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道一贯真机易简录


  《唱道真言》曰:“斗罡从此而旋转,阴阳因之而颠倒。功满道成,纯阳至刚之气,熏肌炼骨,法体温和,四季皆吞。太阳在顶上,有昼无夜。造化在身中,有生无杀。”

  《唱道真言》曰:“周身之气,循环升降,上应周天,如十五夜潮,汹涌而来,穿筋涤髓,骨节粉碎。要在临事从容,当境不乱,任他风浪漫江,由我舟随舵转。”

  张三丰《金丹节要》曰:“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所谓阴消阳长,矿尽金纯,遍体纯阳,脱胎换骨,更生五脏,再立百骸。肝脏换时,满目金光,睛如虎漆。心胜换时,口生灵液,血化白骨。脾脏换时,肌若凝脂,面如傅粉。肺脏换时,鼻闻天香,颜复童儿。肾脏换时,耳闻天乐之音,发断斑白之色。有斯功验,自然出神。”

  张三丰《无根树》曰:“匠手高强牢把舵,一任洪波海底翻。过三关,透泥丸,早把通身九窍穿。”

  曹文逸仙姑曰:“元和内运即成真,呼吸外求终未了。”

  《金丹节要》曰:“调踵息而绵绵,合入合出,心而默然,内静外澄,似有如无,神凝气结。”

  陈希夷曰:“倏尔火轮煎地脉,□然神□出山巅。”

  邱长春曰:“金丹冲上斡天罡,何患阻桥又阻关?一意不生神不动,六根不动引循环。”

  《仙佛合宗语录》曰:“既采得金丹大药,逆运河车,入于神室之中矣,倘其神光失照,则大药失其配偶而旋顷,故必以元神为大药之归依,以大药为元神之点化,相与寂照不离。”

  《仙佛合宗语录》曰:“服食大药之后,三关九窍阻塞之处尽已开通。须知此后二炁勤生,自然运动于已通之路。”

  《仙佛合宗语录》曰:“问十月关中,历身景验。冲虚子曰:‘初入定时,守定三月,则二炁之动机甚微,但微动于脐轮之虚境而已。若守至四、五月间,则二气因神之寂照,以至食脉已尽,而皆归定机,元神因二炁培育,以至阳明不昧而得证真空。二气俱停,食脉已绝,独有一寂照之元神以为胎仙之主。更守至六、七月间,不但心不生灭,亦且昏睡全无,更守至八、九月,则寂照已久,百脉俱住。更守至十月,则侯足阳纯,神归大定,于是定能生慧,自有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境通也。前炼精时,已有漏尽通,至此方有后五通之验也。天眼通则能见天上之事,天耳通则能闻天上之言,宿命通则能晓前世之因,他心通则能知未来之事。惟神境一通、乃识神用事,若不能保扶心君,即为识神移转,却自喜其能修能证,而欢喜魔已入于心矣。由是喜言人间之祸福,喜言未来之事机,祸不旋踵而至矣。惟是慧而不用,转识成智,始能证胎圆之果。古云,三万刻中无间断,行行坐坐转分明正,乃发明十月养胎只在绵密寂照之功而已全矣。’”

  《仙佛合宗语录》曰:“但有一毫昏沉之意,余阴尚在。有一境淆乱之念,神未纯阳。必须守到昏沉尽绝,淆乱全无,方为纯阳果满之胎神。《樵阳经》曰:‘三百日火,十个月胎。’到此内境朗然,此时百魔俱出,引入他宗。必寻常时积功累行,而天神自佑。结丹之后,有许多景象,皆是平生夙习杂念。至此尽出。”

  《灵宝毕法》曰:“所谓百魔者,身中六根八识,三魂七魄,三部八景,二十四神也。”

  《洞玄真经》曰:“天机陡发,大地黄金,干元面目,始见光明。”

  《洞玄真经》曰:“肉眼开同慧眼,凡心了即真心,变种性为佛性,化识神作元神。”

卷八  脱胎乳哺

  《入药镜》曰:“初结胎,看本命。终脱胎,看四正。”紫阳真人曰:“节气既周,脱胎神化。”

  石仙翁云:“丹熟无龙虎,火终休汞铅。脱胎已神化,便作玉清仙。”

  正阳祖云:“孩儿幼小未成人,须藉坤娘养育恩。”纯阳祖曰:“九年火候直经过,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

  《樵阳经》曰:“到此时,照顾婴儿,十步百步,千里万里,以渐而出。倘或放纵,不经风雪矣。久久行持到壮,透金贯石,入水蹈火,通天达地,去来无碍,隐显莫测,欲一则一。欲百则百,是千万亿化身也。”

  《黄庭经》曰:“瞻望童子坐盘桓,问谁家子在我身?”

