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
【释文】《颜回》孔子弟子,姓颜,名回,字子渊,鲁人也。
曰:“奚之【一】?”
【一】【疏】奚,何也。〔之〕,适也。质问颜回欲往何处耳。
曰:“将之卫【一】。”
【一】【疏】卫,即殷纣之都,又是康叔之封,今汲郡卫州是也。此则颜答孔问欲行之所也。
曰:“奚为焉【一】?”
【一】【疏】欲往卫国,何所云为?重责颜生行李意谓矣。
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一】;轻用其国【二】,而不见其过【三】;轻用民死【四】,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五】,民其无如矣【六】。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一),庶几其国有瘳乎!【七】”
【一】【注】不与民同欲也。
【疏】卫君,即灵公之子蒯瞶也,荒淫昏乱,纵情无道。其年少壮而威猛可畏,独行凶暴而不顺物心。颜子述己所闻以答尼父。
【释文】《卫君》司马云:卫庄公蒯瞶也。案左传,卫庄公以鲁哀十五年冬始入国,时颜回已死,不得为庄公,盖是出公辄也。《其行》下孟反。《独》崔云:自专也。向云:与人异也。郭云:不与人同欲。
【二】【注】夫君人者,动必乘人,一怒则伏尸流血,一喜则轩冕塞路。故君人者之用国,不可轻之也。
【疏】夫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不能爱重黎元,方欲轻蔑其用,欲不颠覆,其可得乎!
【三】【注】莫敢谏也。
【疏】强足以距谏,辨足以饰非,故百姓惶惧而吞声,有过而无敢谏者也。
【四】【注】轻用之于死地。
【疏】不凝动静,泰然自安,乃轻用国民,投诸死地也。
【五】【注】举国而输之死地,不可称数,视之若草芥也。
【疏】蕉,草芥也。或征战屡兴,或赋税烦重,而死者其数极多。语其多少,以国为量,若举为数,造次难悉。纵恣一身,不恤百姓,视于国民,如薮泽之中草芥者也。
【释文】《国量》音亮。李力章反。《若蕉》似遥反。徐在尧反。向云:草芥也。崔云:芟刈也,其泽如见芟夷,言野无青草。◎卢文弨曰:蕉亦同樵,故可训芟夷。◎家世父曰:蕉与焦通。风俗通,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若焦者,水竭草枯,如火□然,即诗如惔如焚之意。左传成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萃,班固宾戏,朝而荣华,夕而焦瘁。蕉焦字通。博雅:蕉,黑也,亦通焦。陆氏音义引向云艹芥也,崔云芟刈也,并误。《称数》所主反。
【六】【注】无所依归。
【疏】君上无道,臣子饥荒,非但无可柰何,亦乃无所归往也。
【七】【疏】庶,冀也。几,近也。瘳,愈也。治邦宁谧,不假匡扶;乱国孤危,应须规谏。颜生今将化卫,是以述昔所闻,思其禀受法言,冀其近于善道。譬彼医门,多能救疾,方兹贤士,必能拯难,荒淫之疾,庶其瘳愈者也。
【释文】《治国》直吏反。《医门》于其反。《思其则》绝句。崔李云:则,法也。《有瘳》丑由反。李云:愈也。
【校】(一)阙误引江南李氏本其下有所行二字,则字属下句。
仲尼曰:“嘻!若殆(一)往而刑耳【一】!
【一】【注】其道不足以救彼患。
【疏】嘻,怪笑声也。若,汝也。殆,近也。孔子哂其术浅,未足化他,汝若往于卫,必遭刑戮者也。
【释文】《嘻》音熙,又于其反。
【校】(一)阙误引张君房本殆在而字下。
夫道不欲杂【一】,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二】。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三】。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四】!
【一】【注】宜正得其人。
【二】【注】若夫不得其人。则虽百医守病,适足致疑而不能一愈也。
【疏】夫灵通之道,唯在纯粹。必其喧杂则事绪繁多,事多则中心扰乱,心中扰乱则忧患斯起。药病既乖,彼此俱困,己尚不立,焉能救物哉!
