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忆堂诗集校笺


  “汉家耽阁请长缨”,意即“耽阁汉家请长缨”。“耽阁”,耽搁,耽误,拖延。“请长缨”,请战出兵。

  “封豕长鲸”,喻凶残贪暴之人。《全唐文》卷一九四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戮封豕而斩长鲸,雄图不测。”

  “敌楼”,城楼,因可登以望敌故名。

  “五原”,《杜诗详注》卷五《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注:“《长安志》:长安、万年二县之外,有毕原、白鹿原、少陵原、高阳原、细柳原、谓之五原。汉单于款五原塞。”按: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尚有五原郡;甘肃省临池县境亦有“五原”,皆古征战之地,此指战场。

  “带河”,归德府北依黄河,形势险要。

  “天心”,天帝之心意。《尚书》卷八《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伪《孔传》:“享,当也;所征无敌谓之受天命。”

  酾酒椎牛”,滤酒杀牛。酾,音筛,滤酒、斟酒。“椎”,击杀。此句谓明军庆功。

  “两重堞雉四隅空”,言城内城外皆被明军掠杀一空。“四隅”,四角,四方。“堞雉”,城墙。归德府城有内城、外城,故曰“两重”。

  “前驱画角啼儿女”,前面驱赶着掠来的青壮男女,其哀号声如画角悲鸣。“画角”,乐器,形如竹筒,以竹木或铜等为之,其声哀厉悲亢。《玉台新咏》卷七梁皇太子(简文帝)《和湘东王折杨柳》:“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

  “十二金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销天下兵器而作金人十二。贾谊《过秦论》上:“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三千”句,明朝之京军分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三千营乃明成祖“得边外降丁三千”所建,见《明史兵志》、《职官志》五。

  “传闻昨日城南血”以下二句,指明朝官兵屠杀归德城外百姓以冒功。“细柳”,细柳营,汉文帝时周亚夫军营,此指明官军兵营。详见本卷《寒食》诗笺注、郑廉《豫变纪略》卷二。

  四时辞四首

  日暮妖姬独倚阑,黄莺紫燕惜春残。五陵拾翠《桑中曲》,千骑如云陌上看。

  小扇双鬟着意忙,夜明帘下拂牙床。密肌红渍金钿冷,皎月白虚玉簟光。

  砧杵千家玉箭催,新凉枕簟梦初回。曾填乌鹊穿桥过。忆向黄姑乞巧来。

  晚妆零落晓应难,日午流苏试小寒。呵冻添鸦随手画,远山新翠任郎看。

  校记:

  [一“白虚”,强善本作“清摇”。

  [二“来”,强善本作“求”。按:作“求”,不韵。

  笺注:

  “四时辞”,犹言四季歌辞。乐府诗有《子夜四时歌》、宋范成大有《四时田园杂兴》。此诗乃作者借春夏秋冬四时以摹写闺情,写作年代不可确考,从诗篇编排顺序看,可能作于崇祯十年前后。

  “五陵拾翠《桑中曲》以下二句,写仕女踏青春游之景象,详见本卷《清明》诗及其笺注。“五陵”,《文选》卷一班固《西都赋》“北眺五陵”句李善注:高帝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汉代皇帝每立陵墓,都将富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附近居住,因而后世诗文中常以为豪门贵族聚居之繁华游乐之地。“拾翠”,见前《晚眺》、《清明》二诗笺注。“《桑中

  曲》、《诗经鄘风》有《桑中》诗,写青年男女戏游于桑中、淇上的情况。

  “玉簟”,洁净清凉的竹席。

  “玉箭”,古时计时之器漏壶的部件之一的漏箭,箭上共刻百刻,以漏下之水淹没箭上刻度多少而定时间。此句意谓秋夜漏声催促千家捣衣(捣衣多在夜间)。

  “曾填乌鹊穿桥过”,民间传说农历七月七日晚,乌鹊填河为桥以渡织女。《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七月七日夜)相会。”又《尔雅翼》卷十三:“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髠,相传是日河鼓(按:即牵牛)与织女相会于汉东,役鸟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转引自袁珂《古神话选释牛郎织女》条)。

