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诰

  数遇恶梦者。一曰魄妖。二曰心试。三曰尸贼。
  厌消之方也。若梦觉。以左手蹑人中二七过。
  琢齿二七遍。微祝曰。大洞真玄。张鍊三魂。第一魂速守七魄。第二魂速守泥丸。第三魂受心节度。速启太上三元君。向遇不祥之梦。是七魄游尸。来协万邪之源。急召桃康护命。上告帝君。五老九真。皆守体门。黄阁神师。紫户将军。把钺摇铃。消灭恶津。反凶成吉。生死无缘。毕。若又卧必获吉应。而造为恶梦之气。则受闭于三关之下也。三年之后。唯神感旨应。
  乃有梦也。梦皆如见将来之明审也。略无复恶占不祥之想矣。(长史作恶字皆酉下心。其义与西下心亦同。但谓西方金之心刚恶也)
  若夜遇善梦吉应。好梦而心中自以为佳。则吉感也。卧觉。当摩目二七。叩齿二七遍。而微咒曰。太上高精。三帝丹灵。绛宫明彻。吉感告情。三元柔魄。天皇授经。所向谐合。飞仙上清。
  常与玉真。俱会紫庭。毕。此太洞秘诀。以传于始渉津流者矣。(右此三事亦是洞房太丹家事。真经亦未显世。今世中经乃粗有其事。皆増损不同)
  右三条有长史写。
  (此符{莫手}长史画)
  (此符{莫手}掾画。)
  已上符本朱画。
  明堂内经开心辟〔妄〕符。王君撰用。开日旦。向王朱书。再拜服之。祝曰。
  五神开心。彻听绝音。三魂摄精。尽守丹心。使我勿〔妄〕。五藏远寻。拜毕祝。祝毕乃服。服毕。咽液五过。叩齿五通。勿令人见。(两妄字谓皆应作忘)若不用开日。以月旦月十五日二十七日。一月三服。一年便验秘术也。(右符及此三条。有长史掾写两本。掾朱书)
  东卿司命曰。先师王君。昔见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经。清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环。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若不修存之时。令日月还住面明堂中。日居左。月居右。令二景与目童合相通也。此道以摄运生精。理和魂神。六丁奉侍。天兵卫护。此上真道也。太上玄真经。先盟而后行。行之然后可闻玉佩金{玉当}之道耳。季伟昔长斋三年。始诚竭单思。乃能得之。于是神光映身。
  然后受书耳。此玄真之道。要而不烦。吾常宝秘。藏之囊肘。故以相示有慎密者也。明堂玄真自有经。经亦少耳。大都口诀。正如此而行之。伟昔亦不得经。但按此而行。始乃得经耳。
  尔欲得。可就伟取。玉佩隐书非伟所见耳。
  夜行及冥卧。心中恐者。存日月还入明堂中。
  须臾百邪自灭。山居恒尔。此为佳。(右此是说玄真经存之法。其大经在茅传中)
  右三条杨书。
  太虚真人南岳赤君内法曰。以月五日夜半时。存日象在心中。日从口入也。使照一心之内。与日共光相合会。毕。当觉心暖。霞晖映验。
  良久乃祝曰。
  大明育精。内鍊丹心。光晖合映。神真来寻。毕。
  咽液九过。到十五日。二十五日。二十九日。复作如上。使人开明聪察。百关鲜彻。面有玉光。
  体有金泽。行之十五年。太一遣宝车来迎。上登太霄。行之务欲数。不必此数日作也。
  右一条出太上消魔经中。(此经亦未出世。右一条长史写)
  东华真人服日月之象上法。
  男服日象。女服月象。日一不废。使人聪明朗彻。五藏生华。魂魄制鍊。六府安和。长生不死之道。〔{}〕〔{}〕。(此两字是{莫手}真本朱书)
  右书日月象法。亦可圆书日也。(右一条杨书)
  右此二法不审是何真所受。
  汉孝明皇帝梦见神人。身长丈六。项生圆光。
  飞在殿前。欣然悦之。遍问朝廷。通人傅毅对曰。臣闻天竺国有得道者。号曰佛。傅闻能飞行。身有白光。殆其神乎。帝乃悟。即遣使者张骞。羽林郎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四人之大月氏国。采写佛经四十二章。秘兰台石室第十四。实时起洛阳城西门外道北立佛寺。又于南宫清凉台作佛形像及鬼子母图。帝感非常。先造寿陵。亦于殿上作佛象。是时国丰民安。远夷慕化。愿为臣妾。佛像来中国。始自明帝时耳。(此说粗与外书同。而长安中似久已有佛。裴君即是其事。且佛法乃与天竺{网厂炎刀ケイ宾のケイ}宾。而月氏无有。与此为异。今既欲说小方诸奉佛。故先宜叙此也。按张骞非前汉者。
