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四忆堂诗集校笺
四忆堂诗集校笺
“一呼连百万”,《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蒯通曰:“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杰建号一呼,天下云合雾集,鱼麟杂沓,烟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
“鸟道”,高山险道,此指四川。“驰鹿”,金赵秉文《滏水文集》卷十九《答麻知几书》:“当与钦叔并驰争先,未知鹿死谁手。”此指农民军人川,驰骋纵横,如入无人之境“骄心失控弦”,《明史》卷二百五十二《杨嗣昌传》:崇祯十二年八月,农民军复大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赐尚方剑,以便宜诛赏”。“十月朔,嗣昌大誓三军”,向农民军全面进攻。“于是群贼尽萃入川,嗣昌遂入川,以八月泛舟上,谓川地阨塞,诸军合而蹙之,可尽殄。……嗣昌至顺庆,诸将不会师。……嗣昌征诸将合击,皆退缩。屡征良玉兵,又不至”,农民军连下诸州县。“自贼再入川,诸将无一邀击者,嗣昌虽屡檄,令不行”。“三檄贺)人龙,不奉令。初,嗣昌表良玉平贼将军,良玉寝骄”,亦不听命。
“高骈”,晚唐人,字千里,家世禁卫,折节为文学,与诸儒交,两军中人更称誉之。“党羌叛,率禁军万人戍长武。是时诸将无功,唯骈数用奇,杀获甚多,懿宗嘉之“西蕃寇边,移镇秦州”,降虏万余人;安南叛,骈长驱而入,破军三十万,斩蛮帅段酋迁,传首京师,威震蛮远;南诏寇巂州,掠成都,又徙骈镇剑南西川,乘传诣军,寇闻骈至,亟解去,送质子入朝,约不敢寇。“王仙芝之败,残党过江,帝以骈治郓,威化大行,且仙芝党皆郓人,故授骈镇海节度使。骈遣将……分兵穷讨,降其骁将毕师铎数千人,贼走岭表”,再入江南。“俄迁淮南节度副大使,骈缮完城垒,幕军及土客,得锐士七万,乃传檄召天下兵共讨贼,威震一时,天子依以为重。”后因朝廷牵制其用兵,遂有怨离意,“欲兼并两淅,为孙权三分之计”。终因众叛亲离,为其部下所杀(《旧唐书》卷百八十二《新唐书》卷二百二十四下有传)。
“元戎今相略”以下二句,崇祯十一年春,张献忠等伪降;明年,射塌天、混十万、过天星、关索等十三家农民军先后俱降,朝廷皆谓扑灭殆尽。夏五月,献忠复起,十三家一时并起(惟王光恩未从),左良玉追击之,至罗山,明军大败(《明史》卷三百九《张献忠传》)。崇祯帝闻信大惊,诏逮力主抚议的熊文灿,并特旨命阁臣杨嗣昌亲自出京督师,以其“十面之网”的策略围剿农民军。
“推毂”,遣将也,古时天子遣将,推毂而送之,以示礼仪之隆,寄任之重。“毂”,车轮之轴,此代车。
“缓急劾群吏”,徐作肃曰:“师出,久无功,乃委罪于湖广巡抚方孔炤,劾奏下狱。”《明史杨嗣昌传》云:“嗣昌虽有才,然好自用。躬亲簿书,过于繁碎。”统天下兵讨伐,每“军行必自裁进止;千里待报,坐失机会”。以此“诸将积骄玩,无斗志”,多不听其调遣。无战功又委罪群下,“鞭(副将)刁明忠,斩监军佥事殷大白以徇”。贾开宗曰:“讽刺语入微。”
“六师”,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此指明军。崇祯十二年八月,“诏逮(熊)文灿,特旨命嗣昌督赐尚方剑以便宜诛赏。”
“五省游魂”,崇祯十年四月,拜熊文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祯总理南畿及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文灿主抚,农民军经过喘息,献忠及十三家复起,明军地丧兵败,死伤惨重;十三年十月,文灿亦弃市。即所谓游魂留五省间。”音替,滞留。
“灵朔”,唐朔方节度使驻地灵武。天宝“十五载,玄宗避贼,行至马嵬,父老遮道请留太子讨贼,玄宗许之”。六月,朔方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等“迎太子治兵于朔方”。“七月辛酉,至于灵武”,甲子,即皇帝位于灵武,是谓肃宗,改元至德。至德二年,次于凤翔。《旧唐书》卷百九十《文苑传》下《杜甫传》:天宝“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钭。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淮西旧借裴”,“淮西”,唐至德初,置淮西节度使,治蔡州,领蔡、许、陈、光、申五州。“裴”,裴度。《旧唐书》卷百七十本传:宪宗时,淮西作乱,“朝臣多言罢兵赦罪为便,翰林学士钱徽、萧俛语尤切,惟度言贼不可赦。及(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败,宰相以上必厌兵,欲以罢兵为对。”惟裴度“请身自督战”。乃拜度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于元和十二年八月三日,亲赴前线督师;十一月十一日,擒叛帅吴元济,蔡州平。