  “忆向黄姑乞巧来”,“黄姑”,又名“河鼓”、“何鼓”、“三武”,《尔雅释天》:“河鼓谓之牵牛”。《太平御览》卷六《天部》六《星》中引《太象列星图》曰:“昔传牵牛、织女七月七日相见者则此是也。故《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又古歌曰:‘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按:见《玉台新咏》卷九)其

  ‘黄姑’者,即‘河鼓’也,为吴音讹而然。”“乞巧”,《太平御览》卷三十一《七月七日》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瑜石为针,陈瓜果于中庭以乞巧,有喜子(按:即蜘蛛)网于瓜上以为符应。”旧时民间妇女常于七夕牛郎会织女时,结丝缕、穿七孔针以向织女乞求巧智,谓之“乞巧”。

  “远山新翠”,形容女子之秀眉。《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时谓之“远山眉”。

  剑客

  报仇今日过,践诺昔年来。千载荆轲死③,龙泉不敢开。

  笺注:

  “剑客”,行侠仗义之武士,古又称刺客、游侠。《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本诗约写于崇祯十年左右。

  “报仇今日过”以下二句,《史记》卷百二十四《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荆轲,卫人。战国时代,强秦暴凌诸侯,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不遂,死之。《壮悔堂文集》卷七有《太子丹论》。详见前《过易水黄金台》诗笺注。

  “龙泉”,宝剑名。详见前《赠徐孝廉作霖三十韵》诗笺注。

  四忆堂诗集校笺卷之二

  王嫱故里[自注]己卯归自 京师作

  马首孤墙日暮云,烟陵霜草吊明君。琵琶无补和亲策,帷幄空高报主勋。腊尽龙城终汉社④,春回雁塞竟青坟。可怜不似

  中行说,死向王庭将一军。

  笺注:

  “王嫱”,《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下:“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人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

  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放匈奴。”贾开宗曰:“明妃,本蜀(按:南郡秭归)人。考新城亦有王嫱故里,此必过新城者。”“己卯”,明崇祯十二年。此诗作于崇祯十二年三月,该年三月底作者自京师返里。

  “明君”,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讳,昭君改称明君,又称明妃。

  “琵琶无补和亲策”,晋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其造新曲,多哀怨之声。”《全唐诗》卷二百七十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明鉴纲目》卷八: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兵入塞,燕京戒严”,诏卢象升勤王。“时杨嗣昌夺情任中枢,与总监中官高起潜阴主和议,象升心非之。会诏对平台,帝慰劳之,咨以方略,对曰:‘命臣督师,臣意主战。’帝色变,良久曰:‘和乃外廷议耳。’……命与嗣昌、起潜等议。

  ……象升出与两人议不和,即日陛辞。嗣昌送之……象升责以阻师,且曰:‘公等坚主和议,独不思城下之盟,《春秋》所耻。长安口舌如锋,恐袁崇焕之祸立见。’

  “龙城”,汉时匈奴地名,在塞外。《汉书》卷九十四上:元光六年,“将军卫青出上谷,至龙城,得胡首虏七百人。”

  “青坟”,即青冢,塞外草皆白,独昭君坟草四季长青,故名。《太平寰宇记》卷三十八《振武军金河县》:“青冢在县西北,汉王昭君墓葬于此,其上草色常青,故曰青冢。”按:新城亦有王嫱墓。

  “中行说”,人名,汉文帝时宦者,使傅汉宗室女赴匈奴和亲,不肯行,强之,因降匈奴,教匈奴窥伺利害,以为汉患。《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上:“老上稽粥单于初立,文帝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翁主。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

  …于,单于爱幸之。……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寇边杀掳。

  谢方简讨送衣[自注]方子以智也①

  ,薄游赠丝。相怜知己意,总为岁寒期

  早岁耽奇服。素朴惭时制,陆离过我宜。《无衣》谁更赋,珍重在中笥。

  校记:

  一]“薄游”,强善本作“多君”。

  二]“陆离”,强善本作“宽舒”。

  笺注:

