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丹经汇编

  总之,不问是何教派,须以刻期见效为凭据,以今生成就为旨归,苟欲达此志愿,除却金液还丹,别无他术矣。谨掬微衷,敢告同志。
    九、世间各种宗教,其中威仪制度,理论工修,殊少男女平等之机会,独有神仙家不然。常谓女子修炼,其成就比男子更快,男子须三年做完者,女子一年即可赶到,因其身上生理之特殊,故能享此优先之利益。至其成功以后之地位,则视本人努力与否为断,并无男女高下之差,此乃神仙家特具之卓识,与别教大不同者。可知神仙一派,极端自由,已超出宗教范围,纯为学术方面之事。读者幸勿以宗教眼光,强为评判,女子有大志者,宜入此门。
  十、我非女身,何故研究女丹诀?又未尝预备作世间女子授道之师,何故注解女丹诀?盖深恐数千年以来相传之道术,由兹中绝,若再秘而不宣,此后将无人能晓,虽有智慧,从何入门?
  世固不乏读书明理之女士,发大愿,具毅力,不以现代人生环境为满足,不以宗教死后迷信为皈依,务免衣食住行之困难,誓破生老病死之定律,非学神仙,安能满愿?是则区区作注之苦心也。(男子修仙,有太阳炼气术,今世尚有知者。女子修仙之太阴炼形术,几于绝传。因男子做工夫,能尽其本分已足,不必再问女子之事。故世之传道者,说到女功,总不免模糊影响,而女界中又少杰出之材,更难遇堪传此术者。从今而后,深望继起之有人也)。
    孙不二仙姑事略
    孙仙姑名不二,号清静散人,宁海县忠翊幼女(宁海属今山东登州府,非浙江省之宁海)。金太祖天辅二年生,禀性聪慧柔淑,父以配马宜甫,生三子。宜甫即北七真中所称马丹阳真人是也。丹阳既师事王重阳,故仙姑亦因重阳祖师之种种方便劝化,遂远离三子,屏绝万缘,诣金莲堂祈度,密受道要。数年后,师挽丹阳西游,居昆仑烟霞洞,姑独留于家,勤修不倦。金世宗大定十五年,往洛阳,依风仙姑,居其下洞,后六年道成。时当大定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忽沐浴更衣,问弟子天气卓午,援笔书颂云:“三千功满超三界,跳出阴阳包裹外;隐显纵横得自由,醉魂不复归宁海。”书毕,趺坐而化,香风瑞气,竟日不散。元至元己巳,赐号清静渊真顺德真人,道派名清静派。
    (以上采自《续文献通考》及《登州府志》,并他种记录,若欲知其详,须阅《道藏》中关于北七真一派之记传专籍年谱诸书)
  注解
  按:女丹诀传世者,现止数种,较之男丹经,未及百分之一,已憾其少,且大半是男子手笔。虽谈言微中,终非亲历之境,欲求女真自作者,除曹文逸之《灵源大道歌》而外,其唯此诗乎。
  原诗行世既久,无人作注。余往岁与某女士谈道之余,随时解释,邮寄赠之,距今已阅廿稔。旧稿零乱,杂于故纸堆中,难以卒读。爱为检出,重校一过,幸无大谬,遂录存之。固不敢自信尽得孙仙姑之玄义,但为后之读此诗者,辟一门径而已。注中容有未臻圆满处,因欲启诱初机,故卑之毋高论耳。
  收心第一
    吾身未有日,一气已先存;
    吾人未有此身,先有此气。谭子《化书》云:“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此言顺则成人。若达道之士,能逆而行之,使血化气,气化神,神化虚,则成仙矣。
    “一气”者,即先天阴阳未判之气。至于分阴分阳,两仪既立,则不得名为一气。儒家云:“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亦指先天一气而言。老氏之得一,即得此一气也,此中有实在功夫,非空谈可以了事。
    似玉磨逾润,如金炼岂昏?
