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忆堂诗集校笺


  “禾黍君臣泪”,《诗经王风》有《黍离》诗,《序》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诗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觇”,音掺,窥视,观察。

  “固矣采薇人”,《史记》卷六十一《伯夷传》:“武王以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齐叔耻之,义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之。乃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中秋二首

  明月中秋夜,清光客恨俱。不烦添绮席,好为彻穷隅。砧杵衣裳隔,关河戎马迂。渔阳年少子,安稳让山臞

  尚此中秋节,荒原落日俱。风尘怜静女,虎豹拥城隅。陨泣天阍远,伤心野老迂。容光曾有照,会否到山臞?

  校记:

  一“臞”,扫叶本作“下同,皆误。

  一

  笺注:

  本诗作于清顺治二年中秋,时作者在泰州兴平军中或南京。

  “绮席”,盛美的筵席。

  “渔阳”,唐玄宗天宝元年(,河北道蓟州改渔阳郡,今蓟县一带。“山臞”,隐居山中的瘦老翁,作者自指。“臞”,音瞿,瘠瘦也。

  “静女”,《诗经邶风》有《静女》篇,朱熹《集传》:“静者,闲雅之意。”孟郊《静女吟》:“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

  “天阍”,朝廷之宫门。《宋史》卷四百七十九《西蜀孟氏传》:“抗手疏以陈诚,伏天阍而请命。”此指朝廷。

  “野老”,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本义为田野老农,此为朝宗自指。

  “到”,指中秋之夜的月光照到。

  九日登高

  登高骋望正茫茫,老去天边数举觞。荒径遥开丛菊泪②,折巾欹落短毛霜。江鱼过露肥无敌。涧菜经秋脆未央。乘兴亦知沧

  浪好,故园会见扫欃枪。

  校记:

  一“乘兴亦知沧浪好”,强善本作“亦识沧浪好乘兴。”

  一

  笺注:

  “九日”,重阳节。此诗作于清顺治二年九月九日。

  “丛菊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折巾”,折上巾,冠名。《后汉书》卷六十四《梁翼传》:“翼亦改易舆服之制,作……折上巾。”此指士子束冠之头巾也。“短毛霜”,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沧浪”,水名。《楚辞渔父》:“渔父……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按:此乃隐者之歌。宋苏舜钦罢官,曾于苏州建沧浪亭园隐居,因作《沧浪亭记》。本为钱氏广陵王元璙别墅。绍兴时,归韩世忠,俗称韩王园。后废为僧舍。明归有光、清宋荦皆有记,为吴中名胜地。此指栖隐之地。

  “欃枪”,妖彗。见卷二《闻乱八首》其八及《禹铸九鼎歌》笺注。

  长至

  寄情聊作少年游,长至寻春古陌头。东望烽烟终影国,中悬日月自神州。阳回差许霑新泽,圭测犹能识故丘。造物无心置野老,高歌一曲当忘忧。

  校记:

  一“无”,本衙本、重刻本缺;强善本、力轩本作“何”,义更长。

  一

  笺注:

  “长至,”即二十四节令中之夏至、冬至也。《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疏》:“长至者,谓此月之时,日长之至极。”按:从夏至日起,太阳开始南回,白天逐日而短,到冬至日白天最短。冬至后太阳又开始北回,白天也逐日而长,故冬至也称长至。从本诗“长至寻春”、“阳回”等语观之,当指冬至。杜甫《小至》诗:“冬至阳生春又来”。《至后》诗:“冬至至后日初长。”皆写冬至春来景象。此诗作于清顺治二年腊月之冬至节。是时南明已亡,朝宗返归商丘故里,诗中寓意颇深。

  “圭”,圭表。古代测量日影的仪器。《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以土圭之法测

  …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

  “造物”,大自然,宇宙,天地。“野老”,见前篇笺注。

  “高歌一曲当忘忧”,《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旧唐书》卷百七十《裴度传》:度年高多疾,辞官归洛,“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宴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士,皆从之游。”

