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忆堂诗集校笺


  “新亭多感慨”,《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余宾硕

  《金陵览古新亭》:“板桥浦与白鹭洲相衔处,有崇因寺,云是新亭故址。”

  “荆府”,左良玉军也。贾开宗曰:“崇祯十六年,以左良玉驻荆襄。是岁,良玉以粮尽引兵东下,欲趋金陵,都人惊窜。太学诸生以侯子与良玉有世旧谊,言之司马熊明遇,请致书止之。良玉得书而止。”按,书见《壮悔堂文集》卷三。《明史左良玉传》云:“良玉留安庆久之,徐溯九江上。……八月,乃人武昌,立军府招徕,下流粗定。”

  “熊罴夜守”以下二句,徐作肃曰:“熊罴,见杜甫《过昭陵》诗;鹊,见

  《退朝口号》,盖指孝陵(朱元璋陵墓)旧内也。”杜甫《重经昭陵》诗云:“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仇注:《书曰》:则亦有熊罴之士。《尔雅》:山未及上曰翠微。”按指建于山间的陵殿。又《紫宸殿退朝口号》:“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鹊”,汉宫殿名,在长安甘泉宫外;又南朝楼阁名,在江苏南京市。此指宫殿。贾开宗等评:“翠微春殿,翻入悲秋,过时更事,生情欲绝。”

  “志公”,南朝梁释宝志。《南史》卷七十六《陶弘景传》附:“时有沙门释宝志者,不知何许人,有于宋太始中见之,出入锺山,往来都邑,年已五六十矣。齐、宋之交,稍显灵迹,被发徒跣,语嘿不伦。或被锦袍,饮啖同于凡俗,恒以铜镜剪刀镊属挂杖负之而趋;或征索酒肴,或累日不食。预言未兆,识他心智。一日中分身易所,远近惊赴。……梁武帝尤深敬事。……虽剃须发而常冠帽,下裙纳袍,故俗呼为志公。”“龛”,盛佛像或神位之小阁。

  “高坐”,高坐寺。余宾硕《金陵览古》:“雨花台下为梅冈,又北为木末亭,其南高坐寺,高坐道人塔在焉。”

  “谢朓”,《南齐书》卷四十七《谢朓传》:“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长于五言诗,沈约常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朓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有:“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李

  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云:“月下沈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唐冯贽《云仙杂记搔首问青天》:“李白登华山落雁峰曰:‘……恨不携谢朓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据《说库》本)

  “刘惔”,《晋书》卷七十五本传:“字真长,沛国相人也,……惔少清远,有标奇。……及惔年德转升,论者遂比之荀粲。尚明帝女庐陵公主。以惔雅善言理,简文帝初作相,舆王濛并为谈客,俱蒙上宾礼。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一座抚掌大笑,咸称美之。”尝以第一流清谈者高自标置。贾开宗等评:“结语开阖,与《鸟道》、

  《渔翁》神力悉称。”

  “石城”,即石头城。《清一统志江宁府》二《古迹》:“石头城,在上元县西石头山。后汉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

  紫蟹”句,《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二《蟹》:“《山海经》曰大蟹在海中。”“汲冢《周书王会》曰:成王时,海阳献蟹。”“紫蟹”,即螃蟹。罗隐《甲乙集东归》诗:“盈盘紫蟹千卮酒,添得临岐泪满巾。”《全唐诗》卷四九二殷尧藩《九日病起》诗:“紫蟹霜肥秋纵好,绿醅蚁滑晚慵斟。”

  “陶潜彭泽皆宜黍”,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

  ,醉于酒,足矣。……

  “杜甫蓝田未解酲”,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茱萸斜插”,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金茎”,铜柱,以檠承露盘者。《后汉书班固传》:“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李贤注:“金茎,即铜柱也。”“玉露”,白露。杜甫《秋兴》诗:“玉露凋伤枫树林。磛碞,音惭岩,险峻的山。贾开宗评以下二句云:“神气欲一泻千里;近调言细言幽,岂不河汉!”

