二水合则达江东。明太祖以上先陵在盱眙,故泗亦有寝宫。”

  “青溪”,《清一统志江宁府》一《山川》:“青溪,在上元县东北。……

  《舆地纪胜》:吴赤乌四年,凿东渠名青溪。自钟山西南流,通城北堑潮沟,东出于青溪闸口,接于秦淮。”“寻往约”,言相约不仕新朝而隐也。按,顺治二年明亡后,方域与王相业曾屏居海陵,有是约。

  “黄发”,《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台背,寿胥与试。”笺:“黄发、台背,皆寿征也。”此指老人之发。印鸾章《清鉴》卷二,世祖顺治二年六月:“下薙发令,始定薙发之制。限旬日以内,尽行薙发,其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按:王相业相约“留发”,乃坚持民族气节的表现。

  “二水,”指淮、泗,见笺注②。“江东,”自汉以来,称自安微芜湖以下之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

  “三陵”,指“泗上”朱元璋祖陵。《明史》卷五十八《礼志》十二《山陵》:

  明)太祖即位,追上四世帝号。皇祖考熙祖,墓在凤阳府四州城北,荐号曰祖陵。……皇考仁祖,墓在凤阳府太平乡,……洪武二年荐号曰英陵,后改称皇陵。……四年建祖陵庙……中三楹通一室,奉德祖(朱元璋皇高祖考谥曰玄皇帝,庙号德祖,’见《明史礼志》五《宗庙之制》)神位,以备祫祭,东一楹奉懿祖,西一盈奉熙祖。十九年,命皇太子往泗州修缮祖陵,葬三祖帝后冠服。”

  “阿奴”,《称谓绿》卷四《兄称弟阿奴》条:“《晋书周传》)弟嵩尝因酒瞋目,谓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所然蜡烛投之,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盖晋世人通称弟为阿奴尔。”按:此方域自称。

  “眷”,顾念,注重。“修名,”美名,名节。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四忆堂诗集校笺卷之四

  咏怀诗二十一首丙戌作[一]

  [自注]

  虞舜昔端委,安坐弹鸣琴。薰风习习至,贵适无为心。道高一何逸,五弦余清音。玄化非有形⑤,奈何任钩深。

  凤凰自天来,三顾颇回翔。羽仪肃威洁,一鸣振清芳。碧梧结秋实,晚啄亦何妨!嗟彼稻梁群,徒以豢中肠。千仞飞空虚,胡为笼与房?岐周有圣人,乃始下朝阳。若非感玄德,岂栖枳棘傍!

  千秋风雅堂,入室苏与李。,阴山夏飞雪,酪浆寒愈旨。汉恩诚不厚,去留从兹始。马首陈鄙词,愿过北平趾。岂不恋故乡,高义愧君子。少卿盛文采,零落亦如此。

  种谷城西村,夜出城西道。聚落生炊烟,场稼互收保。

  明月照大荒,零露寒宿草。啾啾双黄鹄,化为白头老。似言庆历间,涕泪洒清昊。战伐三十年,常思太平好。

  南方有美人,永矢发清歌。跋涉往从之,蹇裳不能过。岂无舟与梁?晏安徒蹉跎。精卫尚填海,何况但江河?蛾眉苦易尽,黄金焉用多?君子崇令名,嗟哉老则那!。

  奔霆激云中,长虹亘天外。造物忽不常,阴晴适以会。君子安义命,履顺无颠沛。纷纷侥幸子,嗟为宠禄害。犹龙戒泰淫,旨哉若龟艾。

  桧柏高参天,常为藤萝欺。劲心照古色,直干无曲枝。柔条善依附,瞬息密叶滋。主人命剪伐,焉知根不离?运斤一以下,去蠹木乃亏。

  海燕春始来,朔雁秋云归。各生大块间,寒暑相因依。既为万物母,宁使本性违?凫颈善用短,续之常苦悲。甚感裁成慈,所惜非天机。见美乃乱群,玄造慎几微。

  北风劲天地,玄秋变此晨。草木淹黄落,坠叶纷一振。朝露察危几,所贵在哲人。张翰起归思,取兴非鲈蒪。怀宝实可惧,何况履要津!君看金谷赀,乃使途路嗔。

  希声赏雅奏④,重器无繁音。《北里》盛师涓,丽曲妖以淫。神鼎铸金镛,悬寓久浮沉。万物贵同气,蜀桐实所寻。但云叩不鸣,乃使瓦缶侵。

  皎皎天女星,云锦烂七襄。一织衣十人,祈寒道相望。岂无乞巧术,明河照缝裳。尚方重絺绣,费日刺文章。蚕桑旷所业,织妇徒仓皇。《唐风》讥纤手,无乃俭德凉。始知三五世,机丝有余箱。

  甪里本农父,言耕商於阿。雨旸以时至,岁月号年和。秋雯照禾黍,微风歧穗多。秦法重苛敛,山深吏不过。高卧长崖下,乃咏康衢歌。

  步兵称至慎,常为《咏怀诗》。生逢魏晋间,长醉无醒时。发狂忽痛哭,非不有所思。谓天亦以高,跼欲向谁?微雨润幽草,荣枯各自知。

  羌本名家子,雅志好读书。杰材傲栋梁,美器重璠玙。泰皇尚武略,卿相皆吏胥。两生相窃议,坑者四百余。儒冠若敝帚,瓠落为散樗。赳赳少年儿,纷纷乘高车。生无猿臂姿,起视但欷歔