  《参同契》曰:“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伏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忧。”

  《天仙正理》曰:“调神出壳而为身外之身,自上田出念于身外,自身外收念于上田,一出一收,渐出渐熟,渐乳渐足。如何谓之乳哺三年而神圆,可以千变万化,可以达地通天,可以超海移山,可以救水救旱,济世安民,诛邪除害。任其所为,皆一神所运。神变神化,谓之神仙。”

  《天仙正理》曰:“修仙至于出神,永无生死矣。灾与魔皆不相干,初出神,若一步而即入,若二步而即入,所谓十步、百步,切宜照顾。如此而后,乳哺养神,至于老成,三年而后可。”

  《天仙正理》曰:“调神出壳,是一至要之机,有大危险之际。初调其出而即入,不令出久,亦不见闻于远境。调之既久,其出可渐久,亦可见闻乎远境而后入。盖恐骤出外驰,迷失本性。”

  张三丰《金丹节要》曰:“婴儿既出,旋旋调神,漫漫出壳。始出即返,切顾灵躯。自迩及遐,神热白化。顷刻之间,瞬息千里。丹房气皿,委之而去。功夫到此,胡可用之?”

  《唱道真言》曰:“阳神之脱胎也,有光自脐轮外注,有香自鼻口中出,此脱胎之先兆也。既脱之后,金光四射,毛窍晶融,如日之初升于海,珠之初见于渊,而香气氤氲满室矣。一声霹雳,金火交流,而阳神已山于泥丸矣。既出之后,全看平日功夫,吾所以先言炼心,正为此也。平日心地养得虚明,则阳神纯是先天灵气结成,本来无思无为,遇境不染,见物不迁,收纵在我,去来自如,一进泥丸,此身便如火热,金光复从毛窍间出,香气亦复氤氲。顷刻之间,返到黄庭,虽有如无,不知不觉,此真境也。”

  《唱道真言》曰:“阳神脱胎,原归于无,紫气光中,有物非物,有形非形,无象为象,无声为声。”

  《唱道真言》曰:“真性阳神,透顶之后,在太虚之中,逍遥自乐,顷刻之间,飞腾万里。上之可以摩弄日月,高踏云霞。下之可以遨游岛屿,眺览形胜。千变万化,从心所欲。”

  《仙佛合宗语录》曰:“出神有景,当存养功纯,忽于定中见空中六出纷纷,是出神之景也。即当调神出壳,一出天门而旋收焉。出则太虚为超脱之境,收则以上田为存养之所也。须知出收之时少,而存养之时多。出不宜久,始出一步即收。久之.或一里而收,或至多步而收,乃至百里、千里,皆以渐收而至,不可腊等。所以然者,婴儿幼小,恐遗失难归,或有天魔来试,乱吾心君,故须出入兼慎,方能保全虚空之全体于往来之中,以免失乳哺之大用也。若乃仙佛种子,最初还虚功纯,则灵台湛寂,不染一尘,本无一物,尘自何来?此又度越等夷者,故修士当于最初还虚为急务也。”

  《洞玄经》曰:“出则游行世界,归来隐住泥丸。”

卷九  应世立功

  云房祖曰:“有功无行如无足,有行无功目不全,功行两全足目备,谁云无功作神仙?”

  吕祖曰:“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上阳子曰:“丹熟胎完,婴儿成就而成真人,当立行累功。或留行住世,接物度人,如安期生、蓝采和是也。或入仕途,匡时理事,若东方朔、窦令君是也。至如五祖、七真,慈悲接人;张、葛、许、浮、邱诸祖师,乘时救劫,伺诏飞升者也。若也再求向上之事,则移胎换鼎,无可难矣。”

  上阳子曰:“道成之后,丹房器皿委而弃之,若不去之,则心境现前,恐有殆辱之患。”

  “天师张道陵丹成,谓弟子王长曰:‘服丹当冲天,然吾未有大功,岂敢遽服?宜为国家兴利除害,然后服之,则吾臣事三境,亦无愧矣。’”

  孙真人问于伊洛二老曰:“吾修心五十年,不为天知,何也?”答曰:“非利济生人,岂得升天?”于是思邈归青城山,搜《千金方》三十卷,既成,白日升举。”

  《仙传拾遗》曰:“术者虽万端隐见,未除死录,固当栖心妙域,注念丹华,立功以助其外,炼魄以存其内。内外齐一,然后可以适道,可以长存也。”