盐梅”,《书经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伪孔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此为殷高宗命傅说为相之辞,后世诗文中常用以指代宰相和职位相当于宰相之人。
“欃枪”,《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古人以为见则主兵乱。
诗后徐作肃曰:“虎贲(见本诗第二句),禁旅也。按是岁复以内监将禁旅人豫。”这些宦官所统帅的禁军入豫后,烧杀掳掠,无所不为。
李生宗约家蓄鹅肥腯吴子数数为
余言,思其充庖,率尔作此示宗约兼呈
吴大伯裔徐四作霖[自注]辛巳冬作。吴子,伯胤也。
昔者右军性爱鹅,频年每向山阴过。老姥不知鹅不群,杀而烹之待右军。疏落岂必须眉好,拙诚亦复足人道。李生李生尔何如?破悭不用苦踌躇。鹅鹜余食家不贫,奈何门无长者车!何不烝鹅更贳酒,长跪客前起为寿?天有星兮汉有澜,若念百忧行老丑。君不见二月三月群盗集,万马奔腾蹂小邑。继之大蝗将小蝻,黍稷秋成无寸粒。又不见昨夜官兵围新筑,金帛子女厌满轴。抛弃还入一炬焚,怆惶竟忍千家哭。
校记:
一“足人”,强善本作“人称”。
一
笺注:
吴伯裔、徐作霖、吴伯胤,详见前卷一《赠吴征君丈人》、《赠徐孝廉作霖三十韵》诗笺注。“辛巳”,崇祯十四年。
“昔者右军性爱鹅”以下四句,“右军”,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习称王右军。《晋书》卷八十五《王羲之传》:“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若念百忧行老丑”,《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只自尘兮;无思百忧,只自疧兮。”朱熹集注:“言将(推)大车,则尘污之;思百忧,则病及之。”
“群盗集”,崇祯十四年春,李自成破洛阳,移兵围开封。“贼魁罗汝才、土寇袁时中皆归自成。时中众二十万,号小袁营。”(《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
“继之大蝗将小蝻”以下二句,徐作肃曰:“是岁大旱蝗,斗粟两千,人相食。”《商丘县志》卷三《灾祥》:“(崇祯)十四年,大疫,死者相望。”
“昨夜官兵围新筑”,贾开宗曰:“新筑,归德外郛也。按是岁冬,内监刘元斌率禁旅围外郛,四十日不下,侯子有《禁旅》诗。”详后《禁旅》诗笺注。
野田黄雀行[自注]庚辰作①
莫生匪天,不遗黄雀。万物同恩,雀言不乐。解 鹰鹯孔一多,况有网罗。既有鹰鹯与网罗,避尔不得奈尔何?二解 我生本细微,我生徒细微。饥食粒粟渴饮水,择栖不过榆、枋飞。三解 瞻彼鸱枭,以翔以翱。顾令小雀,逝矣柔条。四解 为语雀何愚,雀愚雀语迂。强大世所宝,弱者与祸俱。感怀各辛楚,不止尔踟蹰。五解 大道周张,物各有王。畴善而殒,孰恶以臧?野田黄雀,当问凤凰。六解
笺注:
“野田黄雀行”,乐府瑟调曲名,晋乐。徐作肃曰:“此诗凡六解。首言万物同生,而雀小不足自存,鹰鹯、网罗无所于避也。次复托黄雀自言引分无求,而杀机中之,反不如鸱枭飞鸣,各适其意。末则推极古今成亏得丧之理,莫不贵强而贱弱,以广黄雀而归诸凤凰。言维辟威福也。”“庚辰”,崇祯十三年。
“鹰鹯”以下四句,《乐府诗集》卷三十九《相和歌辞琴调曲》四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细微”,低贱也。《汉书高帝纪》下:“大王起细微”。
“榆、枋飞”,飞翔于榆树、枋树之间。《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按:投也)于地而已矣。”“枋”,檀树。
“畴善而殒”以下四句,《史记》卷八十四《贾生传》载《吊屈原赋》:“呜乎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畴”,谁。
禁旅十首
轸念苍生甚,恭承禁旅遥。貂珰亲节制,号令出云霄。敢谓明威远,或传将士骄。数曾城上见,未可达王朝。
知破南阳否,全师尚此城?或能遥控制,不可怨纵横。痛哭威仪在,艰难父老迎。终军应有意,便欲请长缨。
可怪蚩愚甚,呼天抢地愁。若非恣大掠,难以饱同仇。令后无鸡犬,军前市马牛。至今安堵在,彻骨汝何忧?
