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证道一贯真机易简录
证道一贯真机易简录
陆西星曰:“得一之后,混沌复为一太极,不必分南北西东之限,但当照顾关防,念头差动,慎其前功。倘怀一时之兴浓,则忘却平日之辛苦,废大事矣。”
上阳子曰:“一粒之丹,甚不易得。费尽千辛万苦,方能得之。既得之后,侥幸全此命宝。更宜闲居幽处,温养珍调,损之又损,念欲灰而志欲奋,功欲勤而境欲忘。其未用丹之时,行真个神仙之行。若已得丹之后,怀全无所得之心。则一切事物,不关心君而无危险,直至功成火足而不怠也。”
陶素耜曰:“尝抱冲和之真气,养静定之元神。
“温养之法,无过于淡泊。淡泊者,致虚凝神,纯一不杂,顺其自然以守之而已。
“金液凝结之际,百脉归源,呼吸俱泯,日魂月魄,一时停轮,如命之将绝者。绝而复生,紫清翁所谓‘这回大死今方活’,迨温养事毕,体化纯阳,方是丹成药就。”
白玉蟾曰:“若能于静定之中,抱冲和之气,守真一之精,即是封炉固济以行火候。神即是火,炁即是药,以火炼药而成丹,即是以神御炁而成道。”
《仙佛合宗论语》曰:“十月炼定要人持叫,其时易昏沉外驰,散乱多而内定少,则用炼气化神法以补其神。神满不思睡,神定不思驰,昏沉驰散渐少而渐定,以至于大定。无炁与息,则息无出入,谓之息住。”
《仙佛合宗论语》曰:“十月之功,须要神炁精明,志念勇猛,昼夜勤功在定,定定相续,无一息一瞬而不在息定,自然得无息而大定。大定之日,便是胎完之日。神胎既就,毕竟景观而出.自然之理也。”
《仙佛合宗论语》:问定,答曰:“重阳祖云:‘呼吸相应,脉住气停。静而生定,大定之中,先天一炁自虚无中而来。’又云:‘定中知动,方是造化。’邱祖云:‘息有一毫之不定,非命己有。’薛紫贤云:‘定息采真铅。’杏林曰:‘定里见丹成。’丹阳曰:‘功夫常不间,定息号灵胎。’太上曰:‘转神入定,以成至真。’《斗姥心经》云:‘知守本来真身,更能精修大定,乃至形神俱妙。’元始天尊云:‘息依神定,性定命住。’紫阳云:‘惟定可以炼丹,不定而阳不生。阳生之后,不定而丹不结。’《中和集》云:‘九载三年常一定,便是神仙。’”
《仙佛合宗论语》曰:“能调此真息,即能定此真性。息不定,即心性不定。人能即此息,而离此息,斯可人灭尽定矣。”
谭子《化书》云:“心冥冥兮无所知,神怡怡兮无所之,气熙熙兮无所为。”
《中和集》曰:“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无。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
“静里功夫,定中斡运。寂然不动,应感而通。老蚌含珠,螟蛉咒子。个样真机妙莫穷,只这是,若疑团打破,顿悟真空。
“为中会取无为个,不有中间有最奇。到恍惚之间,窈冥之际,守之即妄,纵又成非,不守不忘,不收不纵,看这存存在底谁?只恁么,待六阳数足,抱小蟾儿。”
《脉望》曰:“丹既居鼎,真火周遭于外,以为表卫,始终以无念为常,盖心静则气和,气和则神清,无念日久,太和神气充溢于金胎神室之中,子母相抱,非神火环匝之力,岂能留之哉?必须臾不离,夜以继日,自然丹熟脱胎矣。”
上阳子曰:“精少则还丹不成,大修行人,当知己汞常要充满,是云‘实腹’。己汞既充,取铅稍易,又当知采药之时,六识不具,六情俱忘,是云‘虚心’。”