  或姓名同耳。傅毅字仲武。见汉书。秦景王遵等不显。此寺名白马寺。明帝乃葬显节陵。此云寿陵者。汉诸帝在位时。皆预造寿陵。犹今世人作寿冢。非陵名也。外书记亦云。遣侍中张堪。或云郎中张{心音}。并往天竺。写致经象。并沙门来至。又恐今此说未必是真受。犹可杨君疏旧语耳。但真经诰中。自亟有论及佛事也)方诸正四方。故谓之方诸。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有长明太山。夜月高丘。各周回四百里。小小山川如此间耳。但草木多茂蔚。而华实多{艹倩}粲。饶不死草。甘泉水所在有之。饮食者不死。青君宫在东华山上。方二百里中。尽天仙上真宫室也。金玉琼瑶。杂为栋宇。又有玄寒山。山上别为外宫。宫室周二百里中。方诸东西面又各有小方诸。去大方诸三千里。小方诸亦方面各三百里。周回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又特多中仙人及灵鸟灵兽辈。大方诸对会稽之东南。小看去会稽岸七万里。东北看则有汤谷建木乡。
  又去方诸〈六〉[十]万里。(方诸是乙地。汤谷是甲地。则自寅至辰十万里。方五隅七言之。邪角十四万里。故去会稽七万里也)大方诸之西。小方诸上。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图。以金玉镂之。或有高百丈者数十〔曾〕(谓应作层字)楼也。其上人尽孝顺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皆服五星精。
  读夏归藏经。用之以飞行。(按夏曰连山。殷曰归藏。与此不同。依如三弟子。虽奉佛道。不作比丘形服。世人谓在真菩萨家耳)大方诸之东。
  小方诸上。多奇灵宝物。有白玉酒金浆。青君畜积天宝之器物。尽在于此。亦多有仙人。
  食不死草。饮此酒浆。身作金玉色泽。常多吹九灵箫。以自娱乐。能吹箫者闻四十里。箫有三十孔。竹长二三尺。九箫同唱。百兽抃{人舞}。凤凰数十来至和箫声。
  大方诸宫。青君常治处也。其上人皆天真高仙。太极公卿诸司命所在也。有服日月芒法。
  虽已得道为真。犹故服之。(霍山赤城亦为司命之府。唯太元真人南岳夫人在焉。李仲甫在西方。韩众在南方。余三十一司命皆在东华。青童为太司命。
  总统故也。杨君亦云。东轸执事。不知当在第几〈住〉[位]耳)直存心中有象。太如钱。在心中赤色。又存日有九芒。从心中上出喉至齿间。而〔芒〕(此字{人巉}。非真)徊还胃中。如此良久。临目〔存〕(此字{人巉}。非真)见心胃中分明。乃吐气。嗽液三十九过止。一日三为之。行之一年。疾病除。五年身有光彩。十八年必得道。行日中无影。辟百鬼千恶灾气。恒存日在心。月在泥丸中。夜服月华。如服日法。存月十芒白色。从脑中下入喉。芒亦不出齿间而回入胃。
  右此方诸真人法。出大智慧经上中篇。常能用之。保见太平。(此即应是消魔智慧七篇之限也)
  右南极夫人所告。
  行此日在心月在泥丸之道。谓省易可得旨。
  行无中废绝者也。除身三尸百疾千恶。鍊魂制魄之道也。日月常照形中。则鬼无藏形。青君今故行之。吾则其人也。今以告子。子脱可密示有心者耳。行此道。亦不妨行宝书所服日月法也。兼行益善善也。仙人一日一夕行千事。初不觉劳。明懃道之至。生不可失矣。(宝书日月。即谓紫文所用者)
  右西城王君告。(此并告杨君。令以示诸许也)
  为道当如射箭。箭直往不顾。乃能得造堋的。
  操志入山。唯往勿疑。乃获至真。
  玄清告。(按南极西城玄清二高真。未当有余降受。唯戒及诗各一条耳。不审此当是何时所喻)
  右八条并杨书。
  行此四道。按玉玄上法。一年便惊视听。自可懃之。举之无疑。(中君此事失前纸。不知是何法也)
  太极真人云。读道德经五千文万遍。则云驾来迎。万遍毕未去者。一月二读之耳。须云驾至而去。
  右二条某书。
  山世远受孟先生法。暮卧。先读黄庭内景经一过乃眠。使人魂魄自制鍊。恒行此二十一年亦仙矣。是为合万过。夕得三四过乃佳。北岳蒋夫人云。读此经亦使人无病。是不死之道也。(此〈一〉[二]十一年夕一过。不得万遍。一恐应为七。或为八字。不尔。夕则二三过耳)