  观赵十一娘画幽兰行并序[自注]仿少陵《舞剑器》体

  崇祯十二年三月十七日,礼部员外吴昌时宅见姑苏赵十一娘画幽兰,美其清拔。问其所自,曰:“余义兴士人之室也。颀颀《终风》,蹉跎如斯;譬之萧艾转茂④,兰蕙中摧,时于绘事解遣其失意。”是时,中贵人孙璘奉使吴杭,以千金购十二幅供奉,帝嘉叹,下诏征之,贵妃不可,乃止。十一娘赠贻纨扇,感其遭逢,会作歌相答,辄以酒酣不果。归田之岁,已阅七载,开笥尚存,触而有咏。忆昔者氛祲纠腾,京邑沦破,西园翰墨,乃复沉烟,纨扇故在,亦已零落者多矣!

  昔有金阊天水氏,佳人玉立清且扬。亭亭翠袖倚寒曦,回映四壁生清光。发声能使韩娥悲,客子闻之忧无方。豪士有时亦困顿,骏骥失御徒低昂。绛唇寂寞两愁绝,蛾眉无乃妒见伤。落落逸情寄绘事,素练沸波起萧湘。萧湘之上九疑峰,其中倒石森?。下有幽兰晚以笑,曾未霑洒接空濛。举如升霞飘游龙,欹如思女送归鸿,晴如山阴发秋色,烟如江雨洗春丰。崇祯年间称绝技,贵人千金购入宫。先帝旧不好玩物,是日御座亦动容。莫云特达易为逢,至性通灵非徒工。到今风尘隔七载,神气独欲飞昭融。君不见公孙大娘舞剑器,盛时供奉第一位渔阳霜笳夜半起,杜陵白发歌憔悴。

  校记:

  一]“起”,强善本作“腾”。

  二]“晚”,本衙本、强善本、力轩本作“睨”,资灿本、重刻本、万有本同。按:作睨义长。

  [三“接”,强善本作“连”。

  四]“洗”,强善本作“娇”。

  五]“至性通灵”,强善本作“性通造化。”

  六“盛时供奉第一位”,强善本作“当年供奉称绝世。”

  七“渔阳霜笳夜半起”,强善本作“霜笳夜半起渔阳。”

  笺注:

  此诗序云:“至归田之岁,已阅七载。”诗中云:“崇祯年间称绝技”,“到今风尘隔七载”,因知本诗作于清顺治二年,自江南归里后之冬天(从崇祯十二年,到顺治二年,恰隔七年)。“少陵”,唐杜甫。杜甫有《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诗体为七古。

  “吴昌时”,眉史氏《复社纪略复社纲领》:“崇祯十三年三月,考选,吴昌时授科,钦改礼部主事。”十六年癸未三月,“又改吏部文选主事,署郎中事”明季北略》卷十九《周延儒》附《吴昌时》)。《明史》卷三百八《奸臣(周延儒)传》:“昌时,嘉兴人。有干才,颇为东林效奔走。”崇祯十四年九月,延儒为首辅后,“信用文选郎吴昌时。”延儒败,昌时弃市。

  ③“颀颀”,《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颀”。郑《笺》:“言庄姜仪表长丽俊好颀颀然。”“《终风》”,《诗邶风》篇名,毛《传》:“《终风》,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也。”朱熹《集传》:“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庄姜盖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言虽其狂暴如此,然亦有顾我而笑之时,但皆出于戏慢之意,而无敬爱之诚,则又使我不敢言,而心独伤之耳。”此赵十一娘以之喻己流落风尘也。

  “譬之萧艾转茂”以下二句,“萧艾”,臭草。“兰蕙”,香草。《世说新语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中贵人孙璘”以下五句,“孙璘”,崇祯帝宫中宦官,生平未详。“贵妃”,指田贵妃,本陕西人,后移家扬州。崇祯元年封礼妃,进皇贵妃,寡言多才,“有宠而骄”明史》卷百十四《后妃传》二)。