《规中指南》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但澄心绝虑,调息令匀,寂然常照,勿使昏散,侯气安和,真人入定。于此定中,观见内景,才若意到,其兆即萌。便觉一息从规中起,混混续续,兀兀腾腾,存之以诚,听之以心,六根安定,胎扈凝凝,不闭不数,任其自如。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氤氲开合,其妙无穷。如此少时,便须忘气合神,一归混沌致虚之极,守静之笃,心不动念,无来无去,湛然常住,是谓真人之息以踵,神气交融,此其候也。紫阳真人曰:‘恍惚杳冥,定之象也。’丹阳曰:‘神不外游,精炁自定。’又曰:‘心定念止,湛然不动,名为真心。’又曰:‘药物只于无里采,大丹全在定中烧。’
“丹结于中,火符包裹于外。余时凝聚元神,养育于内,自然圣躯成就,十月胎圆,脱胎神化矣。此一阴一阳之道,乃生生化化之源。生人生物,莫不由之。”
萧子虚曰:“河车搬运上昆山,不动纤毫到玉关,妙在八门牢闭锁,阴阳一炁自循环。”
《天仙正理》曰:“此以后,火候名大周天,与前百日小周天不同。吕祖曰:‘自后仍吹无孔笛,从今别鼓没弦琴。’”
《天仙正理》曰:“大周天者,如—日实周一天也。一符如是,十百千万符旨为是。一时如是,三千六百时亦皆如是,以周十月之天也。怀胎,炼炁化神入定者之候。如此其中有三月之定力,而能不食世味者。有四、五月,或多月始能不食者。惟绝食之证速,则得定由定亦速。绝食迟,则得定出定亦迟。所以然者,由定而太和元气充于中,则不见有饥,何用食?盖食为阴,有一分阴,则用一分食。分阴未尽,则不仙。分食未绝,亦不成仙。”
《天仙正理》曰:“定心坚确,乃得定易。有七月者,有八、九月、十月而得定者。若定心散乱,故得定难,而有十月之外者及不可计数之月而始得定者,即歇气多时,火冷丹力迟之说也。今以十月得大定者言之,其中又有神胎将完,第八、九、十个月间,外景颇多,或见奇异,或闻奇异,或有可喜事物,或有可惧事物,或有可信事物,或有心生妄想,或有牵上帝高真而来试道,或妖魔来盗真炁,……一切俱以正念扫除,只用正念炼气化神,自然得至呼吸绝而无魔矣。”
《天仙正理》曰:“若心中生一妄,则急提正念,而妄自无。若眼前见一魔,则急提正念,不应魔而魔自退。《四十九章经》云:‘不与麻竞,来者自返。’戈丁灵阳云:‘静中抑按功深,或见有仙、佛、鬼、神、楼台、光彩一切境界见前,不得起心憎爱。’俞玉吾云:‘任他千变方化,一心不动,万邪自退。”
《天仙正理》曰:‘既得呼吸无,则气返纯神,无复有炁与气矣。如有炁,则呼吸虽暂似无漏,未为真绝也。若呼吸少定而未绝,则神随之亦只少定而未大定。此时正宜绵密功夫,直入大定而纯神。苟有出入间断,即同走丹,必至无炁而后已。此第二关返一之理,正己返到父母初交入胞之境矣。子胎十月,形全则生。神胎十月,神全则出,理势然也。邱祖曰:‘息有一毫之不定,命非已有。”
《天仙正理》曰:“大周天之火不计爻象,固非有作,温温相续,又非须无,初似不着有无,终则全归大定。”
《大通经》曰:‘大道无相,故内不摄于有。真性无为,故外不失其心。”
《太上日用经》曰:“神是气之子,气是神之母,如鸡抱卵,存神养炁,能无离乎?妙哉!妙哉!”
《龙虎经》曰:“至妙之要,先在后忘。”
《性命圭旨》曰:“胎息炒凝之时,入无积聚,出无分散,体相虚空,泯然入定。”
邱长春曰:“一念不离方寸是真空,此养胎之火,真火也。”
罗洪先曰:“一息渐随无念杳,半醒微觉有身浮。”
张素琼曰:“炼到形神冥合处,方知色相即真空。”
《百句章》曰:“此中有真信,信到君必惊。一点如朱橘,要使水银迎,绝不用器械,颠倒法乾坤。”
陆子野曰:“得一则我命在我,身外有身,与天齐年。”
上阳子曰:“金丹乃阴阳之祖气,即太极之先,天地之根也。”
张紫阳曰:“都来片响功夫,永保无穷逸乐。”
上阳子曰:“金丹自外来,吞入腹中。
“还丹只半个时辰,夺天地主宰之造化,夺太极未分之造化,夺乾坤交媾之造化,夺阴阳不测之造化,夺水火既济之造化,夺五行战克之造化,夺万物生成之造化,聚于顷刻,其可不谨惧哉?”
