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四忆堂诗集校笺
四忆堂诗集校笺
“鹿门愧隐沦”,皇甫谧《高士传》卷下:“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孟浩然亦隐居于此。《全唐诗》卷百五十九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入夜来去。”按:鹿门山在湖北襄阳东南三十里,汉末庞德公,唐代孟浩然皆曾隐居于此,侯方域借以写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情。
雨
不知霑雨泽,何以答高冥。新涨浮江楫,幽苏润隰苓。夏云低更白,晚嶂洗还青。皂帽前溪湿,飘零愧管宁。
笺注:
据诗中“浮江楫”、“夏云”诸句,知此诗约作于顺治二年夏,时南京新陷,朝宗辗转流落于泰州、南京一带,即诗中所谓“飘零愧管宁”耳。
新涨浮江楫”以下二句,贾开宗等评:“二语深大,意外意。”
“皂帽前溪湿”以下二句,《三国志》卷一十一魏《管宁传》:“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后汉末天下乱,避辽东。“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屡征不起。族人管贡语曰:“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闚于园圃。”
寄怀陈黄门子龙
,寄兴鲈蒪秋水潭。海峤自从传斧钺
黄门晚节更抽簪,王师无乃重楩楠。九峰炼药曾遗灶,三泖渔翁一卧岚。庾信老年最愁绝,徒将诗赋望江南。
笺注:
陈子龙,字卧子,明青浦县籍,松江府华亭县人,方域好友。“黄门”,官名,给事中的别称。本书卷五《哀辞九章》有哀悼陈子龙诗。贾开宗曰:“按弘光元年((甲申),陈子龙给事南省,会阮大铖等兴党人狱,忌之,谢病归。豫王下江南,子龙不在朝,此或侯子归里后寄之华亭者也。”此诗约作于清顺治二年冬,朝宗归里之初。
“抽簪”,谓弃官引退也。“簪”,冠笄,仕宦所用。《文选》卷二十一张景阳《咏史》:“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明史》卷二百七十七《陈子龙传》:“以定乱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京师陷,乃事福王于南京。……明年二月,乞终养去。”《自撰年谱》:“弘光元年乙酉,时群小愈张,诸君子多被弹射,予为此辈深忌,而未有以中。私念大母年益高,多病,再出必重祸以为亲忧。陈情侍养,遂得宿志焉。”
“寄兴鲈蒪清水潭”,《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蒪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海峤”,近海多山之地,或指南明鲁王所据浙东地区。“斧钺”,本为二兵器名,后泛指刑罚。此指抗清的战争。《明季南略》卷五:清顺治二年“五月,南都陷,(张)国维在家,闻变,收集义勇以待。……闻鲁王避难在台州,而熊汝霖、孙嘉绩各起义于徐姚,(郑)遵谦遂与共谋,迎立鲁王于台。……此乙酉六月二十七日戊寅也。即日移绍兴,以国维为大学士。”又云:“十月十四日壬辰,清兵至,方国安严阵当之,张国维率步兵接应,王国斌、赵天祥踵继,清兵大败回城。……清兵南下,至衮、至豫、至淮、扬,以及入金陵,下苏、杭,所至逃降,莫敢以一矢相抗者。至是而始与之战,战而且捷,真三十年来未有之事。”
“王师”,指南明鲁王之军队。“楩楠”,二木名,木之良材也;此喻才士,实指陈子龙也。贾开宗等评:‘无乃’字殊极顿挫。”
“九峰”,《清一统志松江府》一《形势》:“府称泽国,以九峰胜。”《方舆考证》卷四十五《江苏》二《松江府山川》:“昆山,在府西北二十三里。……山有九峰,一凤凰,二陆宝,今以库公当之,三佘,四细林,五薛,六机,七横云、八干、九昆也。在唐宋未名,元凌岩作《九峰》诗,杨维祯、陶宗仪亟称,九峰于是大著。”
“三泖”,《清一统志松江府》一《山川》:“泖湖,在金山县西北,娄县西,青浦县西南,一名三泖。晋陆机云:‘三泖之水,冬温夏冷’是也。有上中下三名。北为上泖,亦曰圆泖,中曰大泖,南曰下泖,亦曰长泖。阔十八里,长百余里。自长泖中分,西北属青浦县界。”以上二句言其归隐也。本书卷五《哀辞九章兵科给事中青浦陈公子龙》:“挂冠延秋门,托病栖畎亩。”
