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真诰
真诰
先以手巾若厚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后。使圆匝热温温然也。顺发摩项。若理栉之无数也。
良久。摩两手以治面目。久行之。使人目明。而邪气不干。形体不垢〔{肉疑}〕(此应作腻字)生秽也。都毕。
乃咽液二十过。以导内液。
右一条出大洞精景经上卷。(亦未出世。非三品目)
消魔上灵经曰。若体中不宁。当反舌塞喉。漱漏咽液亦无数。须臾不宁之痾自即除也。当时亦当觉体中宽软也。
右一条出消魔上灵叙中。(亦未出世。非三品目。应是智惠七卷中事)
右前三条不显谁之所授。
消魔经上篇曰。耳欲得数按抑其左右。亦令无数。令人聪彻。所谓营治城郭。名书皇籍。又曰。鼻亦欲得按其左右。唯令数。令人平。所谓灌溉中岳。名书帝{竹录}。
右此二条法。方丈台昭灵李夫人出用。(此云消魔上篇。亦应同是前限)
太上{竹录}渟发华经上案摩法。常以生气时。咽液二七过。毕。按体所痛处。向王而祝曰。左玄右玄。三神合真。左黄右黄。六华相当。风气恶疫。伏匿四方。玉液流泽。上下宣通。内遣水火。
外辟不祥。长生飞仙。身常体强。毕又咽液二七过。常如此则无疾。又当急按所痛处二十一过。
右一条沧浪云林宫右英王夫人所出。(〈录〉[{竹录}]渟经亦未出世。非三品目)
丹字紫书三五顺行经曰。坐常欲闭目内视。
存见五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也。(此经中真品目)石景赤字经曰。常能以手掩口鼻。临目微。久许时手中生液。追以摩面目。常行之。
使人体香。(此经非三品目)
紫度炎光内视中方曰。常欲闭目而卧。安身微气。使如卧状。令傍人不觉也。乃内视。远听四方。令我耳目注万里之外。久行之。亦自见万里之外事。精心为之。乃见百万里之外事也。又耳中亦恒闻金玉之音。丝竹之声。此妙法也。四方者总其言耳。当先起一方。而内注视听。初为之。实无彷佛。久久诚自入妙。(此经下真品目)
太上天关三经曰。常欲以手按目近鼻之两眦。闭为之。通辄止。吐而复始。恒行之。眼能洞观。(此经下真品目。云天关三〈图〉。疑阙图字)
右四条玄师所敕用。(玄师即南真夫人。此四经并未出世)
清灵真人说宝神经。(长史写本亦题如此。此指是前一事之目耳。其后并众真杂说。标题有前后之异。犹是真诰之例。今人皆别呼宝神经。宝神经岂得下教耶。此唯是一片钞耳)
夫注心道真。玄想灵人。冥冥者亦具监其意也。若外难未披。假咏兼存。实复未能回西榆之年。还发玄童矣。苟耽玄笃也。志之懃也。纵令牙雕面皱。顶生素华者。我道能变之为婴。
在须臾之间耳。但问志之何如尔。老少之学无所在也。吾往即其人也。(说此诸事。皆是令告长史也)
求道要先令目清耳聪。为事主也。且耳目是寻真之梯级。综灵之门户。得失系之而立。存亡须之而{辩力}也。今钞径相示。可施用也。(此谓宝神经中要径之事。故云钞径)
道曰。常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权上。以手旋耳。行三十过。
摩唯令数。无时节也。毕辄以手逆乘额上三九过。从眉中始。上行入发际。中口傍。咽液多少无数也。如此常行。目自清明。一年可夜书。
亦可于人中密为之。勿语其状。
眉后小穴中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晖。
和莹精光。长珠彻童。保鍊目神。是真人坐起之上道。一名曰真人常居内经。真谚曰。子欲夜书。当修常居矣。真人所以能旁观四达。使八霞照朗者。寔常居之数明也。
目下权上是决明保室。归婴至道。以手旋耳行者。采明映之术也。旋于是理开血散。皱兆不生。目华玄照。和精神盈矣。夫人之将老。鲜不先始于耳目也。又老形之兆。亦发始于目际之左右也。以手乘额上。内存赤子。日月双明。上元欢喜。三九始眉。数毕乃止。此谓手朝三元固脑坚发之道也。头四面以两手乘之。
顺发就结。唯令多也。于是头血流散。风湿不凝。
都毕。以手按目四眦二九过。觉令见光分明。
是检眼神之道。久为之。得见百灵。(凡修行此道及卷中诸杂事。并甚有节度。悉以别撰在登真隐诀中。今不可备皆注释)