  “归田之岁”以下四句,清顺治二年五月,南京陷,侯方域奔走于南京与泰州兴平军间,图有所为。后见形势无望,乃于该年冬十月归隐商丘。由激烈斗争的旋涡,转入伏处隐居之乡里,一时百无聊赖,寻检少时诗文及所藏书画,得赵一娘崇祯十二年于北京所赠纨扇。今昔对比,感慨万方,因有是作。

  “西园翰墨”以下二句,言昔日书画诗文,皆已不复存在。“西园”,《明一统志》卷二十八《河南彰德府古迹》:“西园,在邺县旧治,魏曹操所作,古今题咏甚多。唐胡曾《西园》诗:“月满西园夜未央,金风不动邺天凉。高情公子

  多秋兴,更领诗人入醉乡。”建安中期,文学之士,在曹氏父子主盟之下,游观苑囿,流连诗酒,有许多名篇佳作传世。《文选》卷二十二曹丕《芙蓉池上作》诗:“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又卷二十曹植《公宴诗》:“公子(按:指曹丕)敬爱客,终夜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当时同游同以“公宴”为题而相和者,尚有王粲、徐干诸人。按:商丘侯氏,亦有西园,为方域读书处。

  “昔有金阊天水氏”,指赵十一娘。“金阊苏州之别称。明时苏州府城阊门内有金阊亭,以位于西(金)而与阊门近而得名,因通称苏州为金阊。“天水氏,”即赵氏。《姓氏考略》:“赵:伯益孙造父善御,幸于周穆王,赐以赵城,因封为氏。望出天水……。”

  “韩娥”,《列子》卷五《汤问》:“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萧湘之上九疑峰”以下八句,具体状写赵十一娘所画幽兰图之“清拔”万态。“九疑峰”,《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葬于江南九疑。”《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九疑山盘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清一统志永州府》一《山川》:

  “九疑山在宁远县南六十里。?”,亦作,山势峻险貌。:按:此以“萧湘(指湘水)之上九疑峰”为幽兰图所画幽兰之所在地。贾开宗等曰:“模写生动,不隔宿昔,千年后想见淋漓笔力开阖,岂特褒公、鄂公之比。”

  “昭融”,光明远长。《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传》:“融、长。”朱熹《集传》:“融,明之盛也。”

  “公孙大娘舞剑器”以下二句,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云:“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

  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诗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阻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疑清光。……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渔阳霜笳夜半起”,此指安禄山之乱。天宝元年,河北道蓟州改称渔阳郡,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所辖。《旧唐书》卷二百上《安禄山传》:“(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禄山)反于范阳。矫称奉恩命,以兵讨逆贼杨国忠。以诸蕃马步十五万,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闻其兵起,朝廷震惊。”白居易《长恨歌》诗:“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

  《霓裳羽衣曲》。”

  “杜陵”,指杜甫。杜陵本地名,原为杜伯国,汉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此,因改名杜陵。杜陵东南为许后陵,称少陵。杜甫尝居住于此,所以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杜甫《舞剑器行序》云:“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诗有:“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十一夜月

  老去乡思切,客边苦望频。宿林无定鸟,入榭总愁人。

  菟苑雄宾客,鹿门愧隐沦。举头搔更急,天汉指回津。

  校记:

  一“客边”,强善本作“徘徊”。

  一

  二]“鹿门”,强善本作“庞公”。

  笺注:

  “十一”,顺治二年十月初一日也。此诗为朝宗自江南归里时所作。

  “老去乡思切”二句,扣题切月,贾开宗等评:“起便有兴会,何必咏月?遂使詹詹求题者不能。”

  “菟苑雄宾客”,“菟苑”,亦称东苑、梁园、雪苑、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筑,今河南商丘县东。方域等建雪苑文社,即以此为名也。《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兔园在宋州宋城县东南十里。”“雄宾客”,指枚乘、司马相如等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