  “日冷芙蓉虚紫气”以下二句,贾开宗等评日:“不必在远近浓淡之间,浑浑写来,已令人兴感。”

  “龙山”,即本诗笺注④孟嘉落帽之龙山,亦用“九日”之典。《晋书》卷九十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又《晋书》卷九十八《桓温传》:“以温为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永和二年,率众西伐。……振旅还江陵,进位征西大将军,开府,封临贺郡公。”据此知此“龙山”,当为湖北江陵县西北十五里之龙山。

  梦吴二伯胤

  几年国破后,身去有遗琴。稚子门庭减,荒城草树深。梦谈今夜事,生死故人心。珍重新诗罢,盈盈泪满襟。

  笺注:

  “吴伯胤”,侯方域好友,雪苑社重要成员,字延仲,排行二,故云吴二伯胤。详卷一《赠吴征君丈人》诗笺注和《壮悔堂文集》卷五《吴伯裔伯胤传》。此诗约作于崇祯十七年。

  “国破”,指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商丘之事。城破时,伯胤被农民军执之,不知所终。见《吴伯裔伯胤传》。

  “遗琴”,《世说新语》卷十七《伤逝》:“王子猷(徽之)、子敬(献之)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亦丧矣!’……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遗)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痛绝良久,月余亦卒。”此用以表示对亡友之深切悼念。

  “稚子”,幼子。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侯方域

  《壮悔堂文集》卷三《再与贾三兄书》:“……亡友吴君、徐君者,皆有遗书未就,若有余力,必为探讨收辑之……伯裔、伯胤死,而其子材弱,无传人矣!”

  世事[自注]癸未卜居义兴作

  世事终何补?吾生亦有涯。近村成小筑,习懒慰茅斋。过雨花扶杖,微风草长阶。平泉山色好,垂老到珠崖。

  笺注:

  “癸未”,崇祯十六年。“义兴”,今江苏省宜兴市。崇祯十六年春,作者为逃避阮大铖陷害,曾流寓宜兴,随好友陈贞慧而居。此诗当为是年春所作。

  “平泉”,徐作肃曰:“平泉,唐李德裕山庄也。大中二年,德裕贬崖州。”

  “珠崖”,即崖州,因崖边产珍珠而得名。辖境当为今海南省东北部,琼山东南一带。贾开宗曰:“崇祯十六年,阁臣周延儒勒自尽。周,义兴人。引用‘平泉’事,意或谓此,未可知也。”

  虎丘八月十五夜

  我登虎丘山,秀豁不在高。恰来八月中,秋兴当游敖。河汉欲动涌晴涛,纤霜入水生空寥。漏阕尚有云軿下,宓妃玉女携其曹。前飞青鸟衔珠槽⑤,银丝细卷双銮刀。坐酣《子夜》歌谁清?不见有人江月明。商风再叠木微脱,一缕未绝峰转青。君不见吴姬十五学新声,缠头丽锦方长成。讵知机丝出流黄,相邀采荷不采桑。吴王见此富盛时,重敛筑宫馆西施。至今惟有生公石,尚是当年旧苔迹。

  校记:

  一]“流黄”,强善本作“辛苦”。

  二]“吴王见此富盛时,重敛筑宫馆西施”,强善本作“吴王快当全盛时,不惜重敛娱西施。”

  笺注:

  “虎丘”,苏州市阊门外虎丘山。《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山川》:“虎丘山,一名海涌山,在元和县。《吴越春秋》:阖阊冢在阊门外虎丘。专诸鱼肠之剑在焉,千万人筑治之,取土临湖口。葬三日而白虎踞其土,故曰虎丘。”此诗作于崇祯十七年中秋节。

  “河汉”,天河。“空寥”,空虚寂寥。《老子》:“寂兮寥兮,独立而不败。”

  《注》:“寥者,空无形。”贾开宗等评:“二语清绝,然一气下。此是杜陵、襄阳分别处。”

  “漏阕”,犹言“漏尽”、“漏穷”,漏刻已尽。“阕”,空,终止。“云骈”,神女所乘四面有屏蔽云纹之车。顾况《梁广画花歌》:“王母欲过刘彻家,飞琼夜入云骈车。”

