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诰

  何次道始从北帝内禁御史。得还朱火宫受化。以其多施惠之功故也。(后辛〈十〉[玄]子亦云如此。次道名充。庐江潜人。位至尚书令骠骑将军。除扬州剌史。录尚书。辅正世业。奉佛。多施惠。立功德。毎为善事。以永和二年正月戊寅病亡。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文穆公。按如此旨。鬼职杂位。非四明公而犹得受化朱宫。升居仙品者。此当是深功厚德之所致也)
  魏武帝为北君太傅。(北君则北斗君。周武王也。四明各有宾友。恐北斗君不置此职。当以太傅准之。魏武帝曹操。沛国{言焦}人。英雄拨乱。匡定天下。封魏王。加九锡。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亡。年六十六。此年十月。魏文仍受禅。追赠太祖武皇帝也)
  其余多不能复一二。盖鬼神之事。不足示于世也。荀公言也(荀公即是荀中侯。既隶司命。统诸鬼官。故究知之。但论事参差。前后递互。如似随问随答。非自然叙述事也。世人多不信幽冥鬼神。故戒勿宣示。若致疑谤。益漏失尔。右此前一段所说。不记何年月。以后王逸少事检之。则犹应是乙丑年也。)
  人卧床当令高。高则地气不及。鬼吹不干。鬼气之侵人。常依地而逆上。(鬼者阴物。多因藉以宣其气。或附人畜。或依器物。或托饮食。然后得肆其凶毒耳。昔有人病在地卧。于病中乃见鬼于壁穿下。
  以手为管而吹之。此即是鬼吹之事也)
  人卧室宇。当令洁盛。洁盛则受灵。不盛则受故。故之乱人室宇者。所为不成。所作不立。一身亦耳。当洗沐澡洁。不尔无冀矣。(故皆谓鬼神尘浊不正之。此等皆承人为恶。既灵助无主。道岂可议也)
  勿道学道。道学道。鬼犯人。事亦不立。使人病。
  是体未真故也。(真诰亟多此戒云。一言一事。泄乃减{竹弄}。岂但疾病而已。所谓仙者。心实学。何趣说之耶。群魔伺察。有如影响也)
  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景经一过乃瞑。使人魂魄自制练。但行此道二十一年亦仙矣。是为合万过也。得三四过乃佳。
  北岳蒋夫人云。读此经。亦使人无病。是不死之道也。(此四条并是可承用。事已别抄在第三篇中。孟先生即应是京兆孟君。及属用郑承者。前篇有西岳蒋夫人。今〈火天下〉[又云北]岳。未审有两人。为是误也)
  夜行常琢齿。琢齿亦无正限数也。鬼邪鬼常畏琢齿声。是故不得犯人也。若兼之以漱液祝说亦善。(叩齿即神存。故鬼邪不得干。今修上道者。日夜既恒有此事。所以并得长生尔)昔鲍助者济北人也。(助既少微。外书不显)都不学道。亦不知法术。年四十余。忽得面风气。口目不正。入口而两齿上下恒相切拍。甚有声响。如此昼夜不止。得寿年百二十七岁。后乃遇寒过大冰。堕长寿河中死耳。
  北帝中间。亦比遣鬼及日游地殃使取之。