“庾信老年最愁绝”以下二句以庾信自比,《北史》卷八十八《文苑(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梁元帝即位,“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北周“明帝、武帝并好文学,信特蒙恩礼。”“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贾开宗等
曰:“深情磊落,最是相期黄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奉送贾三丈开宗归隐
汝去诚何意?谋生乱世难。形藏羞短鬓,戎马贱儒冠。大道浮沉稳,狂名笑骂安。河清终有待③,鄙矣钓鱼滩。
笺注:
“贾开宗”,字静子,商丘人,方域雪苑社挚友。徐作肃《偶更堂文集》卷下《贾静子墓志铭》:“静子既数奇,属天下多事,家丧破,思得一效,去依淮蕃刘泽清,又往大司马史公可法军,多所计画。久之,劝刘泽清连三蕃通左良玉
以图恢复,清不听。王师(按:指清兵)入淮,清浮海去(按:随即降清),辞清归。”
时为清顺治二年五月,方域在泰州兴平军中,并往来于泰州,南京之间。开宗归前,曾与方域相见,方域以诗送之。
“大道浮沉稳”以下二句,《壮悔堂文集》卷五《贾生(开宗)传》:“少落拓不羁。十四岁,从其师学。师故儒者,喜绳墨。贾生慕司马相如之为人,学击剑鼓琴,嗜远游。师以弗类己,诮之。贾生固谓我非儒,奈何以儒者责我,即
日除弟子籍,更去与里中少年伍。间读书为文词,干谒当世,举茂才第一。是
时贾生年二十余,益负才不事生人产业,破家葬其妻。”陈腾凤“欲贾生充饩县官”,贾生曰:‘我当不日为卿相,何至谋升斗!’却不就。日共郡人张渭(自谓狂生,人亦狂之)等约汗漫游,仿阮嗣宗纵饮六十日,白昼射箭,中夜击鼓。……久之贾生贫益甚。盛夏,服短褐不完,过市,儿童随笑之,贾生浩歌不辍。”会太原孙传庭调任商丘令,为复田舍。刘泽清开府淮阴,贾生白衣从军,欲报效
国家。泽清降,归里,凡七应举不第,因大悟,闭户揣摩十余年,驰鹜于先达师说十余年,与侯方域等“往复辨论又几十年,卒轨于正,天下以纯儒称之。”
“河清”,黄河水浊,甚少清时,古人常以河清为太平祥瑞之兆。《易纬乾凿度》下:“天之将降嘉瑞应,河水清三日。”晋王嘉《拾遗记》卷一《高辛》:“又有丹邱,千年一烧,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
“钓鱼滩”,隐居之地。殷末吕尚垂钓渭川之磻溪滩,汉时严子陵隐钓浙江之七里滩。
苦疫行
昔者先皇十六年,昊天降割疫始传。其初中人瘿如豆,倏忽变化大连拳。扼吭不语道傍死,天子闻之罢管弦。一朝内使坐官市,有人走马持金钱。换取宝物方入手,所遗楮币为飞烟。呜呼帝京百祥臻,奈何妖孽国门前?旧鬼窃指新鬼笑,尔魂乃不驱乌鸢。或曰祸兮福所伏,明年贼将入幽燕。君不见三皇之世皆上寿⑤,人游帝力称黄耇。调燮阴阳夭札无
,我歌四相思风后。救民死丧须大药,草根木皮徒剥削。
校记:
一
一“疫始”,强善本作“疾疫”。
[二]“大”,强善本作“如”。
[三]“罢”,强善本作“停”。
[四“臻”,强善本作“集”。
[五“国门前”,强善本作“弥街
六“将入,”强善本作“势无。”
笺注:
此诗约作于清顺治三年,因忆明崇祯十六年北京大疫而发也。贾开宗曰:“崇祯十六年,京师大疫,死者日以万计,鬼物昼见。内侍提举宫官市,所得镪币日夕收之皆纸也。是后市肆各设水盂,凡以金钱浮沉区别人鬼。甲申三月京师陷。此诗盖侯子追思之也。”
“昔者先皇十六年”以下六句,计六奇《明季北略》卷十九《志异》:崇祯癸末,“八月至十月,京城内外号瘩病。兵科曹良直方与客对坐,举茶打恭,不起而殂。兵部朱希莱拜客急回,入室而殂。宜兴吴彦升授温州通判,一仆先卒,一仆买棺而卒于卖棺处。有一友姓鲍,劝移寓,随行李去,入门而殂。吴速看视,亦即殂。……沿街小户,收掩十之五六,街坊间的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二十余万也。……发内帑四千,三千卖棺,一千治药,竟不给。”
“楮币”,宋、金、元时发行的纸币,多楮皮纸做成,故称。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卷四《辨楮币二字》:“近岁用会子,盖四川交子法,特官券耳。不知何人目为楮币,……遂入殿试御题。”这里指纸币。