  宓妃、玉女”,神女。《文选》卷十九曹子建《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传说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遂为洛水之神。又卷十一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云:“神仙岳岳于栋

  间,玉女窥窗而不视。”晋张载注:“神女之人,又弥高也。”

  “青鸟”,仙使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旧题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夹侍王母旁。”(据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

  《子夜》,《子夜歌》,晋曲名,清商曲。《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子夜歌序》:“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又《清商曲辞序》云:“清商乐,一名清乐,清乐者,九代之遗声。……(陈)文帝善其节奏,曰:‘此华夏之正声也。’乃微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补之。”

  “商风再叠木微脱”,“商风”,秋风。《楚辞》屈原《离骚》:“弱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文选》卷十三谢希逸《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一缕未绝峰转青”,《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八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贾开宗等评:“引商刻羽,写入幽细,最是咏题者所少。”

  “缠头”,古时歌女表演时以罗锦缠头;演毕,客以罗锦相赠,称缠头。

  “流黄”,褐黄色娟素。张载《拟四愁诗》:“佳人赠我笥中布,何以报之流黄素。”《乐府诗集》卷三十四《相逢行》:“大妇织罗绮,中妇织流黄。”贾开宗评此二句云:“一转出风入雅,今人为流连景物,复何足道?”

  “重敛筑宫馆西施,“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越人败于会稽,命范蠡求得美女西施进于吴王夫差。吴王筑宫以馆之。吴人谓美女为娃,故称馆娃宫。《清一统志苏州府》二《古迹》:“馆娃宫在吴县西南。……《吴郡志》:灵岩山顶,旧有秀峰寺,即吴馆娃宫也。《吴地记》:阖闾城西有砚石山,上有馆娃宫,今灵岩寺即其地。”

  “生公石”,亦名千人石,在虎丘山上。“生公”,梁僧,本姓魏,名道生。传说他曾于苏州虎丘寺讲经,人皆不信;遂聚石为徒,宣讲佛理,石皆点头,故俗传“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山川虎丘山》:“千人石,俗传因生公讲法得名。《吴郡志》:泉石奇诡,应接不暇。其最胜者,剑池、千人石……。”

  四忆堂诗集校笺卷之三

  洞庭

  洞庭凭俯眺,烟水入云虚。过夏寒朱橘,清秋盛白蕖两峰相对日,小艇各分渔。搔首雄图后,因风想阖庐。

  校记:

  一“凭俯”,强善本作“一凭”。

  一

  二“相”,强善本作“皆”。

  笺注:

  “洞庭”,山名,在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有洞庭东山和西洞庭山。《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山》洞庭东山在吴县西南太湖中,一名胥母山。”又:“包山,在吴县西南太湖中,所谓西洞庭山也。一作苞山。”此诗约作于崇祯十七年秋。该年三月明亡,五月弘光帝即位南京。阉党余孽阮大铖柄政,捕杀东林、复社人士。七月方域逃浙江,八月返苏州,至九月中旬潜入南京。途中多有吟咏。

  “过夏寒朱橘”,《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包山》:“《续图经》:震泽有七十二山,惟洞庭最巨。居民以桑栀甘柚为常产。每秋高霜余,丹苞朱实与长松茂木相差于岩壑间,望之若金翠图绘可爱。”《方舆考证》卷四十四《苏州府山

  洞庭西山》:“包山在太湖中,又名洞庭山,四面皆水,地占三乡,环四十里,地宜橘柚。”

  “白蕖,白莲。

  “两峰”,洞庭东山和西洞庭山也。《方舆考证》引《方舆纪要》云:“洞庭东山与包山并峙,相去二十里,峰之最高者曰莫釐峰,视西洞庭差小而冈峦起伏。”贾开宗等评:“此如‘门对浙江潮’之对,切当奇拔,下句亦自潇洒。”

  “雄图”,宏伟的谋略。此指吴王阖庐之霸图也。

  “阖庐”,春秋吴王。诸樊子,一作阖闾,名光,王僚即位,光以己当立,阴纳贤士,使专诸刺杀王僚而自立。用伍子胥之言伐楚,大败之,威振中国。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