  而此数鬼终不敢近助。鬼官问其故。天答云。此人乃多方术。以制于我。常行叩齿。鸣打天鼓。以警身中诸神。神不敢散。鬼气不得入。是以无有缘趣得之耳。以此论之。若助不行冰渡河。亦可出千岁寿不啻也。当是遇大寒冻。步行冰上。口噤不能复叩齿。是故鬼因溺着河中耳。患风病而齿自叩动者。犹尚辟死却鬼矣。何患道士真叩齿。鸣天鼓。具身神耶。(仙方云。常呑液叩齿。使人反少。以此而言。人命便无定限。一切皆是夭遏耳。若修道精勤。如鲍助啄齿。何容不得永年。正患有时懈替。则为鬼所袭。同于溺河之毙也。凡诸鬼亦是不能灵智。乃以风病为多术。岂胜谬邪)
  {都山上。树木水泽如世间。但稻米粒几大。
  味如菱。其余四谷不尔。但名稻为重思耳。杜琼作重思赋曰。霏霏春茂。翠矣重思。灵交被。嘉谷应时。四节既享。祝人以祀。神禾郁乎。
  浩京巨穗。横我玄台。爰有明祥。帝者以煕。此之谓矣。(此更说{都中事。仍复及重思耳。说祝人有祠者。不容有蒸尝之义。当即是前所云献奉仙官故也。又鬼年限足。应受余生。亦复死便有祠事矣。杜琼字伯瑜。蜀人也。博学有才思。注韩诗。兼明数术。逆记魏当代汉。仕刘禅时。为鸿胪太常。延煕十三年亡。
  年八十余耳)
  侍帝晨有八人。徐庶。{广龙}德。爰愉。李广。王嘉。何晏。解结。殷浩。并如世之侍中。(李广汉武骁骑将军。征匈奴时。
  被吏谴。{心贵}慨自刎而死。王嘉蜀郡人。平帝时为郎中。至王莽。乃弃官还乡。不肯臣公[孙]述。伏剑而死。徐庶字符直。颖川人。荐诸葛亮于刘备。后魏武虏其母。乃归魏。仕至中丞。明帝大和中病亡。{广龙}德字令明。南安人。随张镇南降魏武。拜立义将军。屯樊城。为关羽所害。谥杜侯。迎丧葬{业邑}。身首如生。爰愉字世都。濮阳人。有才辨。多术艺。事晋武。辟司徒魏舒府。位至侍中中书令监。解结字稚连。济南人。系弟也。一仕晋黄门侍郎中丞荆豫州剌史尚书。赵王伦时为孙秀所害也。何殷二人以注在前。前所说唯道二人。今当是更请问。乃悉具显之)
  四明公及北斗君。并有侍帝晨五人。其向者八人。是北大帝官隶耳。选用亦同。(侍帝晨之号。仙官亦有。俱是侍中位也。此言选用并同。不知止取名位。当品才识。兼论功德耶。此诸人才位。永不相类。恐幽途所诠。别当有以耳)
  又有中郎直事四人。如世之尚书也。戴渊。公孙度。刘封。郭嘉。今见在职。封者是玄德之养子。(此职应是太帝领僚。如今散曹尚书耳。戴渊字若愚。广陵人也。仕晋历位至护军尚书仆射骠骑将军。与周{岂页}俱为王敦所害。赠光禄。谥简侯。公孙度字叔济。辽东人。渊之祖也。初为辽东太守。建安中。遂僭号称王。建天子羽仪。传国子康。至孙渊被司马宣王所。
  〈开〉[刘]封本罗侯寇氏子。刘备未有儿。养为息。性刚猛。有气力武艺。后建节度赐死。此异族为嗣。亦是仍得袭姓也。郭嘉者字奉孝。颖川阳{羽隹}人。魏武谋臣。为军谋祭酒。病亡。年三十八。
  谥真侯也)
  玄德今为北河侯。与韩遂对统。今属仙官。(仙官又有北河司命禁保侯。亦司三官中事。乃隶东华官。保命君领之。此则是北河侯。必是相统属矣。刘备字玄德。郡人。初起义兵。后遂据蜀。称尊号。三年病亡。年六十三。谥昭烈皇帝。寻于时同为三国之主。魏武孙策。今位任皆高。刘此职虽小而隶仙官。其优劣或可得相匹也。韩遂字文纣。某某人。汉末阻兵。构乱西土。建安二十五年。魏武伐之。奔金城之内。
  为其将{走麴}演等所害。遂乃骁雄而未免寇难。乃得与刘备对仕。殊为不类。兼隶仙官。益复超显也)