薛紫贤曰:“阳丹自外来,制己之阴汞。”
梅志仙曰:“阴蹻泥丸,一气循环,下穿地户,上接天关。”
《传道集》曰:“神聚多魔,搬真火以焚身,则三尸绝迹,药就海枯,运霞浆而沐浴,则入水无波,皆河车之作用也。”
《传道集》曰:“龙虎交而变黄芽者,小河车也。肘后飞金精,入泥丸,抽铅添汞而成大药者,大河车也。”
《传道集》曰:“水火相包,合而为一,以入神宫。定息内观,一意不散,神识俱妙。静中常闻乐声,如梦非梦,若在虚无之中,风光景物,不比尘俗。繁华美丽,胜于人世。楼台宫阙,碧瓦凝辉。翡翠绮罗,馨香成阵。当此之时,乃日超内院,阳神方得聚会而还上丹田,炼成神仙,以合大道,一撞大门,金光影里现法身,闹花深处坐凡体,乘空而愎平川,万里若同展臂。”
《传道集》曰:“云雷下降,烟焰上起,或如天雨奇花,祥风瑞气,自殿庭而起。或如仙娥玉女,彩凤祥鸾,自青霄而来,金盘中捧玉露霞浆,而下献于王者。若此乃金液还丹,既济之象也。龙虎曳车于火中,上冲三关,三关各有兵吏,不计几何。器仗戈甲,恐惧于人。先以龙虎撞之不开,次以大火烧之方启,以至昆仓不住,又到天池方止。或如三鹤冲天,或如双蝶入三宫,或五彩云中,捧朱衣小儿而过天门,或金车玉辂载王者而超三界,若此乃肘后飞金精、大河车之象也。一吏传命,而九洲通和,周而复始,运行不已,或如游五岳,或如泛五湖,或如天符敕五帝,或如王命诏诸侯,若此乃还丹之象也。”
《传道集》曰:“自上而下,紫河车搬入天宫,天宫富贵,孰不饮羡?或往或来,繁华奢侈,人所未见者,悉皆有之。奉道之士,平日清净自守,潇洒,寂寞,既已久矣。功至数足,快乐无极。楼台珠翠,女乐笙簧,珍馐异馔,异草奇花,景物风光,触目如画。彼人不悟,将谓实到天宫,不知自身内院,认作真境,因循不出,乃日因在昏衢,留形住世,不得脱质以为神仙。未到天宫,方在内观,阴鬼外魔,因意生境,以为魔军,因而狂荡入于邪中,或失身外道,以至不能成仙,盖以三尸七魄,惟愿人死,而自身快乐。九虫六贼,苦于人安,则存留无处也。”
朱元育曰:“一阳初动,急发火以应之,必须猛烹急炼,加以吸,舐,撮,闲之功,逼出炉火中金液,今之上开,趁此火力,驾动河车,自尾闾逆流,上昆仑天谷穴,如龙争虎斗,凤涛汹涌,撼动乾坤。交媾之后,一点落于黄庭中央。此后便加温养之功,如龙护珠,如鸡抱卵,默默回光,勿忘勿助。到得玄珠成象,太乙含真,自然变化而超脱矣。”
朱元育曰:“金丹结胎,脉住气停,复返混沌。此吾身大死之时也。久之,绝后再醒,亲证本来面目,自然纯清绝点,慧性圆通,大地乾坤,惧作水晶宫阙矣。”
朱元育曰:“有神丹局,当以真意守之,密密提防护持,须臾不可离。若真意一离本位,恐有昏迷走失之患。”
朱元育曰:“先天祖炁为君,后天精气为臣,鼎中既得先天一炁,却借后天精气乳哺而环卫之。”
缘督子曰:“形神无为,而精炁自然有所为,是犹天地无为,而万物自然化育也。”
吕祖《金玉经》曰:“骊龙抱一,金珠现无上之光。白虎含三,紫雪长灵苗之蕊。”
《金玉经》曰:“九重铁鼓无私,一片金铃向上。透天堂,贯紫府甑山。上至祝融峰,瑶池畔岸,三摩地。一气贯黄中,铅珠归宝藏。”
《唱道真言》曰:“常惺惺存活泼泼地。”
《唱道真言》曰:“欲结圣胎,先登圆觉,此要语也,调剂之功,全在升降。升降之诀,全在静观。静不终静,静中有动,有动非动,造化旋转。观不执观,观中有觉。有觉非觉,灵光恍惚。当此之时,鼎虚而药实,水刚而火柔。一烹一炼,一呼一吸,旨与天地同其玄化,日月同其运转,阴阳同其清浊,四时同其代谢。”
《唱道真言》曰:“夫炼丹犹如饮饭,出急则焦,火缓则烂。不急不缓,饭乃味全。炼丹火急,则铅走汞飞,故贵绵绵若存。火缓则鼎寒炉冷,固贵惺惺常在。不急不缓,火候到时,群阴自消,阳神自现。”
《唱道真言》曰:“胸怀浩荡,妙至忘身,无我无人,何天何地?觉清空一气,混混沌沌中一点真阳,是我非我,是虚非虚。造化旋转,错行代明,分之无可分,合之无可合。以阳神之虚,合太虚之虚,而融洽无间,所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
《唱道真言》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惺惺常在,守之不败。”
《唱道真言》曰:“始之以无为,终之以无思,则天清宁于上,地安其位于下,然后阴阳混合以成珠,收罗于玄玄一窍之中。颠之,倒之,恍焉惚焉,一炉造化,万斛神光。”
《唱道真言》曰:“黍米之珠,万物备而四气周,八风平而三才具。”
《唱道真言》曰:“金精木液,战斗一翻,鼓九阆之璈,而弹八风之瑟,日月出于脐下,风云起于腋间,圆陀陀,赤洒洒,仍是一个清虚洞玄,鸿蒙一气之太极也。此中有天地焉,有日月焉,飞潜动植,胎卵湿化,无一物不备。灵机一到,万籁齐鸣,一元显象,不可言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