【三】【注】有其具,然后可以接物也。
【疏】诸,于也。存,立也。古昔至德之人,虚怀而游世间,必先安立己道,然后拯救他人,未有己身不存而能接物者也。援引古人,以为鉴诫。
【四】【注】不虚心以应物,而役思以犯难,故知其所存于己者未定也。夫唯外其知以养真,寄妙当于群才,功名归物而患虑远身,然后可以至于暴人之所行也。
【疏】夫唯虚心以应务,忘智以养真,寄当于群才,归功于万物者,方可处涉人间,逗机行化也。今颜回存立己身,犹未安定,是非喜怒,勃战胸中,有何(庸)〔容〕暇,辄至于卫,欲谏暴君!此行未可也。
【释文】《役思》息嗣反。《远身》于万反。
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一】名也者,相(札)〔轧〕(一)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二】。
【一】【注】德之所以流荡者,矜名故也;知之所以横出者,争善故也。虽复桀跖,其所矜惜,无非名善也。
【疏】汝颇知德荡智出所由乎哉?夫德之所以流荡丧真,为矜名故也;智之所以横出逾分者,争善故也。夫唯善恶两忘,名实双遣者,故能(万)〔至〕(二)德不荡,至智不出者也。
【释文】《而知》音智。下及注同。《所为》于伪反。《争善》此及下争名二字依字读。《虽复》扶又反。下皆同。《桀跖》之石反。桀,夏王也。跖,盗跖也。
【二】【注】夫名智者,世之所用也。而名起则相(札)〔轧〕,智用则争兴,故遗名知而后行可尽也。
【疏】札,伤也。夫矜名则更相毁损,显智则争竞路兴。故二者并凶祸之器,(尽)不可〔尽〕(三)行于世。
【释文】《相札》徐于八反,又侧列反。李云:折也。崔云:夭也。亦作轧。崔又云:或作礼,相宾礼也。◎卢文弨曰:今本作轧。◎庆藩案相札,犹言相甲也。广雅:札,甲也;今本札讹作礼。又:车扼,焦札也;太平御览引作鵻礼,钞本引作鹪礼。古礼字作,与札相似,札讹为,后人又改为礼耳。(今本广雅作鹪,亦札之讹。)崔撰札或作礼,亦沿札形似而误。(淮南说林篇鸟力胜日而服于□礼,礼亦为札之讹。)
【校】(一)轧字依赵谏议本及世德堂本改。卢校亦作轧。(二)覆宋本作□,盖至之破体。(三)不可尽,依正文及注改。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一】。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一)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二】,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三】,若殆为人菑夫!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四】?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五】而目将荧之【六】,而色将平之【七】,口将营之【八】,容将形之【九】,心且成之【一0】。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一一】。顺始无穷【一二】,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一三】!
【一】【疏】矼,确实也。假且道德纯厚,信行确实,芳名令闻,不与物争,而卫君素性顽愚,凶悖少鉴,既未达颜回之意气,岂识匡扶之心乎!
【释文】《信矼》徐古江反。崔音控。简文云:实貌。
【二】【注】夫投人夜光,鲜不按剑者,未达故也。今回之德信与其不争之名,彼所未达也,而强以仁义准绳于彼,彼将谓回欲毁人以自成也。是故至人不役志以经世,而虚心以应物,诚信着于天地,不争畅于万物,然后万物归怀,天地不逆,故德音发而天下响会,景行彰而六合俱应,而后始可以经寒暑,涉治乱,而不与逆鳞迕也。
【疏】绳墨之言,即五德圣智也。回之德性,卫君未达,而强用仁义之术行于暴人之前,所述先王美言,必遭卫君憎恶,故不可也。
【释文】《而强》其两反。注同。◎卢文弨曰:今本作强。书内并同,不重出。◎家世父曰:祭义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郑注:术当作述。术暴人之前,犹言述诸暴人之前。《人恶有》乌路反。下恶不肖及注同。崔本有作育,云:卖也。◎俞樾曰:释文恶音乌路反,非也。美恶相对为文,当读如本字。有者,育字之误。释文云,崔本作育,云卖也。说文贝部:□,□也,读若育。此育字即□之假字,经传每以鬻为之,鬻亦音育也。以人恶育其美,谓以人之恶鬻己之美也。《鲜不》息浅反。《涉治》直吏反。《迕》音误。
【三】【注】适不信受,则谓与己争名而反害之。
【疏】命,名也。卫侯不达汝心,谓汝菑害于己,既遭疑贰,必被反菑故也。
【释文】《菑》音灾。下皆同。
【四】【注】苟能悦贤恶愚,闻义而服,便为明君也。苟为明君,则不(若)〔苦〕(二)无贤臣,汝往亦不足复奇;如其不尔,往必受害。故以有心而往,无往而可;无心而应,其应自来,则无往而不可也。
【疏】殆,近也。夫,叹也。汝若往卫,必近危亡,为暴人所灾害,深可叹也。且卫侯苟能悦爱贤人,憎恶不肖,故当朝多君子,屏黜小人,已有忠臣,何求于汝!汝至于彼,亦何异彼人!既与无异,去便无益。
【释文】《菑夫》音扶。《不肖》音笑,徐苏叫反。似也。《恶用》音乌。
【五】【注】汝唯有寂然不言耳,言则王公必乘人以君人之势而角其捷辩,以距谏饰非也。
【疏】诏,言也。王公,卫侯也。汝若行卫,唯当默尔不言,若有箴规,必遭戮辱。且卫侯恃千乘之势,用五等之威,饰非距谏,斗其捷辩,汝既恐怖,何暇匡扶也!