    丹家常有玉池、金鼎、玉兔、金乌,玉液、金液,种种名目。大凡言阴、言神、言文火者,则以“玉”拟之;言阳、言气、言武火者,则以“金”拟之。意谓玉有温和之德,金有坚刚之象也。然亦偶有例外。
    扫空生灭海,固守总持门;
    “生灭海”即吾人之念头。刹那之间,杂念无端而至,忽起忽灭,莫能定止。念起为生,念灭为死,一曰之内,万死万生,轮回即在目前,何须待证于身后?然欲扫空此念,谈何容易!惟有用法使念头归一耳。其法如何?即固守总持门也。
    “总持门”者,老子名为玄牝之门,即后世道家所谓玄关一窍。张紫阳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质而言之,不过一阴一阳、一神一气而已。能使阴阳相合、神气相搏,则玄关之体已立。虽说初下手要除妄念,然决不是专在念头上做工夫,若一切不依,一切不想,其弊必至,毫无效果,令人失望灰心,是宜熟思而明辨也。(紫阳此诗,另有一解,不在本篇范围之内。)
    半黍虚灵处,融融火候温。
  “半黍”者,言凝神入气穴时,神在气中,气包神外,退藏于密。其用至微至细,故以半黍喻之。“虚”者,不滞于迹象。“灵”者,不堕于昏沉。杂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真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寒。必如老子所云:“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方合乎中道。“融融”者,调和适宜。“温”者,不寒不燥也。
  此诗二句,言守玄关时之真实下手功夫,维妙维肖。然决不是执着人身某一处部位而死守之,切勿误会。若初学者死守一处,不知变通,将来必得怪病。
  养气第二
    本是无为始,何期落后天;
    顺乎自然而无为者,先天之道;出于人力而有为者,后天之功。吾人当未生之初,本是浑元一气,无名无形,不觉而陷入于胎中,于是有身。既已有身,而大患随之矣。
    一声才出口,三寸已司权。
    婴儿在胎,仅有胎息,鼻不呼吸。及至初出胎时,大哭一声,而外界之空气乘隙自鼻而入,于是后天之呼吸,遂操吾人生命之权。
    其始也,吸入之气长,呼出之气短,而身体日壮;其继也,呼吸长短平均,身体之发育,及此而止。到中年以后,呼出之气渐长,吸入之气渐短,而身体日衰。临终之时,仅有呼出之机,而无吸入之机,鼻息一停,命根遂断。“三寸”者,指呼吸而言。
    况被尘劳耗,那堪疾病缠。
  上言人身生死之常理,此言人之自贼其身也。
  色、声、香、味、触、法,是名“六尘”。劳心、劳力,皆谓之“劳”。吾人自然之寿命,本为甚短,纵不加以戕贼,在今世亦甚少有能过百岁者。况麈劳与疾病,皆足以伤竭人之元气,使不得尽其天年,故多有寿命未终而中途夭折者。
  (或问:“六尘之说,乃释氏语,何故引以注丹经?”答曰:“非我之咎,原诗已喜用佛家名词,如“生灭”、如“真如”、如“舍利子”等,皆非道家所本有者,不引佛典,何能作注?”)
    子肥能益母,休道不回旋。
    “子”者,后天气;“母”者,先天气。后天气,丹道喻之为“水”;失天气,丹道喻之为“金”。按五行之说,金能生水,是先天变为后天也。丹道重在逆转造化,使水反生金,是由后天返还先天也。
    昔人谓为九转还丹,九乃阳数之极,又为金之成数,故曰“九还”,非限定转九次也。先天难于捉摸,必从后天工夫下手,方可返到先天。后天气培养充足,则先天气自然发生,故曰“子肥能益母”。“回旋”者,即返还逆转之谓。
  行功第三
    敛息凝神处,东方生气来;
  “敛息”者,呼吸之气,蛰藏而不动也;“凝神”者,虚灵之神,凝定而不散也。“东方”者,日出之位;“生气”者,对于死气而言。古之修炼家,行吐纳之功者,大概于寅卯二时,面对东方,招摄空中生气入于吾身,借其势力,而驱出身内停蓄之死气。
  上乘丹法,虽不限定时间与方所,然总宜在山林清静之区,日暖风和之侯,则身中效验随做随来,如立竿见影。果能常常凝神敛息,酝酿熏蒸,不久即可由造化窟中,采取先天一炁。孔子云:“先天而天弗违“。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此段作用,乃真实工夫,非空谈,亦非理想,惟证方知。若问“息如何敛?神如何凝?处在何处?来从何来?”既非片语能明,且笔墨亦难宣达,须经多次辩论,多次实验,又要学者夙具慧根,苦心孤诣,方可入门。若一一写在纸上,反令活法变成死法。世人性情不同,体质各异,学此死法,适足致疾,非徒无益,而有害之,将何取耶?