  百年不易得,至人重长生。吕望八十余,乃为文王迎。左手仗黄钺,虎视竟专征。亲献朝歌俘,意气何盈盈!伯夷叩马谏,所见讵庭楹至今饿欲死,日暮采薇英。

  长卿厌朝谒,谢病游大梁。当其不适意,零落似秋霜。一旦奉使蜀,高车何辉煌!昔时卓王孙,趋马伏道傍。文君本妇人,择交得凤凰。分财巨千万,先后若素苍。冠盖固自贵,乃以重纲常。

  黍稷在高陵,含郁如有思。月令发晨风,平畴默无私。上与桃李蹊,相间生华滋。万物各自媚,谁肯独后时?

  七国奉强秦,辛衍来自梁。陈情祠冠带,使者日相望。鲁连感义气,矫首辞清扬:“诸君果致帝,无乃谋不臧。谗臣将处国,孽妾当充房。微躯不忍见,东去委沧浪”。客卿闻此语,豁然起膏肓。一时愿罢去,大号竟微茫。

  高原落日黄,萧萧鸣病马。似感主将恩,战死北邙下。放衔取故道,至性盖以寡。天闲收骏骨,龙种忾中野。岂无刍与粟,长泪盈鞯把。君子师万物,呜呼戒苟且。

  往闻鲁公扈,有友赵齐婴。同时中疾疢,乃就扁鹊营。命坐饮狂酒,毒死不复生。探胸易腑脏,神药感至精。二子起辞归,两室相与争。所以古至人,感激贵天情。人生有心期,委形岂足荣?一旦中变化,妻子难与明。

  杨布昼出门,玄冠而素衣。中途雨泽下,仓皇易缁归。其狗

  吠发狂,搏噬非故仪。鉴兹犬马心,豢养怀所私。狂吠出至诚,好恶良无欺。人生感新旧,乃不辨素缁!

  校记:

  一]资灿本选十六首,其十三、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一未收。

  二]“城”,本衙本、强善本、力轩本、资灿本作“村”。

  三“本”,资灿本作“有”。

  四“读”本衙本、强善本、力轩本作“诗”。重刻本、扫叶本、万有本同。

  五“至今饿欲死”,强善本作“甘心在饿死”。

  笺注:

  “丙戌”,清顺治三年。

  “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名重华,号有虞氏。“端委”,本指朝服之端正宽长。《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力也。”《疏》:“服虔曰:‘礼衣端正无杀,故曰端;文德之衣尚褒长,故曰委。’按:此谓著礼服垂衣裳,正威仪以治天下。《新序杂事》:“故王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③“安坐弹鸣琴”,《礼记乐记》:“昔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辨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按:和煦貌)兮,可以解吾氏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道高一何逸”,“道”似应作“调”。“逸”,高远超俗。

  “玄化”,圣德教化。《文选》左思《魏都赋》:“玄化所甄,《国风》所禀。”张铣注:“玄、圣;甄,成也。言皆圣化所成。”

  “钩深”,《易系辞》下:“探颐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者,莫大乎蓍龟。”谓探索深奥之义。按:“玄化非有形”,“贵适无为心”,故云“奈何任钩深”!《壮悔堂文集》卷八《南省试策》一:“所贵于君德者,能临天下之谓也。《虞书》曰:‘临下以简’。而后世任数之主,乃欲矜其察察

  以穷之,过矣!夫天下之情伪,不可以胜防,而人主恒任其独智,钩距而探索其间。其偶得之也,则必喜于自用;其既失之也,必且展转而疑人。秉自用之术,而积疑人之心,天下岂复有可信者哉?”

  “凤凰自天来”,《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又:“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小序云:“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贤用吉士也。”笺云:“凤凰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生者,喻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

  “稻梁群”,比喻为生计而谋求稻梁之辈。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卷六《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梁谋。”

  “岐周有圣人”,西周文王初国于岐山,故称岐周;《孟子离娄》下:“文王生于岐周。”

  “玄德”,潜蓄不著于外之品德圣德。《书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伪《孔传》:“玄,谓幽潜;潜行道德。”

  “枳棘”,枳木与棘木,因其多刺而称恶木。《庄子秋水》:“夫鹓(按:即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本句意谓凤凰岂能栖于恶木之旁。

  “苏与李”,苏武、李陵。武,字子卿,与李陵(字少卿)俱为汉侍中。武使匈奴,强节不屈,被流放到北海野泽中,杖汉节牧羊。陵于武使匈奴之明年

  降,初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置酒设乐说降,武拒之。后汉与匈奴和亲,武得返,陵与之决别。事见《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附《李陵苏武传》。《文选》载有陵决别诗三首。后人考证皆伪作。而侯方域认为是李陵所作,故曰“少卿盛文采”。

  “阴山”今河套西北(直至兴安岭)、大漠以南诸山统称阴山山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汉书苏武传》:匈奴逼降,武不屈,“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按:北海,古时泛指北方极远之地区,一说指贝加尔湖,皆在极寒的阴山之北。“酪浆”,乳酪。“旨”借为脂,膏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