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复堂选集


  公少以文章名。年三十,以进士外用,知福建平和县,调龙溪、台湾二县,署海防同知、噶玛兰通判。寻丁艰,罢归。服阕,改江苏金坛县知县。历元和、武进,擢高邮州知州。寻转两淮盐务监掣同知,遂护理盐运使事。未几,超擢福建台湾道,加按察使衔。始,嘉庆、道光间,直省大吏如武陵赵文恪公、安化陶文毅公、侯官林文忠公,皆天下名臣。公先后为属吏,以循能见知,争荐公,谓可大用。其擢台湾道也,先皇帝盖深倚之。会英夷入寇,东南内地诸郡县,望风溃。中外大臣,因倡为和议,以求息事。公孤悬海外,独训练士卒,阴为战守计,英夷来犯,数力战却之,斩获甚众。奏入,特赐花翎,兼二品冠服,荫一子云骑尉,以旌其功。而公由是为中外大臣所嫉。寻用夷人言,诬以冒功,夺职下狱议罪。不数日,先皇布特赦原之。以同知直隶州知州,发往四川效用。大吏不说公,奏补蓬州,使乍雅,在返万里,遍考西域风土、形势。越二年,乞病归。今皇帝之再召也,首颁明谕,亟称公与林公则徐攘夷之功,而罢黜当日嫉公之大臣。盖犹推广先皇帝矜悯保全之遗意以行之,此万邦黎献所共叹为大孝亲贤。而公以垂暮之年,义不得不效死行间,以冀报称两朝知遇于万一者。世顾以不得其言不去责公,岂知公之深哉!

  公自牧令至监司,所至有贤声,其政迹在民,不可胜纪。而英夷之役,无贤不肖,皆知公之忠。其得罪,争为颂冤。惟公暮年志事之光明显大,至今为浮言所蔽晦。是宜特表焉,以示后之君子。公字石甫,号展和。卒于咸丰二年冬十月,年六十有八。其世系、葬地、子姓、戚属、政迹、著述,具公子浚昌之状,将求有道能文者志以纳诸圹,兹姑弗详列焉。
 

附录二

  年谱

  ○年谱

  先府君于道光七、八年间客漳州时,方居大母张太夫人忧。追忆弱岁轗轲,编年叙述为一书,名「痛定录」。稿未成,惟十岁前事详具焉。不孝浚昌重刊府君全集既竣,追念府君生平出处大节,吴、徐诸墓表志虽已备述,而嘉言懿行世所未悉者尚伙。深恐久渐湮没,谨即随侍见闻及府君诗文笔记所载,考诸平日所遗笔迹,以至闻于兄长及乡先生者,涕泣续纂为年谱于左。语必征实,不敢少涉虚诬。自维无似,未能仰承先业,兹之缀述,庶几存什一于千百云尔。同治庚午五月,男浚昌谨识。

  乾隆五十年,乙巳十月七日时加丑,府君生。

  府君讳莹,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又以十幸名斋,自号幸翁。世为桐城麻溪姚氏,自前明景泰中先云南布政使参政讳旭,以循吏显。先福建汀州府知府、加按察副使衔讳之兰,先兵部职方司主事、前兰溪县知县讳孙棐,皆为循吏,卒祀名宦及乡贤祠。至国朝,先刑部尚书谥端恪、讳文然,事圣祖仁皇帝为名臣,世宗宪皇帝特敕祀贤良祠。端恪公季子讳世基,为湖广罗田县知县,惠政爱民,卒祀名宦祠。罗田公次子、赠朝议大夫增生讳孔■〈金英〉,是为府君高祖;妣任,诰封恭人。钦旌节孝翰林院编修讳范,为府君之曾祖;以诗、古文、经学着。入祀乡贤,附传国史,学者称姜坞先生;妣张。邑增生,讳斟元,为府君之祖;妣张,继妣徐。先大父讳骙;妣张,云南寻甸州吏目,讳曾辙公女。三代皆赠通奉大夫,妣皆赠夫人。府君兄弟四人。先伯父损轩府君,讳朔,貤封江苏高邮州知州。仲父讳銮,季父讳四和,早卒。「痛定录」曰:某生于县城内之北后街,大兄时年五岁。桐城大饥,死亡相继于道。先祖春树府君客广东,主讲香山书院。祖母徐太宜人已殁。醒庵府君年二十二,家居。张太宜人年二十四,操内政,日一饭一粥,减仆婢。内外惟留四人给役。