“明年”,指明崇祯十七年。“幽燕”,古幽州为春秋燕国之地,今北京市一带,此指明京畿之地。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明亡。
“三皇”,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说法不一。一说为伏羲氏、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一说为天皇、地皇、泰皇(或人皇);一说为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一说为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或祝融氏)。“三皇之世”指上古时代。“上寿”,
《庄子盗跖:“上寿百岁。”《论衡正说》:“上寿九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寿”《孔疏》云:“上寿百二十岁。”
“人游帝力称黄耇”,《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正义》:“《释诂》云:‘黄发耇老,寿也。舍人曰:黄发老人,发白复黄也。”皇甫谧《帝王世纪》:“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据《指海》本)“帝力”,帝王的作用、恩德。《易经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此指上古帝王,为政不扰,无为而治,使民不觉其有“帝力”之存在。
“调燮阴阳”,调和元气,谐理阴阳,后用以指宰相之职能。“夭札”,《左传》昭公四年:“疠疫不降,民不夭折。”注:“短折为夭,夭死为札。”此指不寿而夭折。“夭札无,”无夭死之祸。
“我歌四相思风后”,《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平天下“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
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集解》
引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又引班固曰:“力牧,黄帝相也。”《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封禅书》云:‘鬼臾区号大鸿,黄帝大臣也。死葬雍,故鸿冢是。,按:四人辅相黄帝以治民,故云“四相”。
“救民死丧须大药”以下二句,“大药”,一般指道家的金丹灵药,此指如上古三皇之世“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以“时播百谷草木”的清明政治。因此“草根木皮”之类的一般草药,是不可能“救民死丧”、拯民于水火的。
春兴八首
西郭春晖碧欲澄,萋萋极目入原陵。柳丝落影阴千尺,麦浪翻风细几层。老去饲牛身尚健,歌来祝帝愧无能。瓦盆注玉艰难得④,常使乘田也自应。
二月风雷起碧空,一时潜蛰尽开融。平畴隔岁为谁绿?老卉经春着意红。身到甘泉能献赋,梦回紫阁欲飞熊。惟余杜甫老词客,万点愁人付酒筒。
秦淮春水阻江隈,六季芳洲更不开。燕子归时仍旧巷,雨花落处是荒台。千帆断锁愁曾到,三殿鸣珂忆许陪。一自诸公延访后,新亭风景逐人来。
战后江山末可期,深城草木接葳蕤。西陵人去无消息,南浦愁来有岁时。细雨似霑新泪湿,轻烟浑放故春迟。姑苏自昔歌舞地,子夜峰青更恨谁?
日近长安出建章,三春花树接千行。弹丸忆迸宫莺泪,绕扇常浮御座香。玄鸟北来曾燕啄,白鱼西去竟龙骧。新蒲细柳年年在,指点隋陈略丧亡。
河源星宿自昆仑,春涨桃花夹岸浑。龙蜃难驯归故道,犀牛何事刻新痕?子来疏凿关输挽,国计耕桑重本根。愿使三农更四载,力驱洪水莫东奔。
新霑雨露足深春,麟阁丹青自有人。碧酒凝寒浓似酪,宫衣胜体白如银。苍生问渡饶舟楫,赤帝挥蛟佐羽鳞。黄绮由来无壮略,商於枉却避征轮。
画角旄头正此时,中原十载更兴师。寻春偏卧麒麟冢,伐木惊伤乌鹊枝。宝玉东归通肃慎,宛驹西去隔燕支。声灵本为生民出,贱卖新丝养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