【释文】《若唯》郭如字,一音唯癸反。《无诏》绝句。诏,告也,言也。崔本作詻,音,云:逆击曰詻。《王公必将乘人》绝句。《而斗其捷》在接反。崔读若唯无詻王公绝句,必将乘人而斗绝句。捷作接,其接,引续也。
【六】【注】其言辩捷,使人眼眩也。
【疏】荧,眩也。卫侯虽荒淫暴虐,而甚俊辩聪明,加持人君之威,陵藉忠谏之士,故颜回心生惶怖,眼目眩惑者也。
【释文】《荧之》户扃反。向崔本作营,音荧。◎庆藩案营荧字,古通用,皆□之借字也。说文:□,惑也,从目,荧省声。玉篇:□,唯并胡亭二切。字或作荧,通作营,又通作荣。史记孔子世家匹夫而荧惑诸侯,荧,司马贞本作营。汉书吴王濞传、淮南王安传营惑,史记并作荧惑。否象传不可荣以禄,虞翻本荣作营,谓不可惑以禄也。汉书礼乐志(莹)〔营〕(三)乱富贵之耳目,汉纪(莹)〔营〕作荣。皆其证。《眼眩》玄遍反。
【七】【注】不能复自异于彼也。
【疏】纵有谏心,不敢显异,颜色靡顺,与彼和平。
【八】【注】自救解不暇。
【疏】卫侯位望既高,威严可畏,颜生恐祸及己,忧惧百端,所以口舌自营,略无容暇。
【九】【疏】形,见也。既惧灾害,故委顺面从,擎跽曲拳,形迹斯见也。
【释文】《容将形之》谓擎跽也。
【一0】【注】乃且释己以从彼也。
【疏】岂直外形从顺,亦乃内心和同,不能进善而更成彼恶故也。
【一一】【注】适不能救,乃更足以成彼之威。
【疏】以,用也。夫用火救火,猛燎更增;用水救水,波浪弥甚。故颜子之行,适足成卫侯之暴,不能匡劝,可谓益多也
【一二】【注】寻常守故,未肯变也。
【一三】【注】未信而谏,虽厚言为害。
【疏】汝之忠厚之言,近不信用,则虽诚心献替,而必遭刑戮于暴虐君人之前矣。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术作衒。(二)苦字依世德堂本改。(三)营字依汉书改。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一】,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二】。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三】?名实者,圣人之(一)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四】!
【一】【注】龙逢比干,居下而任上之忧,非其事者也。
【疏】谥法,贼民多杀曰桀,残义损善曰纣。姓关,字龙逢,夏桀之贤臣,尽诚而遭斩首。比干,殷纣之庶叔,忠谏而被割心。伛拊,犹爱养也。拂,逆戾也。此二子者,并古昔良佐,修饰其身,仗行忠节,以臣下之位,忧君上之民,臣有德而君无道,拂戾其君,咸遭戮辱。援古证今,足为龟镜。是知颜回化卫,理未可行也。
【释文】《关龙逢》夏桀之贤臣。《王子比干》殷纣之叔父。《以下》遐嫁反。《伛》纡甫反。《拊》徐向音抚。李云:伛拊,谓怜爱之也。崔云:犹呕呴,谓养也。《拂其》符弗反。崔云:违也。又芳弗反。
【二】【注】不欲令臣有胜君之名也。
【疏】挤,坠也,陷也,毒也。夏桀殷纣,无道之君,自不揣量,犹贪令誉,故因贤臣之修饰,肆其鸩毒而陷之。意在争名逐利,遂至于此故也。
【释文】《以挤》徐子计反,又子礼反。司马云:毒也。一云:陷也。方言云:灭也。简文云:排也。《是好》呼报反。《欲令》力呈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