  存五星。当谨按八素。以王星为始。存以生气时。若不王星先出者。故宜不先存王也。至于视星。入室任意耳。唯以懃感为上耳。亦不必须都见星。然后速通也。视之亦审耳。清灵君告。存思要法。当觉目睹五星于方面。并乘芒而下行我。然后依王星下而存王星。但呑咽一芒。毕又当镇星下。又存镇星。良久。总五星各一芒。使俱入口而咽之。如镇星星过数也。
  (此一事异法。经中无此说)
  若顿存五星。自当依常法。不心存对星下也。
  (依此言则后是单修法也)
  六月一日夜。青灵真人言。(右四条杨书。青当为清也)
  日中五帝字曰。日魂珠景昭韬绿映回霞赤童玄炎飙象。凡十六字。此是金阙圣君采服飞根之道。昔受之于太微天帝君。一名赤丹金精石景水母玉胞之经。
  右英云。珠圆会晖韬绿凝。日霞焕明。赤童秉灵。玄炎散光。飙象郁清。此日之势也。神之威也。(此说按紫文曰。日魂事。义旨不正可领)
  右二条书。
  扶晨始晖生。紫云映玄阿。焕洞圆光蔚。晃朗濯耀罗。眇眇灵景元。森洒空清华。九天馆玉宾。金房烟霄歌。
  右大洞真经中篇。今钞数行。(今洞经亦有此四句)
  外国呼日为濯耀罗。方诸真人呼日为圆罗曜。梦见此濯耀罗者日之应也。紫云中人者胎宫神也。玄真之道矣。日德{广阴}泽。长生之象。
  紫云罔晨。魂魄安也。身康神宁。从此始矣。
  辞四通已呈。意气安和。(此杨君自与长史书语耳)
  右英疏大洞真经言。以释梦濯耀罗之义也。如别。(此亦自语也。长史梦事不显)
  右四条杨书。
  真诰卷之九。
  真诰卷之十。
  协昌期第二。
  微诚因理感。积精洞幽真。斐斐乘云彩。灵像凭紫烟。眇眇濯圆罗。佛佛驾飞轮。玄翰启曚昧。顾景恩自新。(长史既开启告。赋诗一篇。本注之。此即酬释梦之旨也。长史自书。凡真书及古书。作仿髴字皆作彷佛字。此则是仿髴也。此字已下至也字并朱书)
  范幼冲辽西人也。受胎化易形。今来在此。恒服三气。三气之法。存青白气赤气各如{丝延}。
  从东方日下来。直入口中。{手邑}之九十过。自饱便止。为之十年。身中自有三色气。遂得神仙。
  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为之。临目施行。
  视日益佳。其法鲜而其事甚验。许侯可为之矣。(范即是华阳中监也。事在第四卷)
  右一条杨书。
  东海东华玉妃〈渟〉[淳]文期。授含真台女真张微子服雾之法。常以平旦。于寝静之中。坐卧任己。先闭目内视。彷佛使如见五藏。毕因口呼出气二十四过。临目为之。使目见五色之气。
  相缠绕在面上教导郁然。因入口内此五色气五十过。毕咽液六十过。毕乃微咒曰。太霞发晖。
  灵雾四迁。结气{玉宛}屈。五色洞天。神烟含启。金石华真。蔼郁紫空。鍊形保全。出景藏幽。五灵化分。合明扇虚。时乘六云。和摄我身。上升九天。毕又叩齿七通。咽液七过。乃开目事讫。此道神妙。又神州玄都多有得此术者。久行之。
  常乘云雾而游也。
  右一条杨书。又掾写。
  守玄白之道。常旦旦坐卧任意。存泥丸中有黑气。存心中有白气。存脐中有黄气。三气俱生。如云气覆身。因变成火。火又绕身。身通洞彻。内外如一。旦行。至向中乃止。于是服气一百二十。都毕。道正如此。使人长生不死。辟却万害。尤禁六畜肉五辛之味。当别寝处静思。
  尤忌房室。房室即死。
  初存出气如小豆。渐大冲天。三缠烟绕身。
  共同成一混。忽生火。在三烟之内。又合景以炼一身。一身之里。五藏照彻。此亦要道也。
  右二条有掾写。并右三事在论华阳第四卷中。今又重钞。可修事出此耳。其本文犹在彼卷。
  太极真人敕{台北帝〔使〕〔告〕〔三〕(此三字被后人。不可复识)官制神灭鬼灵符。盛以重紫之囊。〔系之头上〕。〔入秽淹{肉免}也〕。(此九字又被青。〈刀〉[乃]不可都识。而非今所书字)卫符有三天直使者二人。凶鬼万邪。有干佩符者即死。(此下复有十字。亦被。不可复识)男女各佩一。已别题之。
  小君今书此符。相与佩之。在玉马经上。一名北帝书。(七元符中有一符无题。相传言是此符。而玉马经世未尝见。不敢为定)
  一雄黄。二雌黄。三铅黄。
  右三黄华。先投朱砂一。熟研之于器中。次投雄黄熟研之。次投雌黄熟研之。次投铅黄合研之。良久成也。(以胶清合研之)言一者以意为之一分之品量多少也。(此是谕作三黄色以画符法。真符多用此)
  右三条杨书。
  合药当令精。不精者不自咎。反责方之不验。
  若是人可谓咎乎。可使钞方合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