  “方子以智”,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与方域为挚支。《清史稿》卷五百《方以智传》:“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按:“简”、“检”互通。《壮悔堂文集遗稿与方密之书》载:“犹忆庚辰,密之从长安寄仆丝之衣,仆常服之。”此诗作于崇祯十三年庚辰夏。

  “早岁耽奇服”以下二句,《楚辞》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朱喜注:“奇服,奇伟之服,以喻高洁之行”。丝”柞蚕丝。

  ,音掩。

  “总为岁寒期”,《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全唐诗》卷六百四十四李咸用《古意论交》:“多为势利朋,少有岁寒操。”

  无衣《诗经》篇名。《诗经唐风无衣》:“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寄夏进士允彝

  不断离群梦,三年梦草庐。我今天北去,尔复水南居。世事怜苍狗,人情托素鱼。几时重把臂,江上采芙蕖笺注:

  “夏允彝”,《明史》卷二百七十七(本传):“夏允彝,字彝仲,弱冠举于乡,好古博学,工属文。是时东林讲席盛,苏州高才生张溥、杨廷枢等慕之,结文会名复社;允彝与同邑(江苏松江)陈子龙、徐孚远、王光承等亦结几社相应和。崇祯十年,与子龙同成进士,授长乐知县。”按,崇祯十年春,方域在京师与应春试的陈子龙、夏允彝交游。诗中有“不断离群梦,三年梦草庐。我今天北去,尔复水南居”句,知此诗作于崇祯十二年底离开南京时。

  “苍狗”,喻世事之变幻无常。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人情托素鱼”,《文选》卷二十七《古辞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何如?上有加餐饭,下有长相忆。”因以“鲤素”、“鲤鱼”、“素鱼”为书信的代称。

  “把臂”,友人亲密把手貌。《世说新语赏誉》:“谢公(安)道:‘豫章(谢鲲)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芙蕖”,亦名芙蓉,荷花之别名。《文选》卷二十九《古诗十九首》其四:“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金陵赠范公司马

  我闻司马古平格,湖海风神山岳力。楷模当代足仪刑,弼亮四朝勤社稷。昔者天启七载间,阴阳消长多荆棘。谗谄蔽明曲害公,不能俯仰甘裁抑。皇帝纪元肇戊辰,日月重开思遗直。命与我公镇通昌,京师两道各封埴。诗书元帅旧论兵,保障爰使烽隧熄。恭遇纪元十一年,朅来豺虎逼君侧。豸冠御史有成勇,痛惜纲常严弹劾。主上端居自圣明,威福在心原不测。公曰吁哉今何时,事关大义岂容默?乃率群公帝前争,万里丹墀陈悃愊。预料天意遽能回,老臣矢志欲殉国。我公昔日忝心知,不分孤臣腾苡薏。忆昨钩党起须臾,奴仆亲朋胥避匿。管鲍贫交见司马,触冒风波为羽翼。请室两辱双鱼书,鸣向孙阳忘不得。小子长跪御龙门,浩歌辄复填胸臆。君不见莫赤匪狐黑匪乌,天地茫茫

  皆鬼蜮。杨李威权势绝伦,青蝇身后为谁

  校记:

  〔一“使”,强善本作“教”。

  笺注:

  “范公司马”,指范景文。贾开宗曰:“范公司马,景文也。崇祯十一年,景文为南司马。是岁,相杨嗣昌,太子中允黄道周论之,下吏。御史成勇救道周,并逮勇。景文会诸公卿申救不得,去位。十五年,起为相。燕京陷,死之。按侯子己崇祯十二年)在金陵,是时景文亦以司马去位,寓金陵而赠之也。”

  《明史》卷二百六十五《范景文传》:“范景文字梦章,吴桥人……登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崇祯三年)三月,擢兵部添注左侍郎,练兵通州。”“七年冬,起南京右都御史,未几就拜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十一年冬,京师戒严,遣兵入卫。杨嗣昌夺情辅政,廷臣力争,多被谪。景文倡同列合词论救。帝不悦,诘首谋,则自引罪,且以众论佥同为言。帝益怒,削籍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