  又有大禁晨二人。如今尚书令。汉光武及孙文台二人居之。(光武刘秀字文叔。高祖八代孙。起兵讨王莽赤眉。平定天下。即位三十三年病亡。年六十三。孙坚字文台。吴郡人。策父也。袁术表为破〈鲁〉[虏]将军豫州剌史。讨董卓。后伐刘表。初平二年。为表将军黄祖部下人所射亡。年三十七。坚虽忠烈而位微。今与天子同职。亦似韩遂之匹玄德也)
  又有中禁晨。如今之中书令监。有二人。颜怀杨彪二人居之。怀字思季。彪字文先者。(颜怀字思季。未〈德〉[得]此人。杨彪字文先。弘农人。汉司空杨修父也。値董卓〈博〉[悖]乱。扶济献帝。东西危苦。备经三司。至魏文黄〈{丝刀}〉[初]六年乃亡。年八十四。
  许长史父今为弹方侯。弹方侯有二人。各司南北。许长史为南弹方侯。刘赞为司马。鲍{员力}为北弹方侯。韦遵为司马。亦各主南北门钥。
  许领威南兵千人。鲍{员力}领威北兵千人。大都备门主收执而已。如今世有羽林监。威南威北兵。如道家天丁力士甲卒之例也。(二禁晨及南北弹方侯。亦应并是北帝官属也。受此语时。未必不呼许名。恐是杨自不疏之耳。北帝咒所谓威南威北。即谓此兵。当是骁勇者也。许氏事具在别篇。刘赞字正明。会稽长山人。少为部吏。好读兵书。慷慨有大志。击黄巾贼伤足。一脚屈。遂自割筋得伸。后为左护军。与孙峻征淮南。未至病困。为魏将蒋班所逼被害。年七十〈王〉[三]。〈{鱼勺}〉[鲍]{员力}字叔业。鲍宣九世孙。即鲍信子也。清白有高节。汉建安中。为中庶子黄门郎。魏文帝御史中丞。数諌诤忤旨。左迁治书执法。后被诛。韦遵字公艺。吴人。即韦昭之孙也。博学有文才。善书。仕晋成穆之世。为尚书左民郎中书黄门侍郎。代王逸少为临川郡守。以母忧亡。年六十四也)
  孙策为东明公宾友。(孙坚长子。字伯符。汉末嗣父领众。先制江东。乃欲定中国。拜讨逆将军。封吴侯。临过江轻猎。为仇客所射。疮发而亡。年二十六。弟权代任。
  后追谥长沙桓王。策初从东出。{}道〈七千〉[士干]吉。后照镜见之。惊忿{口斗}。故疮溃而死。寻项羽之英杰。逾于孙远矣。俱是不得王。而独不显出。乃历世相传云。为吴兴十山王。常居郡厅上。
  故太守不敢上。上者辄死。亦别为立庙。呼为霸王也)
  真诰卷之十五。
  真诰卷之十六。
  阐幽微第二。
  汉高祖为南明公宾友。(刘邦字季。沛郡丰人。起自布衣。伐秦平项。
  创汉之基。即位十二年病亡。年六十二)
  晋宣帝为西明公宾友。(司马懿字仲达。河内人也。魏世为大将军太傅。嘉平三年病亡。年七十二。赠相国。谥宣文侯。晋武受禅。追谥高祖宣皇帝)
  荀{或丿丿}为北明公宾友。(荀{或丿丿}字文若。颖川人。汉武末为尚书令。有风仪识鉴。初为魏武谋臣。欲以安汉社稷。被疑惧。服药自尽。年五十。谥敬侯。追赠太尉。荀之列在宾友。亦如延陵之匹。四明位虽非亚而德望贤矣)
  其中宿运先世有阴德惠救者。乃时有径补仙官。或入南宫受化。不拘职位也。在世之罪福多少。乃为称量处分耳。大都行阴德。多恤穷厄。例皆速诣南宫为仙。(在世行阴功密德。好道信仙者。既有浅深轻重。故其受报亦不得皆同。有即身地仙不死者。有托形尸解去者。有既终得入洞宫受学者。有先诣朱火宫炼形者。有先为地下主者乃进品者。有先经鬼官乃迁化者。有身不得去。功及子孙。令学道乃拔度者。诸如此例。高下数十品。不可以一概求之)