懃而行之。使手不离面乃佳。以成真人。犹不废也。欲行此道。皆盟金为誓。金之多少。在人尽诚而设耳。不徒尔。苟行而已。真官曰。欲闻起居。金为盟书。谓非其人而不传授也。此道出太上宝神经中。此经初不下传于世也。当来为真人者。时有得者。反白之要事尽于此。
(盟信既定无科。谓受此宜用金镮二双)
紫微夫人喻书如左。(紫微是承裴君说宝神经毕。仍复更接论宝神事如此。则裴所说亦同此夕)
夜卧觉。常更叩齿九通。咽液九过。毕。以手按鼻之边左右上下数十过。微咒曰。太上四明。
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天中玄台。流调平。骄女云仪。眼童英明。华聪晃朗。百度眇清。保和上元。徘徊九城。五藏植根。耳目自生。天台郁素。柱梁不倾。七魄澡鍊。三魂安宁。
赤子携景。辄与我并。有敢掩我耳目。太上当摧以流铃。万凶消灭。所愿必成。日月守门。心藏五星。真皇所祝。群响敬听。
卧觉。辄按祝如此。勿失一卧也。真道虽成。如我辈故常行之也。但不复卧。自坐为之耳。此太上宝神经中祝辞上道也。令人耳目聪明。
强识豁朗。鼻中调平。不垂津洟。四响八彻。面有童颜。制魂录魄。却辟千魔。七孔分流。色如素华。真人起居之妙道也。所以名起居者。常行之故也。毕又咽液九过。摩拭面目。令少热以为常。毎欲数也。兴宁三年岁在乙丑。六月二十三日夜。喻书此。其夕先共道诸人。多有耳目不聪明者。欲启乞此法。即夜有降者。即仍见喻也。(此杨君自记也。长史年出六十。耳目欲损。故〈故〉[有]谘请。杨不欲指斥。托云诸人耳)
又告云。道士耳重者。行黄赤失节度也。不可不慎。(此盖指戒长史也)
右一条清灵言。
栉头理发。欲得多过。通流血气。散风湿也。数易栉。更番用之也。亦可不须解发也。
右一条紫微夫人言。
太极绿经曰。理发欲向王地。既栉发之始而微祝曰。
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左为隐月。右为日根。六合清鍊。百神受恩。祝毕。咽液三过。能常行之。
发不落而日生。
常数易栉。栉之取多而不使痛。亦可令侍者栉取多也。于是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右一条安九华所告令施用。(此二条皆驻白止落之事。
亦是令答示长史也)
紫微夫人喻曰。披华盖之侧。延和天真。入山涧之谷。填天山之源。则虚灵可见。万鬼灭身。
所谓仰和天真。俯按山源也。(华盖一名华庭也)
天真是两眉之间。眉之角也。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侧。在鼻下小入谷中也。华庭在两眉之下。是彻视之津梁。天真是引灵之上房。旦中暮恒咽液三九过。急以手三九阴按之以为常。令致灵彻视。杜遏万邪之道也。一日三过行耳。(紫微夫人言。人有卒病垂死者。世中凡医。唯知针人中。不知针山源谷中。
此太谬也。本注从此注起。是杨接长史书也)按而祝曰。开通天庭。
使我长生。彻视万里。魂魄返婴。灭鬼却魔。来致千灵。上升太上。与日合并。得补真人。列象玄名。楚庄公时。(此即春秋时楚庄王也)市长宋来子恒洒扫一市。久时有一乞食公。入市经日乞。恒歌曰。天庭发双华。山源彰阴邪。清晨按天马。
来诣太真家。真人无那隐。又以灭百魔。恒歌此乞食。
一市人无解歌者。独来子忽悟疑是仙人。然故未解其歌耳。乃遂师此乞食公。弃官追逐。
积十三年。此公遂授以中仙之道。来子今在中岳。
乞食公者西岳真人冯延寿也。周宣王时史官也。手为天马。鼻下为山源。
六月二十七日夜。喻书此。(杨接书讫此)
云林王夫人曰。仙真之道。以耳目为主。淫色则目暗。广忧则耳闭。此二病从中来而外奔也。非复有他矣。今令人聪明益易耳。但不为之者。行之难。欲得上通彻映。旁观鬼神。当洗心绝念。放弃流淫。所谓严其始矣。夜卧。先急闭目。东向。以手大指后掌。各左右按拭目就耳门。使两掌俱交会于项中三九过。存目中当有紫青绛三色气出目前。此是内按三素云。以灌合童子也。阴祝曰。眼童三云。两目真君。英明注精。开通清神。太玄云仪。灵骄翩翩。
保利双阙。启彻九门。百节应响。朝液泥丸。身升玉宫。列为上真。凡四十八字。祝毕。咽液五十过。毕乃开目以为常。坐起可行之。不必夜也。要以生时。一年许。耳目便精明。久为之。
彻视千里。罗映神灵。听于绝响者也。此亦真仙之高道。不但明目开耳而已。