  五十五年,庚戌,府君年六岁。

  「痛定录」曰:某年六岁,始入学,与大兄同师方兰荪先生。季父万庭府君生五弟谦。

  五十六年,辛亥,府君年七岁。

  「痛定录」曰:是年,春树府君在江宁令醒庵府君鬻田宅偿债。先是,春树府君于祖行居八,兄弟五人。大伯祖亭人君,讳昭宇,岁贡生。次二伯祖讳羲轮,乾隆癸酉举人,广西南宁府同知。次五伯祖讳登,乾隆丙子举人,景山官学教习。次七伯祖讳励隆,邑庠生。自编修公以下,皆居北门之初复堂。薄田粗给,未尝析爨。及后,老宅人多,南宁君乃别买宅于北后街。春树府君,亦置宅相通,虽分居,而春树府君仍主家计,岁入财粟均之,固未有债也。及南宁君卒于署府任,春树府君乃不克家居。时,五伯祖、七伯祖已先亡,亭人伯祖主家计,数遭丧娶,岁又屡歉,家遂中落。春树府君以乾隆四十九年之粤东,明年即无分粟。未几,复畀以千金之债。醒庵府君支撑数年,至是益累。春树府君乃命鬻宅及徐太宜人奁田以偿,犹不足,并取七伯祖母张孺人遗田鬻三百金益之。其田载租百二十石,岁可入粟八十余石。七伯祖无子,春树府君以万庭府君后之。是田,万庭府君所应分也。季父时从春树府君江宁,贻醒庵府君书曰:公债,五房宜均,今八房独受其累,弟不敢私所有。醒庵府君挥涕而鬻之。旧宅既鬻,乃典儒学前赵氏宅。不三月,而赵氏取还,仓卒未有居。张太宜人携某兄弟假居于伯外祖菉园先生家,醒庵府君假居于马氏。是为荡析之始。其冬,乃典得南后街延陵市倪氏宅,移居不一月,醒庵府君遂之江宁。自是始幕游矣。

  五十七年,壬子,府君年八岁。

  「痛定录」曰:春树府君馆扬州,醒庵府君居江宁。张太宜人初居延陵市宅,犹用老妇一人许氏。以教某兄弟为急务,与荔香族伯祖共延张申仪先生。逾月,张先生出外,家伯环先生继之。未终岁,卒。乃定延家价人先生(维藩)。是年,庚甫堂叔中乡式,彦容堂伯生子豫,亭人伯祖为七十寿,初复堂贺客甚盛。张太宜人闭户萧然,惟典鬻衣物自给,不以急乏告人。亲戚中有知者,莫不嗟叹以为贤。

  五十八年,癸丑,府君年九岁。

  「痛定录」曰:时,家益乏。张太宜人悉遣仆妇,自临炊汲;素不任操作,十指皆流血。性喜洁,门庭内外洒扫修整。庭中大树广荫数院,每旦落叶盈庭,太宜人必亲自扫之。大兄时年十三,令扫其一而已。太宜人手持箕帚,未尝不谆谆以好学读书教某兄弟也。日延价人先生,供馔必精,夜则太宜人自课。某所读诗及周官二经,皆太宜人口授。大兄初讲书,太宜人隔窗听之,或不慧而师贷者,必自挞之。族戚闻者,皆贤之,以为是必能兴起吾家矣。