  《樵阳经》曰:“再行功满,济世拔贫。”

  张三丰《金丹节要》曰:“功满三千,阳神变化而通灵,八极优游而罔碍。尤宜积功累行,待天诏下临,白日冲霄。位天仙之上品,与乾坤齐大,日月并明。”

  《悟真》曰:“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均齐物我与亲冤,始合神仙本愿。”

  《石函记丹砂证道歌》曰:“隐迹在人间,积行施阴天。都是恋繁华,玉清朝未得。病者即与医,贫者赠黄白。学者遗丹经,指陈通口诀。功行一朝圆,天书朝太极。”

  《洞玄真经》曰:“韬光敛迹,混俗同尘。游行三界内,存心觉世人。驱邪辅正道,示现化顽冥。施药救疾苦,散财拯孤贫。或劈冤理枉,或解难排纷。惩戒不忠不孝,劝化不义不仁。是处宣扬大道,随缘指破迷津。广施法乳,接引来人,以酬师德,以报亲恩。”

卷十  天元归极

  上阳子日:“前胎完就,已成真人,则移上丹田,重整乾坤,再造阴阳,子又生孙,百千亿化。《金丹四百字》曰:‘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泥丸祖曰:‘一载胎生一个儿,子生孙兮孙又枝,到此方是大丈夫也。’丹阳祖曰:‘神满太虚,亦无所碍,故天有时而崩,地有时而陷,山有时而摧,海有时而涸。凡有象者,终归于坏。惟有道者,永劫无坏。又兼功及九祖,白日同升上清矣。’”

  《椎阳经》曰:“再行功满,济世拔贫,眼炼神丹大药,形神俱妙,白昼飞升,全家拔宅,又在功德之浅深何如耳。如或不服神丹,只是阳神冲举,回视旧骸,一堆粪土。倘能修服大丹,刀圭入口,白日羽翰,宇宙同泰矣。”

  龙眉子曰:“九年面壁之后,灵台莹彻,觉海圆明,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彼时性命混融,太虚同体。功积三千,行累八百,游戏人间,潜伏俟时。天书诏拜,飞身金阙,返佩帝乡,世间富贵,何可比之?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参同契》曰:“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满上升,膺箓受图。”

  《唱道真言》曰:“游六合以外之名山,观八方不及之风气。鼓瑟于琪林瑶圃,艺药于琼馆芝田。分司造化,佐天帝于真空妙有之境,握枢机于太无太极之宫。各事其事而不劳,各行所行而不乱。天地之大,如指诸掌,近在目前,何乐如之?”

  《唱道真言》曰:“道妙自然,真境逍遥,永无贪着。”

  《唱道真言》曰:“淘得一点元神,如水月交辉。尽天地,遍乾坤,都比作一团紫彩金光,上贯三清,下彻六道。将见元始天尊,与毗卢遮那古佛,欢然来会,与之握手,叙契阔之多时,恨相见之已晚。”

  张三丰《金丹节要》曰:“欲证天仙,须宜面壁。可选名山福地,古迹灵坛,水拱山朝,聚气藏风之处,傍云构室,背阴向阳,后龙如宝镜之高悬,前案似神锋之插立。有此胜境,无他崩洪,可以结圜。始为面壁,兀然静坐养神,仿要虚心守一,如龙养颌下之珠,似鸟抱巢中之卵。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入水火不溺、不焚,步日月无形、无影。”曹文逸仙始曰:“九年功满火候足,应物无心神化速。”

  邵子《安乐窝诗》:“直从泰岸收功后,始信人间大丈夫。”

  张紫阳《悟真篇序》曰:“到此名题仙籍,位号真人,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仙佛合宗语录》曰:“神不自神,复归无极,体证虚无,只以完其恒性于焉。心与俱化,法与俱忘。寂之无所寂也,照之无所照也。佛云:‘欲证虚空体,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唱道真言》:“此时形神俱妙,紫光玄炁,充满于天高地厚之间。明则为日月,锐则为雷霆,鼓荡则为风,润泽则为雨。寻声救苦,无感不通。握大造之枢机,为众生之父母。”

  《洞玄真经》曰:“入金石而不阻不碍,入水火而不溺不焚。隐则步青山而无形无影,显则充法界而亿万化身。散则成炁,聚则成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天地之间,一个完人。

  “功完行满,玉敕宾迎。骖鸾跨鹤,朝觐天庭。九玄七祖,尽得超生,这回才是真仙子,这回才是大功名。任他劫运,我独长存。

  “真光法界,任意逍遥,大而化之,不可得而知矣。显大法相,放大毫光,百千万亿身,遍满虚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