  {广臾}元规为北太帝中卫大将军。取郭长翔为长史。以华{音欠}为司马。此所谓军公者也。领鬼兵数千人。(辛玄子所说。与此大异。恐是受有前后。或能几被回换故耳。{广臾}亮字元规。颖川人。咸和中为征西将军江荆豫三州刺史。镇武昌。咸康六年。于镇病亡。年五十二。赠太尉。谥文康公。未病时。乃独见陶侃乘舆来让之。于此得病而亡。郭翻字长翔。武昌人。少有高志。{广臾}欲引为上佐。不肯就。亡后与其儿灵语云。{广臾}公作抚东大将军。治在东海之东。统十万兵。取吾为司马。间者本欲取谢仁祖选官。以为资望未足。蒋大侯先取为都尉。是以拘逼王长豫为长史。委以军事。甚有高称。又云。王丞相为尚书令。大用事决万机。
  按如此语。即玄子所说。如复似应在前。今以郭为长史。当是后更转任。但谢仁祖在世为仆射镇西将军。乃言资望未足。殊为难辨。王丞相即王导。长豫是导之元子。早亡。华{音欠}字子鱼。平原人。为豫章太守。同孙策。策亡。从魏武帝。历显位为司徒太尉。封博平侯。太和五年亡。年七十三。谥敬侯)
  孔文举为后中卫大将军。以张绣为司马。唐固为长史。(孔融字文举。鲁人。孔子二十代孙。汉末名士。为北海太守。后为曹公所害。张绣武威人。济从子也。汉末因乱起兵。后降魏武。为破羌将军。从征乌丸。未至柳城亡。谥定侯。唐固字子正。丹阳句容人。修身谨行。博学儒术。注国语公羊谷梁传。孙权汉武四年。为尚书仆射。年七十余病亡耳)
  陶侃为西河侯。亦领兵数千。近求滕含自代。
  犹未许。侃以徐宁为长史。宁坐收北阙叛将不擒免官。当以蔡谟代宁。(陶侃字士衡。先自丹阳人。迁居{番邑}阳。
  后徙庐江。而属浔阳柴桑。晋世累经征讨。大有功。位至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荆江二州剌史长沙公。咸和四年。还长沙。亡于樊溪。年七十六。赠大司马。谥桓公。{广臾}亮代之。而郭长翔灵语云。陶公正有罪谪。未得叙用。又别记云。陶公亡后少时。遣先奋死传教。与其儿相传云。公谢郎连与{广臾}公相〈吉〉[言]语天上事始判。故令郎知。于时{广臾}犹存。后三四年而亡。滕含子并南阳西鄂人。永和中为平南将军广州剌史。于州病亡。谥戴侯。陶以其自代资位。复是奇悬。徐宁字安期。东海人。羡之祖也。初桓彝举。与{广臾}亮为护军功曹。称为〈添〉[海]岱清士。后仕至正员吏部郎冠军江州顺阳简侯。羡之年少时。尝来形见。自称我是汝祖。戒其祸福。
  后并如言。蔡谟字道明。陈留考城人。克子也。位至杨州剌史。又授司徒。不受。永和十二年病亡。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文穆公。寻此不擒叛将。亦是鬼。鬼不能相制。由如人也。人皆非自然威摄。仙真犹尚握节持铃。以勒〈比〉[此]辈。而况其问类乎)
  四镇皆领鬼兵万人。中官领兵不过数千。四镇有泰山君卢龙公东越大将军南巴侯。四官各领万人。(四镇非正是四方。今此处并在中国。回还不过数千里耳。他方复应大有。所以后言数百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