从军良独苦,高晏慰寒卮。鼓角轻村女,容颜借健儿。无宁从乱贼,何苦避王师,不见秦川破,凋残亦有时。
谁道天兵衂,张皇驻近郊。小儿啼白起,剧盗走黄巢。有刃皆流血,挑锋更补茅。首功须自在,不战亦何嘲!
野火延延起,残烟细细高。莫愁灾土木,有诏肃秋毫。危纛尊王路,严城愧汝曹。何当稍北去,河上足翔翱。
中尉新传箭,前军自署牌。如何悭贿赂,容易触风霾。可痛脂膏尽,尤怜画计乖。凭将千万去,竟不饱狼豺。
岁月围城里,汹汹尚可虞。簪缨浑是盗,遭际耻为儒。
白露寒犹劲,金天赦不诛。即今关市外,我马各踟蹰。
久戍临春近,荒城户昼扃。经年闻野哭,有日畅皇灵。苦忆菰根黑,惊看菜甲青。民间还见此,未许叹伶仃。
向缘高士误,今信我躬劳。细数珠为米,生煎桂有膏。艰难朝市易,妻子夜呼号。尔亦十年戍,能无念大刀?
校记:
[
一]资灿本作“九首”,缺其八。
[二“怨”,强善本作“忌”。
[三“蚩”,家刻本,强善本,力轩本作“”,误。
[四“借”,强善本作“惜”。
[五]“触”,强善本作“落”。
[六]“竟”,强善本作“谁”。
七“汹汹尚可虞”,强善本作“艰难孰我虞”。
[八“我”,重刻本作“戎”。
[九]“艰难朝市易”,强善本作“市朝时卤莽”。
笺注:
“禁旅”,贾开宗曰:“禁旅,守卫诸军也。明制,世以公侯领。崇祯五年,始以内监高起潜监山海军,已而九边因之。十四年,复以内监卢九德、刘元斌率诸军人豫。九德与军将周遇吉、黄得功合追贼至凤阳,及之。元斌留归德不进。”徐作肃曰:“崇祯十四年冬十月,刘元斌率羽林兵救豫,驻归德南郊。时诸寇在陕、洛,元斌留四十日不进,城门昼闭。纵军大掠,杀诸樵采者以首功闻。已而欲攻城,索赂乃免。南阳破,乃拥妇女北去。思宗命御史清军,元斌仓皇,皆沉之于河。十五年,复为御史所论下狱。是冬,斩元斌于长安市。”按:此诗当作于崇祯十五年春。
“貂珰《后汉书》卷四十三《朱穆传》:穆上疏曰:“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以后,悉用宦者。自延平(东汉灵帝年号)以来,浸益贵盛,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侍中之别称)之任。”注:“珰,以金为之,当冠前,附以金蝉也。《汉官仪》:‘中常侍,秦官也。汉兴,或用士人,银珰左貂。光武以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珰。’后用以代宦者,此指宦官卢九德、刘元斌。
“明威远”,显威以怀远。《书经多士》:“我有周佐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知破南阳否”,谈迁《国榷》卷九十七崇祯十四年十一月:“丙子,李自成陷南阳,杀唐王于麒麟阁,分守道参议艾毓初、总兵刘兴祚,南阳知县姚运熙死之。…太监刘元斌闻变,乃拥妇女北去。”贾开宗等曰:“虚乃是深,讽乃是厚。”
“终军”,《汉书》卷六十四下《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人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杜甫《岁暮》诗:“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蚩愚”,同“蚩拙”,无知拙愚。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上《勉学》第八:“以外率多田里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听堪能。”按:本首诗
皆用反语。前两句是说,可怪人们那么无知,见禁军抢掠而呼天抢地的痛楚。
“若非恣大掠”以下二句,是说,如果不听任士卒大掠,军队就很难于吃饱肚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