    万缘都不着,一气复归台。
    昔人云:“修道者须谢绝万缘,坚持一念,使此心寂寂如死,而后可以不死;使此气绵绵不停,而后可以长停。”“台”者何?灵台也。灵台者,性也。“一气”者,命也。命来归性,即是还丹。
    张紫阳真入云:“修炼至此,泥九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此乃其境界,非譬喻也。以上所云,可谓形容极致。
    阴象宜前降,阳光许后栽。
    阳火、阴符之运用,虽出于自然,但人工亦有默化潜移之力,不可不知。自尾闾升上泥丸,乃在背脊一路,名为“进阳火”;自泥丸降下气海,乃至胸前一路,名为“退阴符”。以升为进,以降为退。
  又凡后升之时,身中自觉热气蒸腾;及至前降之时,则热气已渐归冷静。此以热气盛为“进阳火”,热气平为“退阴符”。
  二解虽义有不同,理则一贯。此中有许多奥妙,应当研究。
    山头并海底,雨过一声雷。
    吕绝阳真人《步蟾宫词》云:“地雷震动山头雨”。《百字碑》云:“阴阳生反覆,普化一声雷。”邵康节先生诗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钟离真人云:“达人采得先天气,一夜雷声不暂停。”彭鹤林先生云:“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万山。”丹经言雷者甚多,不可殚述。其源皆出于《周易》“地雷复”一卦,其实则喻先天一炁积蓄既久,势力雄厚,应机发动之现象耳。其气之来也,周身关窍齐开,耳闻风声,脑后震动,眼中闪光,鼻中抽搐,种种景象,宜预知之,方免临时惊慌失措。
  然女工修炼,欲求到此地步,必在月经断绝之后。而孙诗所云,乃在斩龙之前,恐难得此效。大约此处所谓雷者,不过言行功之时,血海中有气上冲于两乳耳。此气发生,丹家名曰活子时。“山头”喻两乳及膻中部位;“海底”喻子宫血海部位。“雨”喻阴气;“雷”喻阳气。
  录者按:此注有误,行者修行至此,自可体会。
  斩龙第四
    静极能生动,阴阳相与模;
  “龙”者,女子之月经也。“斩龙”者,用法炼断月经,使之永远不复再行也。若问:“月经何以名为龙?”则自唐朝以后,至于今日,凡丹书所写,及口诀所传,皆同此说,当有一种意义存于其间,暂可不必详解。
  若问:“女子修道,何故要先断月经?”此则神仙家独得之传授,无上之玄机,非世界各种宗教、各种哲学、各种生理卫生学所能比拟。女子修炼与男子不同者,即在于此;女子成功较男子更速者,亦在于此。若离开此道,别寻门路,决无成仙之希望。倘今生不能修成仙体,束手待毙,强谓死后如何证果,如何解脱,此乃自欺欺人之谈,切不可信。
    或者谓:“既是月经为修道之累”必须炼断,则老年妇人月经天然断绝者,岂不省却许多工夫,其成就当比少年者更易?”不知若彼童女月经未行者,果生有夙慧,悟彻玄功,成就自然更易。一到老年,月经干枯,生机缺乏,与童女有霄壤之殊,何能一概而论?
    法,要无中生有,使老年天癸已绝者,复有通行之象。然后再以有还无,按照少年女子修炼成规,渐渐依次而斩之,斯为更难,岂云更易?所以古德劝人“添油宜及早,接命莫教迟。”
    静极则动,动极则静;阳极则阴,阴极则阳,乃理气自然之循环,无足怪者。《道德经》第十五章云:“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上句言人能静,则身中浊气渐化为清气;下句言静之既久,则身中又渐生动机矣。
  《道德经》第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上二句言静极,下二句言生动。“复”即复卦之复。阴象静,阳象动,五阴之下,一阳来复,亦言“静极生动”也。
  “模”者,模范,所以成物。“相与模”者,盖言阴阳互根,彼此互相成就而不可离之意。
    风中擒玉虎,月里捉金乌。
    “风”者,人之呼吸也。如丹经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又云:“吹嘘藉巽风。”皆是此意。道书常以“虎”配西方金,“龙”配东方木;凡言铅、言金、言虎,都属一物,不过比喻人身中静极而动之先天阳气而已。
    “月”有二义:若言性功者,则当一念不生时,谓之月,谓其清净无瑕,孤明独照也;若言命功,则当先天阳气发动时,亦谓之月,譬如晦朔弦望,轮转不忒也。
    “金乌”即日之代名词,日即离,离即火,火即汞,汞即神也。当采取先天炁之时,须借后天气以为枢纽,故曰“风中擒玉虎”。玉字表其温和之状。石杏林真人曰:“万籁风初起,千山月乍圆。”正是此景。
    丹道有风必有火,气动神必应,故吕纯阳真人云:“铅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铅一处烹。”铅与月,喻阳气;汞与金乌,喻阴神。阳气发生,阴神必同时而应,故曰“月里捉金乌”。