  五十九年,甲寅,府君年十岁。

  「痛定录」曰:夏,大水,室内水深三尺。张太宜人与某兄弟浮板以栖,断炊竟日。及暮,伯外祖菉园先生遣仆来,知之,馈以斗米、薪炭,乃得食。秋七月,春树府君卒于仪征县署。万庭府君在侧,主人为顾君之菼,赙赠粗给;醒庵府君自江宁奔赴。八月,奉丧归里。张太宜人初闻讣,大恸几绝。老妇张氏救之,得苏。设位成礼。族戚来吊者,咸叹异焉。十二月,某患痘,甚危。大兄每日黎明往候医。岁暮,衣薄,风雪中立檐下以俟,医者门启,见之感动,为先胗某,不责谢。某于是悲愤苦读,朝以日曙、夜四鼓不休,倦惟伏案而已。母怜之。冬夜深,辄呼冷,曰:我足僵矣。乃登床抱母足而眠。遂以为常。

  嘉庆元年,丙辰,府君年十二岁。

  时,家落甚,府君与伯父损轩公附学于邻塾。日怀二饼去,伺同学者饭,乃出饼对食,及暮始归。

  三年,戊午,府君年十四岁。

  吴子山遗诗序云:子山少余一岁,余年十四,同学于价人先生,余已好为诗歌矣。

  五年,庚申,府君年十六岁。

  时,里中张阮林先生(聪咸)年十八,能文,有才气,睥睨同辈。见府君,与语,大惊,尽焚所作曰:世固有不朽之业,此不可羞耶?遂相钦善。是岁,张菉园先生召至其家,授举业。

  七年,壬戌,府君年十八岁。

  与同里张阮林、方履周(遵道)、吴子山(廋)、族兄易卿(全)学古歌诗,有蔗林五子诗钞。

  九年,甲子,府君年二十岁。

  授经马氏从母家。先是,府君尝见知于家健庵先生。先生亡,府君往哭之恸。先生,故外祖纶斋公(裕昆)妹夫也。从母是日在其家见之,问曰:吊者多矣,此少年何哭之恸乎?姑曰:是尝见称于亡者。从母大异之,乃请于纶斋公,以先母字府君;既有沮者,从母力争,得之。是岁,因延府君课其二子。

  十年,乙丑,府君年二十一岁。

  五月,补安庆府学附生。初至郡,以资用乏,借寓于戚某家。既察某意倦,径归。时,从曾祖惜抱先生家居,问得故,畀白金,趣复往,遂以府试第一名入郡庠。十月,先母方淑人来归。

  十一年,丙寅,府君年二十二岁。

  惜抱先生主讲敬敷书院。府君岁试居院中,先生与言学问文章之事,始得其要归而为之益力。家多藏书,皆姜坞府君所丹铅。府君博证精究,每有所作,不假思索,议论闳伟,与同里朱歌堂(雅)、方植之(东树)、徐六襄(璈)、左匡叔(朝第)、方竹吾(秉澄)、光栗园、(聪谐)、刘孟涂(开)、朱鲁岭(道文)为文章道义之交。

  十二年,丁卯,府君年二十三岁。

  四月,长姊生。七月,赴试金陵,馆钟山书院。一夕,同舍人见府君卧处火光照耀,一室惊起,则光从帐中出,府君寝方酣。久而渐隐。揭晓中式第十八名,座主为萍乡刘公(凤诰)、武陵赵公(慎畛),房师聊城梁公(本恭)。

  十三年,戊辰,府君年二十四岁。

  春,入都,试礼部,中式第三十二名。殿试三甲,归班铨选。初至都,惜抱先生门人陈公用光方为编修。时举子以得见先达贵人为幸,有观往者。府君辞之曰:试期且近,陈设为房官,而某幸中,则嫌疑不可白矣。秋假归,以选期甚远也,有去京夜、夜至津门、至杭州谒德馨祠等诗。十一月抵里。

  十四年,己已,府君年二十五岁。

  二月,往游浙,谒座主刘侍郎(时督浙学)。百文敏(百龄)督粤过桐,邀入幕;府君以醒庵公在粤,乃应其聘。五月,由家往江西,度大庾岭。七月,抵粤。海寇方扰,文敏日事招讨,因得悉知海上事。