夫欲学道者。皆当不欲令人知见所闻。毎事尽尔。太上宫中歌曰。手把八云气。英明守二童。太真握明镜。鉴合日月锋。云仪拂高阙。开括泥丸宫。万响入百关。骄女坐玄房。愈行愈鲜盛。英灵自尔通。
此歌正言耳目之经也。我沧浪方丈仙人。常宝而为也。此道出太上四明玉经中。传行以青金为誓。然后乃施行耳。(右此并是右英夫人受。令告长史也。
又用盟信。兼有青帛。令亦宜依准立格。乃得受传耳。谓青可二十尺。金镮二双。此四明玉经三品元目也)闭拜静。百鬼畏惮。功曹可见与语。
谓久行之耳。
七月二日。南岳夫人喻。
烧香时。勿反顾。忤真。致邪应也。
入静户。先前使人通达上闻。
临食上勿道死事。洗澡时。常存六丁。令人所向如愿。理发欲向王地。既栉发之初。而微咒曰。泥丸玄华。保精长存。右为隐月。左为日根。
六合清鍊。百神受恩。祝毕。咽液三过。(此一条犹是安妃所说无异。但不知何者前后耳。按以日月推。此则是后也)
右四条南岳夫人喻。
正一平经曰。闭气拜静。使百鬼畏惮。功曹使者龙虎君可见与语。谓能精心久行之耳。(泰清家有正一平。今此悉载拜静众事。必应是泰清经。恐脱字也)
又曰。烧香时。勿反顾。反顾则忤真。使致邪应也。
又曰。入静户。先前右足着前。后进左足。令与右足齐。毕乃趋行如故。使人陈启。通达上闻。
又曰。临食上勿道死事。勿露食物。来众邪。
又曰。数澡洗。毎至甲子当沐。不尔。当以几月旦。使人通灵。浴不患数。患人不能耳。荡鍊尸臭。而真来入。
右玄师所敕使施用。(右六条与前所说大同小异者。是受旨是略记。今更〈祥〉[详]记写此。并益后二条。以示长史也)
右十条并长史写。
服仙药。常向本命。服毕。勿道死丧凶事。犯胎伤神。徒服无益。
东卿司命君。(此一条本在受明堂玄真法后)
右一条杨书。
太上九变十化易新经曰。若履淹秽及诸不静处。当洗澡浴与解形以除之。
其法用竹叶十两。桃皮削取白四两。以清水一斛二{豆斗}。于釜中{者火}之令一沸出。适寒温以浴形。即万淹消除也。既以除淹。又辟湿痹疮痒之疾。且竹虚素而内白。桃即却邪而折秽。
故用此二物。以消形中之滓浊也。天人下游。
既反。未曾不用此水以自荡也。至于世间符水祝漱。外舍之近术。皆莫比于此方也。若浴者益佳。但不用此水以沐耳。鍊尸之素浆。正宜以浴耳。真奇秘也。(下真品目有九化十变。疑此目是例言也)
紫微王夫人所敕用。
右一条长史写。
受洞诀施行太丹隐书存三元洞房者。常月月朝太素三元君。以正月九日。二月八日。三月七日。四月六日。五月五日。六月四日。七月三日。八月二日。九月一日。十月十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夜。于寝静之室。北向。
六再拜讫。稽首跪曰。谨启太上大道高虚玉晨太素紫宫八灵三元君。中央黄老无英白元太帝。五老高真上仙太极皇精三皇君。大洞三景弟子某。谨以吉日之夜。天关九开之间。上闻太上玉皇真君。乞得长生世上。寿无亿年。时乘黄晨〈缘〉[绿]盖龙辕。上诣紫庭。役使万神。侍卫四明。毕。勿令人知也。(此一条掾写)
右四朝太素三元君法。以吉日夜半时。
太上大道玉晨君。常以正月四日。二月八日。
三月十五日。四月八日。五月九日。六月六日。
七月七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五日。十一月三日。十二月十二日。登玉霄琳房。四眄天下有志节远游之心者。子至其日平旦日出时。北向再拜。亦可于静中也。自陈本怀所愿。毕。因咽液三十六过。(长史写)
东海青童君。常以丁卯日。登方诸东华台四望。子以此日常可向日再拜。日出行之。可因此以服日精。(又掾写)
右紫虚元君所出。(右此三事并上学隐朝之法。其经并不显世。故南真出之。亦是令长史遵用也)
右三条有长史掾共书。同在一纸上。
常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八月八日。九月九日。十月十日夜。于寝室存思洞中诀事。而独处不眠者吉也。其夕卫经玉童玉女。将太极典禁真人。来于空中而察子也。是其夜常烧香精苦。有如所待者也。坐卧存思。或读书念真。在意为之。唯不可以其夕施他事。非求道之方耳。若兼慎于其日益善。匪唯守夜矣。受洞诀之始。常当修此。好以为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