  十五年,庚午,府君年二十六岁。

  在百文敏幕中。时,海寇张保新就抚,幕客竞以诗文颂功德,府君独无之。且进言曰:保骚害七郡,仇怨甚多,留此必为怨家所杀,释、治两不便。且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盍暂息肩乎?文敏愕然曰:诺。旋乞假携保去。六月,赴香山,主讲榄山书院。七月,有游榄山记。

  十六年,辛未,府君年二十七岁。

  援经程鹤樵学使署中。总督松筠公至,以与惜抱先生有旧,颇相接待。十月,醒庵府君北归,公赠赆金四百助行资。

  十七年,壬申,府君年二十八岁。

  春,程学使任满去,有述遇诗。旋授经从化令王蓬壶署中。编辑姜坞公「援鹑堂诗文笔记」,六月刊行。是年夏,有励志赋。

  十八年,癸酉,府君年二十九岁。

  在从化。有黄香石诗序、复座师赵分巡书、遇梅壮士、雨夕、怀家兄伯符等诗。

  十九年,甲戌,府君年三十岁。

  在从化。春往惠州谒座主赵公(时为惠潮道),留十日,有谒东坡遗像、元妙观等诗。秋,病疟。有九日登大奎阁诗。将赴选,是月辞王君去,有留别诗、赠王栻序。及二十一日,至广州,闻张阮林殁于京师,作长篇哭之。十月七日,三十初度,有奴子进鸡酒有感等诗。十一月,北归,有南至日抵筠门岭诗,十二月杪,至里。是冬,自叙后湘诗集(与张阮林论家学书,亦是年作)。

  二十年,乙亥,府君年三十一岁。

  三月,自里往浙,过金陵,省惜抱先生于钟山书院,有赠管异之、酬马湘帆等诗。秋,由河南赴都,有舒城道中、邓城道中、许昌怀古及再至京师呈诸公诗。闻惜抱先生殁,为位于都城西哭之,作行状。

  二十一年,丙子,府君年三十二岁。

  春,谒选,得福建平和县知县。赴官,过钱塘,谒督学汪文端(廷珍)。先是,文端尝闻府君名,未见,语刘金门侍郎曰:吾督学安徽,佳士无所遗,而不能得姚某,君乃暗中得之,何快也!及督浙学,数寓书所知,问府君。至是,谒见,纵谈三日,索观诗文,叹曰:国士也,慎自爱。题辞卷首,有曰:众鸟啁啾中,独见孤凤皇。府君重编文集时,载之以识知音最先。夏抵闽,闰六月,莅任。平和俗好斗健讼,府君受事后,严捕诛锄强暴,听断劝谕悉以至诚。每亲临四乡,皆自出费用,即有围捕,亦以身先,未尝轻假营伍。所至鸡犬不惊,民无扰攘,风俗一变。总督汪公(志伊)、巡抚王公,皆异之。有复李按察书、复江尚书书(皆莅任后两月作)、再复汪尚书书。是岁,迎醒庵府君暨张太夫人就养。

  二十二年,丁丑,府君年三十三岁。

  在平和任。春,兴九和书院,出养廉倡率。有劝修书院告示、谕各姓家长捐簿题引、与吴孝廉光国书。冬,调龙溪知县。龙溪悍风尤甚,械斗仇杀无虚日,盗贼因之四出,官兵无如何。府君至,曰:此乱民也,非绳以重典不可。然仇怨各有所由,比年民皆不见官,无以自达,官但据告词捕犯,十九富人而当捕者,反不在告中,何以服民?乃请于道府及总兵官。旧案告犯,悉停拘捕,召徕乡民入城,使自陈,日为平断曲直。更选民年二十以上、四十以下壮勇者,养之击捕盗贼。手擒巨恶数人,讯实罪状,胪榜郭门,使万人环观而毙之,远近股栗。于是,循行田野,亲至各社,晓以大义,经其疆理,字其幼孤。暇则课农劝学,一时弃刃修和者七百余社,漳人大悦。时,闽督为董文恪公(教增),深器府君。尝称为闽吏第一,屡见访以大政。每守令至漳,必语曰:治法可问姚令。而忌者自是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